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帮助。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中关于针刺辨证论治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构建包含症状、证型、穴位处方的慢性前列腺炎病历数据库,运用隐结构模型分析、频繁项集等方法,分析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64篇,涉及穴位91个,症状248项。高频穴位如三阴交、中极等;高频症状包括舌体瘀点瘀斑、苔黄腻、滴白、尿急等;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出慢性前列腺炎主要证型有湿热下注、肾阳不足等;挖掘出症状-穴位频繁项集、症状-证型-穴位频繁项集各4项。症状-穴位频繁项集如“尿急+滴白+阳痿+早泄+肾俞+足三里”,症状-证型-穴位频繁项集如“尿频+尿急+苔黄腻+滴白+舌体瘀点瘀斑+湿热瘀阻+三阴交+会阴”,提示治疗时可根据相应症状判定证型及选择对应穴位。结论:针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多以三阴交、中极、关元等为主要穴位,穴位配伍依据临床情况辨证选穴,此可为临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辨证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弱精子症不育患者提供帮助。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等数据库有关针灸治疗弱精子症的相关文献,提取症状、取穴处方信息构建医案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针灸治疗弱精子症的辨证取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35篇,涉及症状62种,穴位49个。高频症状包括腰酸、神疲乏力等,高频腧穴包括关元、肾俞等。对症状、腧穴、证型进行频繁项集分析,挖掘出症状-腧穴频繁项集4项,包括耳鸣+头晕+腰酸+关元+肾俞等;证型-症状频繁项集4项,包括肾精亏虚证+健忘+性欲淡漠+神疲乏力+脉细等;证型-症状-腧穴频繁项集4项,包括肾精亏虚证+性欲淡漠+神疲乏力+头发易脱+关元等。结论:针灸治疗弱精子症多以关元、肾俞、足三里为主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对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借鉴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4月中药汤剂内服辨证用药论治肺结核的临床文献,提取证型、症状及中药处方信息构建肺结核医案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频繁项集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汤剂内服治疗肺结核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经筛选共计纳入文献92篇,共涉及241味中药,358项症状。高频药物包括麦冬、百部、生地黄、百合等;中药频繁项集分析得出强关联规则12条,如熟地黄-生地黄?麦冬、川贝母-山药?麦冬等;高频症状包括咳嗽、盗汗、痰中带血、咳痰等;构建隐结构模型,得出肺结核主要证候有阴虚火旺、肺阴虚证、阴阳两虚等;挖掘证型-症状-中药频繁项集5项,其中包括肺阴虚证-脉细数+咳嗽+痰中带血+盗汗-百部+川贝母+麦冬等。结论:中药汤剂治疗肺结核多以麦冬、百部、生地黄为主要药物,药物配伍依据临床情况辨证选药,此结论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卢松  胡幼平 《江西中医药》2005,36(12):61-62
搜集近10年来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章,对其取穴进行统计,寻找、探索取穴特点和规律,并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茹淑瑛  张福文  李柏 《光明中医》2023,(7):1216-1219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李志中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李志中教授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脾胃病科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历数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 2.5)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对处方进行用药频次、药物组合及备选新方等分析。结果 纳入处方138首,中药77味,核心药物有炙甘草、香附、九香虫、白芍、石菖蒲、炒白术、法半夏、白芷、柴胡、神曲、炒枳壳、竹茹。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4味药的核心药物组合,新药组合4个。结论 李志中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以疏肝健脾和胃,化痰湿,通血络,散热结为法,辛开苦降,甘调温通,多脏腑同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方药规律。方法:检索2001-2020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肝论治CAG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文献中的组方用药进行挖掘。结果:筛选文献124篇,药方131频次,以柴胡疏肝散最多、柴芍六君子汤次之;中药135味,总频次1 410;中药四气以温、微寒最多,五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脾、肝、胃经为主;符合强关联规则的药对有“柴胡-白芍”及“白芍-甘草”等共16组;频次≥20的中药有17味,形成5个聚类群组;其中柴胡、白芍、香附、枳壳、陈皮、炙甘草为核心中药。结论:通过文献数据挖掘挖掘出的组方、常用中药、药对、聚类群组及核心中药等方药规律将为诊治CAG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曹志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曹志群教授2016 年11 月至 2020 年1 月治疗CAG 的门诊病案,筛选、整理后建立数据库。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进行药物频数及性味 归经分析,利用IBM SPSS 23.0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处方 191 首,涉及中药162 味。高频药物有砂仁、半夏、炒白术、丹参、党参、黄芪、枳壳、香附等;药物功效以 补虚、理气、化湿为主;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因子分析共提取公 因子7 个;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新处方5 首。结论曹志群教授围绕CAG“中焦虚损”的基本病机,治疗从 脾、胃出发,以补虚祛实、虚实兼顾为治疗准则,重视补益脾胃,同时注意调节脏腑气机升降,辅以运脾化 湿、行气活血、消食化积等治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y gastritis,CNAG)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y gastritis,CAG)的用药规律及差异,为慢性胃炎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与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纳入CNAG、CAG中医临床研究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探讨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教授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验处方,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用药及方剂配伍规律。结果:经分析得出,120首治验处方中出现频次在15次以上的药物有40味,主要有黄芩、半夏、柴胡、竹茹等;药性多苦、辛、寒,主归胃、脾、肝经;得出药物核心组合22个,新方10首。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出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为根本大法,构建祛湿、散瘀、通滞、化积、解毒、消痈"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治疗网络;用药方面,以辛开苦降类药物为主,淡渗利湿药与芳香化浊药同用,擅用虫类药,巧用矿石介类药物,化浊解毒的同时给邪以出路,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五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关于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处方,筛选后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录入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分析,采用关联规则、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演算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91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112味。单味药用药频次以黄连最高,半夏次之;药性以寒性、温性为主,平性次之;药味以苦味、辛味最多,辅以甘味;归经中以脾经、胃经为主、肺经次之。功效主要为清热类药、补虚类药、化湿类药、理气类药。常用药物组合频次排前6位的分别为“黄连、半夏”“黄连、陈皮”“半夏、厚朴”“半夏、黄芩”“黄连、黄芩”“半夏、陈皮”;通过k-means聚类得到3对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黄连、半夏、陈皮、黄芩、厚朴”“厚朴、半夏、黄连、黄芩、甘草”“黄连、半夏、生姜、厚朴、苍术”。结论:中医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清热燥湿、理气调中为治疗原则,以辛开苦降为重要指导思想,以恢复脾胃气机升降为主要目的,以半夏泻心汤及王氏连朴饮为治疗基础方。此方能通过降低机...  相似文献   

11.
林展宏  郭卫中  王坤 《新中医》2019,51(8):32-3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中药处方,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补气类、理血类、祛湿类、理气类、滋阴类、解毒类药物应用最为广泛,用药趋势集中,频率最高药物有白术、甘草、半夏、茯苓、白芍。药物存在固定搭配,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白术-白芍-茯苓-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半夏-白术-茯苓-党参-甘草等18个聚类群。结论:中医药多以"补其虚,泻其实,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从"虚、瘀、湿、滞、毒"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存在脏腑经络用药法式及固定搭配。  相似文献   

12.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讨名老中医药专家辨证论治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提取已构建的名老中医药专家脾胃病数据库中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279例,运用孔明灯3.1.2软件分别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和药物的隐结构模型,进行隐类诠释。运用SAS 10.0软件对药-药、药-症进行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体质特点为"浊毒内蕴兼伤阴",常见证型为浊毒内蕴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肝胃气滞证、胃络瘀阻证、脾胃虚弱证。常用药物为半边莲、半枝莲、豆蔻、砂仁、茯苓、板蓝根、茵陈、全蝎、黄连、百合、乌药、芦根、麦冬、藿香、佩兰、厚朴、枳实。常用方剂为百合乌药散、当归芍药散、逍遥丸、香苏散、大承气汤、左金丸、清中汤、枳实导滞丸等。结果表明应用隐结构模型与关联分析进行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研究,符合现代中医"中医药学+X"的研究方向。所得结论有效挖掘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为青年中医医师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了数据化、可视化的临床参考与组方配伍。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局部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薄,黏膜肌层变厚的疾病。它属中医“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证、郁热证、阴虚证、虚寒证四型。我们根据以上四型予以辨证施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气滞证主  相似文献   

14.
临床观察发现单纯慢性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常见的类型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同时存在 ,临床内镜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2年来笔者对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患者 73例进行详细四诊观察及中医辨证 ,并进行中医治法方药初步研究 ,现就临床观察及中医辨证治法探讨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 73例 ,均为本院中医门诊患者 ,诊断标准参照 1982年全国胃炎会议拟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1 ] 。 73例中男35例 ,女 38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7.45岁。确诊病程 6个月~…  相似文献   

15.
张艳芳 《吉林中医药》2004,24(12):43-43
近 5年来 ,笔者对 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辨证治疗的同时给予恰当的施护 ,取得了良好疗效 ,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 ,男 16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2 8岁 ,平均 4 1 4岁。入选病例都具有慢性胃炎的症状、体征和病史 ,经上消化道钡餐或气钡双重造影有典型改变 ;纤维内窥镜或电子胃镜及病理明确诊断 ;部分病例还有胃液分析与诊断一致。2 辨证施护2 1 总体护理  (1)避免精神紧张 ,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疾病 ,树立信心 ;(2 )忌烟、酒 ,避免使用对胃粘膜损伤的药物 ,如去痛片、消炎痛等 ;(…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认为CAG癌前病变(PLGC)是以气血失和、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热毒盛为主要病机。根据其病机复杂的发展过程标本同治,自拟调胃汤加减,以调和气血、健脾和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贯穿于整个病程的始终。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随证候的演变谴方用药,守方守法,各有所异,诸药共奏,相得益彰。实践证明:中药治疗CAG效用持久,且能阻断肠化生,不典型增生,抑制和逆转PLGC,其疗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探究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筛选CNKI中运用中医药处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文献,构建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共筛选治疗萎缩性胃炎文献389篇,处方280个,中药223味,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前10位依次为白芍、白术、甘草、党参、茯苓、丹参、半夏、黄连、炙甘草、黄芪。常用药对前10位依次为白术—茯苓、白术—白芍、党参—白术、甘草—白芍、丹参—白术、白术—甘草、丹参—白芍、炙甘草—白芍、白芍—柴胡、半夏—黄连,演化得到核心组合32个,新处方16个。结论目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化瘀解毒为主,且药性平和,并无峻猛攻邪之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阐明本病关键病机提供参考.方法 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库;采用隐结构模型、关联规则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核心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数据库中共包括四诊信息条目100个,其中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及核心穴对。方法:电子检索CNKI、CBM、Wan Fang Data、VIP,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并建立处方数据库,利用Access2010软件、Clementine 14.0软件、Stata软件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频率最高的前4位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膀胱经及任脉上的腧穴应用最多并注重特定穴的应用。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为足三里-内关-中脘,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12组核心穴对。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总结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选穴规律和核心穴对,为临床和科研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经研究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Hp感染等因素相关,高发于中老年患者。数据统计显示[1],51%以上的50岁以上人群会有胃黏膜萎缩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中,40岁以上占70%。此病大多病程较长,从胃黏膜正常状态形成胃癌,需要经历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阶段,若在任何一个阶段中都未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最终会形成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