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合并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CGRP、BDNF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G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52% vs.46.77%,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酞治疗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可调节患者血清CGRP、BDNF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ⅠL-6)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研究组)及门诊体检的中老年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各100例,检测BNP、IL-6及TNF-α变化.结果 BNP、IL-6及TNF-α研究组为(427.24±38.96)、(31.16±6.25)、(35.15±11.35)ng/L,对照组为(26.13±5.57)、(3.21±0.37)、(11.56±2.4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IL-6及TNF-a浓度为(36.41±7.48)、(5.16±1.15)、(16.13±3.16)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不同分级之间BNP、IL-6及TNF-α浓度明显不同,随着分级升高浓度明显呈现增高趋势,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en相关性分析,显示之间具有正相关(r=0.78,r=0.65,r=0.59,P<0.05).结论 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BNP、TNF-α、IL-6会明显升高,并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具有正相关,检测BNP、TNF-α、IL-6变化有助于病情诊断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9)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 ADL评分及IL-1、 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61.11%(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1、 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Chemer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将8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及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组40例在此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标准对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hemerin、TNF-α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血清Chemerin、TNF-α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ACI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可能与抑制Chemerin和TNF-α的产生或分泌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对血清IL-6、TNF-α水平的影响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以探讨依达拉奉参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保护的机制。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的第1、7、14天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第1、7、14天对照组IL-6水平分别为(63.8±11.2)、(49.7±8.2)、(40.5±7.4)ng/L,治疗组分别为(62.3±10.1)、(43.9±6.7)、(28.6±5.3)ng/L,对照组TNF-α水平分别为(41.8±5.9)、(34.2±4.9)、(26.7±4.2)ng/L,治疗组分别为(42.5±6.1)、(28.9±4.3)、(17.5±3.8)ng/L,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别为(20.5±4.4)、(18.2±3.7)、(16.3±3.4)分,治疗组分别为(20.3±4.5)、(16.5±3.2)、(12.7±2.8)分,两组治疗第7、14天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的产生,减轻脑出血患者脑组织的炎性反应,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智力水平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丁苯酞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空腹口服丁苯酞200 mg,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生化指标等。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MoCA、NHISS和ADL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的MMSE、MoCA和ADL得分均高于对照组,NHIS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丁苯酞组的MDA、Hcy、NSE、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明显提高APCI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指标,减少脑细胞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炎性因子水平上升是脑梗死早期病理变化,可严重损伤脑动脉和全身血管的内皮功能,而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在溶栓同时控制炎症因子水平、减少神经功能损伤非常重要。本研究分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方法选择2017-06-08—2018-12-11本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4.89±1.74)分,低于对照组的(6.14±1.98)分,t=3.073,P=0.003;IL-6水平为(12.09±1.24)ng/L,低于对照组的(15.33±2.18)ng/L,t=8.372,P<0.001;IL-10水平为(8.51±1.12)ng/L,低于对照组的(10.95±2.71)ng/L,t=5.393,P<0.001;TNF-α水平为(9.38±1.56)ng/L,低于对照组的(11.94±2.33)ng/L,t=5.917,P<0.001;CRP水平为(8.84±1.37)mg/L,低于对照组的(11.16±2.08)mg/L,t=6.037,P<0.001。结论对脑梗死患者施行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实验组行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比较两组患者伸神经功能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β、TNF-α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24h、14d实验组患者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血清hs-CRP、IL-1β、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改善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对血清炎性因子造成的缺血后在灌注损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军涛 《中国校医》2020,34(4):282-283,314
目的探究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11月于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54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与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81.48%),(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与CRP、IL-6、TNF-α水平分别为(8.93±2.36)分、(7.28±3.38)mg/L、(44.08±6.41)pg/mL、(17.41±1.34)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2.28±3.32)分、(15.22±4.85)mg/L、(52.24±7.65)pg/mL、(20.30±2.2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住院治疗的126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χ~2=7.385,P=0.007);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GC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5),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同时抑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医院住院治疗的126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神经功能、凝血功能和炎性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7%(χ~2=7.385,P=0.007);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GC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5),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1β、IL-6、IL-8、IL-10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同时抑制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及脑水肿体积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头颅CT测定患者脑水肿体积,探讨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与患者神经功能及脑水肿体积的关系,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TNF-α低水平患者治疗后7、14 d神经功能评分为(8.6±1.2)、(6.9±2.2)分,明显低于TNF-α高水平的患者;IL-6低水平的患者治疗后7、14 d神经功能评分为(8.9±1.2)、(6.5±1.6)分,明显低于IL-6高水平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低水平患者治疗后7、14 d脑水肿体积为(21.6±3.5)、(9.8±1.9)分,明显低于TNF-α高水平的患者;IL-6低水平的患者治疗后7、14 d脑水肿体积为(22.3±2.6)、(8.9±2.4)分,明显低于IL-6高水平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NF-α(P=0.012)、脑水肿体积(P=0.020)、IL-6(P=0.040)、出血量(P=0.008)、手术效果(P=0.010)是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患者体内炎症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患者112例为研究组,无慢性肺部感染的患者112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出院时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记录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死亡9例(8.04%),研究组患者死亡20例(17.86%),研究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IL-6、TNF-α水平、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意识状态水平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肺部感染患者体内处于高炎症状态,临床症状不易缓解,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记录年龄、性别、NIHSS评分及血压等临床资料,采取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丁苯酞钠,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治疗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hsCRP、NGF、NTF水平等,评价丁苯酞的作用。结果:治疗后两组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两组NG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而研究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研究组NTF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治疗第15天及90天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能有效抑制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TNF-α、 hs-CRP、 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vs. 16.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和痰热清辅助治疗效果与炎症调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胸外科手术患者729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情况,归纳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按照1∶1将肺部感染患者纳入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选取同样抗菌药物,研究组同时辅助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感染明确时(T1)、抗感染治疗7 d(T2)和抗感染治疗14 d(T3)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发生医院肺部感染患者68例,感染率为9.33%。长期吸烟史、术前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是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研究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46)。T1,T2和T3时,研究组CRP、IL-8、TNF-α分别为(19.50±2.20)mg/L、(8.50±2.01)mg/L、(5.75±1.30)mg/L,(84.60±7.44)pg/ml、(53.40±5.38)pg/ml、(42.10±3.22)pg/ml和(86.50±6.70)ng/ml、(37.40±6.40)ng/ml、(19.80±2.81)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多样,并非单一因素所致;除积极防控影响因素外,辅以痰热清注射液有助于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削弱炎症反应,从而遏制感染进展,扭转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介入手术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在溶栓治疗后,对照组予以介入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介入手术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介入手术治疗ACI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丁苯酞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脑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BB)、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关系.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丁苯酞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丁苯酞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200 m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d.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浆CK-BB、ET、CG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CK-BB、ET水平降低,CGRP水平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并且丁苯酞治疗组治疗后血浆CK-BB、ET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常规治疗组[(216.48±36.95) U/L比(333.07±54.03) U/L,(83.33±26.48)ng/L比(98.46±31.46)n/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RP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常规治疗组[(44.16±13.28)ng/L比(36.42±12.3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能降低血浆酶活性,调节ET/CGRP平衡,并且具有扩脑动脉效应以拮抗ET,改善脑缺血、缺氧,从而起到保护脑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检测1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高血压性脑出血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18及TNF-α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分别为(13.82±4.96)、(14.17±5.68)和(48.80±6.39)ng/L;健康对照组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分别为(6.62±1.37)、(8.89±2.56)和(39.70±3.54)ng/L.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IL-6、IL-18和TNF-α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抑郁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皮质醇、5-羟色胺及炎症因子变化及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0月在医院诊治的抑郁症患者60例为抑郁症组,其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单纯抑郁症无肺部感染患者各30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60例为对照(对照组),对比各组间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皮质醇及5-羟色胺、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抑郁组患者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高于对照组,5-羟色胺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并发肺部感染患者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3.84±4.90)mg/L、(16.12±4.02)ng/L、(17.92±2.50)ng/L、(191.14±60.13)μg/L,高于非肺部感染患者(5.82±2.81)mg/L、(5.25±0.30)ng/L、(5.01±1.77)ng/L、(132.04±31.52)μg/L,5-羟色胺为(16.72±5.55)μg/L低于非肺部感染患者(31.84±6.9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抑郁症患者CRP、IL-6、TNF-α、皮质醇水平高于轻度患者,5-羟色胺低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皮质醇及炎症因子明显升高,5-羟色胺有所下降,与肺部感染及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