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保留自主神经D3根治术与开腹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安全性及生存质量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间8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46)和开腹组(n=38),应用SPSS21.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生存率等指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尿管保留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低于开腹组的26.3%(χ2=4.6517,P<0.05)。两组患者1年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0 d排尿功能、术后2个月勃起功能、术后2个月射精功能均优于开腹组(均P<0.05)。 结论腹腔镜保留自主神经D3根治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安全性较高,复发率及生存率与开腹术相当,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D/2D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2D组及3D组。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手术指标与免疫指标等采用( ±s)描述,两组间采用t检验,三组间采用F检验;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转移、生存情况等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2D组与3D组的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3D组的手术时间低于2D组(P<0.05),与开腹组无差异(P>0.05);3D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2D组、开腹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36个月复发、转移与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与2D组患者的NK细胞、CD4细胞的百分比以及CD4/CD8值均明显低于术前,而CD8细胞百分比则明显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3D组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将接受3D腹腔镜辅助肝转移病灶切除术的35例患者纳入3D组,将受2D腹腔镜辅助肝转移病灶切除术的33例患者纳入2D组,将接受传统开腹肝转移病灶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开腹组。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手术相关指标以( ±s)表示,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并发症、生存率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开腹组>2D组>3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4%)与2D组(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30.0%)比3D组、2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切除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且术后恢复较快,但在提高中远期生存率方面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术后患者疼痛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32例)和开腹组(2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术。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T细胞亚群水平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次数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6.25%(2/32)低于开腹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上,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创伤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免疫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6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均行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30例患者为开腹组;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30例患者为腹腔镜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指标采用( ±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方面长于开腹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WBC、CRP及血清胃泌素(G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明显增加,但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CD4、CD8、CD4/CD8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所改善,但腹腔镜组患者的CD4、CD4/CD8较开腹组明显增高,CD8较开腹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确诊为进展期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组(34例)与腔镜组(39例),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术中术后各个指标用(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术后生存情况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升高(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降低(P<0.05)。开腹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3.4±4.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0%,69.8%,63.7%;腔镜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0.9±4.6)个月,1,3,5年生存率92.3%,55.4%,50.2%;两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和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0,P=0.672)。 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效果满意,术后5年生存率与开腹术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肠减压后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4例梗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肛肠减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3D组(25例)和开腹组(29例),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减压管放置时间、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术中出血量、首次通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但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肛肠减压后实施3D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是安全、有效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6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78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组(78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效果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免疫功能相关指标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在手术效果方面,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切口长度明显少(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病变肠管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恢复方面,腹腔镜组术后镇痛时间、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降低,CD8、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明显升高(均P<0.05);腹腔镜组免疫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腹腔镜下治疗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对机体免疫系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肛拖出根治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4月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开腹组,其中研究组患者49例,采用腹腔镜经肛拖出根治术;开腹组54例,采用传统开腹治疗。数据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完成。本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有效率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手术相关指标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9%明显高于开腹组8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比较,腹腔镜经肛拖出根治术具有治疗效率高、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的1月至2015年的12月116例结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组)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临床资料,每组58例。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后恢复情况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疗效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施术时间及淋巴清扫数量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与开腹组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镇痛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开腹组25.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83, 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转移率、复发率及2年内生存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相当。 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近期恢复效果更为理想,且远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但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更具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评价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直肠癌患者45例,20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采取EORTC QLQ-C30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时间分布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1或P<0.05),手术时间稍长于开腹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出现明显下降(P<0.01),术后3~6个月生活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或P<0.01)。术后2年腹腔镜组死亡率较低,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较长,但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近期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生活质量,但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大样本量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两种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治疗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11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55例,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和Wexner评分等用( ±s)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系膜完整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等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的远切端距离和淋巴结清扫数量相近(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腹壁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开腹组,系膜完整率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术后镇痛需求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困难、排便紧迫感和肛门满意的发生率相近,排便频率和Wexner评分相近,两组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开腹组为18.2%,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 P=0.039)。 结论腹腔镜TME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能达到和开腹TME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远期疗效相仿,因此建议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TME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优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鞍钢集团总医院60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 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D腹腔镜组和2D腹腔镜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比较3D组和2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本组60例腹腔镜TAPP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3D组手术时间(65±24.5)min短于2D组(78±2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共出现5例阴囊血清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尿潴留、暂时性感觉神经障碍、慢性疼痛等并发症。 结论3D腹腔镜技术极大改善了外科医师的手眼配合度,提供了最精确的空间定位,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及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多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6年9月间手术治疗的7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行单孔腹腔镜切除术25例、多孔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21例、开腹切除术24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例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开腹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单孔组和多孔组;开腹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单孔组和多孔组;单孔组的切口长度显著优于多孔组和开腹组(P<0.05);开腹组的恢复饮食时间、引流管拔出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超过单孔组和多孔组,开腹组的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单孔组和多孔组(P<0.05);单孔组、多孔组和开腹组在切除肿瘤体积、清扫淋巴结个数、清扫阳性淋巴结个数和术后并发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单孔、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切口更小、美容效果好;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短、住院总费用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浆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与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及血浆miR-2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iR-2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术后miR-21水平降低更为显著。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肿瘤根治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腹腔镜手术安全、可靠,微创优势更明显,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完全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疗效及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水平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手术治疗复发性肝癌患者66例资料,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36)与开腹组(n=30)。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术中术后指标、疼痛评分、CCL18水平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独立t检验;肿瘤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等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术后1 d、3 d、5 d、7 d腹腔镜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CL18水平无明显差异(P=0.868);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CCL18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肿瘤复发率、转移率以及2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术后疼痛情况明显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GS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固有肌层来源GSTs患者130例,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87例)和开腹手术组(43例),又根据具体手术方式分为楔形胃切除术组(腹腔镜组68例,开腹组20例)和近端/远端胃切除术组(腹腔镜组19例,开腹组23例),腹腔镜手术组根据需要实施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术中术后各项指标用( ±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或转移率等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患者肿瘤直径、核分裂数以及恶性潜能分级情况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复发或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楔形胃切除术组中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但在近端/远端胃切除术组中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和开腹组患者相比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固有肌层来源的胃间质瘤患者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且术后恢复快,手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9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98例、传统开腹手术92例(开腹组),数据分析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手术相关指标比较采用均数±标准差统计描述,采用独立t检验;并发症率、3年生存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时间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2.2%低于开腹组的25.0%(χ2=5.137, P=0.023<0.05);腹腔镜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2.5%低于开腹组的60.5%;腹腔镜组患者的中位平均时间31.2个月低于开腹组的32.6个月,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D2胃癌根治术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程度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同时手术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