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表征及病理生理指标的变化。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活血方组。模型组和益气活血方组大鼠均采用水环境小平台法进行睡眠剥夺1周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睡眠剥夺4周;同时益气活血方组大鼠术后每天灌胃给药26g·kg^-1,连续4周。于术后48h,2周及4周每组随机选取lO只大鼠,检测反映大鼠表征及病理生理动态变化的指标。结果显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行为和脑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毛发枯黄,精神萎靡,静卧懒动,便溏,行为出现障碍,脑组织形态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性改变,且随造模时间的延长情况愈加严重,益气活血方组大鼠一般状态、行为障碍及脑组织形态结构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3个时间点体质量、负重力竭游泳时间、舌面图像色彩饱和度R,G,B值均减少,切变率5,60,150S^-1下的全血黏度均增加,脑皮层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降低,5-HT含量减少,血清TXB:含量增加,6-keto-PGFl。含量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益气活血方组大鼠术后2周、4周上述指标的变化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表征及病理生理指标变化明显异常,益气活血方对其有明显改善作用,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模型演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及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及神经递质变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表征及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气虚血瘀大鼠模型表征及血液流变学的动态观察,探索模型大鼠敏感表征及其血液流变学特征,为气虚血瘀证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力竭游泳法制作气虚血瘀大鼠模型,根据拟定的表征体系进行动态(1周、2周、4周)观察,同时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力竭游泳后(2周、4周)分别表现出体质量下降、游泳时间缩短,旷场分析中(2周、4周)中央格时间延长,舌质(1周、2周、4周)由淡红转为紫黯;血液流变学指标中,(2周)血浆黏度增高,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1周、2周、4周),(4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4周)纤维蛋白原含量(FIB)降低。[结论]力竭游泳所致气虚血瘀大鼠模型成立;相关表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气虚血瘀状态,其中精神状态差、体质量下降、游泳时间缩短、懒动等体现气虚,舌质转黯、紫黯等体现血瘀;与表征相关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符合血瘀证一般特征,同时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4.
气虚血瘀证大鼠现代医学表征及免疫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气虚血瘀大鼠模型免疫学功能的变化.方法:复制大鼠气虚血瘀模型,动态监测动物表征及血液流变性、T淋巴细胞转化、T细胞亚型计数、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指数.结果:模型动物表征与气虚血瘀证临床表现一致;从造模中期开始出现血液黏、凝、聚状态(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聚集性增加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外周血T细胞亚型计数以CD8CF的减少更为显著;3H-TdR掺入量显著的降低;肾上腺皮质功能先亢进而后又转入了抑制状态.结论:气虚血瘀证动态演变过程中始终存在以T细胞数量、T细胞转化能力以及HPA轴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为主的免疫功能失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气虚血瘀证特征性的差异蛋白质或蛋白质群。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作气虚血瘀证模型,术后32d,取出气虚血瘀证组和假手术组心肌组织,进行双相电泳,并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18个差异蛋白,其中4个表达上调,14个表达下调,对其中差异最显著的10个蛋白进行了肽质指纹图谱分析,其中8个与NCBInr数据库中相应的蛋白质覆盖率高,下调的为Malate Dehydrogenase 1,NAD(苹果酸脱氢酶)、NADH dehydrogenase Fe-S protein 8(NADH脱氢酶,铁硫蛋白)、myosin,light polypeptide 3(肌浆球蛋白轻链)、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Gpx1 protein(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上调的为alpha B-crystallin(αB-晶状体蛋白)、Protease(prosome,macropain)28subunit(蛋白酶前体或α亚基)、Tpi1 protein(磷酸丙糖异构酶)。结论:气虚血瘀证实质可能与能量代谢障碍、氧化损伤和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清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行正常大鼠与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寻找气虚血瘀证的差异表达蛋白。方法:复合因素制作大鼠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利用二维凝胶电泳,软件分析及质谱鉴定等技术观察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的蛋白质表达谱改变情况。结果:初步鉴定出气虚血瘀证大鼠血清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补体C3(complement component C3)、ZN--α2-糖蛋白(ZN-alpha-2-glycoprotein)、免疫球蛋白λ轻链(immunoglobulin lambda light chain),降低的蛋白质是CD5抗原样蛋白(CD5 antigen-like)。结论:初步发现的差异蛋白可能与气虚血瘀证的形成、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应用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该实验选用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JSS)、单纯结扎冠脉组(DZ)、疲劳跑步运动复合结扎冠脉组(PZ)。DZ组进行单纯冠脉结扎;PZ组利用小动物跑台进行为期2周的跑步运动造成疲劳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冠脉结扎,术后以1次/2 d的频率维持28 d的力竭跑步;于术后28~31 d观察大鼠宏观体征,分别采集大鼠超声心动检测指标、呼吸幅度对大鼠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主症进行评价;采集空场实验相关指标、力竭运动时间、足底图像色彩饱和度对兼症进行评价;采集舌面色彩饱和度对舌象进行评价;采集脉搏搏动幅度对脉象进行评价。同时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28天开始,PZ组大鼠主症、兼症、舌象、脉象均符合冠心病气虚血瘀证证候表现,结合相关病理性检测结果证明以疲劳跑步运动复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高位结扎的方法在大鼠体内可以成功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100只,开胸行左冠脉主干结扎术后缝合。将造模成功大鼠20只设为模型组,第2周开始减食喂养,每天让大鼠游泳1次;正常组为10只大鼠。4周后观察一般状态,测左室心功能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栓素B2(TXB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及心脏结构的变化。结果动物一般状况观察:模型组倦怠,黄白色口唇,舌质黯、瘀斑,呼吸、心率加快。心功能和血液指标测定: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心肌组织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心肌细胞核固缩,异染色质呈块团状,可见核仁,肌原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及缺失,各带难以分辨,肿胀,空泡化,闰盘间隙增宽,紧密连接及桥粘连接消失。结论慢性心衰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因素复合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研究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多发性脑梗死模型组(脑梗组)和3个病证结合模型组——力竭游泳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游泳+脑梗组),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睡夺+脑梗组),力竭游泳加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组(游泳+睡夺+脑梗组)。3个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先分别采用相应因素(力竭游泳和睡眠剥夺)造模10 d,然后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继续采用相应因素造模10 d;脑梗组大鼠只进行多发性脑梗死手术;术后第11天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采集中医证候指标(体重、抓力、脉搏、舌象等)和西医生化指标(血液流变学、凝血4项等)。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睡夺+脑梗组大鼠活动量减少、体重减轻、抓力下降,脉搏幅度减弱,舌面R,G,B值降低,全血黏度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或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缩短(P0.05,P0.01),且较其他组指标变化明显。结论:通过中医证候指标和西医生化指标综合分析,睡眠剥夺复合多发性脑梗死的方法优于其他3个造模方法,更适合建立多发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睡眠剥夺方法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可行性并构建系统性评价体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每天随机14~16 h睡眠剥夺方法进行干预,连续6周;正常对照组大鼠不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及体重系数,采用超声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效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与每搏输出量(SV),采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以及进入中央区域次数,并检测凝血功能、舌象的色彩分析及脉搏幅度,检测血浆/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烟碱型胆碱受体α1 (chrnα1)、三磷酸腺苷(ATP)与二磷酸腺苷(ADP)含量以及心脏、血管病理结果。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下降,进入中央区域次数增加,力竭游泳时间缩短,体重明显下降,血浆ACTH水平降低,血清chrnα1水平升高,心功能LVEF、CO、SV、CI均下降,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降低,纤维蛋白原(FIB)增加,血清ATP含量降低,而ADP含量增加(P 0. 05或P 0. 01)。模型组大鼠舌象表现为红、红/绿、红/蓝、洋红色至绿色范围与黄色至蓝色范围值显著降低,脉搏幅度降低(P 0. 05或P 0. 01)。两组大鼠的心脏与血管组织病理未发生改变。结论睡眠剥夺方法可以成功建立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以主症、兼症、舌象、脉象为系统的评价体系对证候模型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多因素复合法结合线栓法制作气虚血瘀证脑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对宏观体征、神经病学评分、脑梗死灶体积、血清SOD、MDA变化的观察,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评价。方法 选用SD大鼠,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先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再用头端处理过的尼龙钓线,从颈外动脉插入颈内动脉,可逆性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结果 通过对一般体征和微观指标的观测,发现模型大鼠基本符合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特点和现代医学脑梗死的病理变化规律。结论 该方法可成功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本动物模型可用于中医药防治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制作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建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卵巢癌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原发性卵巢癌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常规DMBA(二甲基苯葸)卵巢埋线法诱发原发性卵巢癌模型,结合大黄芒硝合剂灌胃建立(脾)气虚血瘀模型,分A组(原发模型)、B组(短期灌胃模型)、C组(长期灌胃模型),比较三组的体重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细胞免疫功能、成瘤率、腹水发生、肿瘤转移程度.结果:B组大鼠灌胃期体重下降明显,免疫功能降低、血液粘滞度增高,但气虚血瘀状态仅堆持4周,对后期肿瘤发生及转移的影响不显著.c组大鼠气虚血瘀证程度较B组轻,但维持时间较长,且平均成瘤时间较前两组显著缩短,肿瘤腹水率增加,提示预后不良.结论:以DMBA埋线结合大黄芒硝合剂小剂量长期间断灌胃造成的大鼠气虚血瘀证模型更符合临床,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卵巢癌证的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低压缺氧法建立高原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方法将实验大鼠减压至相当于海拔6 000m的高度,每天3.5h,共计6周,观察大鼠表征、摄食量、体质量、耐疲劳时间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大鼠皮毛黯淡枯燥、蓬松、脱毛,耳朵、尾巴、爪甲色泽黯红,或有瘀斑,舌质紫黯,倦怠嗜睡,精神委顿,四肢蜷缩,活动性差,攻击性、对抗性减少或消失,摄食量减少,体质量降低,抗疲劳能力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升高(P〈0.05)。结论以低压缺氧法建立的气虚血瘀证大鼠疾病模型,其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符合气虚血瘀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脾脏中主要的Ⅰ、Ⅱ相药物代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取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采用连续两周冰水游泳至力竭同时节食的方法制作气虚血瘀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自由饮食且不强制游泳。观察两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和体重变化,检测其全血黏度和血浆比黏度,并观察脾脏的胞浆液和线粒体中主要的6种Ⅰ相代谢酶(CYP1A2、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及CYP3A4)和2种Ⅱ相代谢酶[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1(UGT1)、雌激素硫酸转移酶(SULT1E1)]的活性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毛发枯槁、精神萎靡、有便溏现象;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降低(P0.01),全血黏度升高(P0.01),脾脏胞浆液中CYP2C8、CYP2C19、CYP2D6活性均降低(P0.05,P0.01);线粒体中CYP1A2、CYP2D6、CYP3A4活性均降低,UGT1活性性升高(P0.01)。结论气虚血瘀模型大鼠脾脏中的药物代谢酶特别是Ⅰ相代谢酶的活性发生改变,该改变可能与脾功能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病理生理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心乞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我们以超声心动图、血液粘度、红细胞滤过指数(IF)、静脉阻断式肢体容积等指标对这些患者进行对照研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心脏功能减退、血淤粘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而心气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与同年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相比,则有进一步的功能减退。说明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休 理变化具  相似文献   

17.
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兆晔  刘恩顺  廉富  闫博 《天津中医药》2013,30(11):678-680
[目的】探索内窥镜引导下制作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新方法。【方法]1)SD大鼠60只,运用内窥镜摄录监视系统及自创的鼠麻醉喉镜,采用无水乙醚吸入法麻醉方式,对大鼠气管内推注药物博莱霉素造肺纤维化模型。2)造模后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术合剂组,泼尼松组观察。中药芪术合剂组疗效显著,从以方测证的角度验证肺纤维化(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制作成功。[结果】1)此造模方法具有气管内推注药物靶点准确,成功率高,无外源创伤,保障实验数据的原始性、可靠性,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标本耗损量,降低实验成本。2)益气活血散结法中药干预以方测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制作的模型具有气虚血瘀证的病机特点。【结论】该方法的创新值得在肺系疾病大鼠模型制造实验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气虚血瘀证可见于许多疾病的不同阶段 ,由于体质差异表现也不尽相同 ,据笔者临证 ,可归纳如下几点。1.气虚血瘀患者一般体质较弱 ,若由慢性疾病迁延演变而来 ,则病程较长。亦有部分急性大出血后 ,血去气耗 ,产生气虚血瘀 ,则病程较短 ,如急性脑溢血、产后大出血或手术之后等。2 .疼痛是其主要特征。疼痛多为固定不移 ,以隐痛或阵发性刺痛为主 ,夜间或劳累后加剧 ,久经不愈可触及包块。3 .面色白光白或晦滞 ,头痛且晕 ,短气懒语 ,神疲乏力 ,甚则心悸自汗 ,纳呆便溏 ,局部或全身浮肿 ;亦有半身不遂 ,肌肤甲错 ,毛发少泽脱落 ,女性则见经行色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方法 :取SD大鼠 ,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 ,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 ,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 ,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 :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考察 ,大鼠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和血瘀证表现 ,造模成功率为 90 .9%。结论 :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 ,适合进行中医药防治脑梗死血瘀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血瘀证模型。方法:取SD大鼠,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结扎左颈外动脉远心端,夹闭左翼腭动脉和颈总动脉,经颈外动脉逆行插管并缓慢注入月桂酸钠至颈内动脉系统,造成大脑中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结果:从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考察,大鼠可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和血瘀证表现,造模成功率为90.9%。结论: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能在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产生恒定的梗死灶,适合进行中医药防治脑梗死血瘀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