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碘原子壳聚糖络合物络合碘和氯原子壳聚糖络合物对于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菌红色毛癣菌须发毛癣菌的抑菌及杀菌效果。方法常量稀释法MIC及MBC。结果对于4种临床常见的真菌均能有效杀灭。结论这两种壳聚糖络合物对真菌有良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对白假丝酵母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 采用液体稀释法、平板计数法测定三者对白假丝酵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并采用菌落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结果 蒜氨酸和蒜氨酸+蒜酶均可抑制、杀伤白假丝酵母菌,MIC分别为50、1.56 mg·mL-1,MBC分别为100、3.12 mg·mL-1;而蒜酶单体无此作用.结论 蒜氨酸和蒜氨酸+蒜酶均对白假丝酵母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院内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菌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情况并探讨伊曲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Rosco纸牌扩散法检测附属海慈医院临床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采用96孔培养板进行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培养,利用CCK-8试剂盒来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活性及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临床标本107例,检出白假丝酵母菌47例,感染率为43.9%。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临床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和制霉素敏感性较高(45%、85%),而对康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早期(8h)生长较快,24h形成成熟稳定的生物膜,游离态的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的MIC50为2μg/mL,不同浓度伊曲康唑处理组生物膜活性均有所降低。结论白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经抗菌性处理的生物材料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耐药趋势。方法用E-test方法监测2003年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和耐药趋势。结果 2003年临床常见的1449株酵母样真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1%、热带假丝酵母菌6.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1.2%,光滑假丝酵母菌45%,克柔假丝酵母菌66.7%。结论氟康唑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仍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种及其在体外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科玛嘉真菌培养鉴定和ATBFUNCUS药敏试剂盒对3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临床标本进行菌种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31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致病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265例,占85.48%,非白假丝酵母菌45例,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32例,占10.32%,光滑假丝酵母菌9例,占2.9%,克柔假丝酵母菌4例,占11.30%。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两性霉素B(100%)、5-氟胞嘧啶(99.03%)、氟康唑(86.45%)、伊曲康唑(79.68%)。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白假丝酵母菌。不同菌种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苦参总碱对女性下生殖道几种常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通过琼脂板稀释法制备菌板,检测不同浓度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苦参总碱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成像法观察苦参总碱对生物膜形成和菌落形态的影响。结果: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分别为16,32,32 mg·mL-1。苦参总碱质量浓度1 mg·mL-1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程度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电镜下亦可见随着苦参总碱浓度的升高,白假丝酵母菌不仅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且菌丝形成受到阻断,菌落中菌丝变短、菌丝间连接变疏松。结论:苦参总碱(16,32,32 mg·mL-1)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分析痰液标本中念珠菌的阳性率以及耐药性,以用于指导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微生物室接检测的3 605例合格痰标本培养结果,分析白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菌以及光滑假丝酵母菌的阳性率及耐药率。结果念珠菌阳性例数所占比重为9.99%,阳性率最高者为白假丝酵母菌,占6.66%,阳性率最低者为克柔氏假丝酵母菌,占0.25%;耐药实验提示葡萄牙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以及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以及氟康唑具有较高耐药性,其中以伊曲康唑耐药率最高,占36.0%~40.2%;对于两性霉素B以及制霉菌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常见念珠菌对二者的耐药率不超过25%。结论念珠菌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予以关注,若患者反复出现真菌感染症状且疗效不满意,临床在用药时应尽量避开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耐药率较高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感染患者口内真菌菌种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收集患者标本通过CHROMagar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其进行鉴定,并选用临床常用的7种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按年度分组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6例患者中检出白假丝酵母菌256例(74.0%),热带假丝酵母菌52例(15.0%),光滑假丝酵母菌31例(9.0%),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例(0.9%),克柔假丝酵母菌、高里假丝酵母菌各2例(各占0.6%)。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FLZ)耐药率高,对其他6种药也有一比例的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对FLZ、咪康唑(MIC)耐药率较高,对52氟胞嘧啶(52FC)、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RA)、制霉菌素(NYS)敏感;光滑假丝酵母菌对FLZ、MIC、KET 有一定程度的耐药,对52FC、AMB、ITRA、NYS 敏感。结论当前口腔真菌感染患者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常见真菌对FLZ、MIC耐药性增加,不作为首先药物,抗真菌治疗时应遵从药敏结果与临床用药相结合的原则,高危因素患者可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雷智元 《北方药学》2011,8(7):90-91
目的:探讨急诊肺炎真菌感染的主要菌株与耐药情况,为合理预防肺炎真菌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急诊患者33例发生肺炎真菌感染的构成与耐药情况。结果:在真菌感染例数33例中,共分离出真菌菌株35例,主要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曲霉素具有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作用稍差,热带假丝酵母菌同白色假丝酵母菌耐药特点相似。结论:急诊肺炎感染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两性霉素B、制曲霉素的耐药率比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标本中常见真菌的类型与药物敏感情况,给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送检的多种标本培养真菌,检测、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多种标本均检出真菌,培养的真菌依次为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对多种抗真菌药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临床应重视真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有利于提高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薄层色谱法对阿胶益寿口服液中人参、炙黄芪、制何首乌进行鉴别。方法:薄层色谱法。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对人参、炙黄芪、制何首乌进行专属性鉴别。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中人参、炙黄芪、制何首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10种中药对耐药性肺炎链球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耐药肺炎链球菌对10种中药的敏感性.方法:用临床分离细菌为受试菌,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10种中草药水煎剂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0种中药对肺炎链球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黄连、千里光抑菌效果最好,其MIC范围分别为1.95~7.81和1.95~15.62 g&#8226;L 1,MIC50分别为1.95和3.9 g&#8226;L 1.其次为黄芩、大黄和连翘等.结论:部分中草药对耐药肺炎链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黄连-吴茱萸干预抑郁症的成分(群)及作用靶点,探讨黄连-吴茱萸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出黄连-吴茱萸潜在活性成分,并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中筛选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 Card)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抑郁症疾病相关靶...  相似文献   

14.
中药黄芪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是常用补气中药,其用药历史悠久,临床用药广泛。近年来,因黄芪栽培变异及多种混淆品充斥市场,致使黄芪质量良莠难辨,故其质量评价方法一直是黄芪药材研究的热点,其中如何建立体现中药整体观特点以及中医药特色的黄芪质量标准,一直是黄芪研究的难点之一。因此,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报道,分别从黄芪的形态学信息(来源、性状、显微)、化学信息(化学成分)、生物学信息(遗传和药效为核心)3个方面对黄芪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反映黄芪药材的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和一致性,旨在为黄芪的质量控制及其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俊玮  宋乐乐 《安徽医药》2015,19(10):1873-1876
目的:建立连桂清心片中甘草和黄连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连桂清心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样品,分别以甘草酸铵、盐酸小檗碱为对照品,以甘草、黄连为对照药材,在硅胶 G 薄层板上点样,以适宜的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显色剂显色。结果在薄层色谱中能够检出连桂清心片中的甘草、黄连,连桂清心片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对应位置,色谱斑点清晰,荧光斑点显示相同的颜色,分离良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均能有效提供连桂清心片的鉴别特征。结论建立的两种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连桂清心片的薄层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6.
Rhizoma coptidis is a rhizome common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rhizoma coptidis extract, the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its effective alkaloid constituents are so low that their systemic therapeutic actions cannot be explained.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lipopolysaccharide (LPS)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rhizoma coptidis alkaloids. Pharmacokinetic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rats; both in vitro absorption and efflux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everted rat gut sacs, whereas in vitro metabolism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rat liver microsomes and intestinal S9 fractions. Mucosal changes were evaluat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rat plasma, LPS pretreatment increased systemic alkaloid exposure. LPS pretreatment increased the in vitro absorption of the alkaloids and decreased their efflux. The efflux of vinblastine and rhodamine 123, P-glycoprotein substrates, also was decreased. The absorption of 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labeled dextran (average molecular mass, 4 kDa), a gut paracellular permeability probe, was not influenced. Obvious damage was observed in the mucosa, but the tight junctions between epithelial cells remained intact. Intestinal, rather than hepatic, alkaloid metabolism was decreased. 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PS pretreatment increased systemic exposure to the alkaloids through enhancement of their absorption, which was related to decreased intestinal efflux and metabolism. The results ad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why rhizoma coptidis is active despite the low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he rhizoma coptidis alkaloids measured in normal subjects and experimental animals.  相似文献   

17.
治疗糖尿病高频中药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治疗糖尿病高频中药的降血糖作用。方法收集和统计出治疗糖尿病的前二十味高频中药和它们的平均处方量,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小鼠模型观察它们的降血糖效果,剂量相关性及有无相互协同作用。结果二十味高频中药中黄连、五味子、葛根、黄芪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血糖作用较显著,葛根、黄芪的降血糖作用在临床常用剂量附近没有剂量相关性,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无相互协同作用,但对升高模型动物的血清胰岛素、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和肾脏系数则各有特色。结论治疗糖尿病高频中药中黄连、五味子、葛根、黄芪的降血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任书青  杨继章  王长友 《河北医药》2011,33(15):2253-2254
目的比较黄连、大黄和苦参联合与其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关系,为临床研制治疗MRSA感染的中药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推算出MIC50和MIC90值,并作比较。结果黄连、大黄和苦参单药及相互配伍后对MRSA的抑菌效果从高至低依次为:黄连、黄连一苦参、黄连.大黄、大黄-苦参、大黄、苦参。结论大黄与苦参配伍对MRSA呈相加作用;黄连与苦参呈无关作用;黄连与大黄呈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复方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分析有效方剂的重要药味和有效成分。方法:检索35年内(截止2011年)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将复方中药与对照组(抗病毒和/或保肝药)的随机临床试验纳入本研究。制订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对文献随机化临床试验(RCT)进行质量评价,并做Jadad质量记分法评分。RevMan 5.1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漏斗图了解潜在的发表偏倚。色谱仪器和/或网络文献数据库分析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网络文献数据库查找有效活性成分。结果:6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含430例符合纳入标准。复方中药在改善肝纤维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异质性检验P=0.80,I2=0;综合结果RR=2.30,95% CI[1.77,2.99],Z=6.23,P<0.00001)。入选方剂均无不良反应。从上述6个抗肝纤维化有效方剂中选出交集的药味,分别是丹参、黄芪、党参、虫草、郁金、当归、三七、莪术、陈皮、板蓝根。从药味指纹图谱和主要活性成分看各药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抗肝纤维化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A、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单体IH764-3、黄芪总苷、黄酮类、冬虫夏草多糖、姜黄素、阿魏酸、三七皂苷、人参皂甙。从抗肝纤维化药理机制看,各药味之间的药理机制存在重叠。丹参和黄芪囊括文中提及的抗肝纤维化全部药理机制。结论:复方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复方中药呈现多个靶点和多环节的药理机制;同一方剂中不同活性成分在同一药理机制上存在重叠;丹参和黄芪涉及多靶点和多环节的药理作用最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中药制剂小儿肺热平胶囊的化学成分并建立其特征图谱,整体分析该制剂质量。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线性子阱-静电轨道阱质谱联用(UH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查阅对小儿肺热平胶囊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别。采用HPLC-DAD法,以汉黄芩苷为参照色谱峰建立小儿肺热平胶囊特征图谱,同时使用SIMCA-P软件对小儿肺热平胶囊中的11个化学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方中共鉴别出36个化合物,包括黄连13个,黄芩11个,牛胆粉4个,平贝母3个,射干和甘草各2个,柴胡1个。建立了小儿肺热平胶囊特征图谱,确定11个共有特征峰,23批样品均能检出,且相对保留时间一致,但各批次样品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结论:小儿肺热平胶囊的内在质量差异较大,所建立的特征图谱-化学模式识别,能够较准确分析产品质量,为综合评价和控制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