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2010-01—2014-01间,我科共手术治疗63例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1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为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胆道手术的风险,现对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按照是否伴有门脉高压将63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21例患者合并门脉高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8岁。系慢性肝炎致肝硬化引起。单纯胆囊切除7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8例。同时行胆囊切除加脾切除6例。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单纯胆囊结石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10例行断流术并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组(3例同期手术),5例分期手术,2例并中西利胆排石)与7例单纯断流术组近期肝功能改善率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肝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单纯断流术组,分别为71.4%和14.3%(P<0.05),再出血率小于单纯断流术组(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行断流术结合治疗胆囊结石的预后较单纯断流术好,并且只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的诊治方法及术中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 2 0年我院手术处理的 2 8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门脉高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 8例病人中一期先行胆道手术者 2 0例 ;一期先行门脉高压症手术 3例 ;同时行胆道及门脉高压手术 5例。结果显示ChildA级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ChildB、C级病例。结论 掌握好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病人的手术适应证至关重要 ,而对其适应证的掌握主要是对病人术中术后危险因素的正确估计 ,强调“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7):551-554
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极其危险,必须十分重视。术前准确评估胆道疾病以及肝功能、门静脉高压症程度。治疗病人急需要解决的疾病,通常是首诊疾病作为治疗的首要目标,但要顾及伴随疾病的处理。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掌握术中处理技术,以及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7.
门静脉性胆病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的异常改变。此类疾病的临床报道较少。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问收治门静脉性胆病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并胆道疾病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各种胆道手术在门静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状态下,先期,同期,后期手术的不同临床特点,提出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0年间所收治的119例并门静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的胆道手术,其中胆道先期手术43例,胆道与脾机能亢进症同期手术24例,胆道后期手术52例。结果:胆道先期与同期手术在术中平均出血量,膈下感染,肝功能,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胆道后期手术与胆道先期,同期手术比较,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较少,肝功能损害较小(P<0.01),膈下感染率较低(P<0.05);三组胆道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并门静脉高压症脾机能亢进时,胆道后期手术优于胆道先期,同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研究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浔阳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3,7(1):15-17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外科领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门脉高压症外科也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挑战,经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胆石症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硬化病人的胆道结石发生率较高,约为23%~59%,是非肝硬化病人的2~3倍.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凝血机制障碍,故有文献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胆囊为“难处理胆囊”(difficult gallbladder).因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的胆道手术对外科医师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合并PH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30例,Child B级30例;胃癌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10例、38例和12例,分别行胃癌根治术或(和)脾切除+胃冠状静脉结扎术.结果 26例行胃癌根治手术或(和)脾切除术+胃冠状静脉结扎术都导致术后Child-Pugh分级的降低,发生率100%;34例只行胃癌根治术,未进行PHT外科处理,有7例出现Child-Pugh分级降低,发生率为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3%,均为胃癌Ⅲ期合并Child-Pugh B级患者.对Ⅲ期胃癌合并Child B级若同时处理PHT,则患者的1年生存率极低.结论 胃癌合并PHT外科治疗的原则是限制性手术,以胃癌根治和切勿损伤肝功能为前提.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尤其是加强保肝治疗,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肝胆外科杂志》2015,(4)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适应症,针对手术适应症制定手术方案并分析术后处理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老年患者37例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分为A、B、C三组,A组11例患者行择期脾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B组14例患者行门静脉与下腔静脉端侧分流术合并胆囊切除,C组12例患者行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分析各组患者术后处理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手术基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90.91%,B组总有效率为78.57%,C组总有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组间两两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出血、门脉压、术后发热各1例,B组术后出血2例、门脉压3例、术后发热3例,C组术后出血3例、门脉压5例、术后发热2例,组间两两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注重手术技巧,老年胆道疾病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择期脾切除术、胆囊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5例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手术治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中无死亡.术后发生腹水19例,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出血2例,创面渗血2例,腹腔感染17例(其中合并霉菌感染4例),切口感染、乳糜漏各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住院期间死亡4例,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2例,死亡率为11%.结论 完善的术前评估,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用"损伤控制"理念指导手术,实行个体化手术方案,重视预防性断流术,才能减少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胆道结石的发生率为23%~59%,是非肝硬化患者的2~3倍,其胆道手术的危险性较无肝硬化者显著增高。笔者对2002年6月—2009年6月于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3例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建立合适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对于评价临床上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伴出血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较多,可通过药物、手术及手术与药物联合的方法制备.现就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不同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以期对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硫代乙酰胺剂量个体化诱导大鼠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根据大鼠对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反应的个体差异,采用剂量个体化诱导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以提高成模率和模型质量.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第1组(20只),按照传统方法诱导大鼠肝硬化.第2组(20只),剂量个体化诱导大鼠肝硬化.第3组(10只)为对照组.结果 第1组大鼠死亡率为30%(6/20),肝硬化形成率为50%(10/20);第2组死亡率为10%(2/20),肝硬化形成率为80%(16/20);对照组全部存活.与对照组相比第2组门静脉压力、脾髓压力明显增高,平均动脉压显著降低(P<0.05);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肝硬化诱导过程中根据大鼠对TAA反应的个体差异,调整TAA的诱导剂量,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与传统制模方法相比,该法明显降低大鼠死亡率,并显著提高肝硬化形成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及普及,胆石症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而肝硬化患者的胆道结石发生率约为23%~59%,是非肝硬化患者的2~3倍.单纯的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已具有相对较高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合并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胆道手术对普外科医生来说是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策略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1例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法发生及预后的因素。结果31例患者中Child-PughA级15例,B级11例,C级5例。行单纯远端胃根治性切除术9例,单纯上半胃根治性切除术5例,远端胃根治性切除+脾切除2例,远端胃根治性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例,上半胃根治性切除+脾切除7例,全胃切除+脾切除1例,姑息性肿瘤切除+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姑息性肿瘤切除1例。术后1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腹水17例。术后死亡6例。18例接受D2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12例出现并发症,13例D0或D1清扫的患者5例出现并发症。出院患者术后生存期2月~39月,中位生存期15月,4例尚存活。结论为胃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手术,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和选择合理术式是关键。胃癌手术应遵循缩小手术的原则,术前肝功能状况、术前有无腹水和肿瘤分期是术后生存期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及其技术要点。回顾性分析67例合并CPH的胆石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资料。行腹腔镜胆囊切除56例,行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9例,因出血中转开腹2例,中转率为2.99%。所有病例无术后出血,无胆管损伤,无死亡,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1.8%。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术中良好的暴露及使用超声刀预防出血,CPH患者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因肝硬化病人术前都有肝功能损害,手术及麻醉更易导致术后肝功能衰竭、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在胆道结石并发急性感染时,原则上不同时行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HT)和胆道疾病的手术,尽可能非手术治疗,如无效才考虑简单有效的胆道引流术,如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胆囊取石造瘘术、胆管引流术,不要轻易切除胆囊。否则即使在当前有较好抗生素的年代,虽局部条件允许同期行PHT和胆道手术,但仍难以避免严重感染性并发症和胆囊床大出血的发生,且有时是致命性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