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6诊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其中30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非手术组),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组)。比较2组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12~18)个月。非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手术组短,而手术组骨折愈合时掌倾角、尺偏角、前臂旋前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骨折愈合后6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腕关节功能Robbins评分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2组前臂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更短,但其腕关节功能恢复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患者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38-2243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将6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保守组)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组)各33例。分别于治疗前、复位后、骨折愈合时,记录患者骨折复位状态(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后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骨折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骨折愈合时,手术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好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手术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保守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与复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Mayo腕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存在骨折复位丢失的情况;保守治疗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相对短;采用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保守和手术的中远期腕关节功能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石膏、夹板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后桡腕关节解剖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120例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40例(石膏组),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40例(夹板组),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40例(外固定架组)。结果 120例均获得4~8(6.15±1.76)个月随访。石膏组与外固定架组关节面丢失、桡骨轴向短缩程度较夹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石膏组与外固定架组关节面丢失、桡骨轴向缩短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组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高于夹板组和外固定架组,且外固定架组评分优良率高于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膏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对桡腕关节平整度和桡骨长度恢复影响较小,且石膏固定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金天格胶囊促进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作用及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60 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并被指导功能锻炼,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给予金天格胶囊口服。观察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于骨折愈合时,记录腕关节活动度(屈伸活动度、桡尺偏活动度、旋前/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Knirk-Jupiter关节炎分级。结果 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骨折愈合时,治疗组腕关节活动动度、Gartknd-Werfey腕关节评分、Knkk-Jupiter关节炎分级,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天格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的骨折愈合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腕关节功能,抑制创伤性关节退变。  相似文献   

5.
背景:尺骨茎突骨折是桡骨远端骨折最常见的合并损伤,一直未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很高。目的:观察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急诊行手法整复及石膏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均为AO分型A型,按照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均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照组30例,均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治疗前两组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解剖学评分和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解剖学评分和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6.67%和70.00%,对照组为90.00%和93.33%,对照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掌屈、背伸、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较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尤其对腕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较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比较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运动轴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2诊治的25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手术组15例(12例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3例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非手术组10例于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5)个月。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更满意,患侧握力占健侧握力百分比更高,上肢功能障碍DSAH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好,可维持骨折复位并最大限度减少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丢失,恢复桡腕关节运动轴线。  相似文献   

7.
徐善强  张宇  张文举  李平 《中国骨伤》2018,31(5):436-440
目的:评价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并行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5(43.50±10.56)岁;按AO分型,A型38例,B型19例,C型3例。骨折复位前及复位后1、2、4周及拆除小夹板钢托时行腕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并测量其患侧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骨折复位后8、24、48周测量患侧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尺偏、桡偏活动度,骨折复位后、复位后4、8、24、48周测量健侧和患侧腕关节握力。桡骨远端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拆除小夹板钢托,拆除小夹板钢托后进行腕关节Mayo评分。结果: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全部完成随访,骨折愈合时间6~8(7.1±0.9)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距离,复位前与复位后2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位后2周与4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后24周和8周,48周与24周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旋前、旋后、尺偏、桡偏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复位后与复位后4周,复位后8周与4周,复位后16周与8周,复位后24周与16周时握力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复位后48周与24周时握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5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结论:手法复位加小夹板钢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6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22例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比较术前与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结果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7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未出现螺钉松动及内固定断裂、内固定移位、骨折断端再移位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等级:优4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术后12个月桡骨远端掌倾角、桡骨远端尺偏角、屈曲活动度、背伸活动度、腕关节旋前、旋后角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桡侧外固定架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陈旧骨折能较好地复位固定骨折断端,提高了固定强度,促进了骨折愈合,可避免桡骨短缩及骨折移位,改善腕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分期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粉碎性骨折伴桡腕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粉碎性骨折伴桡腕关节脱位26例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分期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0-38个月,20例骨折愈合且无明显的对线不良,6例出现骨折移位或桡腕关节半脱位,其中4例进行手术修复,2例拒绝手术治疗,采用非手术治疗。腕关节和前臂最后平均活动度为:掌屈62°,背伸54°,桡偏27°,尺偏25°,旋前85°,旋后75°。最后评估时所有患者的每个指尖均可顺利地触及远侧掌横纹。平均为健侧握力的80%。根据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14例,良9例,可3例。结论利用韧带整复原理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粉碎性骨折伴桡腕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可使大多数患者恢复满意的疗效,但围治疗期处理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8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组(61例)和伴尺骨茎突骨折组(128例)。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及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腕关节活动度(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握力和腕关节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评定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0~46个月,平均38个月。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末次随访时握力、腕关节主动活动度、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和DASH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尺侧旋转疼痛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不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远端尺桡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43例远端尺桡关节骨折脱位整复后骨折不稳定,采用切开整复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架,恢复掌倾角和尺倾角。同时根据远端尺桡关节不稳,采用前臂旋后位或旋前位石膏外固定或整复后克氏针固定。结果根据患者的主诉、前臂远端及腕关节外形、下尺桡关节的稳定性、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及X线征象来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优16例,良21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结论远端尺桡关节骨折脱位,要求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倾角,同时恢复远端尺桡关节的稳定性,预防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和非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内固定组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行克氏针或联合钢丝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内固定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12.4±2.1)周,非内固定组为(13.8±3.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非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愈合13例,畸形愈合19例,不愈合3例。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无影响,但会影响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2月-2010年5月收治的182例伴或不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5例伴尺骨茎突骨折(A组),107例不伴尺骨茎突骨折(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42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3例;B组分别为63例及44例。A组尺骨茎突骨折均未作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其中A组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B组为20个月。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A组4例(5.3%)、B组6例(5.6%)患者出现腕关节尺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802)。X线片示两组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A组愈合时间为(10.9±2.7)周,B组为(11.6±2.3)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0,P=0.062)。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屈伸、桡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及手握、捏力均相似(P>0.05)。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A组优24例,良43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9.3%;B组优35例,良57例,可10例,差5例,优良率8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03,P=0.839)。A组闭合复位外固定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以上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对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对于伴尺骨茎突骨折的桡骨远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复位对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累及关节面,临床上并不少见,它约占全身骨折的2%,常合并桡腕关节、下尺桡关节及腕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既往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法复位后夹板、石膏外固定或钢板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疗效并不满意.本院自1997年至2001年,采用于仲嘉等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9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是指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大多涉及桡腕关节或下尺桡关节面.治疗时无论是单纯钢板固定或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均难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者骨折程度及手术意愿,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为非手术组),3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为手术组)。治疗后摄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情况,记录治疗1年后腕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采用腕关节功能自主评定表(PRWE)评价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治疗后摄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均对位良好,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手术组均优于非手术组(P 0. 05)。骨折均愈合,时间3~6(3. 9±1. 5)个月。治疗后12个月腕关节、前臂活动度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优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但由于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费用低,故仍可作为稳定或相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A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B组(尺骨茎突尖部骨折)、C组(无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尺骨茎突骨折不做任何治疗,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平均随访15.3个月,终末随访时行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评分测定。结果终末随访时三组病例之间在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时,若下尺桡关节稳定,对伴有的尺骨茎突骨折可不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4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石膏小夹板固定治疗,42例)和观察组(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42例)。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腕关节活动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10个月随访。治疗后6个月掌屈、背伸、桡偏和尺偏腕关节活动度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7. 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 05%(P 0. 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为90. 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57%(P 0. 05)。结论 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40例尺桡骨远段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3个月随访。28例采用夹板合并中立板固定,12例采用夹板合并钢丝托板固定。骨折均复位成功。治疗后2周均可见骨痂生长,治疗后10~12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65°~70°(68.23°±1.25°),掌屈77°~80°(78.18°±1.45°);前臂旋前81°~90°(82.86°±3.82°),旋后78°~90°(82.14°±3.27°);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4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更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是否保留旋前方肌分为对照组(采用倒L形切口切开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54例)和观察组(采用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46例)。记录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腕关节影像学指标、前臂及腕关节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均对位对线良好,关节面恢复平整,达到解剖复位。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2.7~5.5个月。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活动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前臂旋后活动度、Gartland-Werley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掌屈、背伸活动度及掌倾角、尺偏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旋前方肌下肌骨通道保留旋前方肌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最大程度保留前臂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