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SSI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集感染患者的临床样本,分析患者病原学特点,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SI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6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有38例发生SSI,感染率为23.75%。感染患者共检出2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7株占58.62%,革兰阳性菌10株占34.48%,真菌2株占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根治术SSI的发生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发胃癌根治术后SSI的主要病原菌,老龄、合并糖尿病、开腹手术等因素可导致SSI发生风险的升高,临床医生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SSI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直肠术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196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38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9.39%;共检出4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27株占56.25%;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敏感率均>90.00%;经过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术中低血压、手术时间≥180min为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因素复杂,术前应积极控制患者体质量及血糖,提高手术效率,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特点,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0年5月结直肠癌外科手术患者85例,分为SSI感染组(n=18)、未感染组(n=6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SSI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8例SSI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第三代头孢、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阿米卡星均耐药;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糖尿病、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白蛋白水平、补充益生菌为保护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得到的9个相关因素建立SSI预测模型,其预测SSI的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69,该模型SSI预测值与实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SSI易受较多因素影响,且SSI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经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的预测模型有较好符合度,对筛选结直肠癌术后发生SSI高危人群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术后切口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200例,汇总术后发生切口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包括感染患者的病原学资料,患者自身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分析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00例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1.00%,共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37.04%),革兰阴性菌29株(53.70%),真菌5株(9.26%);经多因素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术前使用激素、手术切口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机、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吻合口瘘是结直肠癌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准确识别感染的相关因素,对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及时地纠正,加强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医院感染的防控力度,可显著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治疗结直肠肿瘤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397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手术情况、放置引流管及引流管护理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例数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探究影响结直肠肿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年龄≥55岁、BMI≥23kg/m2、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长等因素医院感染率高,分别为18.2%、16.7%、27.5%、16.5%、16.7%,与相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97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共检出51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7%,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80.0%。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对其进行评估,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肛肠疾病手术切口感染(SSI)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了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肛肠疾病SSI的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因肛肠疾病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287例,统计分析肛肠疾病患者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肛肠疾病手术患者共有59例发生SSI,感染率为20.6%,其中痔疮感染38例感染率为20.4%、肛瘘12例感染率为20.7%、肛裂9例感染率为20.9%,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例SSI患者中共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8株,阳性率为64.4%,其中革兰阴性菌占了81.5%,革兰阳性菌占了13.2%,真菌占了5.3%;革兰阴性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变形菌属、克雷伯菌属和肠杆菌属为主,分别占了42.1%、15.8%、10.5%和7.9%,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了7.9和5.3%;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40岁、手术时间>100min,体重指数(BMI)≥25的患者具有较高的SSI发生率(P<0.05).结论 肛肠疾病术后具有高的SSI发生率,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和BMI是其SSI发生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肛肠疾病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SSI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医院诊治494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肝胆外科发生S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将所有研究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 73例,感染率为14.78%;检出病原菌69株,革兰阴性菌47株占68.12%,革兰阳性菌22株占31.8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分别占26.09%、21.74%、14.49%和5.80%,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7.39%、11.59%和2.90%;肝胆外科患者体质量指数≥25kg/m2、患有糖尿病、手术时间≥3h、手术出血量≥500ml、切口未聚维酮碘冲洗、Ⅲ类手术等与SSI显著相关(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SSI感染率较高;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且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为降低SSI感染率,需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感染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行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220例,术后记录切口感染情况,对切口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分析病原菌特点。探讨引发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措施。结果患者术后发生切口部位感染50例,感染率为22.7%。50例患者共分离病原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58.8%,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9%,真菌7株,占10.3%,病原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3.5%、17.7%、14.7%。对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糖尿病、手术持续时间长以及术后造瘘是引发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上应积极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及血糖,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减少手术持续时间,且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以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结直肠手术部位的感染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07/2018-07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感染相关因素、感染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Logistic回归探索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检验水准α=0.05。结果 396例结直肠手术患者中,手术部位感染37例,感染率为9.34%,其中左半结肠的感染率最高;共分离出病原菌株48例,其中革兰阳性菌株11株,革兰阴性菌株37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糖尿病(OR=1.99,95%CI:1.01-3.96)、手术类型为急诊(OR=2.69,95%CI:1.18-6.13)、手术持续时间≥180 min(OR=3.29,95%CI:1.62-6.66)、切口等级为Ⅲ、Ⅳ(OR=2.61,95%CI:1.15-5.95),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OR=6.11,95%CI:2.04-18.31)是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结直肠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结直肠手术发生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12例,分析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相关素。结果 812例患者术后SSI 20例,感染率为2.46%,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60.00%,革兰阴性菌8株占40.00%;单因素结果显示,手术入路方式、年龄≥50岁、有慢性病、有脊柱手术史、手术时间≥180min、术中失血量≥300ml,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Ⅲ~Ⅴ级是患者脊柱术后SS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A分级、术中失血量、慢性病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ASA分级、术中失血量及慢性病是脊柱手术患者术后SSI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降低SSI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8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84例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51例,感染率为13.28%;检出病原菌51株,革兰阴性菌35株占68.63%,革兰阳性菌15株占29.41%,真菌1株占1.9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糖尿病、引流管放置时间、肠造口、多发肿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多发肿瘤和合并糖尿病是影响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时间、合并糖尿病、多发肿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均是影响其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上对相关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乳腺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降低SSI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比,对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SSI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2.1%,革兰阳性菌20株占34.5%,真菌2株占3.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并发糖尿病、术后引流等与术后SSI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手术时间长、并发糖尿病是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高龄、手术时间长、并发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应重点考虑上述因素,并实施严密感染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引起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6年10月于医院行直肠癌与结肠癌手术的患者4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感染状况,对引起手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5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98例,感染率为21.78%,其中直肠癌手术感染患者43例,结肠癌患者感染55例;会阴部位感染18例,腹部感染80例;浅表切口感染72例,深部切口感染19例,器官间隙感染7例;98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9株占78.0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5株占21.9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手术时间,体重指数(BMI),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应针对感染相关因素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主要影响因素做出相应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8年2月医院收治的287例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感染部位及病原学特点,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87例结直肠癌患者,共有49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07%;患者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分别占38.78%、22.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66.67%,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体质量指数(BMI)、术前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糖尿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风险高,影响感染因素较多,通过采取戒烟、保证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缩短手术时间和引流时间等相关措施,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常见菌群分布,为预防治疗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普外科治疗的510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切口分泌物培养观察感染的菌群分布,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6.67%;患者高龄、急性手术、合并糖尿病、结直肠部位手术、手术时间较长、Ⅱ类以上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共检出2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为主,共14株占56.0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感染后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湖北某医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统计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例数并于感染部位进行样本采集,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种类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38例(23.75%);感染位置位于浅部切口30例(78.95%),深部切口6例(15.79%),器官腔隙2例(5.26%)。本研究中,共检出革兰氏阴性菌38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检出率依次为68.42%,13.16%,10.53%,5.26%及2.63%;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0株,其中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检出率依次为40.00%,30.00%,20.00%及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持续时间≥4h及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是术后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BMI和手术持续时间,临床上应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采取积极防范措施,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常见菌群分布,为预防治疗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3月于普外科治疗的510例患者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切口分泌物培养观察感染的菌群分布,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0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6.67%;患者高龄、急性手术、合并糖尿病、结直肠部位手术、手术时间较长、Ⅱ类以上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是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共检出25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为主,共14株占56.00%。结论普外科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多,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7年12月于医院行宫颈癌手术的3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调查患者的年龄、BMI值、血糖、宫颈癌分期、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基本信息,对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22例宫颈癌手术患者中有46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4.29%;46例感染患者的切口分泌物中共检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6.83%、革兰阴性菌27株占65.85%、真菌3株占7.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开腹)、手术时间≥3h、引流管放置时间≥7d、接受化疗、血清白蛋白浓度30g/L、血糖≥10mmol/L为宫颈癌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治疗宫颈癌时,术前应有效控制血糖,纠正低蛋白血症,尽量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加强手术操作熟练度,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及时评估引流与拨管,缩短不必要的引流时间,制定合理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乳腺癌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围术期患者感染率,分离培养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调查统计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例乳腺癌患者中围术期医院感染患者49例,感染率为14.94%。49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20例占40.82%;49例医院感染患者分离培养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55.74%、革兰阳性菌21株占34.43%、真菌6株占9.84%,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手术时间≥100min、住院时间≥14d、血清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70g/L和联合放化疗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较高,以呼吸道和切口感染为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医院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应做好影响因素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1 0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结果 1 0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152例,感染率为15.20%,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食管、直肠,分别占30.26%、21.71%、17.76%、13.16%;共检出病原菌1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5株占70.00%,革兰阳性菌43株占28.67%,真菌2株占1.33%,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24.67%、17.33%;革兰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分别占12.67%、10.00%;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切口等级、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是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对应措施,以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