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钟基因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其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昼夜生物节律的运转。文中主要介绍生物钟基因调控生物体产生昼夜节律的机制,以及目前研究生物钟基因与肿瘤生长之间关系的近况。  相似文献   

2.
肠道黏膜屏障有助于防止肠道内菌群紊乱,食物、化学药物等直接与黏膜裸露面接触,这对于疾病的发生尤为重要,其免疫功能对机体的健康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肠道免疫功能具有一般性的屏障作用,还能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在机体肠道内环境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肠道免疫屏障构成复杂且受肠道菌群、饮食等的影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研究肠道菌群、免疫系统、骨代谢三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肠道菌群通过调控宿主免疫系统来作用于机体骨代谢的机制,这可能对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种新的思维策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阐述肠道免疫功能与骨代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骨骼系统研究的深入,骨骼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已得到学者广泛认可。免疫系统可调控骨组织微环境稳态,维持骨改建的动态平衡,而骨改建过程中的细胞也可调控免疫细胞的极化和功能。锂不仅是一种公认的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等精神类疾病的常用药物,还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实现骨组织再生。该文拟就锂在骨免疫中的作用及在骨免疫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时钟基因是生物钟主要的分子基础,生物钟通过时钟基因的调节可在生物体内产生生物节律。近年来,生物钟与疾病发生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一些研究已经有力证明了生物节律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近年来,很多学者注意到生物钟以及时钟基因的异常与皮肤病的发病相关,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钟节律紊乱和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本文就针对生物钟研究的现状及生物钟与皮肤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而Runx2基因作为一种成骨分化特异性转录因子,参与多种信号通路调控成骨分化的过程。本文仅就Runx2基因参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通路、Notch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重塑是修复骨结构的微损伤和替换老化骨组织的过程,对于保持骨骼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研究发现骨重塑的循环标志物呈现出昼夜节律性变化,骨稳态也受到昼夜节律的影响,昼夜节律紊乱会导致骨质流失。Bmal1基因是生物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骨代谢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mal1的异常表达将会导致骨重塑失衡。本文将对Bmal1在骨重塑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叙述其在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旨在深入探索生物钟基因Bmal1与骨重塑的关系,以期为未来治疗骨重塑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脑和肌肉ARNT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1,BMAL1)基因作为昼夜生物钟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多种信号通路的介导下参与并调控体内各项生理活动。BMAL1基因的失活可以抑制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并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阻碍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及骨代谢,造成颌骨发育畸形、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因此,笔者就BMAL1基因调控骨骼发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探讨其在颌骨及全身骨发育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寻求新的防治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质疏松症(OP)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与峰值骨量高低和骨量丢失速度密切相关,而遗传与环境因素参与了峰值骨量的达到、维持以及骨量丢失的调节。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可解释60%~80%骨密度(BMD)的变化。近年来,对导致OP相关基因的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已对约60种与骨代谢有关的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骨质疏松表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骨代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骨形成与骨吸收要维持一个动态平衡,骨组织才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许多人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牙周炎、骨髓炎、慢性病毒感染,以及某些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等疾病过程中,都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和骨代谢失衡。大量的动物实验模型也发现免疫细胞和骨细胞来源于同样的祖细胞,它们的分化受相同的支持细胞驱动。免疫细胞能产生许多细胞因子,尤其是通过RANKL/RANK/0PG细胞因子系统影响骨细胞的发生和功能,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血管翳侵袭性增生破坏滑膜及骨质,与肿瘤的异常增生类似,引起人们对RA发病过程是否有癌基因参与的设想。而骨代谢异常贯穿于RA的整个病程,可以表现为局部骨侵蚀、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甚至病理性骨折。p53基因作为发现较早,分布最广的抑癌基因之一,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p53在RA病程及RA骨代谢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进行阐述,并提出目前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进一步的研究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雌激素缺乏引起骨形成与骨吸收解耦联,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进而引起骨量减少,一般表现为骨密度的降低及骨微结构的破坏,最终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绝经后骨质疏松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症的全身性疾病。雌激素缺乏使得B细胞及T细胞被激活,激活的淋巴细胞分泌TNF-α、IL-17、IL-6及RANKL等促骨吸收因子促进破骨细胞骨吸收。目前认为雌激素缺乏导致的骨丢失与趋化因子、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骨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biological clock regulates circadian rhythm and is important for sustaining homeostasis. Here we examined the response of biological clock genes to systemic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At 08:00 h (= Zeitgeber time [ZT] 01), male Wistar rats (7-wk-old) maintained on a 12:12 h light:dark cycle (light on 07:00-19:00 h)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1 mg/kg lipopolysaccharide (LPS group) or 0.3 mL saline (control group). They were then sacrificed every 4 h (09:00 h = ZT 02, 13:00 h = ZT 06, 17:00 h = ZT 10, 21:00 h = ZT 14, 01:00 h = ZT 18, 05:00 h = ZT 22) over a 2-d period, and blood, brain, and liver samples were obtained for analysis (n = 4 at each time for each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lock gene, rPer2, and those of clock controlled gene, rDBP, were quantified in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while those of rPer1, rPer2, rDBP, rPPARA, and rFKBP51 in the liver were determined by quantitative RT-PCR. RESULTS: In the suprachiasmatic nucleus of control rats, rPer2 and rDBP mRNA expression levels showed robust circadian patterns with peak levels at ZT 06 and ZT 10, respectively. LP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both genes on day 1 but recovery was noted on day 2. Similarly, LPS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rPer1, rPer2, rDBP, rPPARA, and rFKBP51 mRNA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liver on day 1 but recovery was noted on day 2, whereas a robust circadian pattern was noted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PS causes transient suppression of the biological clock genes and suggest that the biological cloc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ponse to systemic inflammatory stimulation.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作为骨骼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作为被遗忘的“器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最近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和骨质疏松症有着很高的相关性。笔者对最近有关肠道微生物和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研究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人体的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的发病相关。其可能通过自身代谢产物,影响宿主代谢及免疫系统等几方面来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对活性,从而影响骨代谢,甚至导致骨质疏松。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对肠道菌群对骨代谢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骨代谢疾病是高发的老年疾病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已知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平衡需要信息分子的交流,该交流机制错综复杂。外泌体(Exosomes)是细胞内部的胞内体与细胞膜融合释放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是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笔者对Exosomes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及角色进行总结及分析,从骨代谢过程、干细胞修复、miRNA调控和骨骼肌分化等方面证实Exosomes与骨代谢疾病密切相关,能够对骨代谢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摘要:硬化蛋白(sclerostin,Scl)在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证实抑制硬化蛋白能改善骨结构、增加骨密度。硬化蛋白单克隆抗体Romosozumab(ROMO)已在美国和加拿大批准上市,是目前唯一一个兼具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双重作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但其不良反应与治疗期间表现的时间依赖性是目前存在的两大问题。因此,期待可以通过硬化蛋白研发出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的新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因此,笔者介绍了目前对sclerotin的结构、表达及作用机制的认识,深入探讨了其发挥作用的分子靶点,以期能为未来药物研究提供新方向。还综述了硬化蛋白对骨骼系统中不同细胞的具体作用,分别叙述了其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以及骨髓脂肪细胞的作用,并提出了未来应着力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与衰老相关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女性发生率高的原因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伴有骨吸收的增加。最新的研究显示,免疫系统可能是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的促炎因子,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被认为是引起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其中白介素-1(IL-1)作为强有力的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在生理状态下以及炎症性疾病、绝经后全身性骨量丢失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IL-1家族、IL-1在细胞、信号通路、动物模型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回顾,并就IL-1抑制剂、拮抗剂及其衍生物对骨代谢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