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假说用以阐述方剂配伍中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用。针对方剂的结构及作用特点构建一种适合方剂多药物配伍组合、多指标评价特点,研究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及组方规律的方法,即“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偏最小二乘回归数学建模(systems modeling of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多目标优化网格算法技术(grid method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UD-PLS-GMO)的方法,使所建立的研究方法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界面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软件。 相似文献
4.
方剂配伍作用“耦合效应”的数理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假说用以阐述方剂配伍中药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用。针对方剂的结构及作用特点构建一种适合方剂多药物配伍组合、多指标评价特点,研究方药配伍的“耦合”效用及组方规律的方法,即“均匀设计(Uniform design)-偏最小二乘回归数学建模(systems modeling of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多目标优化网格算法技术(grid method for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UD—PLS—GMO)的方法,使所建立的研究方法更能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系统观。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界面的中药复方配伍研究软件。 相似文献
5.
<正> 方剂最早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近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某些中药方剂及其配伍关系进行了免疫药理研究,通过实验阐明了方剂的基本理论、作用机理及配伍关系.现对十年来方剂及其配伍免疫作用研究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药用量变化对方剂配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剂量的准确调配是中医辨证施治过程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如产生误差,则会打乱中药配伍的严谨法度,降低整体疗效。很多情况下单味药的剂量调配稍有变化,就使方剂的功用主治迥然有别,这从历代医家的众多名方分析皆可得到验证。因此,对中药的剂量调配切不可等闲视之,所谓"中医秘而不传在剂量"。单味中药的应用剂量大小,与病证密切相关,其中自有一定的规律,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增减。从方中各组成药物的用量比例来看,也有其一定的法度,而不是简单任意的堆砌。对于中药剂量的运用,必需要思考严谨缜密,毫分缕析,容不得半点疏漏,否则便会误一药而毁全方。 相似文献
7.
8.
9.
中药往往具有多种功效,在治疗某一病证时,大多情况下只取其一部分功效,而非全部。中药功效有选择性的发挥是通过方剂中药物之间不同的组合方式来完成的。方剂的配伍方法、药物间的剂量变化、方剂的剂型选择是影响药物作用方向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将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以疗疾治病 ,是中医临床运用药物的主要形式 ,也是中药学与方剂学区别之所在。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 ,其临床效果如何 ,必然与药物组合的合理与否紧密相关 ,因此 ,方剂的配伍规律就成为历代中医药学家苦苦探寻的焦点 ,近年来更是成为中医方剂 ,甚至是中医药学各层次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略陈己见。1 关于方剂配伍规律所谓规律指的就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 ,这种联系不断重复出现 ,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 ,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势发展。从单味药到多味药配合应用 ,是中医临床治疗学发… 相似文献
11.
中药通常配伍成方剂被广泛应用,而非单味药物使用。方剂配伍结构严谨,细微的变化都会造成显著影响。中药复方常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虽然作用不同,但是环环相扣,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天王补心丹中的桔梗和生化汤中的甘草均为使药,使药虽然用量最小、作用最次要,但其在中药方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使药可分为引经药和调和药,引经药具有调节蛋白表达,调整细胞因子分泌,控制信号通路,物理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改变生物屏障细胞的分布等作用;调和药具有体外增溶,改变跨膜转运,调节体内代谢等作用。引经药的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油类和皂苷;糖类及甘草酸等成分则为调和药的有效成分。联合用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体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的配伍原则,更加全面地认识中药。现叙述使药在方剂中的作用,最终强调中药配伍、联合用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病证方剂分析——吸收/代谢方剂原成分配伍”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9):851-853
方剂药效物质基础是中医药学科发展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病证方剂分析——吸收/代谢方剂原成分配伍”研究新思路。首先进行“病证方剂分析”,从特定病证机体的药物血清中分析方剂来源成分及代谢产物。再进行“吸收/代谢方剂原成分配伍”研究,应用均匀设计,找出各成分对方剂疗效的贡献度,剔除无关及作用方向相反成分,找出药效最大时最佳成分配伍方剂。该思路在确保新方剂有效性前提下,既能保留配伍的优势与特色,又能明确药效物质;既能得到药效成分清楚的新方剂,又能定量阐释各成分间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实际以什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发挥药效。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新假说:“中药药效物质显效形式的集合或叠加是药效的核心物质基础;各个显效形式的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是药效作用机制之一”。某中药药效物质各种显效形式的叠加作用是指其众多化学成分或/及代谢产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叠加作用,是其各个化合物的浓度的叠加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是“多成分单靶点的叠加作用”,不同于“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中药体内研究表明,一种化学成分可产生众多代谢产物(多达50 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可产生相同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存在众多类似物、同系物甚至同分异构体(多达10 种);有些化学成分之间可相互转化;部分代谢产物具有活性。这些结构极相近的化合物有可能具有相同药理作用靶点,为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概念提供实验依据。建议开展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研究,为中药药效物质本质和作用机制提供新解读,为“中药为何毒副作用小”提供新解释-“毒性分散效应”学说,为中药质量控制提出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金·成无己于《伤寒明理论》中以君臣佐使研究张仲景方剂至今,为了把握中医方剂应用历史嬗变的轨迹,寻找中医方剂的配伍方法及组方思路,人们利用哲学、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方法或手段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尤其是近年来,以大量经方、成方或个人临床经验组方中蕴含的配伍规律为分析对象,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医方剂配伍理论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冠心病为例,从大量方剂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关系、模式和趋势。方法 基于中国药典的冠心病方剂数据、以及中国方剂数据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和方法来构建中药复方的复杂网络,并运用CNM-Centrality算法对网络进行聚类,挖掘数据规律来分析冠心病方剂配伍知识。结果 冠心病的中药网络被划分为7个聚类结果时,可以清晰地表现节点的关系特征,其中丹参、川芎、黄芪等节点中心性较高,这表明丹参、川芎、黄芪是治疗冠心病的核心中药。从中医的辨证角度分析全瓜蒌、炒枳壳为核心节点的网络聚类和丹参、川芎、黄芪三种核心中药的网络聚类,经推断都对应气虚血瘀证,辨证的过程进一步验证了基于复杂网络的冠心病方剂配伍研究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结论 复杂网络可以有效地挖掘方剂数据中的配伍规律,给中医药理论提供科学实证,为中医药系统的复杂特征加以佐证,也为方剂与中药、方剂与病证、方剂与疗法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辅以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6.
17.
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分析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现状 ,主要重申以下观点 :①复方研究不能脱离中医基本理论和组方配伍原则 ,应防止出现纯粹化学研究的倾向 ;②复方研究也应注意探索疾病未知的病理生理和防治机制 ,更好地发展中医理论 ;③对复方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研究 ,有利于提高中医药整体研究水平 ;④把复方作为一个整体 ,注意比较复方化学成分各种研究途径和方法的得失 ;⑤复方药理学从多方位、多层次研究配伍规律 ,有利于揭示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和机理 ,使临床合理用药更具方向性 ;⑥中药药动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⑦复方研究应重视多学科交叉和渗透对本学科的影响 ;⑧临床疗效是复方研究的依据 ,故应注意甄别、优化、筛选中药复方。 相似文献
18.
19.
祖国医学中的方剂配伍(包括丹参与红花配伍)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药物功效相加或毒性相减,关键是在于中医方剂药物(成分)之间所发生的协同或制约等作用,以达到复方功效增强而显协同作用。然而,以往的中医方剂配伍研究当中,定量评价中药组分配伍拮抗或协同效应较少,研究方法也尚不完善,影响中医方剂迅速发展。因此,阐明中医方剂配伍缩影--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之间协同或拮抗效应等配伍关系及规律,建立方药配伍相互作用现代基础研究的新策略成为今后中医方剂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