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改进同步化法制备外周血染色体500条G显带技术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意义.方法 对100份在本院细胞遗传室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样本,用常规制备法和改进同步化制备法同时进行外周染色体制备,观察两种方法制备玻片中的500条带分裂相数量和比例,并分别进行400条G显带和500条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的制备成功率均为100%.同步化法制备500条带核型分析结果为87份正常,9例Y染色体多态性,4例异常.常规法制备400条带核型分析漏诊1例染色体异常.同步化法获得的大于500条带分裂相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500条带核型分析准确率高于400条带.结论 改进同步化制备法可以显著增加500条带分裂相,应用于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利于发现染色体异常,且操作简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即刻低渗法在恶性血液病骨髓染色体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外恶性血液病骨髓染色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3种: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同步化法[1]。3种方法各有优缺点,直接法简便省时,不需无菌操作,但染色体短小、发毛分叉,成功率低。短期培养法虽可提高异常核型检出,但染色体质量低,需严格无菌操作,成功率亦不高[...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骨髓染色体制备法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寻找一种有效的白血病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方法 我们将 2 44例白血病骨髓染色体按制备方法的不同分组 ,用直接法、即刻低渗法、短期培养法和同步化等 4种方法同时制备其骨髓染色体的为A组 ,不同时使用的为B组 ,并对结果进行纵横向统计学分析。结果  1.A组的染色体制备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 (P <0 0 1) ;2 .对于ANLL、ALL、CML白血病 ,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的成功率明显大于其余两种方法 (P<0 0 1) ;3.对于ALL ,则 4种方法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4.对于CML ,则短期培养法的成功率较其它方法更显著 (P <0 0 1)。结论 为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准确性应采用 4种方法联合制备白血病骨髓染色体 ,若受客观条件限制不能同时采用时则应选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同步化法羊水细胞原位培养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94例羊水标本采用原位细胞培养基础上进行改良同步化法制备并G显带,对改良同步化法与常规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原位培养成功率为99.94%,改良同步化法的G显带分辨率达到500~600条带水平;常规法G显带的分辨率为300~400条带。对11288例培养成功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核型1137例(10.07%),其中结构异常289例(2.56%)(包括9例复杂结构异常和19例结构异常真性镶嵌体);数目异常832例(7.37%)(包括124例数目异常真性镶嵌体);数目合并结构异常16例(0.14%)。结论 改良同步化法提升了染色体G显带的带纹分辨率,有效提高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原位法细胞生长快,耗时少,降低假性镶嵌体。原位法培养与同步化法技术结合,提高染色体异常诊断准确性,在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的细胞遗传学、血液学与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50例MDS进行核型分析。结果50例MDS中,发现有异常核型22例,发生率44.0%(22/50)。异常类型6种:2例add(8);4例-7;4例5q-;9例7q-;2例20q-;1例6q-。结论5q-,-7,7q-是MDS中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伴有5q-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预后较好,而伴有-7,7q-核型异常的预后不良。细胞遗传学在MDS的诊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直接法检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的应用价值与方法评价。方法通过直接法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229例稽留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其中胚胎期稽留流产组132例,胎儿期稽留流产组97例;非高龄组185例,高龄组44例。结果直接法绒毛染色体检测成功率为61.6%(141/229),核型异常率为56.0%。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常染色体三体发生率最高,占异常核型的35.4%(28/79)。胚胎期稽留流产组中绒毛标本检测成功率与胎儿期稽留流产组有显著差异(P〈0.05);非高龄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与高龄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直接法检测绒毛染色体核型检出率较低,更适合于胚胎期稽留流产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的绒毛细胞培养方法以及绒毛和胚芽染色体核型一致性分析。方法将33例标本(包括17例胚胎停育组和16例正常对照组)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胰蛋白酶加机械研磨法制备细胞悬液,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比较这两种消化方法在培养周期、核分裂相数等方面的差异;比较16例对照组标本在培养周期、分裂指数等方面的差异;将20例标本分别行绒毛、孕囊壁、胚芽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三者染色体核型是否一致。结果 33例标本中有1例培养失败,培养成功率97%,16例胚胎停育组中检出异常核型7例。两种消化方法在绒毛细胞培养周期上具有显著相关性,但与核分裂相的数目无相关性。16例对照组中,与其他胎龄组相比,12周胎龄绒毛组织原代培养周期最长,有显著差异;二次传代周期和平均分裂指数均明显优于与原代。20例标本中有1例绒毛和胚芽染色体核型不一致。结论应用胰酶消化加机械研磨法制备绒毛细胞悬液,培养后制备染色体,方法简单高效;第二次传代培养有助于提高培养成功率并节约核型分析时间;对于同一标本,绒毛和胚芽染色体核型可能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L,M5)的细胞遗传学、血液学与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24h短期培养法及72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25例M5进行核型分析。结果25例M5中,发现有异常核型17例,发生率68.0%(17/25)。其中9例有11号染色体相关异常,5例有数目异常,3例有其它异常;其中6例涉及两种以上染色体异常。结论11q23是M5中最为常见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伴此种核型异常的染色体预后不良,同时发现正常核型缺乏对预后也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用氨甲蝶呤(MTX)同步化技术可以增加分裂相数量并改善染色体质量。该技术已用于白血病细胞培养,据称有同样效果。本文对MTX在白血病骨髓同步培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试图作出新的评价。作者选择急粒、慢粒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的骨髓(BM)和正常人加植物血凝素外周血(PB)作为研究对象,以有丝分裂指数(MI)和1号染色体上带纹数为反映分裂相质量、数量的客观依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与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细胞遗传学、血液病理学、血液形态学、临床肿瘤指标与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骨髓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20例NHL患者进行核型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清P53蛋白检测。结果20例NHL中出现骨髓浸润8例。20例NHL中,发现有异常核型9例,发生率45%(9/20)。异常类型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t(14,18)(q32;q21)1例,14q+1例,t(8;14)(q24;q32)2例,t(8;14)(q24;q32)伴其他异常2例。伴异常核型的患者其血清P53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核型者。结论t(8;14)(q24;q32)是NHL中涉及较多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伴此种核型异常的NHL患者预后不良,同时发现正常核型缺乏对预后也有不良影响。突变型P53值的增高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也是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培养法制备绒毛染色体在分析自然流产病因中的价值,寻找绒毛组织培养及染色体制备的理想方法。方法对65例自然流产绒毛标本以培养法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65例绒毛,培养成功率为95.4%,检出异常核型29例。结论胚胎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绒毛细胞培养法简便高效,技术稳定,可用于自然流产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47例绒毛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异常核型3例,检出率6.5%;绒毛培养成功率100%,核型分析成功率97.9%。结果显示;绒毛经短期培养及改进后的制片方法所获染色体,在质与量上均明显优于直接法,染色体长、直,少扭曲,分散好,G显带清晰稳定,带纹丰富。应用本法完全可在孕早期对染色体结构畸变作出细胞遗传学诊断。  相似文献   

13.
染色体异常伴有各种类型的人类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特征,正成为鉴别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的可能方法。然而,通常骨髓标本核型显带的低质量,以及需要长时间的分析方法,防碍了这些疾病在临床上应用核型分析。这些分析技术常常需要24~48小时的培养时间,以获得有丝分裂相;Q显带—需要摄影核型进行分析;胰酶G显带—也要耗费许多时间,通常亦不能提供高质量带型。为了使染色体分析有助于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必须改善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和速度。作者提出了一个骨髓抽出2小时后即可进行分析,并产生高质量带型的骨髓中期染色体显带方法。这个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接处置骨髓抽出液,开始用秋水仙胺温育,然后用胰酶低渗处置,应用Wright's显带染色技术的改进方法,在显微镜下及时地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培养法制备绒毛染色体在产前诊断与分析自然流产病因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经腹穿刺绒毛标本与95例自然流产绒毛标本以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核型并分析。结果腹穿绒毛培养成功率95.2%,检出5例异常;自然流产绒毛培养成功率92.6%,异常核型检出率48.9%,以常染色体三体与X单体多见。结论绒毛细胞培养法技术稳定、结果可靠,可用于胎儿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与自然流产病因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早期绒毛染色体异常核型与产前诊断各指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对370例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绒毛进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70例孕妇羊水培养成功357例,成功率96.49%。发现异常核型86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213.24%。结论绒毛染色体检查是常用的孕早期产前诊断检查技术,能够有效的对异常胎儿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6.
报道655例孕早期(7-10周)直接法绒毛染色体检查结果。实验失败14例,成功率为97.86%(641/655)。核型异常者35例,占5.46%(35/655-14);其中不平衡者19例。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为指征的绒毛核型异常率最高,为53.33%(16/30);其次为生过染色体异常儿者,绒毛核型异常率为9.09%(6/66)。提示这些类型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人类种植前胚胎的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型分析是诊断人类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常规方法,但是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人类种植前胚胎进行染色体检测并不容易。因此分裂间期细胞核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就成为首选方法之一。体外受精(IVF)种植前胚胎的FISH和核型分析均表明:胚胎的染色体异常率可高达25%-51%。FISH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最常见的情况是染色体嵌合的(22%-24%)和胚胎分裂紊乱(7%-26%)。虽然目前还不能应用以上方法对自然受精的胚胎进行检测,但是染色体嵌合以及胚胎分裂紊乱较高的发生率可以为我们合理的解释人类的月经周期自然妊娠率为什么如此低(25%),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绒毛细胞培养方法对绒毛细胞培养结果的影响以及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胚胎停育中的应用。方法取103例胚胎停育的绒毛细胞分别采用胰酶与胶原酶混合消化法和组织块直接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3例绒毛组织两种方法均培养成功98例,培养成功率为95.1%,胰酶与胶原酶混合消化法比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时间更短。共分析绒毛标本98例,发现异常核型42例,异常率42.86%,其中数目异常最多(39例)。结论胰酶与胶原酶混合消化法可以缩短绒毛细胞培养时间,绒毛染色体核型异常是胚胎停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细胞遗传学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2411例妊娠17~26周的孕妇在超声引导下行羊膜腔穿刺术,进行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411例标本一次性培养成功2391例,培养成功率为99.2%。共检出异常核型93例,异常率为3.89%,其中21-三体40例,18-三体11例,其他异常核型42例。结论羊水细胞学检查作为一项产前诊断技术对于指导优生优育,降低缺陷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和探讨833例有不良孕产史夫妇和患者遗传咨询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方法 抽取受检者外用血,常规微量法培养及制备染色体标本,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在833例有不良孕产史夫妇和患者中发现染色体异常34例,异常率为4.08%。结论 染色体异常与许多生育及发育缺陷有关,对有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死胎和畸胎的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有助于遗传咨询和病因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