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是寄生于人体内的一种微生物,近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消化道及口腔的多种疾病有密切联系,即人类口腔内存在的幽门螺杆菌有一定的致病性,本文将就口腔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情况做一些简要综述。一、幽门螺杆菌的基本情况医学上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报道,最早是在1893年,由Bizzozero[1] 首先在狗的胃腺内发现有一种螺旋形微生物(SpiralOrganism ) ,但直到1983年,Warren等[2 ] 才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发现一种螺旋形细菌,最初被命名为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 ,该菌的超微结构,生化代谢特点,尤其是16SrR…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是公认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致病菌 ,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与胃癌、胃粘膜相关性恶性淋巴瘤密切相关[1] 。研究表明 ,人类是Hp的贮主[2 ] 其传播似为从人到人 ,但传播途径尚不明了[1] 。有人通过粪便与牙菌斑中可以检测出Hp而推测其传播途径可能是“粪—口”或“口—口”[3 ,4 ] 。由于Hp在口腔中分离培养十分困难[5] ,因此口腔作为Hp的聚居地的假设仍在争论之中[6] 。近年来不断有人对口腔Hp进行研究 ,本文将对之作一总结。1 口腔中Hp的检测自从Hoshina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与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在发病上有无关联。方法 通过ROU与PU腔中的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胃粘膜Hp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免疫荧光染色和细菌培养与鉴定,对口腔与胃Hp进行比较。结果 ROU或/  相似文献   

4.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初步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患者的发病与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对每位ROU患者口腔中6个不同牙位龈上、龈下共12份菌斑进行检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共检测ROU患者72例,对照组94例;Hp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活体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缩写Hp),引起广泛重视。经过世界范围长期的临床、基础研究,目前,Hp已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而且是引起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MALT)淋巴瘤发生的重要致病因子,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又把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它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关[1,2]。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胃是Hp唯一的生存环境,但近几年的研究证明,人…  相似文献   

6.
二联和三联方案治疗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复发性口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疮 (RAU)病因不明 ,幽门螺杆菌 (Hp)已被确定是消化道溃疡的病因 ,有报道Hp可从口腔粘膜溃疡活检标本中检测到 ,它可能在胃肠和口腔之间活动 ,引起RAU的周期性发作[1] 。本研究对RAU发作的口腔溃疡进行Hp检测确诊阳性。目前国内外对消化道溃疡Hp感染的治疗原则 :质子泵抑制剂 (PPI)联合两种抗生素[2 ] 。但因本组阳性者仍有部分患者无胃肠病史 ,所以选用二种抗生素的二联疗法做为根除Hp的一种疗法。近年来多有对RAU患者缺铁、锌、铜、维生素B12 、叶酸等报道[3 ] ,在另一组患者用相同的二联抗生素加多种…  相似文献   

7.
槟榔提取物对人口腔粘膜上皮角朊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oralsubmucous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大量研究结果表明,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密切相关,但咀嚼槟榔诱发OSF的机理仍不明确。我们采用角朊细胞(keratinocytes,KC)体外培养技术,比较OSFKC与健康者KC分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差异,同时观察槟榔提取物(arecanutextract,ANE)对KC分泌ET的影响。旨在对KC及ET在OSF发生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并为阐明咀嚼槟榔习惯与OSF的因果关系提供一些实验依据。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8.
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幽门螺杆菌(Hp)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具多形性,通常存在于胃肠道上部。应用培养、生化分析和核酸技术在牙菌斑和唾液中分离或检测到了Hp。Hp的传播途径尚不清楚,以口-口传播为主。口腔中的Hp可能是胃部Hp再感染的重要储存库,也可能是引起口臭的病原菌之一,并可能与某些口腔疾病如复发性口疮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牙周病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口腔中的细菌有 40 0多种 ,大量的研究表明口腔微生态系不仅包括一些可疑的致病菌 ,如放线共生放线杆菌 (A .actinomycetemcomi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 (P .gingivalis)等 ,还包括许多“牙周有益菌”[1 ] ,有益菌与致病菌之间存在相互拮抗的生态关系 ,从而有利于保持或恢复牙周的健康状态。血链球菌 (S .sanguis)是研究得最多的一种“牙周有益菌” ,实验显示血链球菌具有拮抗牙周可疑致病菌的作用[2 ,3] ,机制主要与H2 O2 的产生有关 ,本文就近年有关血链球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牙周炎及胃病患者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目的 明确牙周炎及胃病患者的牙菌斑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及Hp是否为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阳性。方法 利用尿素酶C基因和cagA设计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口腔中的Hp。选择13例胃病及10例牙周炎患者,每例患者选6个有牙龈炎症的牙位取龈上、龈下菌斑,共计276份样本用于PCR检测。结果 胃病组11例患者和牙周炎组全部病例均少有1份菌斑样本检出Hp,其中尿素酶C基因在胃病组的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方法检测口腔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牙菌斑中Hp情况。结果:牙菌斑Hp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OU)高度相关(P〈0.01);与口腔扁平苔癣(OLP)、牙周炎、干槽症(DS)、龋病呈显著性相关(P〈0.05);牙周炎、龋病严重程度和牙菌斑取样部位与Hp检出阳性率亦有关联(P〈0.05)。结论:牙菌斑Hp感染与口腔疾病发病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且与肿瘤的病理进展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 ,AB)及牙源性角化囊肿 (odontogenickeratocyst,OKC)与肿瘤血管生成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少见报道。1 .材料与方法 :78例AB(原发 36例、复发 35例、恶变 7例 )、1 8例OKC为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与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蜡块 ,全部病例均有完整临床资料并随访。行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试剂盒 (超敏 ) ,DAB显色剂 ,CD…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在头颈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及其代谢  NO是L 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的一种极不稳定的气体 ,半衰期约5s。NOS分为 3型 :I型NOS(nNOS)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外周神经系统 ;Ⅱ型NOS(macNOS)最早发现于巨噬细胞中 ,近期发现在许多肿瘤细胞中高表达 ;Ⅲ型NOS(eNOS)为内皮细胞所特有。根据NOS调节方式及特点主要分为两型 ,即原生型NOS(constitutiveNOS ,cNOS)和诱生型NOS(inducibleNOS ,iNOS)。现…  相似文献   

14.
牙菌斑、唾液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存在着幽门螺杆菌,且以牙菌斑中居多,而龈沟和牙周袋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的一个集聚地.幽门螺杆菌不但与牙周炎密切相关,还与口腔黏膜疾病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可能是牙周炎或促进牙周炎进展的重要细菌,牙周炎也可能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或者感染复发的重要因素.牙周袋较深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低,龈下幽门螺杆菌可能是胃幽门螺杆菌的再感染源.口腔幽门螺杆菌不仅导致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腔幽门螺杆菌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肠道疾病复发的始作俑者.三联疗法结合牙周基础治疗较单纯的三联疗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日常菌斑控制加牙菌斑专业处理更利于对口腔菌斑的控制.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清除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胃病患者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胃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方法 从1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经内镜检查证实的胃病患者采集胃粘膜,口腔含漱液和6个牙位的龈上及龈下菌斑,应用PCR检测标本中的Hp。同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静脉血,唾液、龈沟液中抗Hp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PCR检测胃粘膜均Hp阳性6例患者(46.2%)的含漱液和11例患者(84.6%)的至少一份菌斑样本中检测出Hp。龈下菌斑中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发现的绿色荧光蛋白[1]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是至今为止最佳的活体分子标记物。它具有分子量小 ,对细胞无毒 ,使用方便 ,不需要任何外源底物或协同因子 ,就能在长波紫外激发下发出性质稳定的荧光 ,容易检测等优点[2 ] ,使GFP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标记口腔病原微生物或肿瘤并研究其致病机制。特构建一种能在原、真核细胞内均能表达的绿色荧光克隆。1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菌株 (DH5α和JM10 9)和质粒(pBluescriptⅡKS 、GFPmut2和Rc/…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新的神经纤维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新的神经纤维染色法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研究室刘红刚,杨金辉,郑麟蕃,于世凤最近,作者等在改良Warthin-Starry染色法显示口腔软组织内螺旋体时,发现改良后的Warthin-Starry螺旋体染色法可同时清晰地显示粘膜组织内的神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漱口液根除口腔内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98例胃粘膜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与B组。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相同。两组均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甲硝唑口服 ,A组另以漱口液 (阿莫西林、甲硝唑 )漱口 ,每日 3次 ,治疗 2周。治疗前后均取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标本作幽门螺杆菌培养。结果 :A组胃粘膜标本治疗前 5 1例阳性 ,治疗后仅 3例阳性 ,口腔HP治疗前 2 3例阳性 ,治疗后 3例阳性。B组胃粘膜标本治疗前 4 7阳性 ,治疗后仅 2例阳性 ,口腔HP治疗前 2 1例阳性 ,治疗后 18例阳性。胃粘膜HP转阴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口腔HP转阴率两组之间有极为显著的差异 (p<0 0 0 1)。结论 :采用漱口液治疗口腔中幽门螺杆菌可能具有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提供积极有效的口腔清洁措施,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方法 选择苏州市两所幼儿园的儿童204例,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配对资料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采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和 13C-尿素呼气试验( 13C-UBT)检测口腔和胃幽门螺杆菌感染;选择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专用牙膏进行口腔清洁,2个月后用HPS方法复查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儿童的个人卫生如爱啃手指、爱啃玩具、饭前便后不常洗手;照养人的带养方式如咀嚼食物喂养、使用自己的筷子喂食、经常亲吻幼儿、饭前不常洗手;父母胃病史等为学龄前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204例儿童中HPS阳性158例(占77.45%), 13C-UBT阳性37例(占18.14%),HPS与 13C-UBT均阳性28例(占13.73%),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显著高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P<0.01)。接受口腔清洁措施干预后,口腔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增高,表明干预有效(P<0.01)。结论 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行家庭分餐制或应用公筷,尽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定期选择专用牙膏进行口腔清洁,对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共同粘膜免疫系统 (Thecommonmucosalimmunesys tem ,CMIS)是抵御有害病原通过粘膜侵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屏障 ,它所产生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 (SIg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口腔健康。本文就近年来粘膜分泌免疫在龋病预防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抗体介导的抗变形链球菌的保护机制口腔中的抗体来源于两种途径 :①循环系统的各种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 ,Ig)从龈沟渗出到达口腔 ;②唾液腺产生的分泌型IgA(SIgA)。后者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一般认为 ,抵御致龋菌的特异性免疫保护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