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病原菌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医院接受会阴侧切术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 207例为研究对象,对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病原菌进行分析,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 207例会阴侧切产妇中,伤口感染94例,感染率为4.26%;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占35.23%,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5株占62.50%,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2株占2.27%;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及头孢氨苄/舒巴坦耐药性较强;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性较强。孕期贫血、体重指数、羊水感染、妊娠糖尿病、阴检肛查次数及产程是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产妇侧切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253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并详细记录产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第二产程、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血糖控制情况、术前是否有生殖道感染、是否有胎膜早破等基本情况,同时采集感染产妇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对引发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3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行会阴侧切术后,有19例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1%;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BMI)>28kg/m2、第二产程>8h、术后住院时间>5d、切口长度>3cm、血糖控制不达标、术前存在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是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产妇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革兰阴性菌5株,真菌1株。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医务工作者应当熟悉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好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避免或者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妊娠糖尿病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的500例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切口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调查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产妇中共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切口感染产妇送检标本分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35.1%,革兰阳性菌21株占56.8%,真菌3株占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30kg/m2、合并基础疾病及孕期并发症、产后住院时间>5d、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产后住院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导致手术切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控制影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与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相关因素,以预防控制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于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细菌学检验要求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查和分析,通过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年中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2 123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161例,感染率为7.58%,分离出病原菌161株,其中比例较高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19%、铜绿假单胞菌占26.71%和大肠埃希菌占24.84%;年龄偏大、体质量偏重、Ⅱ类和Ⅲ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5个变量均为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高危险因素(P<0.05)。结论需针对医院外科感染病原菌进行密切检测,针对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会阴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发生的135例会阴切口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阳性检出56例,阳性率为41.5%;检出病原菌61株,绝大多数属于阴道微生态中的正常栖居菌。结论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广,维持产前阴道微生态健康、术期严格的无菌操作和术后护理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253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并详细记录产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第二产程、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血糖控制情况、术前是否有生殖道感染、是否有胎膜早破等基本情况,同时采集感染产妇的切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对引发产妇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53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行会阴侧切术后,有19例产妇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7.51%;对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产妇年龄>35岁,体质量指数(BMI)>28kg/m2、第二产程>8h、术后住院时间>5d、切口长度>3cm、血糖控制不达标、术前存在生殖道感染、胎膜早破是造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产妇切口分泌物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革兰阴性菌5株,真菌1株。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医务工作者应当熟悉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做好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避免或者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妊娠糖尿病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清萍  姜霞  吴穷 《医疗装备》2023,(21):86-88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医院行会阴侧切的395例产妇,收集产妇的一般资料、分娩时及分娩后情况。依据产妇产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未感染组(32例)与感染组(363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细菌鉴定试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395例产妇发生切口感染3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8.1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产程、胎膜早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是影响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32例切口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41%(26/41),以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革兰阳性菌29.27%(12/4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真菌7.32%(3/41)。结论 会阴侧切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妊娠期合并糖尿病、胎膜早破,产妇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致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常见菌群分布,为预防治疗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普外科治疗的510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切口分泌物培养观察感染的菌群分布,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6.67%;患者高龄、急性手术、合并糖尿病、结直肠部位手术、手术时间较长、Ⅱ类以上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共检出2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为主,共14株占56.0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优质护理方法,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率。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9月行剖宫产的产妇1 764例,对所有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764例剖宫产的产妇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3.29%;剖宫产的产妇夏季手术、住多人病房、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有胎膜早破者是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相关,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均应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出适合孕产妇的方法,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达到减少切口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病原菌与影响因素并研究其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足月产妇1 00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产妇术后感染情况。分析感染产妇病原菌情况,分析所有产妇、分娩情况、手术情况及住院情况,归纳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率为3.20%(32/1 000);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48株,其中为革兰阴性菌32株占66.67%,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5株占31.2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2.08%;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10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氨苄/舒巴坦的耐药率为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为100%;胎膜早破、阴道产检次数及住院时间是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01)。结论 经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复杂,临床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降低产妇会阴侧切术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妇产科2008年1月-2013年8月行剖宫产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的8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86份切口分泌物中共培养出121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38.8%、17.4%、11.6%;其中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结论剖宫产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复杂多样,且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耐药菌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细菌种类和药敏结果,为指导临床治疗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105例产妇进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送检的105份标本共检出10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0株占66.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4株占32.28%,真菌1株占0.9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一~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增高,耐药率均>7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苄星青霉素耐药率较高,>70.00%。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 468例,收集术后感染切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病原菌种,对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 486例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确诊64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4.31%,共培养出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8株,占70.59%,革兰阳性菌14株,占20.59%,真菌6株,占8.82%。单因素和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 h、阴道指检次数≥3次、无预防使用抗生素、术中出血量≥400 ml和试产时间≥8 h是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针对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预防感染发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其耐药因素,为临床治疗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医院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的产妇487例,对产妇切口感染部位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洁,用无菌棉签拭子采集产妇切口深部的分泌物,将收集到的标本立即送检进行接种,对于细菌阳性的再经分纯后做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87例产妇中发生切口感染49例,感染率为10.1%;49例感染产妇的送检标本中阳性32例,阳性率65.3%,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株占60.4%,革兰阴性菌15株占31.3%,真菌4株占8.3%;从药敏结果显示,链球菌属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阴道加德纳菌对氨苄西林和甲硝唑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耐药性,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66.7%,83.3%;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二路普雷沃菌均对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7个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后,其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操作者的缝合技术、孕妇产程时间过长以及相关卫生、产前教育缺乏等是导致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或肛门检查次数及孕妇产程是自然分娩会阴切开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自然分娩产妇会阴切开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但真菌感染的情况有所上升,需要高度重视;同时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需要采取相关针对性的措施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及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给予其合理、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或局部处理,促进患者切口尽快愈合。  相似文献   

15.
车晓萍 《中国保健》2010,(9):133-134
正常分娩过程中,为减轻胎头对盆底组织的压迫,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避免会阴盆底组织裂伤,常采用会阴侧切术,虽是产科小手术,但存在会阴切口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产褥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于医院分娩的24 19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临床资料,归纳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24 195例产妇共发生产褥期感染187例,感染发生率为0.77%,以子宫内膜炎为主;妊娠期贫血、产后延迟性出血、剖宫产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01)。结论为降低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发生率,应在产妇孕期、分娩时、产后及早识别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积极做好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7.
徐敏 《健康天地》2010,4(8):27-28
目的:探讨会阴切开术助产分娩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40例会阴切开术助产会阴部切口感染病例,对其产生的感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办法。结果:高龄、妊娠合并基础性疾病、胎膜早破、阴道检查次数多、产程时间长、缝合技术不成熟是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结论:自然分娩会阴切开术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该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GDM孕妇360例,均经阴道分娩和会阴侧切术,收集孕妇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60例GDM孕妇术后会阴切口感染33例,感染率为9.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是GDM孕妇会阴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共检出病原菌33株,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3.33%和27.27%。结论 GDM孕妇分娩后会阴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切口长度及血糖控制有关,临床工作中应注意高危因素,做好感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菌阴道定植与产妇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3月住院的230例待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待产妇阴道分泌物标本,同时采用ATB细菌鉴定系统对待产妇阴道的正常菌和多药耐药菌进行鉴别;对多药耐药菌和正常阴道定植菌进行分析,探讨与产妇切口感染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30例待产妇经筛查,有189例为阴道正常定植菌,有41例为多药耐药菌;其中正常定植菌的产妇无一例感染,而多药耐药菌的产妇有6例感染,感染率为14.6%;检出41株多药耐药菌分别为耐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9.8%、22.0%、68.2%;剖宫产产妇感染率为9.8%,会阴侧切产妇感染率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定植菌与产后切口感染无明显关系,多药耐药菌阴道定植与产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的分娩方式也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常见菌群分布,为预防治疗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普外科治疗的510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切口分泌物培养观察感染的菌群分布,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6.67%;患者高龄、急性手术、合并糖尿病、结直肠部位手术、手术时间较长、Ⅱ类以上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共检出2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为主,共14株占56.0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