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42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心动过速未发作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无人区电轴、I和aVL导联呈rS型。诊断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经左后分支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反复验证,未诱发心动过速。随访3个月,心动过速未发作。  相似文献   

2.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多呈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或左后分支阻滞图型,也可呈左束支阻滞伴电轴左或右偏图型。正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遇到的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为消融终点在窦性心律下射频消融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ILVT)中的可行性。方法:8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悸史,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在窦性心律下于左侧室间隔前、中1/3处以P电位与QRS电位融合的部位作为消融靶点,当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时,作为消融终点。结果:8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消融,当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ILVT不能被诱发。随访6~12(13.12±6.05)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结论:在窦性心律下消融ILVT是安全的、有效的,以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为消融终点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34岁.反复发作性心悸10余年,曾于外院行2次射频消融未成功,心动过速时维拉帕米静脉注射有效.入院心电图示窄QRS波(103ms)心动过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伴电轴右偏,可见房室分离,窦性夺获;电生理标测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在左后分支和左前分支区域行激动标测均未标测到理想靶点,遂逐步将标测导管移至左上间隔部,可记录到PP电位,室性心动过速时发生逆转,在此处消融成功,后在此处起搏所记录图形与室性心动过速图形完全一致,提示可能为局灶起源的微折返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FVT)的消融终点以提高RFCA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FVT患者的临床资料、心电图、心内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结果 22例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手术后21例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后分支阻滞图形,8例左前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术后6例体表心电图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30例均消融成功,无复发。结论消融术后新出现的左后分支阻滞或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可作为消融成功终点判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12例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行射频消融手术。11例经程序刺激诱发出室速,1例术后一周复发,再次予消融成功。1例经程序刺激及药物激发未诱发出室速,予经验消融后1个月复发,未再行消融。术后12例体表心电图全部呈左后分支阻滞型图形,而未复发的10例术后Ⅰ、aVL导联S波加深明显(P<0.001)。结论:消融治疗左后分支性室速成功率高,心电图新出现的左后分支阻滞图形是成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对35例行射频导管消融的特发性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比较术前术后12导联体表心电图,并作随访6个月时体表心电图的对比观察。结果全组35例患者的消融均取得成功。其中6例术后Ⅱ、Ⅲ、aVF导联新出现q波,R波电压较前增高;I、aVL导联的s波加深,QRs波群电压增加。并伴有QRS波群电轴改变,均未见ST段改变。出现心电图改变与未见心电图改变患者间消融中放电时间和消融靶点数无明显差异。在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和ST段末见动态改变。结论 特发性左心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导管消融后体表心电图出现的左后分支不同程度阻滞的图形改变可能因术中左后分支的分支及浦肯野纤维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22岁。反复发作胸闷、心悸1年余,加重1h来院就诊。查心电图(图1)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图形类似右柬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提示起源于左后分支附近。患者曾于1月前来院就诊,当时心电图(图略)示:窦性节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与室性心动过速一致。查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假腱索。临床予以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特发性左室后间隔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征及射频消融的方法学。方法:对16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特发性左后间隔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体征、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特点进行分析。在左室后间隔左后分支区域标测到浦肯野纤维电位(P电位)为消融靶点,选用双弯消融导管,温控55~60°(功率20~50W)消融。结果: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呈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图形。射频消融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特发性左室后间隔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易与室上性心动过速相混淆,射频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浦肯野相关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mVT)可以分为4种类型:维拉帕米敏感性左分支室性心动过速(VT)、浦肯野纤维介导的心肌梗死(MI)后VT、束支和分支间折返性VT( BBR VT)及局灶性浦肯野相关性VT.分支性VT分为3种亚型:左后分支VT( LPFVT)、左前分支VT( LAF VT)和上间隔分支性VT.识别这些VT的异质性和独特性有助于做出合适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全心衰。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不清,R-R间隔匀齐。频率150次/min,QRS 0.10s,呈左前分支与左后分支阻滞图形交替出现。心电图诊断:双向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马坚  楚建民 《心电学杂志》1998,17(3):173-174
患者男,24岁。因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在我院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肺动脉瓣交界分离术”。既往无心动过速病史。术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后分支阻滞(图略)。术后第3天患者突感心悸,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电轴左偏,心室率132次/min(附图左)。急查血钾偏低(3.1mmol/L),疑诊为室性心动过速。静脉补钾、静脉注射负荷量利多卡因和胺碘酮,心动过速未能终止。食管心电图示房室比例2:1,诊断为心房扑动,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先后食管快速起搏和静脉注射西地兰0.4mg无效。2  相似文献   

13.
例1患者女性,36岁。临床诊断:肾病综合症。心电图(图1)为Ⅰ、Ⅲ及V1导联非同步记录,窦性P波在V1导联较为清晰,频率70~100次/分,与QRS波完全无关。QRS波宽大畸形,R-R间距极不规则,变动在0.28~0.79s之间,长、短异位R-R之间无明确的倍数关系,提示异位搏动传出时伴有不规则的传出阻滞。Ⅲ导联R12为心室夺获。异位搏动的QRS波表现为左后分支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提示该种异位搏动起源于左前分支。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左前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VT)伴不规则传出阻滞;不完全性房室脱节。  相似文献   

14.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系指在任何心电图记录导联显示室性心动过速伴连续变化的QRS波群 ,节律不规则 ,频率100~250次/min[1]。持续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室性心动过速持续30s以上 ;或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虽未达到30s,但患者已出现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表现者。尽管多数发作可自行终止 ,但临床上许多发作时间延长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恶化 ,尤其多见于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频率≥200次/min者 ;偶可蜕化成心室颤动。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分类是根据心电图Q_T(或Q_T_U)间期是否延…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附二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 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 1男性 ,VT发作最长持续达 2 7h ,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 ,QRS波宽 2 6 0ms。平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心内电图提示HV间期延长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存在V3 现象 ,右束支消融成功。例 2女性 ,VT发作病史 7年 ,呈无休止性VT发作 ,平时体表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发作时其QRS波宽为 14 0ms ,呈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波前有稳定的H波 ,消融左后分支后可导致Ⅲ度房室阻滞而终止VT。结论 :束支折返性VT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特发性VT  相似文献   

16.
对150例射频消融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认为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和伪S波(Ⅱ、Ⅲ、aVF导联).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RP′间期≥70 ms及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舒张期电位与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射频消融成功率的影响,探讨左后分支室速有效的消融部位。方法:选择我院2008-04-2010-01收治的28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左后分支室速患者,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导联QRS波为负向,电轴左偏,静脉注射维拉帕米可终止室速,心房快速刺激及心室程控刺激均可诱发出心动过速。于窦性心律时在左室后间隔标测到提前的浦肯野电位(P电位),如消融后未出现舒张期电位则重新寻找靶点,直至该部位消融后出现舒张期电位。结果:28例患者于窦性心律时在靶点处消融后均出现舒张期电位,心房及心室刺激均未能诱发室速,且随访6个月后均无复发。结论:舒张期电位的出现提示左后分支室速折返环的阻断,如消融后出现该电位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BBB-VT)、分支折返性室速皆属于His-Purkinje系统参与的室速,均属于大折返性室速.束支和分支之间,以及各分支之间折返途径可有多种组合,从而造成多种复杂的折返路径.BBB-VT周长往往小于300 ms,发作时可致患者发生晕厥,静息心电图常可发现非特异性室内传导阻滞或束支传...  相似文献   

19.
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左室特发性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多数病人无器质性心脏病,少数病人发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特别是前壁心肌缺血、梗死的病人.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室速 )多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 ,关于其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已有较多报告[1] 。特发性左前分支室速的电生理机制和射频消融治疗罕见报道[2 ,3 ] ,有限的病例报道中认为起源于左前分支区域的室速与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的室速一样 ,可能为折返机制所致 ,但尚未证实。本文报道 1例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证实的特发性左前分支折返性室速。  资料和方法 患者男性 ,17岁。有阵发性心悸病史 3年 ,心悸发生时伴有胸闷、头晕乏力 ,活动受限 ,本次以心动过速持续发作 3d ,经普罗帕酮、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