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5月在武汉市武昌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在脑部血栓内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3 mg/kg,总量不超过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 R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80%、94.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 d,对照组和治疗组BI评分优良率分别44.4%、69.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对照组和治疗组m RS评分良好率分别为50.0%、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对照组和治疗组再发脑梗死率分别为33.3%、8.3%,对照组和治疗组再发脑出血率分别为25.0%、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出血率、再梗死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患者中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时间始于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结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和单独阿替普酶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实验组更低,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临床对比价值(P<0.05)。结论丁苯酞和阿替普酶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死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5 d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χ2=4.000,P=0.046);治疗15 d后,2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对有所患者至少随访15 d,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 8.00%,χ2=0.154,P=0.69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在短期内可有效阻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帮助降低外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溶栓治疗组(溶栓组)和丁苯酞序贯治疗组(序贯组)。比较两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基线特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VEGF表达水平、90天mRS评分。结果 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前和溶栓3天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且序贯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血清VEGF水平第3天、第7天低于溶栓组(P<0.05);序贯组脑梗死90天的m RS评分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 阿替普酶序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阿替普酶疗效显著,丁苯酞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治疗7 d,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得分则较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两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点 (P<0.05)。两组脑出血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神经功能及血清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ACI患者15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5 d神经功能、血清应激因子水平变化,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7、15 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及白介素-6(IL-6)、IL-8、IL-10、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ACI患者使用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能有效恢复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应激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另选取45名健康者设为正常组。脑梗死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用药14 d。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首诊时、进展后、治疗14 d、随访30 d和90 d的血清MMP-9、MMP-2水平,比较各时点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比较2组随访90 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进展后丁苯酞组和对照组MMP-9、MMP-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2组进展后MMP-9和MMP-2水平、NIHSS评分、Bathel指数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05)。丁苯酞组治疗14 d、随访30 d和90 d的MMP-9、MMP-2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5);2组治疗14 d、随访30 d和90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进展后、Bathel指数评分高于进展后(P <0.05),且组间有显著差异(P <0.05);丁苯酞组随访90 d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可以降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MMP-2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第1、14、28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治疗14、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的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计60例,按照每组30例分为两组,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中一组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一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将其划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以及有效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随访调查中观察组内残疾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加速阻塞部位再通、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有效降低了急性脑梗死的致残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于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7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1次/d,连续使用21 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连续使用14 d,然后改为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连续使用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和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85%、9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21 d后,两组血浆LP-PLA2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LP-PLA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节血浆LP-PLA2水平,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葛酮通络胶囊,0.5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法(MoCA)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1.40%和9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 RS评分显著降低,MoCA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 TRAI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新喋呤(Np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血流量(Q_(mean))、平均血流速度(V_(mean))均显著升高,动态阻抗(DR)、脑血管特性阻抗(ZCV)和脑血管外周阻力(R)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酮通络胶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日常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和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稀释于500 m L生理盐水中,2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使用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8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的降低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VEGF水平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EGF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脑血管储备能力呈一直上升趋势,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奥扎格雷钠注射液比较,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提高VEGF水平,增加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孙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5):1348-135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充分稀释,30 mL/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1(ET-1)、血管生成素(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胶囊,6粒/次,2次/d。所有患者均经过规律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25%和9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明显降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临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P-9水平显著降低,CBV和CBF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MMP-9、CBV和CBF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丁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灯盏花素,20 m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同型半胱氨酸(Hcy)、人趋化素(Chemerin)的水平,以及患者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AA、Hcy、Chemerin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AA、Hcy、Chemerin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显著缩小(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注射用灯盏花素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缩小缺血低灌注区面积,降低SAA、Hcy、Chemerin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7月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150 m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42%、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降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反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从第2天起剂量调整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1次/晚,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发病后48 h内开始给药,25 mg/次,2次/d,滴注时间不少于50 min,两次用药间隔时间控制在6 h左右。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梗死灶体积。对出院患者进行病情跟踪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0%、9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4 d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4 d后,两组梗死灶体积均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00%、6.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NIHSS评分,减小梗死灶体积,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2例轻中度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0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温水冲服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0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43%、9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内皮素-1(ET-1)、血栓素A2(TXA2)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TXA2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轻中度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