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院ICU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MDROs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11月-2009年4月入住某院ICU的67例患者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筛查培养及细菌鉴定,采用SPSS13.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7例患者共有37例发生MDROs定植,总定植率为55.22%;其中入ICU前MDROs已定植17例,住ICU期间新增定植20例;肛拭子定植MDROs均为肠杆菌科细菌,入ICU前定植率为12.69%,入ICU后定植率为44.74%,入ICU后定植率明显高于入ICU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前庭拭子定植MDROs为MRSA,入ICU前后定植率分别为0、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ROs新增定植组患者住院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碳青霉烯类或含酶抑制剂药物与未新增定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ICU时间长是影响患者MDROs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住ICU后MDROs定植率明显升高,住ICU时间长是导致其定植率明显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缩短ICU住院时间可减少MDROs定植,降低MDROs感染率和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医院内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的重要性不亚于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的隔离.通过对各种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督导检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多药耐药菌(MDROs)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增加患者病死率,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上升。预防MDROs感染的干预措施70%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患者周围环境,笔者对环境清洁相关措施减少患者MDROs定植感染的有效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多药耐药菌感染问题日益突出,有效预防多药耐药菌的传播已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有人认为主动筛查能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有人却持反对意见。就此,SIFIC论坛组织辩手对于初入重症监护室患者是否需要开展多药耐药菌主动筛查进行了辩论。分别从政策方面、国内外循证文献、经济成本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本文对该场辩论赛双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并阐述是否应开展主动筛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衡量,除了要考虑降低多药耐药菌的传播效果,还要考虑人力成本、经济成本、后续措施能否落实等多方面因素。对于未来是否应开展主动筛查,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道多药耐药菌定植及感染状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ICU住院治疗100例患者,采集患者入ICU第1天、第7天时咽试子或人工气道吸痰标本共324份,进行病原菌培养,筛查耐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ESBLs肺炎克雷伯菌。结果入ICU第1天分离出多药耐药菌78株,其中ESBLs大肠埃希菌57株、MRSA 14株、CRKP 5株、ESBLs肺炎克雷伯菌2株,分别占73.08%、17.95%、6.41%、2.56%,第7天分离出多药耐药菌112株,其中ESBLs大肠埃希菌72株、MRSA 21株、CRKP 11株、ESBLs肺炎克雷伯菌8株,分别占64.29%、18.75%、9.82%、7.14%;入ICU第1天分离ESBLs大肠埃希菌、MRSA、CRKP、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分别为63.16%、50.00%、20.00%、0,定植率分别为36.84%、50.00%、80.00%、100.00%,第7天分离ESBLs大肠埃希菌、MRSA、CRKP、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分别为79.17%、85.71%、81.82%、87.50%,定植率分别为20.83%、14.29%、18.18%、12.50%;入ICU第7天时患者呼吸道多药耐药菌感染率明显高于第1天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呼吸道定植及感染的多药耐药菌主要是ESBLs大肠埃希菌,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多药耐药菌感染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多药耐药菌已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我院自制多种接触隔离标识,在临床应用方法如下. 1 接触隔离标识牌的制作方法 1.1材料塑料卡:长20 cm,宽15 cm淡蓝色的长方形双面塑封的卡片,隔离标识正面的左方是一位护士温馨提示:请洗手,右方是接触隔离的六个措施并配以图案:手卫生、器械专用、密封废弃物、戴手套、穿隔离衣、护目镜.在标识牌的反面是接触传播的防护措施:(1)患者应单间隔离,无条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同一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脏外科ICU患儿多药耐药菌(MDROs)的定植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s感染提供参考。方法以2014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入住ICU的238例患儿为观察组,采集患儿鼻前庭和直肠拭子进行MDROs的主动筛查,并对定植阳性者采取严格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前瞻性监测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与2013年6-12月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56例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动筛查患儿238例,共有93例发生MDROs定植,总定植率为39.1%,其中检出MRSA 21株,定植率为8.8%;产ESBLs菌72株,定植率为30.3%;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5例,其中MDROs感染5例,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6.3%和33.3%;对照组256例,发生医院感染30例,其中MDROs感染21例,医院感染率和MDROs感染率分别为11.7%和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MDROs的主动筛查,并采取严格的隔离、手卫生、彻底清洁消毒、降低患儿体表细菌负荷等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MDROs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结核病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预防及隔离状况,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对医院医务人员、检出MDROs感染的结核病住院患者相关知识及预防与隔离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并调查预防隔离措施实施前后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状况,对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的MDROs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100.0%、75.0%、2.0%,知晓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手卫生正确率、依从率均高于护理人员,分别为85.00%、50.00%和60.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隔离措施后与实施前在医务人员管理、环境管理、医疗器械与用品管理的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结核病患者MDROs感染相关知识较缺乏,医护人员预防隔离措施的实施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定植状况基线调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乳腺甲状腺外科住院患者10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别于患者转入及出乳腺甲状腺外科时筛查MDROs感染/定植情况。结果 101例患者中入乳腺甲状腺外科前已有MDROs定植的39例,定植率为38.61%,出乳腺甲状腺外科MDROs定植的有69例,定植率为68.32%;患者出、入乳腺甲状腺外科定植最多的MDROs为产ESBLs肠杆菌;年龄>60岁,住院时间>20d,抗菌药物的应用不当;机械通气、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均为MDROs定植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肠杆菌为乳腺甲状腺外科定植的主要耐药菌,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年龄过高、住院时间较长,均为乳腺甲状腺外科内MDROs定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落实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作用,以控制ICU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有圈员8名,确立活动主题,分析原因,设立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医务人员对MDROs感染的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率由活动前的24.30%下降至8.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每一名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和谐度各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提高ICU医务人员落实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圈员参与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1.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因内镜引起的感染暴发事件频发,引起了感控人员的高度关注;就此,SIFIC论坛组织辩手对于消化内镜的再处理方式进行了辩论。分别从规范指南、循证文献、实践操作等方面论证消化内镜再处理方式选择消毒还是灭菌。本文对该场辩论双方的观点进行整理,并阐述内镜引发感染的问题包括了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预防内镜相关感染的体系,单一的解决方案并不能达到目的,对于未来消化内镜的处理方式的发展方向,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和数据加以探讨与改良。  相似文献   

12.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是否需常规进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支持者认为环境卫生学监测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隐患,制定防控措施,而且能准确评估医院环境清洁质量,应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反对者认为发达国家已取消了常规环境微生物监测,常规监测投入成本大,但与医院感染率无相关性,且存在无法真实体现医院环境污染情况,因此应更多关注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而不是常规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辨证分析环境卫生学常规监测的必要性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采样方法、时间、监测内容等,寻找更多的循证依据来发挥环境卫生学监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锐器盒主要用于盛放注射针、穿刺针、缝合针等针具、手术刀片、各类医用或检测用等锐器,是能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职业伤害的一种硬质容器。国内临床使用锐器盒比较普遍,厂家提供的锐器盒虽然符合标准但价格昂贵,临床、医技科室的依从性不高,囿于成本问题,使用自制锐器盒在临床工作中屡见不鲜,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引起了感控人员的关注。就此,SIFIC论坛组织专家对于医院是否可以使用自制的锐器盒进行了讨论。讨论分别从规范指南要求、循证文献、临床实践操作等方面入手。本文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阐述了医院使用自制锐器盒的利与弊,提出了对于使用何种锐器盒,需要各层面更多的关注以及循证研究和数据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讨论医务人员是否可以穿工作服进餐厅就餐;持不同观点的两组辩手,围绕医务人员是否可以穿工作服进餐厅展开辩论,辩论赛分破题立论、总结论点、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五个阶段完成,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引用规范、循证文献作为论据支持论点。支持者认为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只是一种身份标识,规范使用及处置的工作服其感染风险极低,未调查证实,医务人员的工作服与医院获得性感染有直接关系;持反对意见者认为从国内、国际上的文献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工作服的污染情况严重,会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医疗机构应规范医务人员工作服的使用与清洗消毒要求,对于感染性因子传播风险较大的医务人员应增加清洗、消毒的频率,避免因工作服被污染而导致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s)的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为防控提供科学临床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MDROs感染患者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 2 098例住院结核病患者,检测出MDROs感染66例,感染例次85例,感染例次率为4.1%。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94.1%,菌种分布为G+菌占60.0%;G-菌占31.8%。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与患者年龄大、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病程长、合并有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长期反复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结论 重视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建立有效监控制度,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避免感染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16.
17.
文章通过对医院质量文化的结构组成、结构要素内涵等特性进行分析,阐明了医院质量文化与医疗质量控制的关系,提出医院质量文化的建设思路,为医院质量文化指导医疗质量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hanghai international forum for infection control and prevention,SIFIC)组织探讨在医疗机构内部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的必要性。一方面从我国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要求及开展现患率的优点,如省时,省力,获得更全面的数据分析结果,多部门协作,体现感控工作的联动性为主要观点,认为每年应开展现患率调查工作;另一方面则从调查指标的变异度、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小、实现信息化手段能获取现患率数据等方面认为无需每年开展现患率调查。建议相关部门应根据医疗机构现状,对相关法规进行适当的修订,以达到真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