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腹部手术后切口下方子宫内膜异位症较少见,发病时间较复杂,我院病理与超声显像证实1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宫内早孕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的声像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内早孕与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变化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107例患者分为宫内早孕组51例和异位妊娠组56例,经腹超声观察其子宫内膜回声特征和血流频谱性质,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动脉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直至子宫宫腔内或宫腔外部位出现妊娠囊,计算子宫内膜增长速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宫内早孕组和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增长速度分别为(0.52±0.14)mm/d和(0.15±0.15)mm/d;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16.29±2.21)mm和(9.14±2.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76、15.89,均P0.01);以子宫内膜增长速度﹤0.4 mm/d为诊断异位妊娠的分界点,其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82.4%。异位妊娠组子宫内膜呈线状强回声48例,呈磨玻璃样改变8例,宫内早孕组51例均呈磨玻璃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4,P0.01);宫内早孕组检出2例子宫内膜周边滋养动脉,异位妊娠组无一例检出子宫内膜滋养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结论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增长速度、子宫内膜厚度及回声特征,有利于宫内早孕和异位妊娠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超声与病理学表现及超声提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209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的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声像图表现、子宫内膜病变内血流动力学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超声及病理学表现:(1)子宫腔回声厚径:超声声像图示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4.60~59.00mm,平均(20.00±0.92)mm,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子宫腔回声厚径为3.80~43.90mm,平均(12.53±5.71)mm,两组患者子宫腔回声平均厚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2)子宫内膜病变血流动力学特点:子宫内膜癌组21例患者(21/101,20.79%)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0.5],31例(31/101,30.69%)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37例(37/101,36.63%)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增生组77例患者(77/108,71.3%)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6例(6/108,5.56%)呈低阻力动脉血流(RI<0.5),17例(17/108,15.74%)呈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子宫内膜癌组患者子宫内膜病变呈高阻力动脉血流的检出率(20.79%,21/101)低于子宫内膜增生组(71.30%,77/108),而子宫内膜病变呈低阻力及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共存的检出率(36.63%,37/101)高于子宫内膜增生组(15.74%,17/101)。(3)子宫内膜病变病理诊断结果 :两组209例患者(子宫内膜癌组101例患者中全切子宫88例,宫腔镜手术活检8例,诊断性刮宫5例;子宫内膜增生组108例患者中全切子宫11例,宫腔镜手术活检78例,诊断性刮宫19例)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癌组49例(49/101,48.51%)癌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病变并存,其余病灶癌旁可见子宫内膜单纯性(1例)、复杂性(1例)、非典型性增生病变(4例)和增殖期(5例)与萎缩性子宫内膜(17例),而子宫内膜增生组患者病理镜下示子宫内膜呈单纯性(89例)、复杂性(11例)和非典型性增生病变(8例)。208例患者子宫内膜病变术前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90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90,1.10%)、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1例,1/12,8.33%)、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全切子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4例,4/12,33.33%)。超声与病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性刮宫提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符合率(33.33%)明显多于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过长(8.33%)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1.10%)。结论超声检查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指征为:(1)宫腔回声增厚伴有低阻力动脉血流或高低阻力动脉血流并存;(2)宫腔回声增厚伴高阻力动脉血流(RI≥0.5),且该病例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3)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且该病例诊断性诊刮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特点,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改变。方法对135例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特点,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符合率91.3%,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88.7%,子宫内膜癌诊断符合率72.2%。结合病理特点,更有利于对超声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子宫内膜病变的病理学改变使其形成特定的形态特点,也构成声像图上独有的特征,可作为相互鉴别诊断点。  相似文献   

5.
异常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子宫颈和阴道病变的主要表现 ,其中最多见的是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者需进行诊断性刮宫。而诊刮的阳性率则较低 ,一旦为恶性肌层浸润 ,更易导致癌肿扩散 ,为提高诊刮阳性率 ,对我院 1996 - 0 3~1998- 0 8异常子宫出血 6 4例子宫内膜病理与彩色超声形态的对比观察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年龄 36~ 6 1岁 ,平均 4 6岁 ,异常子宫出血范围不包括 IUD避孕者、内科疾患、宫颈、阴道等所致的出血。 6 4例均有 B型彩色超声观察和诊刮后的病理报告。1.2 方法 使用美国产的 ATL - 80 0 ,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 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声像图特点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部分周边回声增强,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但边缘常可见棒状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准确性,超声为诊断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肿块的方便的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易德纯  崔超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3):454-455,459
[目的]比较宫腔镜与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诊治243例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1.4岁,平均绝经后时间为11.3年,对其子宫内膜宫腔镜及阴道超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6%的病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阴道超声的诊断灵敏度为95.6%,特异度为7.4%,阳性预测值为53.3%,阴性预测值为60%,诊断准确率为53.7%.宫腔镜的诊断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3%,阳性预测值为82.2%,阴性预测值为95.9%,诊断准确率为88.7%.[结论]宫腔镜较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但异位于剖宫产瘢痕、右下腹腹壁脂肪层内、左大阴唇内、小腿皮下组织内临床较为少见,现将2005~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占内膜癌总数的12.3%,随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失调(56.25%),阴道不规则出血(43.75%),不孕(50%).病理检查子宫内膜样腺癌13例,腺鳞癌2例,浆液性乳头状腺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特点是腺体不规则,融合,乳头状结构,极性消失,腺上皮核大变圆,空泡状,核仁清楚.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以肉芽组织或促纤维形成的间质反应.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准确率较高.结论:45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对月经不调或不孕合并子宫增大的肥胖妇女采用分段诊刮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研究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改变,提高超声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超声检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1.6%,其中子宫内膜息肉符合率91.4%,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3.5%,子宫内膜癌84.2%,黏膜下肌瘤92.6%。结论:子宫内膜病变声像图各具特征,超声检查能较准确判断子宫内膜病变类型,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观察内膜形态、回声特点及内膜与肌层间的关系;结合病理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子宫内膜病变准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灰阶超声是子宫内膜癌的常规筛查方法。通过三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内膜的细微结构及血流分布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可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呈特征性的血流灌注表现,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利用三维经阴道超声对未受累肌层厚度进行测量,可较好地评估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超声评价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对内膜癌的预测价值。方法12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内膜活检术前采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比较良、恶性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内膜厚度,并对子宫内膜癌与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27例患者(良性病变115例、内膜癌12例)经阴道超声测量,内膜癌组的平均内膜厚度(14.3±7.3)mm大于内膜良性病变组(7.0±4.4)mm(P<0.01)。其中内膜厚度≥10mm者内膜癌9例(9/45);内膜厚度≤5mm者无一例内膜癌。绝经后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8mm、绝经5~15年阴道出血者内膜厚度≤6mm、绝经15年以上阴道出血内膜厚度≤5mm者发生内膜癌的可能性较小。结论内膜厚度及绝经时间与内膜癌的发生有相关性,随着绝经时间及内膜厚度的增加其发病率也增加。超声测量内膜厚度可减少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内膜活检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蒂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超声鉴别诊断要点,以期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信息。方法 对1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有蒂子宫粘膜下肌瘤、内膜息肉、内膜癌及内膜增生进行经腹或经阴道超声检查,观察病灶大小、形态、位置、回声、边界、结节表面及基底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子宫内膜轮廓的完整性及结节血供情况。结果 全部病灶为不同程度高回声,其中粘膜下肌瘤40例,内膜息肉54例,内膜癌及内膜增生各23例。粘膜下肌瘤的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有包膜,周边多有无回声区,内部回声均匀,蒂部子宫内膜中断,结节表面被膜与子宫内膜相延续。子宫内膜息肉常呈舌形或椭圆型,无被膜,蒂部子宫内膜连续,结节内常见有小无回声区。内膜癌形态多不规则。良性增生内膜轮廓完 整,能观察到居中的宫腔线。结论 子宫腔内病变的组织形态学基础构成了超声图像上的特征,可作为相互间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三维超声造影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68例经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2D-CEUS及3D-CEUS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2D-CEUS及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及二者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8例患者中,良性子宫内膜病变42例,包括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增生症10例、囊性萎缩性宫内膜6例、宫腔积血块4例、子宫黏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癌26例,其中ⅠA期18例、ⅠB期8例。2D-CEUS和3D-CEUS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76.92%(20/26)、73.81%(31/42)、64.52%(20/31)、83.78%(31/37)、75.00%(51/68)和100%(26/26)、97.62%(41/42)、96.30%(26/27)、100%(41/41)、98.53%(6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CEUS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符合率高于2D-CEUS[ⅠA期:100%(18/18) vs 77.78%(14/18),ⅠB期:100%(8/8) vs 87.50%(7/8);P均<0.05]。结论 3D-CEUS鉴别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和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优于2D-CEUS,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与内膜增生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5例子官内膜癌及21例内膜增生症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24例正常妇女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子官超声造影表现为肌层造影剂灌注早于内膜,消退晚于内膜;而内膜癌表现为病灶区造影剂灌注及消退早于或同步于肌层;内膜增生症则表现为造影剂灌注及消退与正常子宫类似.结论 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增生症超声造影表现明显不同,可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EUS鉴别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与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 对32例I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29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子宫内膜增生组)及30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子宫内膜CEUS检查,用QLab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获取时间-强度曲线(TIC)及相关灌注参数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上升时间(RT)、基础强度(BI)、峰值强度(PI)和强度相对值(EI)。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子宫内膜增生组所有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PI、EI、AT、TTP、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对于定性诊断子宫内膜增生与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癌的实时超声造影增强时相特点,评价在常规超声基础上进行的超声造影检查对子宫内膜癌宫腔病变显像的价值.方法 术前对35例经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以病变周边肌层(除滋养血管走行区)作为参照,观察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和廓清的顺序,并将病变血流灌注显示状况分为3级(0级、Ⅰ级和Ⅱ级),对常规超声CDFI技术和超声造影对病变血流的显示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清晰显示34例子宫内膜癌病灶,其中28例(82.4%,28/34)早增强,6例(17.6%,6/34)晚增强;16例(47.1%,16/34)早廓清,18例(52.9%,18/34)晚廓清.CDFI血流分级为0级4例、Ⅰ级19例、Ⅱ级11例;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31例、无0级病例,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血流的显示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为8例(23.5%,8/34)病变的显像提供了较常规超声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结论 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增强时相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可显示出更多的子宫内膜癌病变的血流信息.因此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是常规超声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32例45岁以下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病灶后记录其大小和形态,并与正常肌层回声对照,判定有无肌层浸润;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表现:32例均见内膜增厚和(或)回声不均,19例伴宫腔不均质回声区,11例病灶凸向宫腔致宫腔线消失,8例可见肌层内不规则低回声紊乱区,5例伴官腔积液,3例见盆腔包块。CDFI:19例可见混杂的斑点状或棒状血流信号,8例可见紊乱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为高速低阻型,26例血流阻力指数〈0.5。5例子宫内膜癌分别被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1例、子宫内膜增生2例及子宫肌瘤伴内膜增生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形态学表现与病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152例乳腺良、恶性肿瘤高频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形态、边界、边缘回声、内部回声、衰减、钙化、血流分布方面具有明显差异。结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形态学表现与病理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根据其超声表现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