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深入了解护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的心理感受。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41名护理本科生首次专题临床见习后的心理感受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归纳出5个主题:护患关系比想象中融洽;护理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加强;有利于将所用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感觉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今后需更加努力;护患沟通很重要。结论首次专题临床见习有助于护生正确认知医疗环境和护患关系,帮助护生巩固专业思想和发现自身不足,从而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激发其学习动机。应适当增加早期临床见习机会,充分发挥专职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的协同作用,并加强护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中期对护患沟通的心理体验。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临床实习中期的1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深入访谈,运用质性研究的内容分析法对护理本科生护患沟通的体验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5个主题:护患沟通时的自信心逐渐增强、从有效的护患沟通中体验成就感、无力与患者进行情感性沟通的内疚感、在护患沟通中体验彼此的包容和理解、带教教师的支持增加护患沟通时的安全感。结论临床实习中期护理本科生体验到护患沟通时更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且同理心处于不断发展中,但是与患者进行深层次情感性沟通时仍然存在困难,临床带教教师需进一步培养其护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护理大专学生(简称大专护生)在三阶梯临床见习中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对40名大专护生的118篇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专业发展、个人发展、专业学习方面的三个主题:从陌生到适应、充实与期待、反思与鞭策。结论由反思日记分析得出,三阶梯临床见习对大专护生的专业发展、个人发展、专业学习等方面都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职业体验与访谈在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设计中的作用。方法对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120名本科生,在其大学第2个暑假结合《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二年级暑期见习报告》进行职业体验与访谈,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职业体验与访谈,护理本科生职业生涯设计能力(深入护理职业的了解、确定自身职业目标和明确自我职业设计计划3方面)有了显著提高(P0.01)。结论职业体验与访谈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力,能有效促进护理本科生的合理就业和优质就业,应积极开展本科生职业体验和访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在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感受,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7步分析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最终获取正向体验主题4项: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授课方式多样化,知识掌握度高;锻炼临床思维,提高学习能力;憧憬临床实习,增强职业认同感。负性体验主题2项:部分理论知识与临床相脱节;学习负担重。结论护生对医护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多种体验并存的。根据其感知需求,改革并提供更完善的教学模式,是促进护生专业化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临床见习人文环境对护理本科生见习满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见习人文环境对见习满意度的影响,完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自行设计问卷对10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见习人文环境中医患关系、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参与性和护生见习满意度。结果护生满意度得分为(11.72±1.93)分;师生关系得分较高(14.91±3.70)分,教学方法、护生参与性、医患关系得分低;多元逐步回归提示护生参与性(β=0.451,P0.01)和医患关系(β=0.293,P0.01)是临床见习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教学应从提高护生的参与性、改善医患关系、改革临床见习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提高护理本科生见习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促进护生掌握护理程序,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的临床教学模式.方法 以2002-2003级护理本科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带教老师讲解为主、护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见习教学模式,2004-2005级护理本科生为实验组,采用以病例为先导,以护生为主体,"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两组护生在期末理论考核成绩、见习护理病历评判结果 方面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评教反馈满意度大于95%.结论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见习模式符合整体护理模式的要求,对提高临床护理见习课的教学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护生职业情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带教教师的工作方式及学习行为、职业意愿、突发事件、就业压力、实习过程、情绪体验、自身身体状况。阐述了护生职业情感对护生的自主学习、临床见习、技能、职业态度、实习效果的影响。认为实施反思见习案例教学、实践技能教学交流、工学结合,加强社区护理实习教学环境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职业情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到我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20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00人,观察组采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见习理论考试成绩,调查对临床见习授课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见习理论考试成绩、对临床见习授课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结合情景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护生学习兴趣及促进护生对护士角色的适应,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体验式学习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某大学护理学院2013级和2014级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2013级为对照组(n=160),2014级为观察组(n=134).对照组采用家庭访视、反思分享、案例讨论、社区见习和模拟宣教,观察组基于Kolb的四阶段学习模式框架,对原有的实践环节进行调整,先后进行3次体验,通过课程评价问卷和反思报告分析评价体验式学习的应用效果.结果 护生对"学习经历体验"、"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启发思考"方面认可度较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课程评价问卷总得分为(109.65±8.94)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思报告提炼的主题主要是"社区护理职业认同感"、"主动学习意愿"、"体验成长的喜悦".结论 社区护理实践教学采用体验式学习有助于提高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强化护生的职业情感,促进护生的主动学习,提升社区护理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优质护理服务与护理人文教学结合,构建护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模式。[方法]选取护理本科生212人,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和培养,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及护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工作坊,采用小组讨论、情景设置、角色扮演、临床见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自设优质护理服务知识问卷、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护生优质护理服务知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评价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该模式能让护生了解临床动态,增加情感体验,可引导护生建立积极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提升护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临床见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见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92名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前后分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见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总体分值的影响趋向积极,见习后职业态度总体得分均值高于见习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见习影响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的发展,教育者应正确引导,促进其积极职业态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导师带教下护理临床见习的效果,发现教学中薄弱环节,为修订基础护理理论及实践教学计划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58名大学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每2名学生设置1名临床导师,在导师带教下实践基础护理学见习计划。见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反思日记,刺激其评判性思维,分析见习体会。采用质性研究中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以内容分析法对反思日记进行归类。[结果]共提炼出5个主题:医院临床操作与学校课堂理论及实验室模拟存在差异、增加了对临床护理的认识、对职业认同感有所感悟、发现自身不足及临床问题、对临床导师制见习持肯定态度。[结论]临床导师制见习给学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从对医院的熟悉,到对护士职业的认同,再内化为自身的不足,从而产生了后继学习的动力。可以通过实践课程设置的优化,加强临床与课堂教学的融会贯通,巩固专业技能并升华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95后"护理本科生对护患纠纷的认知现状并分析,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367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后"护理本科生对护患纠纷的认识主要来源于公共媒体及社会传闻;认为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护患沟通,其次为患者或家属、护士;74.93%的"95后"护理本科生认为护患纠纷对自身择业有影响;98.91%的"95后"护理本科生认为在校期间有必要进行防范护患纠纷教育。结论:"95后"护理本科生对护患关系的形势处于较为悲观的态度,帮助其早期树立正确护患观念,强化法制教育,掌握护患纠纷的防范技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临床见习中实施主题实践性教学对护理本科生护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方法在临床见习期间对大学一年级178名护理本科生实施主题实践性教学,应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比较教学前后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结果 95.94%学生认为临床见习中实施主题实践性教学对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有帮助,主题实践性教学后,学生职业价值观得分高于实施前(P0.001)。结论在临床见习中实施主题实践性教学可改善护理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建议护理教育工作者将主题实践性教学及早、持续和贯穿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行病历在护理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辽宁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见习的2018级、2019级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见习教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安排撰写平行病历,记录患者的就医故事、体验及心理感受,完成后集体分享讨论,并要求观察组护理本科生记录平行病历书写感受并提炼主题。教学培训后采用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护生版、医学生沟通技能态度量表对2组实施评价。结果 培训结束后,观察组共情能力总分及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沟通技能正性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于平行病历体会报告中提炼出共情、态度与技能3个主题。结论 将平行病历引入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本科生的共情能力,改善沟通技能态度,提高临床见习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心理状态,为本科护生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质性和量性研究的方法,对65名本科护生进入临床实践前4个月的反思日记1 100篇进行分析.[结果]护生对临床的体验呈现多层次态势,主要表现为对护患关系、护理操作、人生和生死、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学习方法、护士职业以及工作环境的反思.[结论]书写反思日记可以培养本科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护理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强化护理本科生核心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实习前胜任力培训的教学改革理论和实践.方法 分别对2009年将进入临床实习的45名护理本科生进行3周模拟病房的案例情境教学,强化胜任力实践培训,运用观察学习及参与实践体验的角色扮演方法,强化护生对临床护理安全、核心制度、操作思想、工作流程、护理程序、护患沟通等情境的感知和体验.结果 培养了护生的职业情感和对临床真实情境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学习和沟通协作能力的提升;激发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结论 强化核心胜任力的教学实践是培养护理实用型人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美学原理在护理临床见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7级130名护理本科学生设为实验组,进行1个学期护理美学的培训,教材以《护理美学》为蓝本,由教师结合临床做适当调整,并在临床护理见习带教中加入美学带教;2006级130名护理本科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两组护生见习末期,采取问卷调查进行带教老师对学生满意度评价、患者对学生满意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方式评估护理见习改革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学生满意度和老师对学生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护生对美学价值取向的自我评价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美学原理引入临床见习带教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美学素养,促进护生非语言沟通能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0.
陈姗  钟建群  陆卫芬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213-1216
目的观察应用"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对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及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大学2014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1班(33人)为对照组,2班(35人)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见习教学方法,观察组在临床见习中应用"三明治"教学模式。见习结束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护患沟通能力量表、教学效果评价表对两组护生进行测评。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思维的自信心、求知欲6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总分及基本语言沟通能力、基本非语言沟通能力、协调沟通网络能力3个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生的课堂教学、学习促进、能力提高得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明治"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沟通能力,有助于提升《内科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