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功能性胃肠疾病4:排便紊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健康婴幼儿和儿童排便频率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 ,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幼儿变化范围最为明显 ,可每天多至 12次 ,也可少至 3~ 4周排便 1次。人工喂养婴儿在喂配方饮食第一周后可排硬便。尽管这些患儿无确定的肠道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但其排便时可有疼痛 ,以致有发展为功能性粪便潴留的倾向。 2 5 %的儿科胃肠科门诊患儿主诉排便异常相关症状[1] 。一、幼儿排便困难 (infantdyschezia) [1~ 3 ]每次排便需用力数分钟才能排出软便和稀便。患儿极度烦躁、尖叫或大声哭闹 ,因用力排便憋得面色发红或发紫 ,持续 10~ 2 0分钟 ,排便后…  相似文献   

2.
对感染性腹泻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加和排出物性状改变为特征的一种症状。依据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有发热和脱水等临床表现,腹泻物的性状也可有水样便、血便、脓液便、洗米水样便、洗肉水样便等。完整的腹泻的概念是: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总量至少200g。连续腹泻不超过14d为急性腹泻,14~30d为持续腹泻,超过一个月为慢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持续时间与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性质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科研病例选择标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病程:一般超过2年。二、临床表现(具备1种基本症状及2种以上有关症状):(一) 基本症状:腹痛、腹泻(一般少于5次)、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二) 有关症状:(1) 经常腹胀。(2) 排便或排气后腹痛缓解。(3) 晨起或餐后便意  相似文献   

4.
OMGE临床指南:便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定义 便秘是一组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患者的观点 不同的患者对便秘有不同的症状感受。一些患者 (5 2 % )认为排便费力即为便秘 ,一些患者则认为便秘是硬球状便 (4 4 % )或想排便时排不出大便 (34% )或排便频次少 (33% )即为便秘。临床医生的观点 如果不服用泻剂的患者至少有下列两项在过去 12个月有 12周 (即罗马Ⅱ标准 )出现 :·每周排便少于 3次·排硬便的次数超过 2 5 %·排便不净感的次数超过 2 5 %·过度用力在 2 5 %以上的排便·需要手指辅助排便二、发病机制 便秘的原因很多 ,文献报道很多是重叠的 ,有时甚至是矛盾的病因 ,…  相似文献   

5.
慢性便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便秘是常见的病症,不仅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也可以表现为排便困难或不尽感觉等。便秘的诊断似乎很容易,许多患者常自服泻药,处理便秘。实际上,健康人的排便习惯也并不一定每日1次。据北京地区对18~70岁普通人群的排便习性调查表明,成年人正常排便次数范围为每日3次至每周3次,多为成形软便,也可以是半成形便[1] 。对便秘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正确诊断和进一步合理处理。目前,国际上推出罗马Ⅱ有关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2 ] ,包括具备: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12周连续或间断出现以下2个或2个以上症状:(1)大于1/ 4的时间有排便费力,(2 )…  相似文献   

6.
什么样的情况属于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一般有三种情况属于便秘的范畴,即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大多数人每日至少排便1次,粪便并不干燥坚硬。便秘者一周排便不到3次或每日排便可多次,但每次排便异常困难,时间很长,粪便坚如羊粪,量很少,而这又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重便秘。  相似文献   

7.
便秘是一个症状。患者可能认为粪便过硬、过少,排便费力、不尽或次数少为便秘,甚至把下腹胀满或绞痛亦视为便秘。为明确便秘的概念,Painter认为不能每日不费力地排一次软便为便秘。但排他习惯个体差异颇大,正常人可多自1~2次/日,少至1次/2~3日,而Drossman认为排使过程25%的时间内用力不算便秘。故便秘的诊断应主要依据排便习惯的改变和排便困难的程度而定。正常的排便机制是每日3~4次,常在进食后通过胃-结肠反射发生的结  相似文献   

8.
西沙必利在治疗一些肠道推进功能障碍的疾病上有益处。研究旨在比较西沙必利和安慰剂对IBS伴便秘病人症状上的作用。 方法:70名18~75岁IBS伴便秘的门诊病人,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1周至少发作3次,并且以往治疗不满意。IBS便秘定义为:①腹痛在排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次数和性状改变;②便秘(至少符合下列2个条件):a.1周排便少于3天;b.硬便;c.排便习惯改变(费力、紧迫感或排便不尽感);d.排粘液;③腹胀或腹部膨隆。采用随机、双盲、配对方法,入选前询问详细病史并作直乙结肠镜检查,治疗前后作体检及实验室检查。40岁以上有症状的病人在近6个月内接受过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诊断标准,据称这些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Manning标准,但这些标准条款太多,较为复杂,难以为临床所采用。其中较为著名的有1988年罗马会议提出的罗马标准。该标准也是根据症状制定的,具体为:①腹痛,可在便后缓解,或伴有大便次数或大便干、稀性状的改变。②具有以下2项或2项以上排便方面的异常:a)大便次数改变;b)大便性状改变(干、稀、水样);c)排便过程改变(便急、窘迫、排便不尽感);d)粘液便。③腹胀IBS罗马诊断标准(1988)  相似文献   

10.
<正>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罗马Ⅳ标准,当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自主排便小于3次/w, 且排便时有至少1/4以上时间出现以下至少2项症状:排干球粪或硬块粪、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感、排便时直肠肛门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要用手来辅助排便者,即为慢性便秘[1]。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诊断标准按照罗马Ⅲ标准的制定,即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 d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有下列症状中的2个或2个以上即可诊断为本病:(1)排便后症状改善;(2)排便频率的改变;(3)粪便性状的改变.在诊断前至少6个月出现症状,最近3个月症状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急性期常需绝对卧床休息,而卧床患者常发生便秘。我们应用新型全胃肠动力药西沙比利治疗卧床所致便秘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需绝对卧床休息者,男20例,女10例;年龄18~70岁,平均50.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10例,脑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急性肾炎7例。均有排便<3次/W、排便困难、粪便坚硬或粪便量少等表现。过去无便秘史,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与效果:服用西沙比利5mg,每日3次;效果不显著者,3天后改10mg,每日3次。疗程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导泻剂。每天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腹痛情况。经上述治疗,本组有效(每周排便5~10次,便软,排便不费力)26例,无效(每周排便<3次,便硬,排便费力)4例,有效率为  相似文献   

13.
严艺 《山东医药》2008,48(35):42-42
排便困难是痔疮患者术后最突出的护理问题,术后5d内发生排便困难者在80%-85%,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20min),排便合并一些特殊症候群(如排便费力,便时、便后肛门痉挛性疼痛,便后肛门坠胀不适,大便数日1次或1日数次,排便不畅或排便不尽感)。2007年3—9月,我们对60例痔疮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旨在促进其重建排便习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病例:患者女,59岁,因"反复腹泻,伴面部、四肢末端皮肤变黑2年,加剧2个月"于2013年2月19日收治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泻,约3~5次/d,呈黑色糊状便,无黏液脓血便、无里急后重、无恶寒发热,伴轻度恶心、呕吐、阵发性右上腹痛、腹胀,排便后不可缓解;面部和四肢末端皮肤逐渐变黑,伴指(趾)甲变薄、脆裂。服用小剂量泼尼松7.5 mg qd可缓解症状。近2个月内,上述症状加剧,腹泻可  相似文献   

15.
周连鸿 《胃肠病学》2002,7(1):35-35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是建立在症状基础上的,而不是通过客观的病理或生化等检测手段来完成。其诊断标准是根据专家意见达成共识而确立,带有经验性的成份较多,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不断地修改。完善的过程。2000年公布的最新罗马Ⅱ诊断标准,其要点为:1.一年内至少应累积3个月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有下列异常中的2项指标:①排便后腹痛缓解或消失;②排便频率异常(即>3次/日或<3次/周);③粪便性状异常(干硬或稀便)。2.将IBS分为腹泻为主型和便秘为主型。3.需排除组织结构或生化异常对症状的解释。IBS的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但在…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一种排便异常,病人一般存在排便次数减少(每周<3次)、排便困难、粪便呈干硬球状,间或有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辅助排便等,上述症状若同时存在2种以上时,可诊断为症状性便秘[1] 。便秘在我国成年人中非常多见。北京、天津、广州、杭州的人群调查资料表明[2 ,3 ] ,便秘的人群患病率为3%~17% ,女性多于男性,老年人多于青、壮年。便秘病人的苦恼很多,其就诊率也很高。临床医生应能熟练掌握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现从以下方面对便秘病人的诊断和处理加以探讨。1 对诊断的思考面对便秘病人,首先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满足于诊断症状性便…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特点为大便习惯改变及腹痛,但无器质性病变。IBS无诊断性标志,因此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最近对IBS的诊断标准为:(1)至少近3个月来有持续或间隙性腹部不适,排便后可缓解和(或)排便增多或大便性状改变;(2)至少在这段时间中有25%具有下列二或二项以上:大便次数改变、粪便性状改变及排便通畅情况改变、排出粘液、  相似文献   

18.
感染性腹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聂青和 《传染病信息》2007,20(4):193-196
腹泻是患者消化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积聚和排出,临床表现为便次增多及粪便稀释度降低,排便超过每天3次或排便量>200~300g/d。当腹泻被怀疑或证实继发于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时,称为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感染性腹泻是一个古老而常见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者女,42岁,因"反复排便前腹痛伴腹泻3年,加重1年"于2010年1月7日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初步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近3年来反复出现排便前脐周痛,伴便意和排便急迫感,解稀糊样便,2~3次/d,腹痛多于便后10 min内明显减轻,症状多持续数日,每年有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腹部推拿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腹部推拿治疗,1次/d,对照组予以通乐颗粒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各4 w,比较治疗后排便时间、排便次数等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治疗症状评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菌群数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推拿能更好地促进排便,对患者排便次数、排便时间、粪便性状、便后不适感等指标具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