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雷公炮炙论》一书炮炙矿物药的有关情况。方法:系统分析该书所载矿物药。结果:阐明了该书对矿物药原材料真伪优劣的鉴别、炮炙辅料的选择、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结论:《雷公炮炙论》对矿物药的认识和应用并不比其它类中药晚。  相似文献   

2.
目的:归纳整理《雷公炮炙论》中矿物药的炮制方法,以对继承和创新中药传统炮制方法做出贡献。方法:以清代张骥补辑、施仲安校注的《雷公炮炙论》为研究底本,通过阅读、分析、查询参考文献的方式,对书中所载20种矿物药的炮制方法及作用进行简要的归纳与探讨。结果:《雷公炮炙论》中记载的矿物药炮制方法归纳为净制法、水飞法、干热法、煮法、复制法5大类。其中2种矿物药在炮制过程中使用了净制法;6种使用了水飞法;5种使用了干热法;16种使用了煮法;6种使用了2种以上方法联用的复制法。结论:《雷公炮炙论》所记载的矿物药炮制方法较为复杂,部分炮制工艺、方法后世仍有延用,对今后中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中炮制理论、工艺的提升可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雷公炮炙论》经典炮制方法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炮炙论》的经典炮制方法和原理。方法对《雷公炮炙论》中常见炮制方法,结合现代炮制技术,阐述了《雷公炮炙论》的经典炮制方法和原理。结果和结论《雷公炮炙论》对指导和促进现代炮制方法的改革创新,制定统一的炮制工艺、饮片规格标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卫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8):2493-2496
《雷公炮炙论》中共载268种药物,其中178种药物的炮制中使用辅料。这些辅料有通用炮制辅料也有特殊配伍炮制辅料。《雷公炮炙论》中辅料的使用可以用药物七情配伍来解释。本研究从药物配伍的角度对该书中辅料的选用及辅料炮制的内容作以阐释,提出要注意古今药物主治功效的变化及历史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草纲目》保存《雷公炮炙论》佚文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华相 《中药材》1994,17(11):45-46
本文以197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为蓝本,对该书保存早已散佚的《雷公炮炙论》中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搜集,归类整理出炮制十六法,计262种药物,占《雷公炮炙论》载药数300种的87.3%。为研究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发掘传统炮制工艺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雷公炮炙论》原书三卷,载药300余种,系南朝刘宋时雷(学攵)撰著,约成书于公元五世纪前后,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制药专著之一。该书所记述的古代制药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药物炮炙、加工方法,多为后世诸本草所引据,至今仍有很高的应用及研究价值。1 《雷公炮炙论》炮炙辅料本草记载  相似文献   

7.
考证认为,《雷公炮炙论》药物制法中,紫背天葵制的炮制原意主要在于降低或消除矿物药的毒性和副作用,此外部分药物尚有利于粉碎的目的;甘草制的炮制原意在于:1.降低或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2.矫味,3.缓和药性,减小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公炮炙论》在中药鉴别上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炮炙论》系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所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集大成的中药炮制专著.原书在元代以后已失传,但其主要内容却散在各家本草之中.后世有张骥、王兴法的两种辑本.《雷公炮炙论》作为炮制专著,对中药炮制的发展,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然而,其在中药鉴别上的成就也是极为突出的.其中不少鉴别经验,在今天仍有实用参考价值.《雷公炮炙论》(雷敩撰、王兴法辑校,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年)在中药鉴别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辨别真伪,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证类本草》“雷公曰”的条文中,把《雷公炮炙论》有关炮制方法,加以系统归类,使读者了解该书究竟有多少种制法。明代缪希雍所云:“雷公十七法”,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制法名称,如:爁、煿、煨……等,皆不见录于该书。作者指出该书是我国炮制最早的专著。全书以炮制为主,与一般本草以治疗功用为主者不同。又书中所述,多系实验数据和操作程序的记录。所以该书是我国早期一部有价值的炮制实验记录文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雷公炮炙论》中的中药材鉴别内容进行逐条梳理,并加以归纳和深入分析。《雷公炮炙论》对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手段包括:基原考订、外观性状特征、理化特性、嗅觉特点、味觉特点、质量优劣、利用它种动物(植物)鉴别、生活或生长习性等方面。因此,《雷公炮炙论》对某种中药材的鉴别,常同时采用多种手段,选择直观且独特的鉴别方法,其鉴别中药材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炮炙大法》是明·万历时著名医药学家缪希雍应庄继光之请而口述的,又经庄氏整理的炮制专书。最早刊于1622年,为《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卷之四,后有单印本,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的又一部炮制专著。全书按药物类别,分为水部、火部、土部、金部、石部、草部、木部、果部、米谷部、菜部、人部、兽部、禽部、虫鱼部等14部,共439种中药。书中以简明的手法叙述了各药的炮制方法,也包括各药的出处、采集、优劣鉴别、炮制辅料、炮制过程、炮制后的贮藏方法,对某些药物还阐述了炮制前  相似文献   

12.
宋华相 《中药材》1996,19(3):150-151
本文就《本草纲目》对《雷公炮炙论》所载制药技术的发展,从完善有关中药炮制的理论、增辑新的炮制技术内容、改进繁琐的炮制方法、纠正炮制之谬误、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扩大辅料的运用、规定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及贮藏保管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这是《本草纲目》在中药炮制技术方面又一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雷敩与《雷公炮炙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学攴)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制药专家,《雷公炮炙论》也是我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药物炮炙专著,但作者的身世年代及《雷公炮炙论》著作年代至今仍是悬而未决的疑案。本文愿就此问题谈些看法,以就正于同道。一、雷(学攴)的年代问题关于作者的事迹年代,文献记载众多,但各执一端。如明徐春甫称雷公为黄帝之臣,他在  相似文献   

14.
<正> 缪希雍(公元1536?~1627),字仲淳,号慕台,明代江苏常熟人氏,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缪氏精通医道,潜心研究本草,所编力著《炮炙大法》(下简称《大法》)成书于1622年,附于《先醒斋广笔记》后,是继《雷公炮炙论》的我国第二部炮炙专著。书中对439种药物的炮制法、操作程序、贮藏保管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论述,其中个别还述及炮制前后药物性质的变化和不同的治疗效果。并根据药物的属性分为金、土、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水、火、果、米谷、菜十四类,有其独特之处,书末附有“用药凡例”细则,详细记载了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本文试就其药物炮制理沦及汤剂制备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看到辽宁中医杂志,刊登的梁珮珩、杨连生二位同志,编写的《中药炮炙经验介绍》一文后,颇受启发,这对指导临床中药炮炙工作,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是很有意义的。为了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创造祖国的新医学、新药学,现将笔者读《雷公炮炙论》的体会,叙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止泻作用及急性毒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止泻作用及急性毒性比较贾天柱李洁周粮项海之(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肉豆蔻的炮制早在《雷公炮炙论》就有记载:“以糯米作粉,使热汤搜裹,于火唐灰中炮。”此后多用此法炮制,一直沿用至今,《中国药典》一部也收载此法。除此之外,《历代中...  相似文献   

17.
分析整理《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修事指南》三部炮制专书中炮制辅料的应用情况,探索炮制辅料应用的发展历史,为现代炮制研究提供更多线索。  相似文献   

18.
苍术炮炙方法繁多。明·李士材撰《改良士材三书》中提到:“以米泔水浸一日,去皮研芝麻拌蒸三次,以制其燥”。明·陈嘉谟撰《本草蒙筌》中提出:以刮净粗皮,泔渍炒燥。唐·唐蔺道撰《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先提到:以醋煮七次燥性。明·李中梓辑注《雷公炮制药性解》最早提到:苍术泔浸一宿,换泔浸,炒用。南北朝·雷撰《炮炙全书》中均有以米泔水浸削去粗皮,土炒用。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则日:苍术性燥,故以糯米泔浸而去其油,切片焙干用……以制其燥者。清·汪昂撰《本草备要》首先提出:以糯米泔浸焙干,同芝麻炒制其燥。清·…  相似文献   

19.
炮炙是中药炮制三大工艺的最后一道。按《药典》〔1〕规定:炮炙包括了除净制、切制以外的所有炮炙方法,如炒、煅、蒸、煮、水飞等,内容广泛。如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对保证饮片质量至关重要。现将吾师王奇成主任药师的部分中药炮炙经验介绍如下。1中药炮炙的主要经验1?..  相似文献   

20.
《雷公炮炙论》成书年代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证了《雷公炮炙论》的成书年代。方法 :通过对刘宋说 ,赵宋说 ,隋人说 ,唐人说 ,唐末五代说等有关成书年代的假说进行分析 ,发现其书的形成可分为雷原著和胡洽重定两个阶段。结果 :考察证实雷原著时间为隋末至唐初 ,胡洽重定时间为唐末至五代时期。其论证结果不仅与现存的所有史料相契合 ,而且可以解释诸假说的正误原由。结论 :《雷公炮炙论》为隋末唐初之辅宋的雷所著 ;后由唐末五代之胡洽重定 ,与南北朝之胡 (道 )洽并非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