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传统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3.3%,总有效率2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肌电引导下人迎穴位注射可有效提高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输液治疗,治疗组为在常规输液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药物注射,并对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均有好转.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注射器注射人迎穴穴位时的效果。方法: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观察组用26G 2m L注射器,对照组用25G 5m L注射器。结果:26G 2m L注射器注射人迎穴穴位疼痛轻、得气明显、患者满意度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6G 2m L注射器注射人迎穴穴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迎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人迎穴位注射,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人迎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局部低频电刺激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疗法。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能力评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76.67%高于对照组50.0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肌电引导下穴位注射治疗吞咽障碍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下髎穴治疗肛提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肛提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下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收缩压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SF-36各项评分、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收缩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SF-36部分评分[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精力(VT)和社会功能(SF)评分]、肛管静息压及肛管收缩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费用为(327.31±13.42)元,对照组为(408.45±21.56)元,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下髎穴是一种治疗肛提肌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穴穴位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治疗组A采用大杼穴注射密盖息针2 mL,每日1次;治疗组B采用大杼穴注射生理盐水2 mL,每日1次;对照组C采用肌肉注射密盖息针2 mL,每日1次。1个月后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A骨密度改善最明显(P0.01),治疗组B骨密度无改善(P0.05),对照组C骨密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与对照组C治疗后骨密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评定显示,3组治疗后疼痛症状均有改善(P0.05)。结论单穴穴位注射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深刺内大迎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深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来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67%,治疗组有效率86.67%。统计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深刺内大迎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提高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系统治疗及普通康复方案康复,研究组加用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在内科治疗及普通康复基础上应尽早加入中医穴位按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人迎穴治疗中风并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加电针双侧人迎治疗;对照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3.3%,P〈0.01,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电针双侧人迎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和比较综合针刺方法与普通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 将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在3级以上的73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剌综合治疗)与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其有效性.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低频电穴位刺激与常规西药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及安慰剂组,每组40例(安慰剂组剔除1例)。低频电刺激组采用低频脉冲电治疗仪对大椎、肾俞穴进行刺激,每天1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次1mg,安慰剂组口服淀粉胶囊,每次1粒,均为每晚睡前服用,连续口服15天为一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1),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较安慰剂组评分降低更显著(均P0.01);低频电刺激组、药物组和安慰剂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38/40)、92.5%(37/40)和17.9%(7/39),低频电穴位刺激组、药物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均P0.01)。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安全有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针刺廉泉、天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天鼎穴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针刺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咽后壁、水沟、通里。B组(32例):针刺廉泉、天鼎、风池、翳风、上廉泉、金津、玉液、咽后壁、水沟、通里。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咯痰功能计分进行吞咽功能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各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B组优于A组(P〈0.05)。A、B两组总有效率比较,B组优于A组(P〈0.05)。结论:针刺廉泉、天鼎穴结合常规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佳,且优于针刺常规穴位,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人迎、水突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后吞咽困难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吞咽困难是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多见于球麻痹及假性球麻痹患者。中风患者常因吞咽障碍而营养不良,呈极度消瘦,甚至因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死亡,预后不良。笔者在临床中以针刺人迎、水突为主穴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与单纯电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为治疗吞咽障碍提供较佳方法。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电刺激组(38例)和电刺激组(36例)。两组均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将电极片分别置于舌骨、甲状软骨上方、咬肌、下颌关节处,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针刺电刺激组加用针刺双侧焦氏头针运动区、感觉区下2/5,百会、廉泉、金津、玉液;每次治疗时间为30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后观察鼻饲管的拔除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后针刺电刺激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较电刺激组增加更明显(8.01±1.25vs 6.73±1.36,P0.05)。针刺电刺激组显效率为84.2%(32/38),优于电刺激组的58.3%(21/36,P0.05);针刺电刺激组鼻饲管拔除率为89.5%(34/38),高于电刺激组的50.0%(18/36,P0.05)。结论:针刺配合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效果更好,有利于鼻饲管的及早拔出,疗效优于单纯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验证针刺廉泉穴对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A组、针刺B组和康复组,每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A组采用针刺廉泉穴治疗;针刺B组采用针刺合谷、内关穴治疗;康复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吞咽功能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肺炎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VFSS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针刺A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针刺A组肺炎发生率低于针刺B组、康复组[3.3%(2/60)vs 6.7%(4/60)、8.3%(5/60),均P0.05];针刺A组有效率优于其他两组[95.0%(57/60)vs 81.7%(49/60)、75.0%(45/60),均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廉泉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伴发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吞咽困难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吞咽困难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能够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将7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针灸及吞咽康复训练,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2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摄食-吞咽障碍等级"评分,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有明显改善,A组评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内大迎穴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内大迎穴,对照组采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4周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构音功能的评级进行疗效评定;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舌体运动功能(即舌伸出齿外的长度、左右运动及上抬的角度)的评分情况来进行间接疗效观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舌体运动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刺内大迎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