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淋巴示踪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251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将40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 结果①淋巴结总数:研究组438枚,平均( 9.4 ± 2.3)枚/例;对照组332枚,平均(5.7± 1.7)枚/例;②微淋巴结检出数:研究组102枚,平均(3.3 ± 2.3)枚/例,对照组40枚,平均(1.5± 1.1)枚/例;③转移淋巴结数:研究组290枚,平均(7.2± 2.6)枚/例;对照组155枚,平均(3.8± 1.7)枚/例;上述三组数据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4.89、13.28,P=0.01、0.02、0.00);④术后病理标本中甲状旁腺组织检出率:研究组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0)。 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颈部淋巴通路进行标记及定位,可有效提高淋巴结的检获数,增强手术的精准性和彻底性。同时,通过其负显影作用有助于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手术引起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探讨手术中保护喉返神经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89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甲状腺单纯肿瘤剜除或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中不显露喉返神经;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甲状腺癌根治术或甲状腺再次手术,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于环甲关节后下方约0.5cm处(即喉返神经入喉处)寻找喉返神经。结果:5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的喉返神经损伤,其中暂时性损伤1例;长期性损伤4例,其中3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1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颈段全程。4例长期性损伤患者继续随访3~6个月,有3例患者声带功能逐渐恢复,1例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患者声带仍然固定。结论:甲状腺手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应以肿瘤大小及手术方式而异,但不强求全程显露喉返神经。于环甲关节后下方约0.5cm处较易找到喉返神经,视野清晰,手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癌中90%以上属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cancer,PTC),并且甲状腺癌发病率的增加也以PTC为主。喉返神经(RLN)损伤引起的声音嘶哑是临床上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最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0.3%~9.4%,单侧损伤会引起声音嘶哑,双侧损伤会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及窒息。故术中保护RLN显得非常重要。现就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中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VIb)清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38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c N1患者35例,c N0患者203例,均行甲状腺切除并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LND),分析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可能与VIb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38例PTC患者中,VIa淋巴结转移108例,VIb淋巴结转移67例,颈侧部淋巴结转移24例。c N1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c N0患者(94.29%vs. 46.31%,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肿瘤浸润情况、淋巴结分期、肿瘤数量和VIa淋巴结转移为VIb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术后无1例损伤喉返神经,患者术后3年复发率为3.4%,复发中位数为26.3个月。结论:肿瘤长径、肿瘤浸润情况、淋巴结分期、肿瘤数量、VIa淋巴结转移情况是VIb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行CLND时,应尽量完整切除VIb亚区,尤其是对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负显影联合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对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05月收治的1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TPC)患者临床资料,将67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行甲状旁腺负显影及自体移植患者作为纳米炭组,67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误切率,手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纳米炭组甲状旁腺误切率10.44%(7/67)、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10.44%(7/67)、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4.47%(3/67)明显低于对照组31.34%(21/67)、31.34%(21/67)、21.89%(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PC根治术中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进行甲状旁腺负显影联合自体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甲状旁腺损伤,降低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方法显露喉返神经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单侧癌手术中应用价值及可行性.选取84例桥本炎合并甲状腺单侧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先寻找显露喉返神经再行甲状腺切除;对照组42例,先切除甲状腺再寻找显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声音及甲状旁腺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8.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72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显露喉返神经组215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57例。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未显露组损伤6例,主要发生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和腺叶切除术。显露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显著低于未显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263例患者采用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228例采用传统方法行甲状腺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喉返神经的保护、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超声刀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方面的优缺点。结果263例甲状腺手术使用超声刀,2例因热损伤出现暂时性声嘶,均在3个月内恢复:传统方法出现声嘶并发症7例,其中3例术中被缝扎,松解后均在术后1周内缓解,3例术后3个月至半年发音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声嘶超过1年以上未好转。结论超声刀行甲状腺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喉返神经行程的辨认。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必要性。方法自1997年5月至2005年8月我科对402例甲状腺肿物的患者,按甲状腺手术中是否解剖喉返神经分为解剖组和未解剖组,比较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本组402例,初次手术379例,第2次手术23例。解剖喉返神经组211例,共显露喉返神经326条,术后出现声嘶2例,其中1例出现于一侧甲状腺次全切术,1例为一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术后经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永久性声嘶。未解剖组术后出现声嘶6例,其中1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已有声嘶,3例在2周~6个月内声音恢复正常2例术后随访3年声嘶无好转。结论对于体积较大的甲状腺肿物,解剖神经可以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以期降低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 将480例手术前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解刮喉返神经组(232例)与未解剖喉返神经组(248例),比较两组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 解剖喉返神经组神经暂时性损伤率是1.74%(4/232),永久性损伤率是0.86%(2/232),没有解剖喉返神经组暂时性损伤率6.45%(16/248),永久性的损伤率2.82%(7/2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精细的解剖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建议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腺叶切除术时应常规精细解剖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RLN)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RLN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甲状腺手术患者373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73例)显露RLN行甲状腺手术,对照组(200例)不显露RLN行甲状腺手术,比较两组RLN损伤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显露RLN 198条,RLN损伤率为0.5%(1/198),6个月内功能恢复,对照组RLN损伤率为6.0%(12/200),其中4例6个月内部分功能恢复,8例永久性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RLN径路能有效降低RLN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在腔镜辅助手术治疗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月在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180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喉返神经监测90例(监测组),非喉返神经监测90例(非监测组)。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术后暂时性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结果:监测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非监测组[(90.2±20.2)min vs.(100.2±26.9)min;(16.3±13.2)mL vs.(24.4±9.8)mL;(25.5±8.5)mL vs.(29.7±5.6)mL,均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1±1.9)个vs.(4.9±1.2)个;(3.8±2.5)d vs(3.9±2.7)d,均P0.05]。术后随访12周,监测组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7.4%(8/105),非监测组19.0%(1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永久性神经损伤发生率1.0%(1/105),非监测组3.2%(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辅助下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应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可有效减少暂时性神经损伤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全切是目前该疾病常用的治疗手段。甲状旁腺位于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中部和下部(或埋在其中),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的关键腺体,其功能减退会导致血钙浓度降低,手足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由于甲状旁腺体积较小且分布位置因人而异,使得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对甲状旁腺的定位识别和功能保护极具难度,极易造成甲状旁腺损伤,导致其功能减退,引起人体血钙浓度降低等术后并发症。因此,为降低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的损伤概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笔者对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的几种主流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主要包括基于染色法的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技术、基于光学方法的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技术和基于甲状旁腺素监测的甲状旁腺术中定位识别技术等,分析对比了各项方法的技术特点及优势,详细介绍了各方法的适用场景及其技术局限,以期推进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甲状旁腺识别技术进一步发展,为甲状旁腺的术中快速精准识别及功能保护奠定相关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ONM)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甲状腺癌再次手术137例患者,其中41例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对照组),96例行术中RLN肉眼识别+IONM(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RLN识别及损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LN识别率100%(96/96),对照组为82.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LN损伤率(1.0% vs.9.8%)、术后引流量(38.1 mL vs.44.1 mL)均明显降低(均P0.05);甲状旁腺损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 vs.12.2%,P0.05)。结论:IONM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RLN的识别率及降低其损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性病变初次手术术中解剖喉返神经(RLN)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医生施行的241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病例,其中单侧腺叶全切除术159例,双侧腺叶全切除术82例。按术中是否解剖RLN分为两组,其中解剖组1 4 5例,非解剖组9 6例。按术中涉及的RLN数量计算两组RLN损伤发病率。分析两组暂时性和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解剖组和非解剖组的暂时性和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为4.1%,0和5.4%,3.8%。两组暂时性RLN损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解剖组永久性RLN损伤发病率低于非解剖组(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病变术中解剖RLN可降低发生永久性RLN损伤的风险。建议在甲状腺良性病变行腺叶切除术术中常规解剖RL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采用中间入路解剖喉返神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甲状腺手术中采用中间入路解剖喉返神经的患者资料,观察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0.54%),无永久性损伤病例。结论中间入路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是预防其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钨针和高频电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开放性甲状腺手术的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微创钨针组(n=50)和高频电刀组(n=45),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转移率。结果微创钨针组和高频电刀组在手术时间[(79.3±14.7 vs 73.7±13.9)min,t=1.914,P=0.059]、术中出血量[(31.8±9.7 vs 30.3±10.6)ml,t=0.702,P=0.484]、术后引流量[(67.3±13.0 vs 71.3±10.8)ml,t=-1.650,P=0.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钨针组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vs 17.8%,χ^2=5.518,P=0.023)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8%vs 44%,χ^2=7.810,P=0.005)发生率低于高频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随访期内无复发转移。结论微创钨针在开放性甲状腺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效果优于高频电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