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椎管横截面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减轻脊髓压迫的可能性。方法:纳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其主要压迫节段均为C_(4~7)任一节段,压迫区域均位于椎管内,并已行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中立位、后伸位三种状态下的颈椎动态磁共振检查。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每个患者三种状态下主要压迫节段的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患者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下的平均有效椎管横截面积为(147.79±28.87)mm~2,中立位为(137.45±31.97)mm~2,后伸位为(118.50±31.23)mm~2,三者之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在三种状态下,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存在明显的变化规律:仰卧前屈拔伸牵引中立位后伸位,提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增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效椎管横截面积,减轻脊髓压迫,提供一定的修复空间,为防止脊髓进一步受压导致病情进展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5月后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MPQ改善明显;经过2~3个疗程的治疗,VAS评分、JOA评分改善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治疗中老年退行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不同体位MRI的变化,探讨可能存在的规律。方法:纳入4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多体位磁共振(MRI)进行观察,测量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及椎间盘突出指数(STI和SI)。结果:40例患者全部完成多体位MR检查。不同体位下的椎管有效矢状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AB,CD,EF,GH,STI和SI各值在不同体位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同体位下,椎管有效矢状径存在明显变化规律: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但椎间盘的突出程度并未在前屈位时减轻、后伸位时增加。  相似文献   

4.
谢绍盈  陈裕曦  林定坤 《新中医》2022,54(8):179-183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联合颈三针、八段功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5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为5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DI、VAS、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随访6个月后,2组ND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八段功联合颈三针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月后采用颈椎病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首次治疗后即刻疼痛症状改善明显;经过1~2疗程的治疗,颈椎病疼痛积分、JOA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大角度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男86例,女1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7岁。分别于首次治疗后即刻、2周、6个月后采用颈椎疼痛积分、JOA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过首次牵引能缓解,治疗2周内持续牵引,第2周疼痛评分、JOA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症状继续缓解,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能迅速改善老年患者疼痛症状,并能控制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发,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对临床颈椎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探究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19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社区管理模式干预,应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颈托轻度前屈位制动、调节高度角度后的颈椎保健枕头睡眠等家庭自主治疗,分析其VAS评分、JOA评分、神经根型颈椎症状与功能评分、生存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JO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2周、6个月后症状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满意为84.21%,依从性好占89.47%,所有患者随访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卧位偏向牵引联合中药薰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卧位偏向牵引组、卧位常规牵引组、坐位牵引组,每组40例。卧位牵引治疗包括前屈位牵引8 d、中立位牵引2 d、背伸位牵引4 d;卧位偏向牵引组在前屈位牵引时采用卧位偏向牵引,中立位、背伸位牵引时采用常规卧位牵引;卧位常规牵引组全程采用常规卧位牵引法牵引;坐位牵引组采用传统坐位间歇牵引法。3组患者均采用中药薰蒸治疗。牵引和中药薰蒸均每日2次,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测量患者颈椎旋转、前屈活动度,采用田中靖久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斜方肌的杨氏模量值。结果:(1)颈部疼痛VAS评分。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均小于治疗前[(5.70±0.82)分,(1.43±0.68)分,t=37.779,P=0.000;(5.43±0.81)分,(2.53±0...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各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据统计约占颈椎病发病的50~60%[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收治的10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平衡针刺、旋提手法整复的中医综合外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各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型,据统计约占颈椎病发病的50~60%[1].我科自2009年5月~2011年4月对收治的100例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平衡针刺、旋提手法整复的中医综合外治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邓明 《中医药导报》2012,18(4):37-38
目的:比较仰卧拔伸与坐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差异。方法:将6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仰卧拔伸组和坐位牵引组各32例,分别施以仰卧位拔伸手法和坐位吊带牵引治疗。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仰卧拔伸组总有效率为93.8%,坐位牵引组为8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仰卧位拔伸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角度牵引体位做对比,通过β-内腓肽(β-EP)抗体试剂盒检测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β-EP值的影响和C反应蛋白(CRP)试剂盒检测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CRP值的影响。结果:角度牵引各组家兔β-EP值和CRP值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立位与后伸15°位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内前屈位对于β-EP值的升高较中立位、后伸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内前屈位对于CRP值的降低较中立位、后伸位更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屈15°位角度牵引对颈椎病家兔模型血清β-EP、CRP含量的改善最为显著,是临床治疗下颈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与电针结合颈椎牵引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N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与电针结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有效,但絮刺拔罐结合仰卧拔伸手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度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家兔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前屈、中立、后伸三种角度牵引体位做对比,通过JD-4型肌电图机观察角度牵引对家兔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F波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角度牵引各组家兔患侧肢体上肢尺神经及正中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角度牵引组前屈15°位与后伸15°位和中立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立位与后伸15°位比较尚不能认为有差异(P>.05),角度牵引前屈位对F波传导速度的增快较中立位、后伸位更为显著。结论:角度牵引是通过减轻病理因素的刺激、调整颈椎动静力平衡来改善对神经根、颈交感神经和节、窦椎神经的压迫与刺激,角度牵引以前屈15°位牵引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仰卧拔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采用小针刀配合仰卧拔伸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西比灵等药物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小针刀配合仰卧拔伸治疗可有效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颈型和神经根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取仰卧拔伸手法结合牵引治疗;对照组采取颈椎牵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颈椎牵引与仰卧拔伸手法...  相似文献   

17.
金英杰  李雪珍 《新中医》2014,46(3):161-163
目的: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坐位颈椎颌枕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79.2%,高于对照组的90.0%、6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愈显率较好,优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惠州市中医院住院部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单纯行腰椎管注药41例(对照组)、行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35例(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6月、12月分别进行VAS评分、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1年以上随访;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则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月、6月及12月治疗组椎管矢状径参数测量结果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管注药联合棘突牵引能有效减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通过棘突牵引有助于恢复椎管容积,从而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与站立位数字化撮片(DR)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矢状位重建图(MPR)对腰椎滑脱和椎管矢状径评价的可行性和差异性.方法:选择拍摄有站立位DR片,同时进行了MSCT扫描的56例腰椎滑脱患者,由1位副主任医师在DR侧位片和MSCT正中矢状位MPR上测量腰椎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并间隔2周重复测量1次,所得数据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6例患者均为前滑脱,其中L3节段9例,L4节段25例,L5节段22例.D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21例,假性滑脱35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4.5±5.4)%,椎管矢状径(30.7±8.2) mm.MPR诊断腰椎真性滑脱32例,假性滑脱23例,平均椎间滑移度(31.7±4.4)%,椎管矢状径(25.3 ±4.3) mm,与DR片测量比较,滑移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22,P=0.28),而矢状径存在统计学差异(t =4.21,P=0.00),但相关性均好(r分别=0.86和0.83).结论:MSCT的MPR图可以测量椎间滑移度和椎管矢状径,且准确性更高,重复性更好,但数值较站立位DR片分别约小3%和5 m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屈位和中立位两种不同牵引角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自愿接受牵引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根据颈椎增生部位和颈椎曲度情况,以5∽20&#176;前屈位牵引治疗,对照组以中立位(垂直0°)牵引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的总体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对照组总有效率52.7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20°前屈位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较佳牵引体位,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X线片及受累神经根定位选取合适的前屈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