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优选补肾温肺微乳口服液的制备处方.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微乳处方,测定其粒径,观察透射电镜视图,并对微乳进行初步物理稳定性考察.结果:优选处方为油相白术、防风、细辛挥发油,水相淫羊藿、黄芪、山茱萸等药材提取浓缩液(3 g·mL-1),表面活性剂Tween-80,助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电镜视图显示微乳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8.25±0.08) nm,多分散指数(PDI)平均值为0.212±0.02,制备的微乳物理稳定性良好.结论:处方中的挥发油可直接作为油相形成微乳,制备的微乳粒径分布均匀,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药挥发油微乳与伪三元相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中药挥发油形成O/W微乳的最佳处方。方法:以微乳区域面积为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筛选空白微乳的处方;以微乳区域面积为指标,在获得的空白微乳处方基础上采用伪三元相图考察温度、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质量之比即Km值对含挥发油微乳形成的影响;综合以上实验结果,以载药量、粒径大小及分布确定含挥发油微乳的最佳处方。结果:空白微乳处方中肉豆蔻酸异丙酯、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无水乙醇与水形成的微乳区域面积最大,含挥发油微乳形成的微乳区域面积大小顺序为:Km=4∶1>Km=2∶1>Km=1∶1,温度对含挥发油微乳区域面积的影响不大。含挥发油微乳的最佳处方是:挥发油2.852%、肉豆蔻酸异丙酯6.65%、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30.42%、无水乙醇7.605%、水52.47%。结论:采用伪三元相图研究中药复方挥发油形成微乳的处方,方法科学、便捷、可靠,通过制成O/W微乳增加了难溶性挥发油类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裸花紫珠挥发油(EOC)微乳,探求其较优处方配比。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形成微乳区域的大小为指标,对裸花紫珠挥发油微乳中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及配比进行筛选,优选出较优处方。结果以油酸乙酯与挥发油的混合物(1∶1)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表面活性剂,异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制备的裸花紫珠挥发油微乳区域最大。结论裸花紫珠挥发油微乳制备工艺简单、含量均一、性质稳定,为裸花紫珠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该实验以临床经验方止痛方为模型药,以方中挥发油部分作为油相,水煎液作为水相制备了止痛微乳。实验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利用微乳电导率变化与其构型改变相关的特点,绘制了微乳体系水的百分量与电导率变化的曲线和微乳精细伪三元相图,确定了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之后利用设计中的D-混料设计,以微乳粒径和表面还张力为考察指标优化了止痛微乳处方,最后测定了止痛微乳的部分理化参数,并初步考察了微乳的稳定性。结果显示止痛微乳的表面活性剂以EL-35与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按4:1复配的效果最好,而助表面活性剂选择无水乙醇效果,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比例即Km为1.5 ,最终确定的微乳处方是12%表面活性剂,8%助表面活性剂,70%的1 g·mL-1水煎液和8%油,之后初步稳定性实验显示止痛微乳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张佳佳  崔山风  汤晓蕾 《中药材》2007,30(12):1608-1611
目的:研究复方丁香微乳的制备工艺及体外经皮渗透性。方法:根据微乳剂处方组成要求,对处方中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的种类及配比等进行优选。以离体小白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生理盐水(含30%的PEG400)为接受液,进行体外经皮渗透研究。结果:以AEO4为该微乳剂的乳化剂,1,2-丙二醇为辅助剂,薄荷油兼作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2∶1,35℃以下快速搅拌,本品可以迅速地穿透角质层,3.5 h后达到稳态浓度。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复方丁香微乳工艺合理,粒径小,稳定性高,促渗透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以乳化程度和乳滴粒径大小为指标,通过溶解度试验和相图绘制筛选处方中油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确定最佳处方.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油酸乙酯(油相)-聚山梨脂8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助表面活性剂)5:3:2,乳化时间40.53 s,平均粒径107.3 nm.结论:制备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乳化系统为黄色澄明液体,加水后可形成澄清透明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且体系无起泡现象,乳化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葛花-枳椇子”药对中黄酮类有效部位因其不稳定特性,在体内生物利用度较低,该研究利用具有两性载体性质的微乳解决此问题。通过油相与乳化剂、助乳化剂的滴定配伍试验进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空白微乳的处方组成;以平均粒径、PDI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得到投药量较高的载药微乳,对其理化性质、外观形态、稳定性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发现,以丁酸乙酯为油相、聚山梨酯80(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得到的微乳区域面积最大,K_(m)在结果相差较小时选择1∶4以保证制剂的使用安全性;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组成为丁酸乙酯(16.28%)-吐温80(9.59%)-无水乙醇(38.34%)。当投药量达到体系总质量3%时制得的总黄酮微乳外观澄清透明,其平均粒径、PDI、电位分别为(74.25±1.58)nm、0.277±0.043、(-0.08±0.07)mV,透射电镜(TEM)下载药微乳呈圆球形,均匀分布;离心稳定性与温度稳定性良好,未见分层、破乳现象;显著提高了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采用HPLC方法,以葛根素的溶解度为指标,采用伪三元相图法对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进行筛选,从而确定葛根素磷脂复合物自微乳制备的最佳处方。结果最佳的处方比为油酸乙酯-复合表面活性剂(吐温80∶聚氧乙烯蓖麻油EL=1∶2)-无水乙醇为20∶40∶40。经HPLC法测定空白自微乳的最大载药量为238 mg/g(相当于葛根素100 mg/g)。结论本工艺制备的葛根素磷脂复合物固体自微乳制剂,性质稳定,形成的自微乳粒径小,溶出速度快,有利于药物的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HPLC-ESI-MS)方法测定银杏内酯B在不同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结合伪三元相图,筛选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的处方。考察药物含量和分散介质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以及经0.1 mol.L-1HCl稀释后形成微乳的形态、粒径和成乳稳定性。结果:自微乳化介质处方为油酸乙酯-(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0∶60),其中cremophor EL-大豆磷脂-无水乙醇(4∶1∶2),GB的载药量为2.5%。乳化介质(H2O和0.1 mol.L-1HCl)对制剂自微乳化效率影响不大。银杏内酯B自微乳制剂经0.1 mol.L-1HCl稀释100倍后透射电镜下呈圆球形,分布均匀,粒径(41.6±1.11)nm,自微乳化时间大约在2 min。8 h内制剂稳定,粒径变化不大,无药物析出。结论:银杏内酯B自微乳化制剂制备简单,质量稳定,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0.
钦富华  林杭娟  高建青 《中成药》2012,34(11):2261-2264
目的制备熊果酸自微乳制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油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熊果酸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粒径分布和载药量优化熊果酸自微乳处方;并对熊果酸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及体外溶出进行了考察。结果熊果酸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油酸乙酯(15.0%),乳化剂为Cremophor EL(40.0%),助乳化剂为transcutol P(45%),熊果酸质量分数为10 mg/g。自微乳化后粒径为23 nm,zeta电位为-5.35 mv;体外释放结果表明熊果酸自微乳制剂能明显提高药物的溶出。结论所制备的熊果酸自微乳粒径小、溶出快,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银杏内酯B自微乳的处方优选及质量、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银杏内酯B(GB)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SMEDDS)的处方,并初步评价其质量和安全性.方法:以微乳粒径、Zeta电位、药物平衡溶解度为指标,油相质量分数、混合表面活性剂比例、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为考察因素,采用伪三元相图结合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GB-SMEDDS的处方工艺.采用HPLC测定GB含量,并对自微乳的pH、形态学、粒径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及部分安全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最优处方为辛酸/癸酸三甘油脂、聚氧乙烯35蓖麻油、卵磷脂、乙醇质量比25.99∶39.47∶9.87∶24.67,载药量(24±1.4) g·L-1,粒径30 ~ 60 nm,GB-SMEDDS于1周内在常温、高温及低温状态下稳定性良好,通过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急性毒性评价给药安全性良好.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适用于GB-SMEDDS的处方优化,所建模型预测性良好,且GB自微乳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质量易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白术挥发油微乳最优处方。方法采用微孔稀释法结合伪三元相图优选乳化剂、助乳化剂及油的种类;通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微乳处方。结果空白微乳的最佳处方质量比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二乙二醇单乙基醚(TranscutolP)-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filM 1944CS)-(H2O)(2.25∶0.75∶1.5∶5.5),最优处方中白术挥发油的质量分数为7.5%,制备的空白微乳粒径为21.2 nm,含药乳粒径为25.0nm。结论所得白术挥发油微乳为澄清透明、黄褐色、均一的液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人参皂苷Rg3微乳的处方,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3在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和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处方。结果油酸乙酯、EL35-PEG400与水的最佳质量比为8.25∶12∶4.75∶75,平均粒径为60.50 nm,Zeta电位为-15.63 m V。微乳经4000 r·min-1离心10 min后无分层现象。结论该工艺方法简便、稳定可行,适用于人参皂苷Rg3微乳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葛根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新  原素  谢称石  张兰  龙超峰 《中草药》2011,42(8):1512-1516
目的研究葛根素自微乳给药系统的处方工艺。方法通过溶解度试验、油和表面活性剂配伍试验,以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葛根素自微乳的处方组成;通过粒径、载药量和自微乳化时间优化了葛根素自微乳处方;并对葛根素自微乳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葛根素自微乳处方中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酯(19.0%)、油酸(19.0%),表面活性剂为聚山梨酯80(19.0%)、聚氧乙烯蓖麻油(19.0%),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19.0%),葛根素(5.0%)。自微乳化后粒径为(17.28±0.24)nm,自微乳化时间小于120 s;室温留样6个月,该自微乳性状、质量分数、粒径和自微乳化时间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制备的葛根素自微乳粒径小、稳定性好,符合良好自微乳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制肝动脉栓塞用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Km值形成微乳的能力及区域,优选微乳处方,制备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并对微乳的物理性质、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MTT法对吡柔比星-碘油微乳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考察。结果 碘化油/大豆磷脂/无水乙醇/水形成的微乳粒径小、黏度低,初步稳定性实验表明,4 ℃下放置药物含量和粒径均无显著变化。MTT实验结果表明,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空白微乳对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弱。结论 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制备简单,工艺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强,为肝动脉栓塞给药剂型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的可靠性,并使用该方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制备及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方法:比较目测法和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的精确性;伪三元相图筛选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Km值;以微乳的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作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的配制条件;优化后的微乳分别遮光、不遮光、高速离心等方法考察其稳定性。结果: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的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更为精确;伪三元相图筛选出的微乳处方为m广藿香挥发油/mIPM=(1:1)、TW80、PEG400;响应面法筛选出的最优处方为:广藿香挥发油为10.07%,IPM为10.07%,TW80为60.43%,PEG400为19.43%,Km值为3.11,搅拌速率为622 r/min,该工艺下制得的微乳的平均粒径为(17.68±0.47)nm、PDI为(0.074±0.003);优化后的微乳稳定性较好。结论:电导率-含水量曲线法确定的O/W型微乳成型临界点精确性高,使用该方法筛选、优化微乳后,获得的广藿香挥发油微乳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辅酶Q10水包油(O/W)型注射亚微乳进行处方设计并对其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Km值下空白亚微乳体系的形成条件。优选亚微乳处方,制备载药亚微乳,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通过静脉给药对辅酶Q10亚微乳大鼠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结果泊洛沙姆/大豆磷脂/乙醇/聚乙二醇400形成的亚微乳黏度低,粒径小,包封率高。药动学实验表明,辅酶Q10亚微乳经静脉注射给药后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平均滞留时间655 h。结论经过优选的辅酶Q10亚微乳,辅料用量少,稳定性好,制备简单,便于生产及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备山柰Kaempferia galanga挥发油自微乳化固体颗粒,优化其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通过溶解度考察和伪三元相图优选出制备山柰挥发油自微乳的辅料及其质量比范围;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建立模型并验证,优化自微乳处方;对自微乳颗粒进行结构表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山柰挥发油自微乳最佳配方为油相占比29.04%,乳化剂占比59.13%,助乳化剂占比11.82%,以甘露醇和蔗糖3∶1为固体吸附剂,制备得到的山柰挥发油自微乳颗粒外观圆整,无黏连,微乳类型为水包油型(O/W),自乳化平均用时(37.02±2.95)s,粒径大小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9.11±1.74)nm,分散系数PDI值为0.252±0.090,ζ电位为(-11.71±1.23)m V。颗粒在室温下密封储存30d,粒径和含量无明显变化,其胶囊在30 min可释放90%以上药物。结论 所制备的山柰挥发油自微乳化颗粒外观圆整,自乳化效率高,微乳粒径分布均匀,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岩白菜素自微乳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的最佳处方,增加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的溶解度,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确定岩白菜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各组分比例范围;进一步以岩白菜素在不同自微乳处方中的载药量和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岩白菜素自微乳处方: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分别为油酸、聚山梨醇80(Tween 80)、聚乙二醇400(PEG 400),比例为32.78∶41.12∶26.10。优化处方载药量为262.18 mg·g~(-1),粒径为40.95 nm。结论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岩白菜素自微乳剂处方,方法可行,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化岩白菜素自微乳给药系统(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MEDDS)的最佳处方,增加难溶性药物岩白菜素的溶解度,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溶解度实验、伪三元相图确定岩白菜素自微乳给药系统各组分比例范围;进一步以岩白菜素在不同自微乳处方中的载药量和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岩白菜素自微乳处方: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分别为油酸、聚山梨醇80(Tween 80)、聚乙二醇400(PEG 400),比例为32.78∶41.12∶26.10。优化处方载药量为262.18 mg·g^(-1),粒径为40.95 nm。结论应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优化岩白菜素自微乳剂处方,方法可行,数学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