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18~45岁,中位数30岁;左踝18例,右踝18例。病程6~60个月,中位数1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活动能力恢复及距骨倾斜角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中位数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发生踝关节再扭伤,踝关节慢性肿痛均消失,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时,距骨倾斜角由术前11.78°±1.59°减小至4.36°±1.73°,美国足踝关节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47.94±2.38)分升至(88.39±2.17)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由术前(4.45±1.44)分升至(5.94±1.09)分。结论:采用踝关节镜手术联合改良Bromstrm术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合并骨软骨损伤,操作简单,创伤小,能明显减轻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体征,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改善踝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短缩缝合止点重建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本科就诊住院的CAI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26.1岁(16~47岁).其中17例行短缩缝合止点重建术治疗,18例行同种异体半腱肌重建受损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两组术中均使用踝关节镜探查处理距骨骨软骨损伤。分别于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测量距骨倾斜角并记录。记录患足术后疼痛、肿胀、再次扭伤情况,内翻应力试验及前抽屉试验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无脱落病例。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液化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均转为阴性。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及Tegner评分、距骨倾斜角变化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缩缝合止点重建与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7~50岁,中位数33岁。左侧17例,右侧18例。所有患者均有反复踝关节扭伤病史。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按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程度的影像学分型标准,均为完全撕裂型。病程8个月至6年,中位数15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分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恢复情况,观察距骨倾斜角变化;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0个月,中位数1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前抽屉试验及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及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均高于术前[(47.00±4.03)分,(90.27±2.49)分,t=-85.300,P=0.000;(3.93±1.86)分,(6.20±1.13)分,t=-9.472,P=0.001],距骨倾斜角较术前降低(18.07°±2.64°,4.60°±1.10°,t=25.254,P=0.001)。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排斥反应及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同种异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运动水平、缩小距骨倾斜角,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8~45岁,中位数35岁;左侧11例,右侧8例;骨囊肿直径0.6~2.0 cm,中位数1.2 cm。术中完整取出骨软骨病灶并新鲜化处理硬化的囊壁后,在同侧股骨内侧髁非负重区钻取长度与受区深度相当的骨软骨柱,根据受区面积钻取1~2个,植入距骨内。术后2周拆线后开始中药薰洗,每日2次,每次30 min,4周为1个疗程,共薰洗2个疗程。分别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软骨组织修复磁共振观察(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评分评价距骨软骨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并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踝关节镜检查见19例患者距骨骨软骨损伤病灶均位于距骨内侧肩部,其中15例位于中后部、4例位于前部。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18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距骨软骨MOCART评分,术前(3.1±0.9)分、末次随访时(6.5±0.8)分;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4.9±0.5)分、末次随访时(1.2±0.7)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0.5±8.3)分、末次随访时(92.5±5.7)分;末次随访时,本组疗效优15例、良4例。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可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距骨软骨修复和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同侧距骨非负重面获取骨软骨柱修复距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体同侧距骨非负重面软骨柱移植修复HeppleⅢ~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76例。术前、术后分别对患者采用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视觉疼痛量表(VAS)、美国足与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AOFAS)及VASFA评分来评估手术效果和功能状况。术后1年MRI检查植骨处骨软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均得到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利用标准VAS评估踝关节疼痛程度,评分从术前平均(6.9±2.8)分降至术后(1.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OFAS评分由术前的(77.32±6.67)分提高到术后的(93.10±8.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arlsson评分由术前平均(52.16±9.85)分上升至(85.73±1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ASFA评分临床疗效优69例(90.8%),可7例(9.2%);术后MRI检查提示修复的关节面平滑,移植物与周围组织结合良好。结论:自体距骨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Ⅲ~Ⅴ型距骨软骨损伤能够缓解疼痛和改善踝关节功能,手术是胫骨截骨和距骨供区取骨、受区植骨移植同时进行的,未见取骨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5月至2019年7月,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55岁,中位数36岁。体质量指数18.6~33.7 kg·m-2。所有患者半年内有2次以上的严重踝关节扭伤史,经正规非手术疗法治疗后无效,且行改良Brostrom-Gould修复术失败。X线检查均显示距骨前移>10 mm,距骨倾斜角>9°;MRI检查提示距腓前韧带伴或不伴跟腓韧带断裂,且第三腓骨肌存在。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阳性。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和足踝功能测试(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65~90 min,中位数70.5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前抽屉试验和内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中位数18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13±0.64)分、术后1年(1.33±0.74)分;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术前(52.47±7.37)分、术后1年(89.23±5.75)分,优11例、良5例;FAAM评分,术前(58.67±5.70)分、术后1年(90.13±6.60)分,优9例、良7例。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第三腓骨肌肌腱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治疗陈旧性距腓前韧带损伤,能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8月—2014年5月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髌股关节面骨软骨移植治疗的48股骨滑车负重区骨软骨损伤病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2~46岁,平均33岁。左膝21例,右膝27例。31例患者有外伤史。明确诊断至手术时间5 d~6个月,平均16 d。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4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个月。复查MRI示骨软骨柱与植骨床愈合良好,软骨面形态连续性良好,骨软骨愈合时间8~15 W,平均10 W。术前患侧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为6.79±1.01,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59.77±12.80,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2.15±0.17。末次随访时VAS平方评分为1.54±0.9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23.67);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58±4.1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16.78)。膝关节运动Tegner评分为5.02±1.0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15.95)。随访期间无软骨剥脱、膝关节粘连、膝关节疼痛,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关节镜下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短期疗效良好、创伤小、恢复快,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改良Brostrm联合可吸收锚钉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VAS评分由术前的(5.93±4.75)分降至术后的(1.84±1.2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0.63±4.75)分,升至术后的(90.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锚钉结合改良Brostrm法单纯修复距腓前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功能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8~56岁,中位数38岁;左侧38例,右侧22例;病程1~3年,中位数2年。踝关节镜下清除增生的滑膜组织、游离骨片和腓骨远端瘢痕组织后,用切取、制备好的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患侧距骨前移距离和距骨倾斜角,依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标准评价患者运动能力。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2个月。患侧距骨前移距离,术前(8.76±3.35)mm、术后3个月(3.53±1.61)mm;患侧距骨倾斜角,术前13.23°±5.54°、术后3个月4.63°±2.14°;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0.26±6.67)分、术后3个月(96.61±8.74)分;患者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术前0级19例、1级16例、2级11例、3级9例、4级5例;术后0级8例,1级9例、2级7例、3级14例、4级16例、5级6例。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重建韧带断裂、螺钉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自体肌腱移植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有利于踝关节功能和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踝关节镜下韧带解剖重建术治疗距腓前韧带距骨侧断裂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30岁,中位数25岁。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8例。8例合并距骨止点处撕脱骨折。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标准评价患者运动能力。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中位数12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27±1.53)分,术后3个月(0.73±0.70)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4.00±9.93)分,术后3个月(93.67±3.29)分。Tegner运动水平评级,术前1~3级,中位数2级;末次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vans截骨外侧柱延长术联合改良Cobb手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采用Evans截骨外侧柱延长术联合动力性软组织重建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Evans截骨外侧柱延长+改良Cobb手术,对照组采用Evans截骨外侧柱延长+趾长屈肌腱(FDL)转位术,每组30例。术后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足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术后3个月测量足负重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弓高、距跟角、距骨-第一跖骨间角、跟骨倾斜角、距舟覆盖角。结果 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20.9个月。患者足内侧纵弓及前足外展、后足外翻畸形均恢复良好,术后患足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末次随访AOFAS踝与足评分为70~100分,实验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9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X射线检查各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vans截骨外侧柱延长术联合改良Cobb手术治疗可复性平足症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志全 《中医正骨》2014,(12):33-34
目的:探讨自体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6~53岁,中位数41岁;左侧5例,右侧4例;有明确外伤史6例,无明确病因3例。病程9~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术中于内踝处做"V"形截骨显露距骨,清除病变软骨组织,依据软骨缺损面积切取同侧股骨外侧髁非负重区软骨复合柱,并移植于距骨软骨缺损区。复位内踝截骨块,并用2枚空心钉加压固定。术后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2个月,中位数16个月;内踝截骨处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中位数4.5个月。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改善。参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例、良4例、可3例。结论:自体软骨移植治疗HeppleⅤ型距骨软骨损伤,可有效缓解疼痛,有利于患肢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采用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8~51岁,中位数29岁;左侧11例,右侧7例。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手术时间6~20个月,中位数14个月。分别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在末次随访时,依据踝关节AOFAS评分评价疗效(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50~74分为一般,50分为差)。结果:1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中位数25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3.7±0.6)分,末次随访时(1.1±0.6)分。踝关节AOFAS评分,术前(61.6±9.3)分,末次随访时(95.5±6.2)分。疗效评价,本组优15例、良3例。结论: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结合中药薰洗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可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儿童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6~14岁,中位数10岁。左侧8例,右侧6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7 cm至5 cm×9 cm;骨缺损体积2 cm×2 cm×1.5 cm至3 cm×5 cm×2 cm。彻底清创后,采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组织瓣成活、踝关节外形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本组14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年,中位数4.5年;组织瓣均成活,踝关节外形恢复;移植的腓骨头与内踝骨缺损面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3个月,中位数12个月。末次随访时,本组AOFAS评分(83.5±12.5)分。均无二次骨折、骨骺早闭、足内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移植治疗儿童内踝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组织瓣成活率高,有利于踝关节外形和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取自体带骨膜髂骨配合软骨下骨板钻孔并打压植骨改良术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采用骨膜骨移植配合软骨下骨板钻孔并打压植骨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末次随访时行MRI或CT检查并评价患者术后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评分)、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患者跖屈与背伸角度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除1例患者骨膜增殖异常,需关节镜二次清理外,其余患者踝关节疼痛均消失,功能活动正常,术后均无供体区疼痛现象,患者满意度85.7%。AOFAS自术前(43.15±7.95)分显著上升至(82.85±13.39)分,VAS评分自(4.77±0.93)分下降至(2.00±1.47)分,跖屈角度自术前的21.89°±7.36°升至28.38°±6.63°,背伸角度自术前的15.92°±7.09°升至20.77°±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带骨膜骨移植手术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疗效确切,并可减轻供体区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11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行踝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重建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患者年龄16-47岁(平均32.1岁),病程3-66个月,平均14.2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是踝关节反复扭伤史,影像学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赘形成,6例出现距骨软骨面损伤。先在踝关节镜下对踝关节进行清理,去除骨赘,清理增生滑膜,必要者可行软骨移植修复距骨软骨损伤,后在外踝下方行弧形切口进行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采用(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nkle-Hindfoot Scale score)AOFAS评分及Karlsson评分,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分。结果: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4.2个月。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或血管神经损伤。AOFAS评分术前(41.8±4.7)分术后上升到(91.1±7.1)分(P〈0.05),Karlsson评分由术前(39.4±2.9)分上升到(89.3±8.0)分(P〈0.05)。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或其他并发症。结论:踝关节镜结合自体半腱肌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距腓前、腓跟韧带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23岁,中位数20岁。病变位于左侧距骨颈3例,右侧距骨颈3例,左侧距骨体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踝关节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6.43±1.27)分,术后3个月(0.43±0.53)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39.57±10.44)分,术后3个月(92.86±3.58)分。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肿瘤复发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局部微骨折术治疗距骨骨样骨瘤,能够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采用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患者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18~52岁,中位数28岁。左侧5例,右侧9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7~12 mm,中位数10.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8°~12°,中位数11.5°。麻醉状态下X线检查显示,前抽屉应力位片距骨前移11~15 mm,中位数12.5 mm;内翻应力位片距骨倾斜9°~13°,中位数10.5°。MRI检查显示,距腓前韧带Ⅳ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Ⅲ度损伤8例,距腓前韧带Ⅲ度损伤伴跟腓韧带Ⅱ度损伤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9个月,中位数5个月。随访观察踝关节疼痛、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7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其中疼痛评分术前(22.14±8.00)分、末次随访时(33.57±8.40)分,功能评分术前(6.86±7.93)分、末次随访时(9.14±4.52)分。均未出现切口皮肤感染或坏死、腓骨骨折、肌腱滑脱及界面螺钉脱出等并发症。结论: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解剖重建治疗习惯性踝关节扭伤,可以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老年晚期踝关节炎采取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2月84例老年晚期踝关节炎患者在该院接受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与视觉模拟评分(VAS)表作为踝部功能评价依据,将术前AOFAS、VAS评分与术后作以比较,统计本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前与术后AOFAS、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5.5%。结论对于存在较多陈旧性踝关节外伤病史同时合并慢性内科基础疾病的老年晚期踝关节炎,经外踝截骨螺钉固定踝关节融合术是其理想治疗方法,严防切口与骨愈合相关并发症的情况下,该疗法临床治疗效果还是相对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结果:术后28例获平均24个月(6~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3~6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68~92分,平均(80.7±7.5)分;VAS评分0~6分,平均(0.8±0.4)分。8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6例患者出现部分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结论:内外侧双入路全螺纹柱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具有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