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脾胃病包括"胃痞""胃脘痛""泛酸""呕吐""嘈杂"等,李振华、徐景藩、张镜人等当代中医名家认为脾胃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气滞、瘀热居多;常见病证有脾胃虚弱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湿热中阻证、胃络瘀滞证等。在治疗时注重气机升降,强调补中益气、益阴生津、疏肝理脾、清热化湿、行气活血等治法的综合运用。当代中医名家的临证思想基本代表了中医药诊治脾胃病的权威,对如何总结与传承中医药诊治脾胃病的中医验方验案指明了方向,并对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胃痛是脾胃病中常见病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张声生教授临证将辨别虚实寒热作为胃痛诊疗基石。治疗上把握病机,治病求本:饮食伤胃,治胃为先,包括降胃、温胃、和胃、养胃、清胃、开胃、护胃等法;素体虚弱,治脾为本,包括补脾、升脾、运脾、悦脾、祛湿等法;肝气犯胃,治肝为要,包括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等法。胃痛经久不愈,根据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的理论,治宜气血同调。证属虚实夹杂,当消(通)补兼施。依据三因制宜原则灵活调整处方用药;并嘱托病人注意日常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3.
胃痛亦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种。胃居中焦,主受纳,主降,喜润恶燥,与脾胃相为表里。胃痛初起多为实证,其病位在胃,或肝胃吲病,或脾胃同病,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胃病。胃痛实证包括肝气犯胃、肝胃郁热、饮食停滞、淤血停滞、寒邪客胃和湿热中阻6个证型。  相似文献   

4.
冯晓纯教授治疗小儿湿疹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临证尤重脾;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从热化,认为小儿湿疹的发生责之"脾胃受损,湿热为患"。临证亦重湿热,以健脾解毒、清利湿热为治疗大法。内服紫苓疹消汤,外用黄连膏涂于皮疹处,配合小儿捏脊以调理脾胃,从病因病机、脾胃论治、内外合治等方面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叶玲主任认为湿热、脾虚贯穿于溃疡性结肠炎全过程,活动期因感受湿热之邪,湿热阻滞中焦,易于下注肠道,呈现腹痛、腹泻、排黏液便、便血、肛门灼热痛等湿热邪实之象,治疗上予除湿热之标,兼顾脾胃;缓解期则因湿热之邪迁延日久不愈,湿阻气机,损伤脾胃,除湿热邪实之象外还伴有神疲乏力、口淡黏腻等脾虚湿困之象,治疗上不仅要除湿热之标,更要健脾补胃。但临证时需具体辨证,不可拘泥于分期治疗,而应充分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明确脾虚与湿热孰轻孰重,本虚标实合治,内服与外用结合,以取得佳效。  相似文献   

6.
洪旗  马其南 《中医药学刊》2002,20(3):354-355
化湿法适用于湿温病,暑湿快湿证和伏暑等湿热相关的病证。是由于湿热之邪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热性病,其内因与人体正气和脾胃的功能状态有密切关系,常用化湿七法,如芳香宣肺化湿法,适用于湿阻上然,湿重于热,燥湿化浊法,适用湿阻中焦,疏利湿浊,透达膜原法适用膜原证。化湿清热法,适用湿温病湿渐化热,清热化湿法,适用湿温病湿热并重;清热湿热,豁痰开窍法,适用湿热之邪阻于气分,淡渗利湿法,适用于湿阻下焦,下阻膀胱之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湿热证病性湿、热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筛选出312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探讨湿热证病性湿、热与病位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312例慢性胃炎湿热证患者的常见的病位证素出现的频数从高往低的分布情况为:胃脾肝肾肺=胆;湿与脏腑病位证素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肝肾胆肺。结果表明湿与脾、胃、肝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与肾、胆、肺不存在相关性(P0.005)。热与脏腑病位证素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胆胃脾肺肾。结果表明热与肝、胆、胃、脾存在相关性(P0.005),与肺、肾不存在相关性(P0.005)。结论: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证型,病性证素湿与热均与胃、脾、肝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顺贤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霖  杜新 《陕西中医》2002,23(1):50-51
王顺贤教授业医 40余载 ,临床善治疑难杂症 ,而于脾胃病浸淫尤深 ,独有心得 ,疗效卓著 ,本文仅就先生于脾胃病治疗之经验简介如下。   1 治疗大法  1 .1 :寒温并用 ,调脾胃 :先生认为 ,脾胃病属纯寒、纯热者少 ,多是寒热互结之症 ,病人表现为胃中嘈杂、频频嗳气、泛酸、口苦、舌苔黄腻等 ,为胃肠湿热之象 ;胃脘隐痛、遇寒加重、喜唾、腹部冷痛、泄泻、舌苔白腻等 ,为脾胃虚寒之象 ,而久寒可以热化。所以 ,这些症状在同一患者身上往往同时并见。治疗宜“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采取寒温并用之法 ,以除寒热互结之症。选用黄芩、黄连 ,苦…  相似文献   

9.
运用扶阳法治疗三则:复发性口疮,证属真阴亏损,虚火上炎,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阳虚阴盛,方用附子泻心汤加味;脾胃阳虚邪伏胃痞证,证属脾胃阳衰,寒湿凝聚,浊阴不降之证,治宜温中祛寒,扶阳和胃,化湿消痞;真寒假热证,证属脾胃阳虚,内寒外热之证,方用四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0.
介绍曹毅教授应用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湿疹的临床经验。曹毅教授结合江浙地区之气 候特点与居民的饮食习惯,认为湿热蕴结型湿疹之病因,湿、热之邪贯穿始终,核心病机为三焦气机不畅,少 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胃,湿热中阻。蒿芩清胆汤在配伍上融清透、宣上、畅中、渗下于一体,寓分消走泄之法 于和解少阳之中。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湿疹时,要抓住皮损色红,伴渗出、瘙痒、口苦、舌红、苔腻、脉弦等 为证治要点。因其方药性寒凉,用时当注重顾护脾胃。故曹毅教授辨治湿热蕴结型湿疹强调通利三焦、条达少 阳,疏肝理脾、肝脾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