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不同来源的4种大宗常用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的含量,比较不同基质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的分布状况。方法 基于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IAC-HPLC-FLD)方法,分析不同产地共75批中药样品。结果 柏子仁、薏苡仁、决明子及党参共计75批中药饮片中,阳性检出:26批柏子仁(AFs 1.22-46.67 μg·kg-1,AFB1 1.22-31.40 μg·kg-1)、4批薏苡仁(AFs 1.97-41.13 μg·kg-1,AFB1 1.97-36.40 μg·kg-1)、1批决明子(AFs 13.65 μg·kg-1,AFB1 12.60 μg·kg-1),阳性率41%,超标率15%。阳性样品经 LC-MS/MS确证,排除假阳性。4种大宗常用中药饮片柏子仁、薏苡仁、决明子、党参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水平依次降低,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7%、29%、7%、0%,表明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与药材基质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易污染AFs的中药品种,需进一步加强其污染状况的全面检测分析,为黄曲霉毒素的有效防控以及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障中药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振凌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5-2026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毒性极大。食物和加工食品对其含量有严格的限度控制要求。部分研究报告证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制剂中也含有一定的黄曲霉毒素,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规定有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和限度标准,本文对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含量限度标准的必要性,检测方法以及含量限度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振凌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25-2026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毒性极大.食物和加工食品对其含量有严格的限度控制要求.部分研究报告证明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制剂中也含有一定的黄曲霉毒素,但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尚未规定有关中药材、饮片及中成药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和限度标准,本文对建立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含量限度标准的必要性,检测方法以及含量限度标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酸枣仁是中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重的品种,为了揭示酸枣仁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明确产毒菌,收集了采收、加工、贮藏过程的32份酸枣仁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污染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28份样品有黄曲霉毒素检出,污染样品分布在从采收到贮藏的每个生产环节,其中有3份样品仅黄曲霉毒素B_1(AFB_1)超出《中国药典》限量标准,2份样品的AFB_1及总黄曲霉毒素(AFs)均超标,为水漂后及贮藏的样品。水漂后的样品AFB_1和AFs最高检出量分别达到94. 79,121. 43μg·kg~(-1)。所有样品均有真菌污染,新采收的鲜酸枣枣仁污染真菌总数最低,为2. 20×10~2CFU·g~(-1),随着加工过程的推进逐渐增加,水漂后样品的真菌总数升至1. 16×10~6CFU·g~(-1)。共分离鉴定了321株真菌,分属于17属,酸枣仁上黄曲霉毒素污染来源主要是采收加工环境中的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并证实其中1株可以产AFB_1,AFB_2。酸枣采收后的堆沤环节真菌数量明显增加,脱去内果皮后的枣仁上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成为优势菌群。堆沤和水漂环节增加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饮片感染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情况。方法选用国家粮食科学研究院提供的AFB1标准溶液(批号GBWE100302),浓度为1.96μg/mL。应用35种常用中药饮片,确定激发和发射波长、色谱条件,配制磷酸盐缓冲溶液,制备供试品溶液,考察线性范围,进行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试验、加样回收试验,测定35种常用中药饮片AFB1含量。结果将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设定为360nm、440nm。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分别为360nm、440nm,流速、柱温、进样体积分别为1.0mL/min、35℃、10μL。在0.70~10.5ng/mL范围内,AFB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将回收率、RSD值计算出来,全蝎分别为82.1%、3.73%,制何首乌分别为95.2%、2.97%。有17批样品有一定程度的AFB1污染存在,其中制香附、黄芪、北柴胡具有较为严重的外观霉变,AFB1检出最高值、最低值分别为47.053μg/kg、0.107μg/kg。结论常用中药饮片感染黄曲霉毒素B1几率高,影响因素为中药饮片产地、用药部位。  相似文献   

7.
加热炮制对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影响。方法: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中药饮片加热炮制前后黄曲霉毒素B1含量。结果:加热炮制能够降低饮片AFB1的含量,但对含量较高者炮制并不能使其达到安全范围。加热炮制的方法不同,对AFB1的含量影响不同。结论:加热炮制对饮片AFB1含量有一定影响。应当建立饮片AFB1含量限度标准。含油脂不多的果实类饮片AFB1的含量限度标准初步确定为≤5μg/kg,含油脂较多的种子类药材饮片限量标准初步为20μg/kg,与国家食品类限度标准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远志加工过程中4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AFB1、ATB2、AFG1、AFG2)的污染情况以及污染真菌的类群及变化,分析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污染途径。方法对远志采收、加工过程的21份样品,利用免疫亲和柱-HPLC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通过稀释平板法分离污染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有15份远志样品检出黄曲霉毒素,但均未超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AFB1、黄曲霉毒素总量的限量标准,阳性样品分布在每个生产环节。新采收的远志根上真菌总数在堆放发汗后升高,新鲜去木质心的远志筒上真菌总数达到2.0×10~8CFU/g以上,晾晒干燥后有所降低;直接干燥的远志棍上真菌总数在加工过程中变化不大;真菌总数与药材水活度呈显著正相关。分离鉴定的209株真菌归属到5个属,青霉属Penicillium为所有加工环节样品上的优势属,堆放发汗过程中枝孢属Cladosporium和镰刀菌属Fusarium数量明显增加,加工后的晾晒过程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明显增加。获得的1株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可以产AFB1、AFB2、AFG1和AFG_2。结论田间生产和采后加工都有可能造成远志黄曲霉毒素污染,青霉菌大量污染有可能带来的毒素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林方芬  郑志勇  黄剑  陈红 《江苏中医药》2016,48(12):65-66,69
目的:建立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测定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的方法 ,了解中药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对30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通过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测定了中药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其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一致。所检测的温州市中医院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均符合要求。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上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与防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发霉现象在中药材种植、加工、贮藏等系列环节中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真菌毒素污染会严重影响中药的质量及安全。作者总结了近10年来我国有关中药材及中成药上黄曲霉毒素(AFT)污染状况的报道,对毒素的污染途径、影响因子以及现代防控技术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加强的研究重点。目前我国中药上AFT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在防控技术上,通过改变环境因子抑制产毒真菌的生长,是减少黄曲霉毒素最为简便和有效的途径,而生物防治则在药材田间生产的环节中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9,(11):1067-1071
目的:对21种中药饮片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进行含量测定,了解中药饮片的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碘衍生法进行含量测定,Waters Sunfire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柱温35℃,以甲醇-乙腈-水(33∶12∶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λex=360 nm,发射波长λem=450 nm。以0.05%碘溶液为衍生溶液,衍生化泵流速为0.3 mL/min,衍生化温度为70℃。结果:21种中药饮片中,只有胖大海、酸枣仁、大枣、全蝎、淡豆豉、牛蒡子、千金子7个品种未检出黄曲霉毒素;4批柏子仁、6批薏苡仁全部检出黄曲霉毒素,检出率均为100%,其中3批柏子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出法定标准限量,不合格率75%;2批薏苡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超出法定标准限量,不合格率33%。桃仁、陈皮等其余12个品种亦检出黄曲霉毒素,但含量未超出法定标准限度。结论:虽然黄曲霉毒素检测成本较高,但为保证用药安全、减少用药风险,对中药饮片进行合理的黄曲霉毒素监督检测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等5种霉菌毒素的同时检测方法,并对市售中药饮片进行分析.方法 样品经84%乙腈提取,浓缩后不经纯化步骤直接进C18色谱柱分离,选用4.0 mmol/L NH4Ac-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作为流动相,在20 min内经线性梯度洗脱将5种真菌毒素得以分离.质谱采用ESI源,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正负离子同时检测.结果 经方法学验证,5种真菌毒素在各自定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平均回收率在62.4% ~ 124%之间.结论 该方法具有预处理简便、快速等优点,适用于多种中药饮片中黄曲霉毒素B1、B2 G1、G2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柏子仁采收、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及真菌群落分布,寻找影响柏子仁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的关键环节。该研究收集不同成熟时期(球果未破裂时期、破裂初期、完全破裂时期)、不同加工时期(晾晒前、晾晒2 d、晾晒7 d、脱种鳞前后、去皮前后、色选后1 d、色选后7 d)的相关样品,采用ITS扩增子测序方法鉴定样本表面真菌群落多样性组成;采用HPLC-MS/MS测定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含量。结果表明,柏子仁采收阶段,从球果未破裂至完全破裂,仅种鳞、种皮2个部位检出黄曲霉毒素且种鳞只包含黄曲霉毒素G2,种皮只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1。晾晒阶段,随着晾晒时间延长,种鳞开始同时检出黄曲霉毒素B1、G2,种皮检出黄曲霉毒素B1,种仁开始检出低含量的黄曲霉毒素B1。后续加工过程种仁黄曲霉毒素含量上升幅度较小。真菌检测方面,采收期种仁没有检测到黄曲霉菌,晾晒期、加工期均鉴定出黄曲霉...  相似文献   

14.
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陈建民  张雪辉  杨美华  金钺 《中草药》2006,37(3):463-466
介绍了近10年来中药污染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早期研究主要采用TLC和ELISA法均发现部分中药污染了黄曲霉素,但实验报告结果差异很大,而且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方法。评述了TLC、ELISA和IAC-衍生化HPLC荧光检测法。认为ELISA法可能发展成为样品的快速检测方法,而IAC-HPLC检测法是最有前途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在食品检测中采用的多种衍生物方法均可引入用于中药检测。  相似文献   

15.
6种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液质联用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动物类药材污染黄曲霉毒素B1(AFB1)和黄曲霉毒素G1(AFG1)的液质联用方法,并用于水蛭等6种动物类中药材污染情况的分析。方法:药材样品加84%乙腈提取,提取液挥干后用甲醇溶解,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C18色谱柱(2.1 mm×100 mm,3μm),以甲醇-4.0 mmol·L~(-1)乙酸铵-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使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选择反应检测(SRM)模式进行定量。结果:6种药材中AFB1,AFG1的基质效应介于82%~119%;以水蛭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加样回收率试验,按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添加时,AFB1与AFG1的提取回收率、绝对回收率介于80%~117%。方法学考察精密度RSD 1.8%~7.5%,重复性RSD 5.1%~14%。将该方法应用于55份动物药材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包括水蛭和土鳖虫在内的4份样品受到污染,其中土鳖虫污染率达33.3%,污染水平处于1.26~26.3μg·kg~(-1)。结论:土鳖虫等动物类药材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恰当的措施降低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七种药物中黄曲霉毒素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于 196 2年发现黄曲霉毒素有致癌作用。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 (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菌 (A .parasitieus )和温特曲霉等霉菌产生 ,易污染食品 ,故在食品卫生方面对其监测工作引起国内外重视[1] ,但在食品、药品等生产部门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实验用常规方法对神曲、麦芽、杭菊花、蘑菇、越鞠保和丸、肥儿片和大山楂丸等 7种中药进行了黄曲霉毒素的检验和测定 ,证明神曲及其主要制剂越鞠保和丸以及肥儿片中都含有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 ,应引起重视。消除药物中黄曲霉素对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有着十…  相似文献   

17.
七种药物中黄曲霉毒素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潜在的中药质量安全隐患也日渐突出。黄曲霉毒素污染是影响中药材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被用于减少或降低黄曲霉毒素,然而很少有合适方法能在中药材中经济、高效、大规模的推广与应用。因此,继续研究解决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问题的措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污染现状、防控黄曲霉菌生长及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措施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防控黄曲霉菌及其毒素的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解决黄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问题提供思路,以保证中药材质量,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牧马豆草中黄曲霉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样品提取液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和光化学柱后衍生化,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B2、G1、G2分别在在0.52ng/m L~4.16ng/m L、0.175ng/m L~1.4ng/m L、0.59ng/m L~4.72ng/m L、0.295ng/m L~2.36ng/m L线性关系良好。且免疫亲和柱载样量79.0ng~474ng洗脱流速在3m L/min至5m L/min范围内能满足实验需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以作为牧马豆草中黄曲霉毒素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近3年来上报的109例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加以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分析中药饮片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了其预防措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饮片,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