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每年超过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临床上对SCD高危人群的筛选和防治问题亟待解决。SCD与心血管基础病存在相关性。经多年研究证实,心脏超声、脑利钠肽等检查有助于筛查SCD高危人群,基因检测用于在SCD患者一级亲属中筛选高危患者;对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可降低SCD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已达成广泛共识。此外,研究者对SCD高危患者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电除颤仪的一级、二级预防的相关适应证开展了深入研究。新的设备如可穿戴式心脏转复除颤器也开始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心脏性猝死(SCD)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对未发生过但有可能发生SCD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预防SCD的发生,如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即可大大降低SCD的发生率;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而抢救成功的患者,以防止他们再次发生SCD。1老年人SCD的一级预防1.1纠正危险因素及治疗原发心血管病预防SCD最根本是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病,以及识别和控制各种可能的诱发因素。老年人SCD常见的原因为冠心病,故应预防冠心病,严…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MI)的幸存患者中,有50%发生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VA)。心源性猝死(SCD)患者中,65%~85%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使在血运重建、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置入等治疗手段高度发达的今天,MI后SCD的防治,仍是当代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目前认为,MI后恶性VA和SCD的发生与交感神经重构关系密切。1心脏神经分布特点1.1正常心脏自主神经分布心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脏性猝死(SCD)高危患者一级预防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植入ICD作为一级预防的HCM SCD高危患者,对ICD恰当治疗、不恰当治疗及ICD植入相关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8例HCM SCD高危患者,平均年龄(52.1±16.3)岁,其中男性25例(65.8%)。平均随访(29.3±24.2)个月,14例(36.8%)患者接受≥1次的ICD恰当治疗,ICD恰当治疗率为13.3%/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CD家族史(HR=11.8,95%CI:1.3~107.5,P=0.029)为ICD恰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子。随访期间4例(10.5%)患者接受ICD不恰当治疗。2例(5.3%)患者发生ICD植入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结论:HCM SCD高危患者一级预防植入ICD恰当治疗率高,ICD不恰当治疗率和植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SCD家族史是ICD恰当治疗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一个威胁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美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SCD是仅次于各种肿瘤所致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美国平均每年约有45万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研究证实,约88%的心脏性猝死原因为心律失常,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多,约占83%。在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人群中,冠心病为主要病因,约占80%。临床研究显示,针对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防止SCD。近年来应用ICD一级和二级预防SCD的临床研究证实:ICD可显著减少SCD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肿瘤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肿瘤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肿瘤与心律失常发生具有极其紧密的联系。肿瘤治疗相关QT间期延长综合征、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增加了肿瘤患者的死亡率。肿瘤导致心律失常可能与肿瘤相关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作用相关。因此,加强对肿瘤相关心律失常的具体原因及机制的研究,及时预防肿瘤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脏性猝死(SCD)是由各种心脏因素引起的意外死亡,通常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 h内。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是SCD的主要病因。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预防SCD最有效的措施,有效提高了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的生存率,成为SCD一级预防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有了新进展。现综述SCD的流行病学、心肌梗死后SCD的发生机制和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心肌梗死后SCD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心脏性猝死(SCD)迄今仍是威胁人类的重大健康问题,估计全球每年约300万例SCD发生。近期一项“十五”攻关项目研究推测,在中国每年发生54万例以上的心脏性猝死病例。窒性心律失常是导致SCD最常见的原因。为预防SCD的发生,各种无创和有创的检查被用来筛选可能发生SCD的患者。然而,尽管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率变异性以及QT离散度等指标对该类患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因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原因,其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仍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
心源性猝死(SCD)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成人SCD常与冠心病相关,而遗传性心脏病则能引起儿童、青少年SCD事件高发。基因突变与遗传性心脏病关系密切且其有助于预测SCD发生风险,遗传性心脏病可能还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了解遗传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并对SCD高危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将有助于疾病诊断、更准确的危险分层以及治疗。本文就SCD的遗传学基础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于心脏性猝死(SCD)的高危人群——发生过心肌梗死或未发生过心肌梗死的心力衰竭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均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对于存在SCD高危因素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Brudaga综合征患者ICD治疗同样能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对于同时符合ICD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适应证的患者CRT-D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案。在我国ICD的二级预防尚难实现,一级预防的实施将面临更艰难的现实。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脏性猝死(SCD)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而其又与性别、年龄、种族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有关。置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SCD后幸存的所有患者降低SCD的首选治疗方式(二级预防),而缺血性心脏病猝死一级预防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介入治疗以及使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他汀类药物,但是否预防性使用ICD仍存在争议。此外,健康生活方式也应成为预防SCD策略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心脏猝死(SCD)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虽然许多早期治疗试验宣告失败,但近期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1 背景美国每年约有400000例SCD发生。虽然心肌缺血常是导致不可逆心律失常而致SCD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源于急性心肌梗塞的SCD患者低于20%。虽有专家将SCD分 ,但SCD并不总是心律失常所致。Gobb等报告院外心室纤颤(VF)复苏存活者没有接受治疗或经验用药,发现这些患者1年死亡率为32%,2年死亡率为47%,VF发作时没有心肌坏死的证据,推测这些患者院外VF系原发性心律失常2 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SCD有很高的复发率,其治疗显得…  相似文献   

13.
正心脏猝死(SCD)发生负荷并不低,且预后恶劣,尤其是院外发生者,究其原因多系心血管病所致,而植入心脏复律除颤起搏器(ICD)可有效防治SCD。然而既往关于左室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SCD危险分层间关系尚不清楚,现就此进行相关对照分析。受试对象为418例罹发SCD患者,均龄(69.5±13.8)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性猝死(SCD)的相关因素和治疗对策. 方法总结分析108例SCD的常见病因、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和复苏成功率.结果SCD与冠心病、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外科手术等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主要的猝死原因之一,具有无预兆、进展快的特点,因此识别 SCD 高风险患者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心脏复极异常与 SCD 的关系逐渐被揭示出来。本文就心脏复极异常的表现与 SCD 的联系以及机制加以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心脏性猝死(SCD)目前已成为除肿瘤之外的第二位死亡病因。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防治SCD最有效的治疗之一。ICD一级预防是针对SCD的极高危人群进行的猝死预防性治疗,1998年仅在相关指南中为Ⅱb类推荐,而到2005年就上升为Ⅰ类推荐的治疗指征。然而,近年来有文章认为,当缺血性心衰患者满足ICD一级预防的Ⅰ类指征同时又有多个死亡风险因素时,治疗后的全因死亡率并不降低。2016年刚发布的DANISH研究结果表明,非缺血性心衰患者符合ICD一级预防的Ⅰ类指征者,植入后远期的全因死亡率并未下降,这些对ICD一级预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加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是面临的迫切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占心血管病死亡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SCD大多是由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引起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可以在患者发生室颤时自动放电除颤拯救患者的生命。ICD的应用和发展已经对SCD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SCD的二级预防临床试验已充分证明,与药物治疗相比,ICD能明显降低SCD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是目前防止SCD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心脏猝死(SCD)在美国是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定义为心脏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死亡,绝大多数由室颤(VF)或持续性室速(VT)恶化为VF所致。在美国每年约40~50万人患此种心律失常,其中仅20~30%经急救存活。尽管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及急救医学取得进展,SCD率仍居高不下。在120万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30%并不能防止SCD发生。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为有SCD潜在危险的患者带来希望,自1985年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FDA)批准ICD临床应用以来,埋植ICD已  相似文献   

19.
心脏猝死(SCD)约占全美国心血管疾病致死率的一半左右,尤以伴左室肥厚和高血压等患者的SCD风险更高。然而既往关于心电图所示QRS间期长短与伴左室肥厚和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继发SCD风险间关系远未清楚。本文旨在就QRS间期延长在预测伴左室肥厚和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继后SCD罹患风险中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开展室性早搏的射频导管消融以预防心室颤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医疗保健事业的一个大问题.美国每年45万人发生SCD,我国的人口数倍于此,而冠心病的发生率约为美国的一半左右,估计我国每年死于SCD的人数至少100万.SCD主要发生在各种结构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尤其冠心病和心肌梗死患者,也可发生于经现有的临床检查手段未发现心脏病者,以及仅有心电异常的患者包括长QT综合征、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