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邹超兰  刘德明  罗炳 《中成药》2023,(7):2438-2442
目的 探讨矿质元素在博落回不同部位及根迹土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微波消解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湖南省11个不同产地博落回及其种植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主成分分析考察博落回特征元素,并对不同产地博落回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博落回中以K、Mg、Ca元素含量较高,并以果荚、叶两个部位中含矿质元素较多,综合评价得分较高的是醴陵、株洲、娄底产。结论 博落回可能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来调控药材中矿质元素的含量。在湖南省不同博落回产地中,以醴陵、株洲、娄底产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不同生长期龙胆药材与根际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进行分析,阐明其矿质元素内在协调机制,为龙胆繁育及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辽产道地药材龙胆产业化发展。方法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不同生长期龙胆药材及根际土壤矿质元素进行含量测定,构建不同生长期龙胆药材及其根际土壤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生长期龙胆药材与根际土壤矿质元素动态变化机制。结果 不同生长期药材和根际土壤无机元素指纹谱变化规律趋于一致;Cu和Ca分别是区别不同年限龙胆药材和根际土壤的关键元素;龙胆药材对Fe、Mn、Ca、 Cd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龙胆药材和根际土壤之中存在Zn-Fe等多对相关性元素;并以矿质元素为参考,确定2、3年生龙胆药材矿质元素含量评分最佳的时期分别为生长旺盛期和幼苗期。综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结果,Fe、K分别为龙胆药材、根际土壤不同生长期间差异的关键元素;龙胆药材整个生长时期有害元素含量均低于限量值,药材安全性较好。结论 不同生长期龙胆药材与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具有规律性,可根据各元素之间的协抗关系及其生长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归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和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15个产区的151批当归根际土壤样品中15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区样品中矿质元素差异,采用向量相似法建立当归根际土壤矿质元素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不同产区当归根际土壤中15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以铬、镍、钙、镁为最;在所有产区样品中,甘肃漳县、康乐、临潭样品与其他产区样品的差异最大;甘肃岷县和渭源样品中的重金属和有害元素含量较其他产区低。根据指纹图谱和相似度,将15个产区分为三类,甘肃岷县、渭源、漳县、临洮、宕昌、武都、文县为一类,甘肃临潭、卓尼、康乐、和政为一类,云南沾益、德钦、玉龙、鹤庆为一类,三类产区在地理位置上分布较为相似。结论当归根际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及其指纹图谱可为揭示当归的道地性与土壤无机元素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栽培与野生夏枯草矿质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人工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植株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以期为该资源保护利用及GAP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ICP-AES法测定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各器官及其土壤中磷(P)、钾(K)、钙(Ca)、镁(Mg)、钠(Na)、铁(Fe)、铜(Cu)、锌(Zn)、锰(Mn)、铝(A1)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栽培与野生夏枯草土壤及其茎、叶、果穗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Cu含量大小顺序为果穗>叶>茎,Mg,Ca,Zn,Fe,Mn,A1元素以叶含量最高,果穗次之,茎最少,K,Na在茎叶中含量较高,其次为果穗;土壤与果穗中Fe元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茎及叶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与果穗、茎及叶中Zn元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K元素含量在土壤及茎间亦呈显著正相关;栽培与野生品夏枯草各部位对P吸收有富集作用.结论:夏枯草药材与土壤中多数矿质元素含量无直接相关,主要通过选择性吸收调控药材中矿质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天麻特征元素及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ICP法对不同来源的天麻药材必需的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锌(Zn),硼(B),锰(Mn),铜(Cu)等10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天麻特征元素并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天麻药材中K元素含量最高,平均为15.31 g·kg-1;其次是N元素,平均含量为8.99 g·kg-12元素变异系数小;Mn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1.39%;N,P,K元素间达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选择3个主成分对药材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天麻药材特征元素为P,B,N,K,Cu,Mn,Fe,Mg等8种元素。结论:天麻K和N元素含量高,且相对稳定;Mn元素含量差异大;其中P,B,N,K,Cu,Mn,Fe,Mg等8种元素是天麻特征元素;从矿质元素角度分析30份天麻资源中贵州、云南天麻药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三峡库区不同产地重楼属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的根际土壤及药材中矿质营养元素K,Ca,Mg,Na,Mn,Zn,Cu,Ni的含量及其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为重楼矿质营养元素诊断和指导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处理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数据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重楼根茎中营养元素与根际土壤中营养元素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不同产地重楼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中8种营养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重楼根茎中各营养元素平均含量排序为KCaNaMgCuMnNiZn,根际土壤则为MgNaCaKMnZnNiCu。重楼对Na,Cu,Ca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重楼根茎及根际土壤中8种营养元素有多重相关性。结论:重楼药材主要通过选择性吸收调控其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重楼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具有一定的协同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的影响,筛选主导因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药用白菊花中水溶性浸出物、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相应土壤化学性状和矿质元素含量,应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灰色关联等统计方法探讨土壤因子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土壤化学性状中对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总体影响最大的为速效磷和速效钾,其次为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和有机质;药用白菊花中矿质元素与土壤矿质元素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对元素磷(P)、钾(K)的富集能力较强,其次是镉(Cd)、钙(Ca)、锌(Zn)、铜(Cu),影响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土壤矿质元素主要为磷(P)和钾(K),其次是铁(Fe)、铜(Cu)、锌(Zn)。结论:土壤因子是影响药用白菊花活性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四川平武县不同产地天麻中矿质元素含量,分析其特征性元素及综合得分,确定其地域分布特征,为天麻资源开发利用与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DRC-E法测定不同产地天麻中矿质元素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四川平武县12个产地天麻矿质元素含量有所不同,各产地样品中Cu和Zn元素的含量均较高。6种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Ni与Zn,Ni与Cu,Zn与Cu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Cr与V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经主成分分析选取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0.937%,其中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3.790%,Ni、Cu和Zn为天麻的主要代表元素。聚类分析将12个产地的天麻按地域分为4大类。结论:Ni、Cu和Zn为天麻的特征性元素。平武的锁江乡、木皮藏族乡和坝子乡3个产地天麻矿质元素综合得分均较高。在平武县的不同产地天麻中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且呈现地域性特征,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蕲艾干物质及矿质元素累积与分配规律,为高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选择“蕲青1号”和“蕲黄1号”2个蕲艾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时期蕲艾不同器官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及蕲艾叶片挥发油含量和2种指标组分桉油精、龙脑的动态变化。结果 2—3月为蕲艾生长初期,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进入4月份蕲艾生长加快,4—6月中旬为营养生长盛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茎及叶;6月下旬蕲艾进入生殖生长期,干物质主要分配于茎,8月花期后不再进行干物质积累。全生育期蕲艾挥发油含量在整个营养生长盛期维持在1.10%以上的较高水平,6月14日最高可达1.33%(蕲青1号)、1.23%(蕲黄1号),桉油精相对质量分数在营养生长期达到峰值为8.67%(蕲青1号)、13.07%(蕲黄1号),龙脑相对质量分数在生长初期达到峰值为2.63%(蕲青1号)、5.94%(蕲黄1号),叶片中矿质元素氮、磷、钾、锌同挥发油含量和桉油精、龙脑相对含量呈正相关。9种矿质元素中,大量元素氮、磷、钾、钙的含量和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在生长初期达到最高值,以茎、叶含量高;大量元素镁和微量元素锰、铜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含量最高,此时期其他元素含量下降,养分逐渐向蕾、花等器官中转移。全生育期中不同器官的钾、钙、锌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叶>茎>根,氮、磷、铜、镁、锰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叶>根>茎,铁的分布特征表现为根>叶>茎。蕲艾干物质总量与营养元素吸收量间呈正相关关系,蕲艾对大量元素吸收表现为钾>氮>磷>钙>镁,各元素吸收比约为2.66∶2.51∶0.6∶0.11∶0.04,对微量元素吸收表现为锰>铁>锌>铜,各元素吸收比例约为0.25∶0.17∶0.05∶0.04。药材生产过程中,每生产蕲艾药材100 kg需要5种大量元素的量分别约为钾4.11 kg,氮3.58 kg,磷0.91 kg,钙0.18 kg,镁0.06 kg,需要5种微量元素的量分别约为锰6.64 g,铁2.56 g,锌1.30 g,铜0.92 g。结论 蕲艾应施足有机肥和磷、钾肥做底肥,4—6月营养生长盛期是蕲艾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也是营养元素需求的最大效率期,应及时追肥和早追肥,施肥以氮肥为主,并加以适量微肥,钙、镁肥从营养中期开始需求较大,后期应及时施入保证留种田植株营养生长,为蕲艾药材的品质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10.
柴胡药材中的矿质元素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柴胡药材中的矿质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对柴胡药材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栽培种柴胡的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24批样品中Fe,Mg等1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标准,利用HPLC测定指标成分柴胡皂苷a,d的含量,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0~5 min,35%~40%B;5~15 min,40%~45%B;15~25 min,45%~55%B;25~30 min,55%~90%B;30~45 min,90%~35%B),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双变量相关方法分析24批样品中矿质元素与有效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柴胡样品中矿质元素和有效成分含量都有较大差异,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的含量与Cu元素相关系数分别为0.349和0.425,呈显著正相关,与Na元素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7和-0.42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柴胡药材中有效成分柴胡皂苷a,d含量与Cu和Na等矿质元素之间的存在一定关系,建议通过外源施入矿质元素的栽培措施来调控柴胡皂苷a,d在柴胡根中合成,为栽培种柴胡质量的提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药材》2015,(4)
目的:通过分析土壤基本养分及无机元素对栽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揭示其内在联系,为太子参的合理栽培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全国15个产地太子参药材及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3种基本养分和5种无机元素以及药材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含量,采用SPSS软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不同省区太子参环肽B含量差异显著,其中福建省区未检测出太子参环肽B;而多糖含量差异较小(≤30%)。不同太子参栽培土壤基本养分和无机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其中贵州土样中以Pb、Cu和有效硼含量最高,山东土样以Cr和速效磷含量最高,福建土样以Zn和有效钾含量最高。参照《土壤质量环境标准》(GB15618-1995),全国大部分地区太子参土壤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从土壤元素与药材质量相关性来看,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与土壤中各元素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太子参土壤中铵态氮、有效钾、速效磷及Pb、Cr、Cu、Zn、B元素并没有对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起到直接作用,全国有60%的太子参种植土壤中普遍缺硼。在施肥管理中应适当增加硼元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2.
明党参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明党参植株内化学成分的分布规律,为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HPLC和比色法对明党参植株内不同部位的多糖、甘露醇、胆碱、生理性灰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夹角余弦法计算水溶性成分的相似系数。结果:茎叶与根中胆碱、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理性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根部胆碱与多糖的含量高于茎叶,茎叶中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理性灰分的含量高于根部。根的不同部位间甘露醇、多糖、水溶性浸出物和生理性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各成分的含量在根的纵向上呈自上而下递减的趋势;横向上甘露醇、多糖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呈自外向内递增的趋势,生理性灰分含量与之相反,向内递减;横向部位间差异大于纵向部位。茎叶中水溶性成分总峰面积是根的2.81倍;中柱中水溶性成分总峰面积显著高于皮层和表皮。结论:明党参茎叶中化学成分总量显著高于根部;根部药用品质自内向外降低,自上向下降低。  相似文献   

13.
为推广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6A2B’、‘7869’、‘966’三个优良新品系,进一步提升药材质量,在2013年2月6日和2013年4月27日2个生长时期,分别采集2年生萌条,测定其中钾、钙、镁、钠、锡、硒、锌、镍、铁、硼、锰、铬、钛、铝、锶、汞、砷、铅、镉、铜等20种矿质元素,研究铁皮石斛中矿质元素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供试铁皮石斛铅、砷、汞、铬、铜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在规定限度范围内;三个铁皮石斛优良品系间矿质元素差异不显著,生长时期对铁皮石斛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的影响;钙的含量与多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镁、硼、锰的含量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百蕊草矿质元素含量测定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夫来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0):1226-1230
目的:测定百蕊草矿质元素含量,分析百蕊草特征元素及评价药材质量。方法:运用ICP法分析百蕊草药材矿质元素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百蕊草特征元素和药材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百蕊草含有17种以上矿质元素。其中铁(Fe),锌(Zn),铜(Cu),锰(Mn),铬(Cr),钴(Co),镍(Ni),锶(Sr),硼(B)等9种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钙(Ca),磷(P),钾(K),钠(Na),镁(Mg)等5种为人体必需宏量元素。B,Mg,Mn,Zn,Cu等5种具明显抗癌活性的元素在百蕊草中含量丰富。Mn和Zn均在100μg.g-1左右,Mg高达1 898.000~3 137.725μg.g-1。对人体有益元素Fe也较高(500μg.g-1)。主成分分析发现,选择4个因子(F1,F2,F3,F4)即可对百蕊草药材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评价函数为F=0.444 77F1+0.237 71F2+0.167 28F3+0.150 24F4。不同居群百蕊草药材的综合评价得分在0.189~0.627,Zn,Cu,Mg,P,K,铝(Al),Fe,Cr,Na,Co,铅(Pb),Mn,B,Ca等14种元素为百蕊草药材特征元素。结论:百蕊草含有17种以上矿质元素。其中Zn,Cu,Mg,P,K,Al,Fe,Cr,Na,Co,Pb,Mn,B,Ca等14元素为百蕊草药材特征元素。来安七里和来安施官2个居群百蕊草药材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从大别山区及其周边产地收集23份药用、茶用菊花种质资源,测定并比较了13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绘制了不同种质资源菊花及其叶片中矿质元素含量分布指纹图谱;并运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热图,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菊花中各元素平均含量高低为钾(K)>氮(N)>磷(P)>镁(Mg)>钙(Ca)>铁(Fe)>锰(Mn)>锌(Zn)>铜(Cu)>镍(Ni)>铬(Cr)>铅(Pb)>镉(Cd);叶片中为钾(K)>氮(N)>钙(Ca)>镁(Mg)>磷(P)>铁(Fe)>锰(Mn)>锌(Zn)>铬(Cr)>铜(Cu)>镍(Ni)>铅(Pb)>镉(Cd);菊花花和叶片中N,P,K,Ca,Mg,Fe元素含量丰富,其中K元素变化幅度最大,N,Ca,Fe,Mg,Zn元素变化幅度较大,不同种质资源菊花叶片中各元素吸收、累积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Ca元素与Mg,Mn,Cd元素间均存在较强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发现菊花药材的代表性元素为Mn,Cr,Cu,P,K,选择前5个主成分(F1~F5)对菊花药材进行综合评价,得分排名前5的品种为杭菊-福黄菊,杭菊-小洋菊晚熟,杭菊-射阳菊晚熟,杭菊-大洋花,杭菊-苏北菊,表明从矿质元素角度考虑,上述5份菊花资源药材品质较好。PCA得分图将23份菊花资源分成4组,聚类分析热图将23份菊花资源划为5类,相同类型的菊花资源均能够较好地聚集在一起,表明菊花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同遗传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内蒙阿拉善盟15个样点大白刺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所测19种元素共检出18种,钒(V)未检出,其中钠(Na)、钾(K)和钙(Ca)等元素含量较高,不同样点间Ti含量差异最大,K差异最小。主成分分析得4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1.542%,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4.997%,故确定其所对应的铬(Cr)、铁(Fe)、磷(P)、钙(Ca)为大白刺果实的特征元素。所建立的ICP-OES分析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可适用于大白刺果实矿质元素的测定;主成分分析法清晰地揭示了内蒙阿拉善盟大白刺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和地理分布有关。该研究可为内蒙阿拉善盟大白刺资源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弄清黄花菜不同部位对钾、钙、镁、铁、锰、锌、铜、镍、硒、铬、镉、砷和铅13个矿质元素的积累趋势,为黄花菜植物资源提供基础数据,并提出优化资源利用的设想。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黄花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和不同部位的样品,以及黄花菜产地土壤样品中的13个矿质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除去污染元素,黄花菜各器官中均以钾、镁、钙元素的含量最高,铁、锰、锌元素的含量次之,铜、镍以及硒元素的含量最低;黄花菜的花蕾与叶片是多种必需矿质元素主要积累的部位,锌元素在花蕾部位含量最高,钾、镁、钙、锰元素在叶片部位含量最高,铁、铜元素在根部含量最高;黄花菜的花蕾基本不积累污染元素。结论:不同产地的黄花菜花蕾都达到了食用安全标准,同时根、花葶和叶部位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微量元素,为更科学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黄花菜资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8.
秦露  李健  耿燕楠  杨敏  刘广绪  冯帅  李峰 《中草药》2024,55(6):2077-2084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板蓝根Isatidis Radix主要活性成分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对板蓝根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建立板蓝根的指纹图谱,测定板蓝根中胞苷、尿苷、腺苷、鸟苷和(R, S)-告依春5个指标成分的含量;应用Origin软件对板蓝根主要指标成分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建立了16批板蓝根的HPLC指纹图谱,指认了5个成分,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58~0.998,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中5个指标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板蓝根主要活性成分胞苷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尿苷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5),腺苷含量与含水量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板蓝根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与其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pH、含水量、有效磷、速效钾是影响板蓝根药材质量的主控因子。为进一步探讨板蓝根适宜的土壤环境和提升其质量标准提供一定依据,为板蓝根药材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娟园  吴卫  廖凯  张旭  侯凯 《中草药》2010,41(6):984-988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川白芷药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川白芷道地产区四川省遂宁市15个不同采集地的川白芷药材产量性状、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量,以及相应生长地土壤基本养分和其他11种无机元素进行测定,通过相关分析研究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采集地川白芷的根质量、根长和周径以及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量间均存在差异,其相应不同生长地土壤间基本养分和其他11种无机元素量也存在差异。川白芷根长与土壤有效磷的量、周径与土壤有机质的量、根质量与土壤有效磷及速效钾的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则与川白芷异欧前胡素的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川白芷欧前胡素和异欧前胡素的量与土壤中其他11种无机元素的量间相关均不显著。结论土壤环境对川白芷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壤因子对怀菊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土壤因子对怀菊内在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河南温县、江苏南京和浙江桐乡三地怀菊样品中绿原酸、总黄酮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分析相应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矿质元素含量,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土壤环境对怀菊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三地怀菊内在质量差异显著,土壤因子对怀菊内化学成分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直接作用较大的依次是脲酶活性、速效钾、CEC和速效磷的含量,而且其微量元素与土壤矿质元素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怀菊对土壤中镁、砷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