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化湿,重视脾、胃、肺三脏的气机调节,但在具体药物选择上有所不同,两者共用药物中,厚朴、杏仁、陈皮、滑石使用频率均较高。叶天士还好用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薛生白较多用茯苓皮、草果、藿香。药物配伍方面,两位医家均喜用陈皮、厚朴,厚朴、杏仁配伍;叶氏还多用半夏、杏仁,半夏、黄芩,滑石、杏仁等;薛氏则用厚朴、陈皮、茯苓皮三者相互配伍为多。两位医家治疗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对临床治疗湿热类痞证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寻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规律,从温病学代表医家相关著作中选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33例、薛生白《湿热论》和《扫叶庄医案》中50例医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总结二位代表医家治疗外感湿热类病证的用药。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8):1139-1141
目的:利用关联分析研究叶天士治疗痢疾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统计《临证指南医案·痢疾》中所使用药物,利用关联分析统计学方法对其用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叶氏治疗痢疾的高频药物为茯苓、人参、白芍、黄连、山楂、黄芩、甘草、厚朴、陈皮、当归等,以温性和寒性药为主,大多为甘味、苦和辛味,归属以脾、胃、肝、肾经居多。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得到关联性较大的药对有黄连、黄芩,陈皮、厚朴,白芍、当归,陈皮、厚朴,白芍、当归,白芍、黄芩。结论:关联分析方法对叶氏治疗痢疾用药配伍规律的研究具有意义,其结果在临床实际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叶天士治疗湿热型脾胃病医案中所用处方,总结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叶天士治疗湿热型脾胃病的医案57例,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收集57首处方,共计93味中药,其中高频使用药物为黄连、茯苓、厚朴、半夏、黄芩等;集中使用温药、寒药,多用苦、辛、甘味药;药物多归于脾、胃、肺经;高频(频次≥11)药物组合12组;推演出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首。结论叶天士治疗湿热型脾胃病着重从中焦太阴阳明入手,亦重视从肺论治的思想;用药上祛湿与调畅气机并重,辅以清热,注重固本和中,黄连、半夏、枳实、茯苓为其核心药物,为临床治疗湿热型脾胃病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湿热病篇》作者为薛雪,字生白,江苏吴县人,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其对中医学的贡献是对湿温病进行了全面的定义,湿温病的病因、病机和不同病程阶段的症状体征的描述,以及湿温病的用药规律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是王士雄(孟英)将薛生白所著《湿热病篇》为主收编,在各派医家标注解析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研读心得,使《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在《湿热病篇》的内容基础上集多位医家的按语,对推动湿温的理解和发展起重要意义。文中先对湿温概念进行探讨区分,湿温证病位在中焦,脾胃功能的运化水谷功能失常,直观表现出消化道症状,呕吐、下利均为消化道症状,在《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中出现较多,故总结浅析该组症状在湿温病中的病机,对湿温病临床辨证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系统探索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UC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UC的中药专利复方327个,用药以温性、寒性、平性,苦味、甘味、辛味药为主,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按照由高至低排序,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中药为:黄连、甘草、木香、黄芪、白芍、白术、白及、白头翁、党参、茯苓;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物以木香-黄连、白芍-黄连、党参-白芍、白及-黄连、白头翁-黄连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5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1味核心中药。结论 治疗UC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以温性、苦味药物为主,多归脾经,用药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药物为主,治疗上常用芍药甘草汤、芍药汤、升阳益胃汤等方进行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痢疾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点。方法 根据《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痢》所记载的医案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算法进行统计。结果 收集并筛选出治疗痢疾的方剂115首,共涉及药物110味,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频次≥30次)依次为茯苓、人参、白芍、黄连等;药性方面以温性为主,寒性次之;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常归脾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频次药对有黄连-黄芩、茯苓-泽泻,茯苓-白术等;聚类分析得到五组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叶天士辨治痢疾时,用药主以甘温,佐以苦、辛,注重脾、胃同治,同时重视湿热、气虚、痰湿、阳虚等证候,立足中州脾胃,清热与除湿并重,多以辛开苦降、酸苦泄热、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温肾健脾为法。  相似文献   

9.
《国医论坛》2020,(1):26-2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UC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共235首,涉及中药191味,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中药共40味,频次排在前7位的分别是黄连、白芍、木香、白头翁、黄芩、地榆、茯苓;对用药四气五味分析发现,四气中以寒性和温性药物运用最多,分别占药物总频次的42.3%、32.7%;五味中以苦、甘为主,分别占38.2%、24.8%;对药物归经分析发现,归脾经药物所占比例最大,为20.26%,其次为归胃经、肝经、大肠经的药物;出现频次在35以上的药对及组合共13个,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黄连-木香、黄芩-黄连、黄连-白芍、白芍-木香、黄连-白头翁;演化得到3味药的核心组合18个,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木香-五倍子-白芍、陈皮-砂仁-白术、陈皮-黄柏-茯苓、败酱草-地榆-苦参、黄芩-白及-黄连;聚类得到新处方9首。结论:2018-2019年CNKI中收录的治疗UC的方剂功能以清热燥湿、凉血解毒为主,辅以补虚;组方具有寒温并用、甘苦共施的特点。符合溃疡性结肠炎本虚标实之病机:活动期以标实为主,多见湿热内蕴、气血不调;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脾虚,或兼肾亏。此研究可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峰  来杰锋  傅燕燕  倪伟  施维群 《新中医》2019,51(12):62-64
简版: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郁证的方药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叶天士治疗郁证的用药特色,为临床治疗郁证提供更有价值的处方思路。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郁证篇的医案处方,进行药物标准化,对其药物的频次、功效、气味归经、配伍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证指南医案》郁证篇复方共43首,总用药频次309次,用药91种;药性以寒、温为主;五味以甘味和苦辛味为多;归经以心、肝、脾经为多;按功效划分,使用频率较高的前四位依次为补虚药25.24%,清热药16.83%,化痰止咳平喘药11.33%,理气药8.41%;高频常用药对有远志一茯神、薄荷一茯苓、际皮一茯苓、钩藤一陈皮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叶天士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方法:统计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六·泄泻》中的药味出现频次,并对其按药物功效分类,从泄泻病因和涉及脏腑两方面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叶天士治疗泄泻用药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化湿药最多,频次上以茯苓为最多,出现频率较高的药对有陈皮、茯苓,人参、茯苓,茯苓、泽泻;脏腑辨证多从脾、肝、肾论治,重视脾虚,药物归经以脾胃两经最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关联分析揭示历代医家治疗痢疾药物的药性与药理作用,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提供遣药组方方面的依据。方法:检索并整理出《中华医典》辞典条下"名方"中治疗痢疾方剂的用药,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以IBM SPSS Modeler Version 18.0软件进行历代医家治疗痢疾高频药物药性、药理关联分析。结果:得到高频药物有46味,主要有甘草、黄连、当归、白芍、木香。高频药物药性以归脾经的甘、苦味温性为主要配伍组合,符合温-苦-甘-脾组合方式的高频药物为人参、白术。高频药物药理作用体现在抗菌与免疫调节两大方面,同时符合这两方面的高频药物有甘草、黄芩、黄连、黄柏、白芍、陈皮、茯苓、乌梅、白术。结论:研究结果与溃疡性结肠炎最新研究结果吻合,能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遣药组方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傅青主女科·带下》中5首治带下方剂的用药规律及辨证治疗思路。方法 通过对5个治带下方剂中药名的规范整理,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及剂量的统计分析,总结其治疗妇人带下的规律与治疗思路。结果 治带下5首方剂共使用药物30种,所使用药物频率前10位依次为白芍、车前子、白术、山药、陈皮、柴胡、茯苓、栀子、黄柏、甘草。所使用药物剂量总量前6位依次为白术、山药、白芍、当归、芡实、黑豆。结论 傅山先生治疗妇人带下,重视应用补虚药和清热药,以补益气血、清热利湿。且用药多平和,处方精炼,重视脾肝肾三脏的相互协调,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古今医案云平台中的现代医案库及名医医案库所收录的相关医案, 对用药进行频次分析、属性分析、关联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209个医案, 包含319味中药, 其中核心用药为黄连、木香、茯苓、白芍、甘草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 药味以苦、甘为主, 药物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核心药对为木香-黄连等。核心处方是由白术、白芍、黄芩、木香、黄连、甘草、白头翁、茯苓、党参9味药组成。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治疗主要以四君子汤、香连丸为基础, 配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药物, 从而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精研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月经后期医案,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处方用药规律,探讨叶天士治疗月经后期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为吴门医派经验传承及临床治疗月经后期开拓新思路。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中所有月经后期医案,将处方所涉及药物标准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药物的出现频次、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结果:整理医案37篇,总用药频次267次,用药83种;出现频次较多的药物为茯苓、当归、甘草、白芍、桂枝等,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主要归脾、肝经;药物类别排前5位的依次是补虚药(31.84%)、解表药(11.61%)、理气药(10.86%)、活血化瘀药(10.49%)、清热药(8.99%)。结论:叶天士治疗月经后期注重调摄肝脾,擅用甘味药、补虚药,旨在调补气血阴阳、温经通络以调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对比古今医家治疗卵巢早衰用药规律。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古代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核心药物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熟地黄等,核心药对是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等;现代中医治疗卵巢早衰的核心药物是当归、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山药等,核心药对是当归-熟地黄、熟地黄-菟丝子等;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治疗卵巢早衰共同选择的核心药物为:当归、熟地黄、白芍、茯苓,核心药对为当归-熟地黄。结论古今中医都认为阴血亏虚是本病的一个病理基础,但用药有一定区别,古代方用药立足于补益气血,现代方用药以滋补肝肾阴血为主。古代遣方用药思想对现代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中华医典》为资料来源,对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的中药处方的方药进行信息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Modeler14.1平台,对高频药物进行用药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得到治疗崩漏的方剂42首,涉及中药64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427次,使用频次≥10次的前11味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柴胡、白术、牡丹皮、川芎、茯苓、生地黄、香附、栀子;有强关联的5组核心药对组合分别为白芍与当归、白芍与柴胡、当归与柴胡、白芍与白术、当归与川芎。结果提示历代医家从肝论治崩漏时,注重采用柴胡、香附、当归、白芍等药以疏肝、养肝、柔肝,同时不忘行气活血、养阴生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5位近代医家临证处方规律的异同点,探讨陆渊雷临证处方用药特色。方法:以陆渊雷及其他4位医家临证医案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及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各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的常用药物进行方剂计量学特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陆渊雷临证高频用药以炙甘草、当归、白术、白芍、半夏为主。常用君药是:柴胡、黄芪、黄连;白术、半夏用量比其他4位医家高。陆渊雷临证用药计量指标与近代5家均值比较显示:陆氏主要突出指数高于均值,个别药物计量突显性强。结论:陆渊雷临证用药习惯上与近代医家有相似之处,且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李东垣与叶天士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挖掘中医治疗痞满的用药特色。方法:对李东垣(20例)与叶天士(36例)代表作中医案进行整理并建立信息数据库,采用EXCEL、SPSS Modeler作为数据挖掘平台,分析用药频次,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提炼出李东垣治疗痞满常用药物共26味(频次≥3),药对14对。叶天士常用药物共25味(频次≥3),药对7对。结论:李东垣治疗痞满强调培补脾胃,升阳益气。叶天士治疗痞满强调通降胃气,降肝泻肝。数据挖掘的结果体现了两位医家治疗痞满的学术思想与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温病学派四大家善于使用汁药治疗疾病尤其是温病、消耗性疾病.叶天士重视保护和滋养津液,薛生白善用清香理气的香药汁,吴鞠通重点放在愈后调理并总结汁药的功效及用法,王孟英集温病之大成利用汁药轻清、清淡之功注重胃气条达.通过分析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临床用药特点,发现汁药能够保留鲜药的清香之气为轻清之品,具有养阴育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