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窥镜激光手术治疗喉癌已被广泛接受。该作者根据部分喉切除术的传统概念和声门炼瘤的不同部位、大小设计了四种不同的术式:I型相当于显微喉镜声带剥脱术,从构状区开始向前至前连合切除声带粘膜,但不触动声带一肌,适应原位癌。五型完全切除一侧声带及对侧声带的前1/3,但保留构状软骨,适应地,。肿瘤,K型切除范围包括前连合直至甲状软_骨,声门下区包括环甲膜和环状软骨上缘,扩大范围可连同一侧构状软骨切除,但保留其后面的粘膜,适应T人肿瘤。f型(限内容剜除术)切除所有喉内结构,直至甲状及环状软骨,环甲膜科—侧构状软骨…  相似文献   

2.
侵犯舌根和邻近口咽壁的晚期表皮样癌,目前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加放疗,有时加化疗。改良声门上喉切除术,既能大块切除舌根和邻近咽壁肿瘤,又能保存喉的发声功能。方法如下: 局麻下作气管切开,然后全麻。从乳突尖到对侧乳突尖作一围裙样切口,于颈阔肌下掀起皮瓣,在舌骨下1cm处切断带状肌。沿甲状软骨上缘切开软骨膜,并予剥离。于甲状切迹下1/3水平切开软骨,,正好在前连合的假声带上方进入喉。如声门上或杓会厌皱襞未受侵犯,则可保留双侧假声带。此时沿肿瘤侵犯一侧的咽壁向上延长切口,横贯切除杓会厌皱襞、会厌、会厌前间  相似文献   

3.
喉中线部狭窄的治疗是复杂的喉整复手术。自1946年Woodman提出杓状软骨切除声带外展固定术以来,不少病例已获治疗成功。鉴于在声带外移固定时,受至被动挤压的声带肌和甲杓肌会产生反向对抗作用,使缝线穿割缝合组织而致手术失败,作者提出了喉外杓状软骨声带部分切除并声带外展固定术,即在Woodman术式的基础上切除声带肌和甲杓肌的后部,将声带突和部  相似文献   

4.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双侧声带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经喉外进路及经支撑喉镜下行CO2激光手术切除杓状软骨治疗双侧声带神经麻痹的疗效,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择优选取合适的术式。方法 对双侧喉返神经致喉狭窄的13例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其中7例行喉外进路杓状软骨切除术声带外展固定,6例行经支撑喉镜下行CO2激光手术切除杓状软骨,13例术前均已行气管切开,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结果 采用喉外进路杓状软骨切除术声带外展固定7例,术后1次拔管3例,2次拔管2例;采用经支撑喉镜下行CO2激光手术切除杓状软骨6例,术后1次拔管4例,2次拔管1例。结论 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喉近全切除术治疗晚期喉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晚期喉癌患者喉切除术后保留喉发声功能以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17例晚期喉癌行喉近全切除术(Pearson手术)手术中,保留一侧杓状软骨及一条宽约1.5cm的与气管相连的粘膜条形成发声管,N0期患者规探查颈动脉分叉处淋巴结,根据冰冻病检结果而决定是否行颈淋巴清扫术,结果:术后12例发声良地,除1例外均无明误吸现象,2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62.4%,50%,结论:Pears  相似文献   

6.
全喉切除术后能学会食管发音者只是少数,多数人将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保守手术只切去喉的一部份,以保存其功能避免气管造口,基本术式即:(1)声门上部份喉切除(用于声门上肿瘤),(2)垂直半喉切除(用于声门肿瘤)。前者切除声门水平以上的全部喉组织,包括假声带、杓会厌皱襞、会厌前间隙、舌骨和甲状软骨上部。后者切除一侧声带,包括杓状软骨、假声带和邻近的甲状软骨。作者认为喉癌的治疗应以根除病变为首要目标,由于治愈的最好机会在于首次手术,因此范围大的肿瘤仍应作全喉切除,保守手术只限于病变较限局者。选择术式前,须  相似文献   

7.
喉环上部分切除喉腔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中晚期喉癌生存率,避免或减轻术后呛咳程度,提高发音质量的方法。方法40例中晚期喉癌采用次全喉切除术,保留一侧或两侧杓状软骨,用带蒂甲状软骨膜或肌膜,于一侧杓状软骨和环状软骨或第一气管环5点或7点处之间缝合重建声带,并将切除的杓状软骨处加高成形再建杓区。环舌固定。结果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34/40)和76.2%(16/21)。吞咽无呛咳36例(90.0%),轻度呛咳4例;发音良好37例(92.5%);拔管率为92.5%(37例)。结论喉次全切除带蒂软骨膜环杓连接喉功能重建术,在不影响生存率和拔管率的同时,有效防止了误吸,提高了发音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同时,行同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 对7例双侧声带麻痹患者行单侧杓状软骨切除并行同侧声带切断术,观察其呼吸及发声情况。结果 随访1~3年,5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呼吸困难,1例患者存有Ⅰ度呼吸困难,1例失访,6例音质均无明显下降。术腔黏膜光滑,无肉芽组织生长。结论 一侧杓状软骨切除并同侧声带切断术可明显改善双侧声带麻痹所致喉梗阻,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舌骨肌瓣修复部分喉术后缺损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用部分喉切除的功能保全性手术治疗喉癌。1979年设计舌骨肌瓣,用于修复喉大部切除的缺损,以保证在根治肿瘤前提下,恢复三大喉功能。对于一侧杓状软骨已固定的患者,需要切除杓状软骨者,宜用小块骨质代替,同时用一部分肌肉掩盖半侧喉腔。手术时在舌骨上切断下颌舌骨肌,取舌骨体一小块,宽约5毫米,同时切一条舌骨下宽蒂带状肌,形成舌骨肌瓣,将这块组织瓣向喉腔折转90度,将舌骨固定在杓状软骨缺损处,肌肉即复盖患侧喉  相似文献   

10.
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侧外展肌麻痹所致通气障碍的进路有:喉裂开进路(B aker,1916);喉外进路(Woodm an,1946);内窥镜下喉内进路(Thornell,1948)。Brown(1951)指出,喉内进路较喉外简单,血肿形成和感染率均低,术中容易判断声门裂的大小。作者报道双侧外展肌麻痹喉内进路杓状软骨切除术6例。4例行一侧杓状软骨切除,术后发音通气良好。2例行双侧杓状软骨切除,其中1例通气尚好但发音略差;另一例仍需气管造口。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方法:投予抗生素,全麻下行悬吊喉镜检查。未曾气管造口者,手术开始前先行气管造口。按Thornell(1948)氏法切口稍加改进,使呈“T”形。锐分离暴露杓状软骨后用喉钳抓住,继续剥离至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同侧杓状软骨切除半喉切除术后的一种发音重建方法。传统的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最初用来治疗单侧声带癌 ,现已推广到累及前联合和 /或同侧杓状软骨粘膜的肿瘤。切除杓状软骨造成声门后端缺损扩大 ,术后因声门后端关闭不全可能出现失声或误吸。因此对于一期半喉切除术中切除同侧杓状软骨的患者 ,可行二期半环状软骨切除发音重建术。手术方法 :1于甲状软骨板上缘沿皮纹做水平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 ,于中线处暴露环状软骨 ,游离同侧环状软骨表面软组织 ,自中线由前后暴露软骨。钝性切除一侧环状软骨 ,保留内层软骨膜及声门下粘膜。切除不…  相似文献   

12.
双侧声带麻痹引起喉阻塞,施行气管切开术,暂时解除患者呼吸困难,临床较为常见,但行外科手术治疗,国内报道并不多。我院曾收治2例本病患者,均按Woodman喉外进路术式,施行一侧杓状软骨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可行性。方法:气管切开,全麻支撑喉镜下,采用半导体激光接触式汽化方法一侧杓状软骨次切除,术中保留杓状软骨后外方约2mm的软骨外壳和声带膜部,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患者4例。结果: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天、一周和二周;术后随访分别为6、10、12、16个月,病人呼吸平稳,发音较满意。检查见杓状软骨次全切处粘膜光滑,无肉芽组织生长。结论: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手术创伤轻,痛若小,操作简单,疤痕形成少,效果好,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声带外展麻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显微杓状软骨切除术治疗双声带外展麻痹的手术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1994 ̄1998年收治双声带外展麻痹患者8例,其中3例曾在外院经颈外进路手术失败,全部术前行气管切开术。参照并改良Ossoff窥镜下杓状软骨切除术,汽化杓状软骨前部,包括声带突和部分肌突,一小部分室带及声带后端,保留粘软骨膜并缝合切口,以消灭创面,双侧分次手术。结果 术后无肉芽滋生,无误吸,保留发音功  相似文献   

15.
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半导体激光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可行性。方法:气管切开,全麻支撑喉镜下,采用半导体激光接触式汽化方法一侧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中保留杓状软骨后外方约2mm的软骨外壳和声带膜部,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的患者4例。结果: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3天、一周和二周;术后随访分别为6、10、12、16个月,病人呼吸平稳,发音较满意。检查见杓状软骨次全切处粘膜光滑,无肉芽组织生长。结论:半导体激光构状软骨次全切除治疗双侧声带麻痹,手术创伤轻,痛若小,操作简单,疤痕形成少,效果好,是治疗双侧声带麻痹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报告垂直部分喉切除术治疗81例喉癌的结果。其中T261例,T_320例,No77例,N_14例;均为男性,平均56岁。3例为声带切除后复发者。病变部位:38例为一侧声带,7例一侧声带扩展到前联合,16例假声带,20例一侧声带和喉室有或无扩展到假声带。全部病例术前均行直接喉镜检查多部位取活检,组织学检查均为鳞癌。所有病例均切除病变侧声带、喉室、假声带和甲状软骨。12例还切除了杓突,15例切除了杓状软骨,11例行额侧垂直部分喉切除,9例切除了部分会厌根,3例切除了部分环状软骨,N_1者作了根治性颈廓清。术后5例因  相似文献   

17.
41例喉、喉缘及喉咽鳞癌手术标本(包括前外侧喉切除5例、水平声门下喉切除1例、全喉切除20例及全咽-喉切除15例),随声带长轴作前、中及后三个垂直切面,观察甲杓肌内侧部(ITA)及外侧部(ETA)与沿环杓关节中心两侧作切面,观察环杓后肌(PCA)及侧肌(LCA)与杓间肌(IA),以研究喉内肌受累与声带及杓部活动的关系。特别注意LCA、PCA、ITA、ETA与环杓关节(CAJ)。术前均作间接喉镜检查发声、呼吸及轻咳时声带与杓部活动情况,分正常、减弱或无活动三种。按肿瘤的不同部位分为三类:①声门平面癌5例,构部活动均正常,其中4例声带活动正常,1例受肿瘤重量影响(weight effecf)而减弱,ETA均完好,ITA则有3例受累;②喉部肿瘤21例,内有声带固定14例,其中杓部固定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一种能同时恢复麻痹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狗一侧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运动支联合麻痹的喉内肌,采用颈袢胸骨甲状肌肌蒂移植于麻痹环杓后肌,颈袢甲状舌骨肌肌蒂移植于麻痹侧环杓侧肌作为实验组,并仅用颈袢胸骨甲状肌肌蒂移植于麻痹侧环杓后肌作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4个月行声带录像、喉肌电图检测、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个月所有动物均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麻痹声带的生物功能。实验组术侧声带内运动明显  相似文献   

19.
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与喉功能保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梨状窝内侧壁癌切除喉功能保留术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梨状窝内侧壁癌71例.其中49例行喉功能保留术;22例未保存喉功能.喉功能保留手术方法①切除范围声带活动正常者行患侧水平上半喉+梨状窝内侧壁切除;声带活动受限者行同侧水平半喉+声门旁间隙+梨状窝内侧壁切除;声带固定者行患侧垂直半喉+梨状窝内侧壁和部分梨状窝外侧壁切除,梨状窝尖受累者切除范围扩大到环状软骨环和颈段食管;②修复喉修复对利用会厌、甲状软骨膜、带状肌肌筋膜、颈前皮瓣修复喉缺损;梨状窝修复对缺损范围小者用下咽粘膜瓣或残缘粘膜分离后直接对合,缺损范围大者用胸大肌肌皮瓣转移及胸三角皮瓣修复;③颈淋巴结处理71例中65例(91.5%)行颈清扫术,其中同侧颈清扫术39例,双侧颈清扫术26例;④术后全部病例予以辅助性放射治疗,剂量60~75Gy.结果寿命表法统计3年、5年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组分别为63.4%和49.6%;喉功能不保留组分别为52.4%和42.4%.喉功能保留组喉功能全部恢复者占71.4%(35/49),部分恢复者占28.6%(14/49).结论梨状窝内侧壁癌易侵入喉部,但多数病例在彻底切除肿瘤病灶的前提下保留喉功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10例次全喉切除术后喉会厌成形术,术式是保留一侧杓状软骨及双侧甲状软骨后翼板作为支架,利用会厌成功地一期重建喉部。一般此术可早期拔管、误吸短暂而轻微、气道通畅、发声功能良好。全部病例为男性,年龄43岁~80岁,活检证实为声门区鳞癌,其中7例以前作过根治性放疗。手术适应症: 1.声门区肿瘤,彻底切除肿瘤后一侧杓状软骨完好。 2.会厌未受侵犯(或仅基部少许受侵)。 3.喉室病变极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