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合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内科收治的晚期NSCLC合并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记物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与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变化,以及药物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生存期情况。结果靶向治疗后,肿瘤标记物CA125、CEA与CYFRA21-1分别为(40.72±18.52)U/ml、(20.17±11.22)ng/ml、(4.63±1.61)ng/ml,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0%、75%。结论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合并EGFR突变,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分析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治的52例复发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部分缓解9例、稳定10例、进展7例,近期有效率为50.0%,疾病控制率为73.1%;无进展生存期为(7.9±1.6)个月,不良反应率26.9%.观察组:部分缓解10例、稳定10例、进展6例,近期有效率为53.8%,疾病控制率为76.9%;无进展生存期为(8.7±1.4)个月,不良反应率57.7%.观察组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吉非替尼比较,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临床疗效一致,但埃克替尼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gefitinib,Iressa)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对象与方法:2003年9月-2005年5月期间,我科住院和门诊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药方式为单药15/服吉非替尼250mg,1次/d。其中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60岁;Ⅲ期14例,Ⅳ期72例。中位服药时间7个月,随诊率100%。应用方差分析、t检验、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疗效,CR1例(1.2%),PR23例(26.7%),有效率(CR+PR)27.9%;SD34例(39.5%),疾病控制率(CR+PR+SD)67.4%。症状改善率58.7%,中位症状改善时间10d(1-14d);中位症状缓解持续时间6.2个月。中位TTP为7.2个月;中位生存期8.5个月,1年生存率37.5%。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54.6%)和腹泻(44.2%),大部分患者为轻度,Ⅲ-Ⅳ度不超过5%,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其他反应包括恶心(10.5%)、憋喘(5.8%)、发热(2.3%)、间质性肺炎(1.2%)和结膜炎(1、2%)。多因素分层分析显示,近期疗效和生存在女性、腺癌、体力状态好、不吸烟、年龄≤65岁的患者中较好(P〈0.05)。肿瘤组织中EGFR、p53及HER2的表达状况与吉非替尼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生存无关(P〉0.05)。结论: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较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2011年9月-2015年11月入住武汉同济医院的30例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均单药使用埃克替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4(5.5~49.0)个月,随访率100%,记录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数据.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中位颅内病灶无进展时间(iPFS)为9.6个月,颅内病灶疾病控制率(DCR)为73.3%,客观缓解率(ORR)为26.7%;中位颅外病灶无进展生存时间(ePFS)为10.1个月,颅外病灶DCR为73.3%,ORR为36.7%.1年生存率为63.8%.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疹(40.0%)、腹泻(16.7%)及转氨酶升高(3.3%),均为Ⅰ-Ⅱ度反应,未出现头痛、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结论 埃克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具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临床军医杂志》2018,(3)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厄洛替尼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 mg/d,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毒性反应停止用药。评价各项临床指标与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相关性,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3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服用厄洛替尼后,总有效率为46.2%(110/238),疾病控制率为70.6%(168/23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4个月(95%可信区间12.77~15.23),中位总生存期为21个月(95%可信区间19.01~22.99)。1年总存活率为69.7%(166/238),2年为32.7%(78/238),3年为13.4%(32/238)。与药物有关的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皮疹、腹泻以及食欲下降,多为1~2级毒副反应。女性、腺癌以及无吸烟史患者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相对更高。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厄洛替尼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疗效及安全性,其中,女性、腺癌、无吸烟史及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7.
盐酸厄洛替尼片(商品名特罗凯)属于喹唑啉类选择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临床试验发现它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具有较好的耐受性[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一线、二线化疗失败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7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明确一、二线治疗失败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帕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率、生存质量、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1年、1. 5年、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疲倦、食欲评分及卡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患者出现血液学毒性、高血压、口腔炎、纳差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晕眩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二线化疗失败患者,疗效较为显著,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但使用阿帕替尼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所有病例于2008-08至2012-08均行伽马刀治疗后,开始口服靶向药物厄洛替尼,100~150 mg/d,进食1 h前或进食2 h后服药;连续不间断服药至少2个月。伽马刀治疗结束至少1个月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42例患者客观有效率(response rate,RR)19.9%(8/4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61.9%(26/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he median time to disease progression,TTP)5.2个月,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MST)11.5个月。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Ⅲ/Ⅳ度较少。结论采用γ-立体定向放疗结合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能耐受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HART)的毒性和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02年3月56例经病理诊断或细胞学确诊不能手术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进入研究。放疗第1阶段大野前后对穿垂直照射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同侧肺门和纵隔淋巴引流区,每次2.0 Gy,每天1次.总吸收剂量40 Gy。第2阶段缩野照射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每次1.5 Gy,每天2次,总吸收剂量26~30 Gy.结果 放疗结束1个月后增强CT评价疗效,56例的有效率为67.9%,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35例,稳定(SD)14例,进展(PD)4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19.6%、5.4%、3.6%.Ⅲa、Ⅲb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9个月。急性放射反应有放射性食管炎2级20例,3级2例;放射性肺炎2级2例;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5例,3级1例。结论 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剂量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有很好的近期疗效且副作用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三维适形放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长期疗效、放疗毒副反应及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2000年11月至2004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6例。46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另60例接受化疗,其中同期化疗41例,序贯化疗19例。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用预后指数模型综合评价放疗疗效。结果 全组患者治疗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22.2%、15.5%;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2%、53.8%、32.7%;中位生存期12个月。其中单纯放疗、序贯放化疗及同期放化疗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12及13个月;Ⅲa与Ⅲb期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10.2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治疗前卡氏评分、病理类型、锁骨上淋巴结、吸烟状况、治疗前血红蛋白值、N分期、瘤体最大直径、肿瘤体积、GTV大小及近期疗效为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状况、GTV大小及治疗前血红蛋白值为预后独立影响因素。全组≥2级放射性食管炎18例,占17.0%;≥2级放射性肺炎39例,占36.8%;≥3级血液学毒性反应11例,占10.4%。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吸烟状况、GTV大小及治疗前血红蛋白值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预后指数模型能够显著提高多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Lung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It has the highest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of all cancers worldwide. Late dia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is very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most patients miss the chance for radical surgery. Thus, radiotherapy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NSCLC. Radiotherapy technology has evolved from the classic two-dimensional approach to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and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However, how to ensure delivery of an accurate dose to the tumor while minimizing the irradiation of normal tissues remains a huge challenge for radiation oncologists, especially due to the positioning error between fractions and the autonomous movement of organs. In recent years,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accuracy of tumor irradiation while reducing the irradiation dose delivered to healthy tissues and organs.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finition of IGRT and the various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of IGRT. IGRT can help ensure accurate dosing of the target area and reduce radiation damage to the surrounding normal tissue. IGRT may increase the local control rate of tumor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radio-therapeutic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三维适形放疗所致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接受放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03例,其中男性163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63岁;Ⅲa期79例,Ⅲb期124例;中位等效处方剂量62 Gy(范围50~78 Gy),其中,单纯放疗74例,序贯放化疗45例,同期放化疗87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采用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 RTOG)标准,剂量体积直方图( DVH)评估物理参数。对与放射性食管炎相关的临床因素及物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3例局部晚期NSCLC放疗后,发生1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者47例,2级37例,3级4例,≥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0?2%(41/203)。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化疗(单纯放疗/序贯放化疗/同期放化疗)、GTV、PTV、PTV和肺的平均剂量、食管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食管V40、V45、V50、V55、V60、全周食管接受剂量>45 Gy的食管长度(LETT45)和LETT50与≥2级放射性食管炎相关(r=-0?162~0?235,P<0?05);而性别、肿瘤位置、吸烟与否、T、N分期、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分割方式、GTV平均剂量、LETT55、LETT60与≥2级放射性食管炎无明显相关(r=-0?106~0?122, P>0?05)。将以上所有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仅化疗和食管V45是≥2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Wald=4?626和9?882,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明显增加放射性食管炎;DVH中物理学参数可用于预测和评价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其中食管V4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参一胶囊联合放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3例Ⅲ、Ⅳ期NSCLC患者按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放疗+参一胶囊处理;对照组,28例,放疗+安慰剂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为57.14%,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x2=3.91,P<0.05),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11.2个月,x2=2.07,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62.86%,显著高于对照组( 39.29%,x2 =4.40,P<0.05);治疗组中各种常见的不良反应(除咳嗽、发热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参一胶囊联合放疗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是指应用单次或少数多次给予靶区高剂量照射的治疗方式。和常规放疗相比,具有分割剂量大、精度高等特点。其在肺部肿瘤中的应用可归纳为以下3点:①对于因高龄或合并严重心肺等内科疾病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早期(T1-2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SBRT已确立标准治疗的地位。②对于可手术的早期NSCLC,SBRT初步应用的结果并不逊于手术。③对于肺内孤立转移灶(1~3个),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给与SBRT已逐步被接受。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后辅助放疗对N2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美国SEER数据库2004-2016年间收录的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或术后辅助放化疗的N2期1 20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其中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化疗的有627例(手术+化疗组),接受肺癌根治术联合放化疗的有581例(手术+放化疗组)。分析并比较术后辅助放疗对N2期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采用1:1倾向性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纳入研究的两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1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分别为58.3%、44.9%;手术+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0月,3年、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分别为59.9%、46.5%;两组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发现,T1期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特异性生存明显差于手术+化疗组(χ2=5.08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性别、G分期、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重要因素(Wald=15.236、7.039、4.841、10.155、11.192,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分析发现,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1期NSCLC患者中手术+放化疗组的特异性生存明显差于手术+化疗组(χ2=5.364,P<0.05),而T3~4期的亚组手术+放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4.486,P<0.05);针对病理亚组倾向性匹配后发现,非腺癌亚组中手术+放化疗组的肿瘤特异性生存亦明显优于手术+化疗组(χ2=6.279,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也提示,术后放疗的加入是影响N2期肺非腺癌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重要因素(Wald=7.300,P<0.05);但肺腺癌亚组患者倾向性匹配后手术+放化疗组与手术+化疗组肿瘤特异性生存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辅助放疗能够改善T3~4期或者非腺癌N2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而对T1期术后辅助放疗选择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形态学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2例,所有入组病例均采用奈达铂80~1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注射,第1、8天,每21天重复用药,连用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同时给予托烷司琼5mg,静脉注射,每天1次,对症止吐。结果本组病例疗效评价,其中CR0例,PR8例,NC6例,PD8例,RR(PR+CR)为36.4%(8/22),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无Ⅲ~Ⅳ度恶心呕吐发生,骨髓抑制轻,Ⅰ~Ⅱ度骨髓抑制16例,Ⅲ度骨髓抑制2例,无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肺癌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毒性反应可以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疗效(附6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对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63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理组织学疗效,分析组织学疗效与细胞类型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3例中Ⅲ级反应8例(鳞癌7例、腺癌1例),Ⅱ级反应10例(鳞癌9例、其它癌1例),Ⅰ级反应23例(鳞癌15例、腺癌7例、其它1例),0级反应22例(鳞癌11例、腺癌11例)。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以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是有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案,其中对鳞癌比腺癌敏感,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化疗敏感性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