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型HPLC等色谱分离技术对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的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运用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解析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及1对差向异构体,分别鉴定为7α-hydroxy syringaresinol(1),(–)-syringaresinol(2),(–)-medioresinol(3),2″,3″-O-Acetylmartyonside(4),2″-O-Acetylmartyonside(5),martinoside(6),monoacetyl martinoside(7),cytochalasin O(8),9-epi-blumenol B(9),(6R,9S)和(6R,9R)-9-hydroxy-4-megastigmen-3-one(10a,10b),(6R,9S)-3-oxo-α-ionol(11),(–)-dehydrovomifoliol(12),megastigm-5-en-3,9-diol(13),(3R,6E,10S)-2,6,10-trimethyl-3-hydroxydodeca-6,11-diene-2,10-diol(14),(2R)-butylitaconic acid(15),3-(3'-hydroxybut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16),(–)-loliolide(17)。化合物类型涉及萜类、木脂素、苯乙醇苷和生物碱,其中化合物1,15为新的天然产物。除了化合物4,6,7外,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赪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蓝鸣生  罗超  谭昌恒  陈路  韦松  朱大元 《中草药》2012,43(9):1708-1711
目的 研究壮药山风Blumea aromatic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和NMR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甲基-4-甲氧基蒽醌(1)、3,7,3',4'-O-四甲基槲皮素(2)、7,3’,4’-O-三甲基木犀草素(3)、咖啡酸乙酯(4)、3,7-O-二甲基槲皮素(5)、高圣草酚(6)、3’,4’-O-二甲基槲皮素(7)、槲皮素(8)、金圣草素(9)、木犀草素(10)、香草酸(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3、4为从艾纳香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卢汝梅  曹敏  廖彭莹  韦建华 《中草药》2013,44(16):2195-2199
目的 研究壮药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骨风95%乙醇和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东北贯众醇-30-O-β-D-吡喃木糖苷(1)、海松酸(2)、9α-羟基-1β甲氧基石竹烷醇(3)、6β-羟基-24-乙基-胆甾-4-烯-3-酮(4)、十六烷酸甘油酯(5)、丁香烷二醇(6)、decumbic acid (7)、正二十四烷(8)、对香豆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9)、反式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桫椤诺生A (11)、原儿茶醛(12)、原儿茶酸(13)、豆甾烷-3,6-二酮(14)、β-谷甾醇(15)和胡萝卜苷(1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龙骨风新苷A,化合物2~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壮药风车子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风车子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三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荭草素(Ⅲ),异荭草素(Ⅳ),异牡荆苷(Ⅴ).结论 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戟科植物白楸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系统预试验发法对白楸的石油醚、水以及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白楸可能含有挥发油、黄酮、皂苷、酚类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推断壮药白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该药进一步开发利用和制定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壮药赪桐的资源分布、生药学特征、药材鉴定方法、化学成分研究、含量测定方法以及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赪桐分布很广,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资源极其丰富,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含有黄酮类、甾体、香豆素等成分。赪桐民间用药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壮药羊开口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CI gel、Sephadex LH-20、反相C18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薄层色谱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羊开口的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Ⅰ)、白桦脂酸(Ⅱ)、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没食子酸甲酯(Ⅴ)和没食子酸(Ⅵ)。结论:化合物Ⅱ、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壮药山风中的黄酮类活性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ODS反相柱色谱等方法对壮药山风全草的乙酸乙酯萃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质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antin(1)、金合欢素(2)、芹菜素(3)、矢车菊黄素(4)、金圣草黄素(5)、木犀草素(6)和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6在山风的化学成分中曾有报道,其余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通过文献调研对这些化合物的活性及其在山风药效发挥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这些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为研究山风的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对该植物的化学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壮药三角泡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建华  西庆男  曾艳婷  李兵  李云  钱信怡  卢汝梅 《中草药》2018,49(11):2502-2507
目的研究壮药三角泡(倒地铃Cardiospermum halicacabum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聚酰胺、凝胶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三角泡正丁醇部位分离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1)、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2)、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3)、金圣草黄素(4)、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6)、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10)、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11)、木犀草素(12)、槲皮素(13)。结论化合物1~3为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倒地铃苷D、倒地铃苷B和倒地铃苷A;化合物5~8、10、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壮药干花豆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金磊  潘争红  苏涛  颜小捷  李典鹏 《中草药》2012,43(6):1071-1074
目的研究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枝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手段对干花豆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中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学技术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干花豆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乙酸酯(2)、水黄皮素(3)、呋喃-[4″,5″,8,7]-黄酮(4)、7-甲氧基-8-异戊烯基黄烷酮(5)、7-甲氧基-8-(3″-羟基-3″-甲基-1″-丁烯基)-黄酮(6)、豆甾醇(7)、豆甾醇-3-O-β-葡萄糖苷(8)、胡萝卜苷(9)、齐墩果酸(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2、4、6~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壮药九层风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吸附色谱法、重结晶等现代分离方法和技术对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所得单体化合物利用其理化性质及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九层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三十一烷烃(I),α-波甾醇(II),豆甾醇(III),β-谷甾醇(IV),油酸(V),正二十四烷酸(Ⅵ),α-波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十七酸酯(Ⅶ),正十六烷酸(Ⅷ),丝石竹皂苷元(Ⅸ)。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壮药姜叶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了化学成分预试验、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姜叶三七可能含有黄酮类、皂苷、酚类、蒽醌类、植物甾醇、三萜、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及挥发油等化学成分;薄层色谱鉴别显示,供试品与对照药材在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姜叶三七不同提取部位在311 nm、326 nm附近有最大吸收峰。[结论]该结果可为壮药姜叶三七活性成分的筛选和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病毒(DNA、RNA、蛋白质类)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生活健康的病原体,病情形势严峻,特别是从2019年至今全球都在饱受着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生命、生活及发展带来的危害。寻找疗效确切的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时下热点。壮药是在壮医理论和经验指导下应用于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的药用物质及其制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特点。该研究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发现部分壮药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等具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种类及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疱疹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病毒、乙肝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预测的作用及其机制等,为壮药抗病毒研究与发展前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系统预实验法对龙船花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龙船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纸反应法,分别对龙船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液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龙船花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龙船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中均可能含有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糖、多糖、苷类、有机酸类、酚类、植物甾醇、三萜类、油脂类等类型成分。结论:初步确定龙船花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壮药白花九里明化学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层析及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对白花九里明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地上部分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共分离鉴定出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小麦黄素(Ⅱ)、(2S,3S,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Ⅲ)、Δ~(5,22)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Ⅳ)、咖啡酸乙酯(Ⅴ)、异绿原酸C(Ⅵ)、咖啡酸(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壮药大叶千斤拔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分离和纯化。结果:从大叶千斤拔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硬脂酸(2),豆甾醇(3),β-谷甾醇(4),咖啡酸二十二酯(5),芒柄花黄素(6),染料木素(7),2'-羟基染料木素(8),豆甾醇-3-O-葡萄糖苷(9),胡萝卜苷(10),染料木苷(11)。结论:其中化合物1、2、4、5、6、8、10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2017,(11)
目的研究壮药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凝胶、HPLC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6-羟甲基-5,7-二甲氧基异黄酮(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豆甾醇(4)、大鱼藤树酸(5)、robustin(6)、4-hydroxy-3-(3′-hydroxy-4′-methoxyphenyl)-5-methoxy-2″,2″-dimethylpyrano-(5″,6″:6,7)-coumarin(7)、大鱼藤树素甲醚(8)、大鱼藤树酸甲酯(9)、4′-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10)、芒柄花黄素(11)、伪赝靛苷元(12)、毛蕊异黄酮(13)、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两粤黄檀酮;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壮药两粤黄檀Dalbergia benthami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硅胶、凝胶、HPLC等柱色谱及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两粤黄檀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6-羟甲基-5,7-二甲氧基异黄酮(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豆甾醇(4)、大鱼藤树酸(5)、robustin(6)、4-hydroxy-3-(3''-hydroxy-4''-methoxyphenyl)-5-methoxy-2",2"-dimethylpyrano-(5",6":6,7)-coumarin(7)、大鱼藤树素甲醚(8)、大鱼藤树酸甲酯(9)、4''-羟基-5,7-二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10)、芒柄花黄素(11)、伪赝靛苷元(12)、毛蕊异黄酮(13)、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两粤黄檀酮;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重结晶法对风车子叶醋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IR、1H-NMR、13C-NMR)和文献对照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熊果酸(Ursolic acid,Ⅲ),β-胡萝卜苷(β-Carotene,Ⅳ),槲皮素(Quercetin,V).结论 化合物I、II、III、IV、V均为首次从壮药风车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土甘草为豆科鱼藤属植物毛果鱼藤(Derris eriocarpa How.)的藤茎,是广西壮族传统药用植物.现代研究表明,土甘草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土甘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阐明其药理活性和化学物质基础,为该药材的进一步深入开发与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