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咽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控制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3年6月耳鼻咽喉科行下咽癌切除手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找出患者行下咽癌切除术术后发生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0例行下咽癌切除手术患者中,1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3.7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基础疾病(β=0.898,OR=2.542)、抗菌药物使用(β=1.847,OR=5.584)、侵入性操作(β=2.135,OR=7.103)、术前放疗(β=2.007,OR=6.361)、营养不良(β=1.909,OR=5.866)是导致耳鼻咽喉科患者行下咽癌切除术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术前放疗、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行下咽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无菌操作,以及术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加强患者自身免疫力,以降低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下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影响因素及口腔黏膜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0月于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进行放疗治疗的下咽癌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下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84例和未感染组13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下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黏膜STAT3、Bcl-2 mRNA表达差异。结果 221例进行放疗治疗的下咽癌患者中有84例发生口腔感染,感染率为38.01%,感染主要部位为颊部和牙龈占比分别为44.05%和28.57%;共检出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46.88%、革兰阳性菌占34.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侵入性操作、接受化疗、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口腔自洁习惯以及口腔环境均为引起下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口腔黏膜STAT3、Bcl-2 mRNA表达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 下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侵入性操作、接受化疗、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取医院于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重症患者2 700例,回顾性分析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集感染患者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结果 2 700例急诊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87例,感染率10.6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为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独立影响因素;287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40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120株占30.00%,真菌40株占10.00%。结论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为急诊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必须提高急诊科预防医院感染与合理用药理念,且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降低急诊科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6,(2):255-256
目的探讨下咽癌及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咽喉癌并行全喉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咽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咽瘘患者的术前放疗、术前营养状况及临床分期、感染等与未发生咽瘘者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放疗、临床分期、营养状况及感染因素为咽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喉切除与下咽癌术后并发咽瘘为高发性并发症,术前放疗及临床分期、营养状况、感染是咽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控制,对预防咽瘘的发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究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330例老年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30例老年重症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18.79%。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7株,革兰阳性菌37株占34.58%、革兰阴性菌59株占55.14%、真菌11株占10.28%。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合并糖尿病、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住院时间≥15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应用抗菌药物种类≥2种、抗菌药物应用时间≥7d是老年重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重症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较多,选择抗菌药物应当联合使用敏感度较高的药物,并且控制用药时间和避免无指征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在2012年3月-2016年3月于医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2 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调查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本研究2 480例患者共15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05%,其中感染部位以尿路感染最为多见,占38.67%,15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6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25.00%),革兰阴性菌80株(47.62%),真菌46株(27.38%);经单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留置尿管时间、抗菌药物种类、恶性肿瘤、激素的使用、基础疾病以及白细胞计数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对医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白细胞计数是造成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患者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侵入性操作以及白细胞计数是造成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需给予相应干预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与探讨庆阳地区介入超声诊疗中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9月至2018年5月选择在本院进行介入超声诊疗的患者共421例,调查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在421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70例,发生率为16.6%。70份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0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4例,革兰氏阴性菌34株,真菌2株。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糖尿病、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等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糖尿病、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庆阳地区介入超声诊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氏阴性菌,住院时间、应用抗菌药物、糖尿病、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为主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放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依据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200例经病理诊断确诊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并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例鼻咽癌患者中,放射治疗后共15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8.5%;患者感染部位中主要以口腔感染为主占64.3%;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84株,而病原菌中主要以真菌为主127株占69.0%,革兰阴性菌40株占21.7%,革兰阳性菌17株占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常规放疗、同步化疗、相关侵入性操作、肿瘤分期高、抗菌药物≥2种以及免疫抑制剂使用情况是鼻咽癌患者放疗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部分患者因发生感染,对其治疗和预后有着严重影响,因此详细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期医院感染的好发部位、病原菌种类以及导致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依据病原菌分布和其耐药情况给予合理抗菌药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依据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癌症患者放疗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放疗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医院960例癌症放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60例癌症放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62例,感染率为6.4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22%;骨髓抑制程度为Ⅳ级的感染率最高29.03%;年龄≥60岁、营养状况不良、病期为Ⅳ期、住院时间≥30d、有侵入性操作、行放疗+化疗治疗方式、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医院感染率,高于同组的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放疗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做好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膀胱癌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类型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于2011年7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297例中老年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并将感染患者切口分泌物送检,观察送检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对可能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297例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51例,感染率为17.17%;51例送检标本中,46例检测出病原菌,检出率为90.20%,共分离出病原菌47株,其中感染革兰阴性菌最多,32株占68.08%、革兰阳性菌10株占21.28%、真菌5株占10.64%;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与年龄、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史、术前感染史、手术方式、手术进行时间以及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住院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史、有术前感染史、开腹手术、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膀胱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年龄较大、合并糖尿病、有侵入性操作史、有术前感染史、开腹手术、手术时间较长以及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术后更易发生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85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5例IE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6例,感染率为30.59%;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42.31%,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革兰阳性菌12株,真菌5株;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长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激素患者更容易发生医院感染(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临床工作中在病原菌培养结果出来以前,应优先考虑使用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妇科508例肿瘤放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8.27%;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共14例占33.34%;共检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40.48%、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真菌3株占7.14%;粒细胞减少、糖尿病、接受侵入性操作为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放疗的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应及时诊治,需积极预防侵入性操作、粒细胞减少及糖尿病带来的医院感染风险,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5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感染病原菌。结果 5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12.86%,感染9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7.14%,而例次感染中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颅内感染为主;患者年龄偏大、存在侵入性操作、GCS评分低、未给予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计数升高、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及血清中白蛋白过低是影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6例次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革兰阴性菌74株占66.07%,革兰阳性菌28株占25.00%,真菌10株占8.93%。结论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在给予术后医院感染预防上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前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加强患者营养状态,对于降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概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院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95例老年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的37例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195例老年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37例,感染率为18.97%,感染标本来源以痰液和血液为主,分别占35.14%、27.03%;共检出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7株占62.79%,革兰阴性杆菌13株占30.23%,真菌3株占6.98%;年龄>70岁、有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放化疗、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患者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1.76%、72.50%、61.54%、32.18%、34.94%、62.16%、32.3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住院时间、营养不良、侵入性操作、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是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较为复杂,而做好病房的消毒和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5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详细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其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感染病原菌。结果 5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12.86%,感染96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7.14%,而例次感染中主要以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颅内感染为主;患者年龄偏大、存在侵入性操作、GCS评分低、未给予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白细胞计数升高、合并相关基础疾病及血清中白蛋白过低是影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96例次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2株,革兰阴性菌74株占66.07%,革兰阳性菌28株占25.00%,真菌10株占8.93%。结论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在给予术后医院感染预防上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术前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及加强患者营养状态,对于降低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概率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易感因素。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采集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淋巴细胞计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9例,医院感染率为9.67%;29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37.93%;29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62.79%、革兰阳性菌14株占32.56%、真菌2株占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间≥30d、侵入性操作、静脉置管、免疫抑制剂、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及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应根据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2月56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5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9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颅内肿瘤患者613例,其中5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1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71%,其次为上呼吸道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9.64%、16.0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次数、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合并基础类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侵入性操作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侵入性操作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引起颅内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需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放疗期间并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观察感染后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99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3周调强放疗(IMRT),分析放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放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中性粒细胞(NEUT)、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 199例胃癌患者中21例在放疗期间出现了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55%(21/199),共检出38株病原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5岁、住院时间≥2周、临床分期Ⅳ期、接受化疗、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是胃癌放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血清PCT、CRP、sTNF-R1、NEUT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胃癌放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要警惕具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例如年龄≥55岁、住院时间≥2周、临床分期Ⅳ期、接受化疗、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可根据实际情况检测血清PCT、CRP、sTNF-R1、NEUT指标来初步诊断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NSCLC放化疗患者260例。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及调查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影响因素。结果NSCLC放化疗260例患者中,医院感染31例(11.92%),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13例占41.94%;NSCLC放化疗医院感染31例共分离出43株病原菌,其中27株革兰阴性菌占62.79%、14株革兰阳性菌占32.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分期、营养不良、吸烟、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以及预防性抗菌药物为影响NSCLC放化疗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 NSCLC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发生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因此为降低感染率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策略,对防治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行放疗的204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治疗过程、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进行统计,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中有163例放疗后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9.9%,其感染等级以3级为主,占38.2%;患者感染部位以口腔为主,占63.2%;共分离出病原菌192株,以真菌为主,占66.7%;年龄≥60岁、住院时间≥60d、常规放疗、同步化疗、侵入性操作、TNM分期Ⅲ~IV期、抗菌药物使用≥2种、免疫抑制剂使用等均是影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较为严重,针对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防护,注重治疗方案的科学性,是降低患者医院感染风险、提高预后质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