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加强国内外针灸与脑科学及临床脑病专家同行的学术交流,中国针灸学会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及《针刺研究》编辑部将在"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召开之际联合承办"针灸治疗脑病新技术新进展"分会场。会议将邀请多位国内外针灸、脑科学、脑病、医学影像、神经、精神、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做主题报告,围绕"针灸-外周神经-脑中枢-疾病"的理论与实践进  相似文献   

2.
<正>为加强国内外针灸与脑科学及临床脑病专家同行的学术交流,中国针灸学会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及《针刺研究》编辑部将在"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召开之际联合承办"针灸治疗脑病新技术新进展"分会场。会议将邀请多位国内外针灸、脑科学、脑病、医学影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强国内外针灸与脑科学及临床脑病专家同行的学术交流,中国针灸学会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脑病科学专业委员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及《针刺研究》编辑部将在"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召开之际联合承办"针灸治疗脑病新技术新进展"分会场。会议将邀请多位国内外针灸、脑科  相似文献   

4.
针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愈来愈受到国内外的认可,针灸脑科学研究也必将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凭借其操作简单、更符合针灸治疗效能等优势,在针灸脑效应研究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就国内外文献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技术在针灸脑效应研究中的优势,并从生理状态及病理状态两方面对其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同时针对样本量设置、数据分析方法选择、对照组设置及图像采集时机等当前针灸脑效应研究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在今后的研究设计中,应当注意综合应用各种手段进行多模态分析,建立多中心针灸脑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以全面揭示针灸中枢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荣培晶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针刺治疗脑及相关疾病效应机制研究,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发展前景广阔的研究队伍。团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眼于国家对脑科学研究的社会需求和脑重大疾病诊疗的临床需求,长期密切关注国际脑科学研究进展。近年来,团队依托于针灸研究所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将脑科学与针灸研究相结合,率先提出了"脑病耳治"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5月25-27日,《针灸影像学》首发仪式暨"针灸与脑科学研究创新论坛"在广州市广东迎宾馆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针灸学会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国针灸学会针灸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医药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9个省市的126位专家学者出席现场,同时全球约1.4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参与现场直播,  相似文献   

7.
脑科学是人类了解自然和人类本身的"终极疆域",近年来随着脑成像、生物传感、人机交互和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创新,脑科学已成为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前沿领域和各国科技战略的重点。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中医关于脑的认识已基本涵盖了现代医学的各类脑病。当前,中医药日益成为攻克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工具。在多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传统理论与生物学基础研究日趋紧密,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其中以针灸研究尤为突显。我国科技发展正处于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是"领跑者"转变的历史关头,大力发展中医脑科学研究将有益于人类对疾病的探索,有利于中医新技术的开发,有助于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经络是中医针灸的核心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占居重要地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经络实质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地探索。随着脑科学领域及先进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针灸(穴位)的整体调节效应、靶器官效应和局部效应机制日趋完善,经络效应和大脑之间的联系也逐渐被重视。系统回顾经络研究的历程和成就,梳理经络与脑科学前沿进展,并对中医脑科学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针灸调控效应对脑科学及脑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6月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针灸学会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1分会场:针灸脑科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中国科协年会是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年度盛会。中国科协下属200余个一级学会,本次年会仅设有12个分会场,针灸脑科学研究高层论坛被设立为其中之一,足以显示针灸学科的被重视程度。本次论坛围绕中国科协"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脑科学计划”的背景下,基于机器学习和神经影像表征的分类预测研究方兴未艾。针对针灸疗效预测的研究也已经起步,必将成为针灸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本文试从机器学习在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基于神经影像表征的针灸疗效预测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的建议3个方面进行简要评述,以期为基于机器学习与神经影像表征的针灸疗效预测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8月17日,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针灸脑科学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及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学科与学术工作委员会和《针刺研究》协办的2019年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脑科学联盟分会场—针灸治疗脑病新技术新进展,在武汉欧亚会展国际酒店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2.
通过系统整理中医传统理论中耳与脑、脏腑与脑、耳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结合体表刺激耳迷走神经-孤束核-默认网络脑效应机制研究,将传统针灸与现代医学相融合,提出“耳脑脏腑”相关理论。刺激耳甲的耳穴心不仅可以直接调节心神,通过耳脑相关机制调理脑与脑神,还可以配合或间接刺激耳甲区的五脏,调理五脏之神(心神、肝魂、肺魄、脾意和肾志),从而实现神脑并调和体用兼治之功,对于脑失常、神失常、五脏神失常类的疾病,理论上来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耳脑脏腑相关”理论的提出,对于揭示采用耳穴心治疗脑系疾病和相关脏腑病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提供典型范例,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结合,对于现代拓展脑病、脑科学和相关脏腑病研究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书讯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前所长、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朱兵教授编著的《系统针灸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随着脱胎于中国针灸的"西方针灸"学派的兴起和凌厉冲击,"传统"与"现代"必然发生碰撞,两者间必会面对面迎对。以系统的视野阐述生物进化与以针灸为代表的体表刺激疗法的必然联系是作者的一种尝试。该书从皮肤进化到出现具有较为系统的内分泌-免疫功能的"皮-脑轴"(涉及到针灸促进皮肤细胞分泌号称"万灵药"的糖皮质激素,是对许多疾病发挥非特异  相似文献   

14.
穴-脑联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是研究针灸作用机制的有效手段,可对针灸穴位所产生的脑功能变化进行可视性研究。该文以经脉为纲,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效应的脑功能磁共振研究成果,对经脉、穴位的功效主治与大脑皮质功能的相关性进行论述,总结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这将对今后穴位特异性、穴位配伍效应脑中介的针灸作用途径以及针灸的神经生理机制等研究起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是以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有一定疗效,临床研究众多,但相关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微生物-肠-脑轴被证明与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分析了微生物-肠-脑轴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阐述了针灸通过调控微生物-肠-脑轴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以期为研究针灸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具体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分析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病机特点,结合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探讨"心""脑"与卒中后焦虑障碍的相关性。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针灸治疗本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调理"心""脑"治疗卒中后焦虑障碍的针灸取穴思路。卒中后焦虑障碍属于脑器质性焦虑障碍,神机受损是其基本病机,"心""脑"共患是发生卒中后焦虑障碍重要原因。针灸治疗从"心""脑"同治的角度出发,以五脏、气街、四海、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结合针灸配穴的方法进行选穴,穴取百会、风府以调脑,取心俞、神门以调心,心脑同调,有助于缓解卒中后焦虑障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检索归纳和总结近10年来国内外对针灸促眠作用的基础研究概况,分析了针灸对睡眠剥夺导致脑内神经递质、免疫细胞因子、抗氧化防御系统、激素、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的异常均有良性调节作用,发现针灸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进行的多途径、多靶点发挥促眠作用。从文献角度表明了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性,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脑科学是国际交叉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技术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工具。立足科学前沿及国家需求,脑科学技术也不断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及脑科学研究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紧密结合。针刺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针刺治神”奠定了针刺疗法通过中枢整合体表刺激信息调制机体内环境稳态以发挥治疗作用的中医理论基础。探究针刺治疗疾病的中枢效应机制十分必要。目前,在针刺研究领域中,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基础研究,脑科学相关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本文主要以神经示踪、光遗传、化学遗传、膜片钳、脑微透析、功能磁共振成像、脑电技术为例,梳理了脑科学技术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旨在总结现有脑科学技术的特点,为脑科学技术创新及应用探究针刺的中枢效应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刺研究》2012,(5):402
<正>《世界针灸杂志》为《中国针灸》杂志的英文版,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3-5257,CN 11-2892/R)。《世界针灸杂志》以推进我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为宗旨,以提高我国针灸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为目的,以全面反映国内外优秀的针灸研究成果为任务,努力挺进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数据库。创刊20年来,不断努力,打造国际化精品期刊。据"中国知网"统计报告,《世界针灸杂志》已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针灸杂志》为我国著名针灸学术期刊《中国针灸》杂志的英文版,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共同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 1003-5257,CN 11-2892/R)。《世界针灸杂志》以推进我国针灸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为宗旨,以提高我国针灸界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为目的,以全面反映国内外优秀的针灸研究成果为任务,努力挺进国际著名科学文献数据库。创刊20年来,不断努力,打造国际化精品期刊。据"中国知网"统计报告,《世界针灸杂志》已经进入10个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