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Atzheimer病(简称:AD)免疫系统可能的干预途径和防治AD的新药研究思路。方法:综述和分析AD的免疫炎症机制学说、AD与免疫系统改变、AD免疫炎症机制的现代研究和治疗进展、中医药在调节免疫和细胞因子方面的独特优势等方面的资料。结果:中医药防治AD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被激活、抑制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阻止β-AP的沉积和调节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等干预途径,调节AD的免疫系统,切断其免疫炎症机制的各个环节。结论: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多环节调节AD免疫系统而达到防治AD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病病理与中药干预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免疫系统改变与衰老、免疫系统改变与AD、调节免疫及细胞因子中药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及中药干预AD的可能性及新药研究思路,论述老年痴呆病的病理研究进展,指出中药治疗AD可以通过调节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影响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影响APP基因表达及淀粉样蛋沉积过程等干预途径,指出,中药调节免疫及细胞因子方面已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Alzheimer病的机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lzheimer病(AD)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在美国是继心血管疾患、脑血管疾患、癌症之后居成人死因的第4位。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AD在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3%~5%,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近。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AD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以最终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医学意义:中药治疗AD的药理研究近年来受到世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现将中药治疗AD的药理学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高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5-7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lzheimer病的实验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药治疗AD可能作用的环节包括:提高中枢神经递质功能,具神经生长因子样作用,调节自由基代谢,促进脑内蛋白蛋、核酸的合成,改善突触的形态、等,并针对研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探寻老年性痴呆 (Alzheimer′sdisease,AD)发生的确切病理机制及有效防治药物 ,成为整个医药学界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关于免疫系统改变与老年人身体健康直接相关的证据越来越充分 ,其作用机理和中草药在调节免疫及细胞因子方面显现出来的独特优势 ,已为世人所瞩目。以下结合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 ,试分析探讨中药在这方面对AD的可能干预作用。1 调节过强的免疫炎症反应人体在老化过程中 ,免疫细胞的构成和组成包括使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诸多物质基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导致免疫活性细胞各种功能发生很大的改变 ,出现对… 相似文献
8.
肠道不仅是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场所,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肠道黏膜是机体防止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在宿主与外环境间黏膜稳态的建立和维持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中药大部分是以口服的途径进入机体发挥其功效,因而其与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必定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对黏膜免疫系统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对黏膜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也日渐明朗。本文主要简述近10年中医药对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讲展。 相似文献
9.
孙景波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11):9-10
Alzheimer病(AD)是引起老年痴呆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尽管目前对其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受损是AD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开发治疗AD药物方面都集中在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递质方面,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第一个治疗AD的药物Tacrine就是乙酰胆硷酯酶(AchE)抑制剂,该药通过抑制乙酰胆硷(Ach)的水解酶AchE使突触间隙Ach水平提高,从而改善A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严重的副作用影响了该药的临床应用。目前还没有 相似文献
10.
11.
分析小儿肺系疾病易感的原因,阐述体质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中的重要性。探讨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通过积极改善特殊体质以实现肺系疾病群体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本实验以“免疫功能低下小鼠”为实验对象,通过腹腔注射胆碱能神经阻滞剂阿托品,以观察胆碱能神经系统在艾灸调节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取昆明种雄性小鼠28只,随机分为阿托品组和生理盐水组,先由尾静脉采血,作酯酶染色,而后肌内注射氢考。阿托品组则在每次艾灸前15分钟腹腔注射阿托品0.24毫升,5mg/kg;生理盐水组则在每次艾灸前15分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4毫升。然后采用大推麦粒灸,每次3壮,隔B一次,艾灸4次后,观察T淋巴细胞数量、T淋巴细胞转化率溶血空斑形成数的变化,即由尾静脉采血作酯酶染色,并腹腔注射… 相似文献
14.
补肺汤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补肺纳肾类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补肺汤(黄芪、党参、白术、防风、蛤蚧等)治疗本病3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优于对照组74.28%(P<0.05);治疗后治疗组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FVC%、FEV1、FEV1%)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健脾,补肺纳肾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调节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2)
吕美农教授胃痞辨治四个三:主症:痞、满、痛;关联脏腑:胃、脾、肝;主因:脾虚、肝郁、胃滞;治法:疏肝、健脾、行气和胃。发病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脾胃虚弱有关,往往多种致病因素综合,无论寒热虚实,关键要气行得畅,胃得调和。外因为饮食、情志、感受外邪,内因为脾胃虚弱,健运失职,气机不利;辨证当分寒热虚实:凡痞满不思饮食或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痞满时减,喜揉喜按为虚;痞满能食,大便秘结,痞满不减,按之满甚为实;痞满急迫,口渴喜冷饮,苔黄,脉数为热;痞满绵绵,得热则舒,口淡不渴,苔白,脉沉属寒。虚痞则补,补虚不可滋腻碍胃,留邪不去;实痞则泻,祛邪又不可过于温燥攻伐,防其伤阴;虚实夹杂,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并用。辨证分型:脾胃虚弱,枳朴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加枳壳、厚朴);脾胃湿热,连朴温胆汤(温胆汤加黄连、厚朴);肝胃不和,加减柴胡疏肝散;寒热错杂,加减半夏泻心汤;胃阴亏虚,加减益胃汤。常用药对,炒枳壳-川厚朴、法半夏-广陈皮、左金丸-蒲公英、木蝴蝶-佛手、丁香-柿蒂-刀豆子、砂仁-蔻仁、百合-石斛、炒枳壳-炒白术、乌贼骨-煅瓦楞子、苏叶-黄连。吕老强调,久病必虚,久痞必虚,凡遇老年患者,病程较长,要考虑当为本虚标实,故加白术健脾补虚。附胃痞/慢性胃炎肝胃不和验案。 相似文献
16.
补肺片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补肺片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肺心病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补肺片治疗,3次/d,3—5片/次,每年连服4—6个月,连用6年。对照组30例,在缓解期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两组每年用药前后抽取静脉血测定CD3,CD4,CD4/CD8和IgA,IgG,IGM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A,IgG,IG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肺片是一种理想的免疫调节剂,对肺心病缓解期患者有提高其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