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化性术前访视在开腹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个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术前访视,观察组60例采用强化性术前访视,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Barthel(BI)指数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术后正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访视后心理状态HAMD评分明显低于访视前,BI和FM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性术前访视对开腹患者有明显的心理疏导作用,并对提高术后正常生活功能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实施整体护理对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PACU推广整体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300例行全麻手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实验组由PACU提供整体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48小时,实验组和对照组SAS评分分别为(40.96±4.62)和(42.24±6.11),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SDS评分分别为(43.08±9.14)和(44.99±7.44),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U实施麻醉整体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抑郁状态,并探讨术前抑郁对患者术后疼痛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胸心外科接受胸科手术198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的HAMD量表评分,术后前3d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病例资料。结果与无抑郁症患者相比,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20)胸外科手术后的住院时间更长,术后前3d的VAS评分更高(分别为P〈0.01,P〈0.05);且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前3dVAS评分与入院HAMD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分别为r=0.54,P〈0.001;r=0.319,P〈0.05;r=0.316,P〈0.05;r=0.312,P〈0.05)。结论抑郁症增加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早期干预或治疗抑郁症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腔粘连术前两种不同宫颈预处理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行宫腔镜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72例。根据术前宫颈预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术前3 d晨起空腹顿服米非司酮200 mg,术前2 h阴道后穹窿放置卡前列甲酯栓1 mg。对照组术前30 min给予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术中观察宫颈软化的程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的月经改变。结果研究组宫颈软化的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50.00%( P <0.05)。研究组手术时间(26.30±6.25)min、出血量(15.02±5.26)ml低于对照组的(35.64±8.16)min、(23.30±8.09) ml( P <0.05)。术后研究组月经较前好转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卡前列甲酯栓应用于宫腔粘连术前宫颈预处理中,可充分软化宫颈,促进宫颈成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月经情况较前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 POFS)及免疫状态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直肠癌根治性手术68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34例。记录一般情况、手术、住院情况等临床信息。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7 d的VAS评分,检测同时点转铁蛋白水平,进行POFS评价。测定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NK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延长,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 P <0.05)。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但腹腔镜组VAS评分在3、7 d低于同时点的开腹组( P <0.05)。2组患者术前转铁蛋白( T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TSF水平2组均明显降低,开腹组下降更为明显( P <0.05)。2组患者术前免疫球蛋白、NK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组指标均明显降低,开腹组降低更为明显( P <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相比恢复较快、POFS程度较轻,这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损害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6.
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Tei指数检测房间隔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右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26例,房缺患者52例,所有病例术前和术后15d检测右室Tei指数。结果右室Tei指数:术前肺高压组(0.51±0.06)最大,其次为无肺高压组(0.38±0.04),对照组最小(0.38±0.0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高压组比术前降低(0.41±0.05)(P〈0.05),无肺高压组为(0.40±0.21),与术前比较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缺及术后右室功能发生变化,Tei指数是评价房缺患者右室功能简便而准确的超声方法,为临床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术前访视降低患者的焦虑度,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方法将2009年1月以来1000例眼科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术前访视内容,对照组按常规进行。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术前访视方法对比后,其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患者的焦虑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后进行术前访视的满意度调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访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护患均受益,应重视和规范术前访视工作。  相似文献   

8.
访视图谱及连心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俊红  高连珠 《淮海医药》2009,27(6):551-552
目的探讨访视图谱及连心卡在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访视图谱及连心卡与口头宣教结合的术前访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访视方法。比较2组访视前后的焦虑评分、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术后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2组访视前的焦虑评分、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无统计学差异,而访视后实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手术相关知识了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术后对手术室护士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访视图谱及连心卡结合口头宣教,能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更有助于患者对手术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疗效比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患者予以腹腔镜剥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商丘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需手术治疗的62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切除手术,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术后就两组术中创伤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伤程度为(2.0±1.0)cm、术中出血量为(30.5±15.8)ml、手术时间为(48.1±10.1)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能在肯定疗效的基础上显著减小创伤程度,且具有手术时间少、患者痛苦小及恢复时间快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杨伟伟  王楠  田明 《安徽医药》2018,22(5):979-98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联合帕瑞昔布钠(PAX)对老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应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年龄66~83岁,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Ⅱ或Ⅲ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C组)、DEX(D组)、DEX+PAX(DP组).D组在诱导前静脉泵入DEX负荷量0.2 μg· kg-1,输入时间10 min,接着以0.2 μg· kg -1· h-1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DP组泵入DEX(同D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和结束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20 mg.C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评估术后1、4、12、24 h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于术前1 d(T0)、术后4 h(T1)、1 d(T2)、2 d(T3)、3 d(T4)时,评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T0~T4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葡萄糖(Glu)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 在术后1~12 h各时点,D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5);在T1~T4时,DP组Glu[(6.6 ±0.1)、(6.7 ±0.4)、(5.6 ±0.5)、(5.4 ±0.2)mmol· L-1]和CRP[(11.5 ±3.1)、(28.3 ±4.2)、(24.8 ±4.0)、(253.3 ±5.2)mg· L-1]明显低于C组和D组(P<0.05),DP组MMSE评分[(24.8 ±0.3)、(26.9 ±0.8)、(27.6 ±0.6)、(27.8 ±0.7)分]明显高于C组和D组(P<0.05).结论 联合应用小剂量DEX和PAX能更有效抑制老年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炎症和应激,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布托啡诺对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才堂  陈剑 《中国医药》2011,6(9):1113-1114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行上肢手术成人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用0.33%罗哌卡因30ml,研究组用0.33%罗哌卡因30ml+布托啡诺1 mg.2组均记录术中15、30、60min和术后4、8、12、24 h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研究组[(2.1±1.3)、(8.0±2.2)min]比对照组[(5.3±2.1)、(15.0±3.3)min]明显加快,镇痛持续时间研究组[(714.4±95.4)min]比对照组[(510.7±99.8)min]明显延长(P<0.05;术中15、30、60min,术后4、8、12、24h各时间点VAS评分研究组[(1.1±0.6)、(1.3±0.6)、(1.3±0.5)、(2.4±1.1)、(3.0±1.0)、(4.1±1.1)、(4.2±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1.6±0.5)、(3.1±0.3)、(6.1±1.5)、(6.8±1.7)、(7.0±2.1)、(6.0±1.1)分](P<0.05).结论 0.33%罗哌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使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镇痛效果明显增强,但不延长运动阻滞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症瓣膜病患者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其术后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46例重症瓣膜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按照手术护理形式提供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22/23)高于对照组的78.3%(18/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9.4±6.8)%、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为(28.1±2.3)%、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39.8±3.4)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1±4.2)%、(23.9±3.4)%、(34.1±4.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6.8±12.8)、(74.9±13.7)、(73.4±6.2)、(74.5±1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6±6.2)、(62.3±12.9)、(59.3±6.9)、(56.4±6.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重症瓣膜病患者期间提供术前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状态具有明显效果,还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124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清除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血肿清除率、术后7 d水肿体积及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拔管时血肿清除率为(91.38±6.84)%与对照组的(90.20±7.0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20.41±2.56)min短于对照组的(59.17±8.67)min,术后7 d水肿体积(11.31±3.38)ml小于对照组的(16.32±4.5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2.24±1.12)分低于治疗前的(33.14±8.36)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16.38±2.45)分低于治疗前的(34.20±8.28)分,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61.42±3.24)、(60.33±3.38)、(59.34±3.63)、(61.50±3.02)、(58.34±2.67)、(55.24±2.72)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34±5.24)、(44.24±5.37)、(45.12±5.42)、(50.24±4.48)、(51.70±3.20)、(45.24±5.07)分,对照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分别为(52.21±4.37)、(55.38±4.43)、(50.27±4.34)、(56.38±4.24)、(47.27±4.72)、(49.27±3.6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42.40±5.16)、(44.32±5.42)、(45.04±5.51)、(50.38±4.30)、(51.82±3.12)、(45.10±5.19)分,且观察组心理健康、认知职能、社会职能、情绪职能、角色职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联合置管吸引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影 《安徽医药》2018,22(5):995-997
目的 探索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对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根据采用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心理认知行为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以及躯体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病性以及偏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96.74%明显优于对照组80.39%(P<0.05).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6个月,观察组在心理健康[(64.39 ±14.65)vs(53.47 ±11.62)分]、情感角色功能[(72.54 ±16.08)vs(51.82 ±15.34)分]、社会功能[(82.74 ±18.47)vs(67.23 ±14.75)分]、活力[(55.56 ±15.27)vs(41.64 ±14.26)分]、总体健康[(61.53 ±18.26)vs(45.72 ±16.24)分]、躯体疼痛[(76.37 ±21.43)vs (54.28 ±20.63)分]、躯体角色功能[(65.64 ±17.56)vs(54.53 ±15.42)分]、生理功能[(83.97 ±11.87)vs(72.62 ±12.23)分]的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服务态度97.30%vs 80.56%、技术水平94.59%vs 81.94%、健康教育98.65%vs 86.11%、关爱患者100%vs 77.8%和心理支持100%vs 90.28%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认知行为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小儿消化道畸形患儿,按照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类型疾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分别为(97.36±30.65)、(87.11±25.66)、(164.45±42.56)、(157.38±40.63)min,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住院时间分别为(7.18±2.42)、(9.16±1.70)、(7.43±1.44)、(11.52±3.25)d;对照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分别为(114.57±37.52)、(128.36±42.30)、(185.61±50.23)、(188.50±62.09)min,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住院时间分别为(9.63±3.31)、(13.51±4.32)、(12.60±2.80)、(15.61±2.42)d;观察组十二指肠梗阻、肠重复畸形、胆总管囊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消化道畸形的应用价值较高,其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有利于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130例肝癌并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加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与睡眠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46%)显著性低于对照组(4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躯体功能为(58.26±8.35)、心理功能为(77.67±8.77)、社会功能为(75.34±8.07)、生活质量总分为(76.36±9.5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15±8.20)、(70.07±8.31)、(68.33±8.27)、(70.02±9.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干预后睡眠效率为(1.16±0.50)、睡眠时间为(1.22±0.62)、睡眠质量为(1.85±0.83)、总分为(10.48±2.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9±0.58)、(0.89±0.46)、(1.47±0.77)、(7.94±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单一及联合用药对额叶癫痫患者高级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额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对照1组丙戊酸钠治疗,对照2组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患者脑功能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能力(MoCA)、简易智能精神状态(MMSE)、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WAIS-RC)及汉密尔顿抑郁(HAMD)评分分别为(25.84±4.02)分、(29.52±0.32)分、(84.87±5.35)分及(6.85±1.01)分,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卡马西平治疗额叶癫痫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癫痫患者脑功能,与单一治疗方案相比,并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预防肛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132例肛裂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8例)与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均行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疼痛评分分别为(2.31±0.27)、(2.43±0.30)、(3.06±0.41)、(3.46±0.32)、(3.83±0.47)、(2.99±0.1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72±0.22)、(3.06±0.37)、(4.32±0.41)、(5.01±0.51)、(5.97±0.57)、(5.13±0.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29%低于对照组的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对于预防肛裂术后并发症有着良好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酰胺吡咯烷酮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压氧及维生素E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卡左双多巴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乙酰胺吡咯烷酮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SF-36表对两组患者精神健康、躯体障碍、活力、社会职能及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Barthel和BBS法评估患者的运动及协调功能;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精神健康、躯体障碍、活力、社会职能及生理功能评分分别为(67.7±12.2)、(68.3±12.1)、(57.3±8.2)、(61.7±10.4)、(62.6±10.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和BBS评分分别为(26.3±4.1)、(52.6±6.1)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胺吡咯烷酮联合卡左双多巴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