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14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癌合并胆总管癌栓,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肝左叶胆管6例,右叶胆管9例,术后常规胆道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80.5umol/L。其中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黄疸减退后带管出院,5例患者经胆道引流黄疸减退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术后1月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与X线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术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结果:44例(95.65%)PTCD成功,其中41例(93.2%)1次穿刺置管成功,3例(6.81%)经2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量100~800 m L/d,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黄疸均开始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出现胆道感染2例,出现少量胆道出血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 17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其中肝门胆管癌3例,胰头癌8,壶腹部周围癌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4例。结果 B超引导下PTCD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逆行性胆道感染3例(不包括AOSC患者),胆漏2例,无胆道大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技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减黄效果满意,重视术后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包括胆管癌23例,胰头癌9例,化脓性胆管炎伴胆管结石4例,壶腹部肿瘤3例。结果行右肝管穿刺24例,左肝管穿刺10例,同时行左右肝管穿刺5例。所有患者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在短期内有效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对于肝功能的恢复及后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10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行PTCD术放置胆道引流管或支架:B超导向改良PTCD术40例,X线导向改良PTCD术26例,常规PTCD术41例。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变化,比较三种方法肝脏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内引流或支架植入例数、引流有效时间。结果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均下降,B超导向改良PTCD术肝脏穿刺次数和穿刺时间短于X线导向改良PTCD术(t=6.2338,P〈0.05;t=32.7243,P〈0.05)和常规PTCD术(t+7.3598,P〈0.05;t=-34.4050,P〈0.05),内引流或支架植入,改良PTCD术优于常规PTCD术(X^2=61.4960,P〈0.05)。结论改良PTCD术可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简单、实用、安全、经济,能明显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对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了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资料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左叶胆管11例,穿刺右叶胆管19例,左右胆管均行穿刺9例;单纯外引流22例,内外引流17例;引流管保留7~14d后均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33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患者术后14d时,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例(7.69%),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10.26%),发生支架脱落移位1例(2.56%),无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本组32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8d~16.5个月,平均9.4个月。随访期间,27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及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患者存活,无黄疸加重症状。结论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可重复性等优点,但需注意其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就诊顺序依次分入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d)和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各60例。治疗7天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B( NF-κB)的变化;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ALB、γ-G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TCD,共穿刺173支胆管,其中57支由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引导完成,116支在二维超声引导下操作。对两种引导方法下的穿刺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时双平面超声引导下PTCD术的穿刺时间短于二维超声引导(P〈0.05),在胆管内径〈5mm时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成功率(27/41,65.85%)。置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实时双平面超声成像导向PTCD术穿刺时间短,对于胆管内径〈5mm者,首次穿刺成功率高,优于二维超声下导向穿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常见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20例接受PTC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中,218例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良性梗阻9例,恶性梗阻209例;2例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其中硬化性胆管炎1例,肝转移瘤肝内胆管广泛受侵1例。穿刺成功率为99.09%,穿刺失败的2例均为肝内梗阻性黄疸。9例患者于PTCD术后24~72h内死亡。PTCD术中出现胆心反射35例,术后出血6例,感染16例,胸膜损伤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急性肾衰竭1例,引流管脱出14例,胆汁过度分泌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 PTCD的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但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MDT讨论提高复杂泡型肝包虫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 医院2019年6月收治的1例复杂泡型肝包虫患者在术前进行MDT讨论,进行术后治疗效果评价,并总结 MDT在复杂泡型肝包虫病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术前CT及MRCP检查发现肝包虫病病灶巨大,侵犯第一肝门,致左右肝管梗阻,严重黄疸,经MDT讨论术前行PTCD减黄,肝功能好转后行根治性右三肝切除术 加肝管成形及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继续阿苯达唑治疗。结论 复杂泡型肝包 虫病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通过MDT多学科讨论可提高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40例为恶性阻塞性病变,11例为良性阻塞性病变,在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行PTCD术,穿刺右叶胆管44例,穿刺左叶胆管7例,并常规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1周胆红素平均下降75.2ummol/L。结论超声引导结合X线透视下PTCD是一种治疗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80例阻塞性黄疸病例采用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放置PTC管数、平均手术时间、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TB)差异。结果 80例患者穿刺放置PTC管95根,留置时间为7~185(45±21)d。平均手术时间为(30±15)min,术后24 h胆汁引流量为(415±214)ml。术后1周TB均值(μmol/L)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6±56vs 354±150,t=17.030,P〈0.01)。术后2周TB降至(57±36)μmol/L,与术后1周T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1,P〈0.01)。发生胆汁漏及胆道出血并发症共2例(2.5%)。结论 B超引导PTCD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是治疗阻塞性黄疸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民  沈世强 《腹部外科》2007,20(5):282-283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管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0月~2007年5月行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11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良性梗阻性黄疸66例中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58例,失败的8例改行手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中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23例,行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EMBE)18例,ENBD减黄后实施手术6例,穿刺置管失败转经皮经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6例。结果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术后1周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内镜下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具有疗效好、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