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在概述中药复方作用特点、作用原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中药复方适度调节原理(moderation-integrated-balance presupposition)新假说,并对中药复方新药转化中的药理学问题作相关讨论,对于加快中药复方新药转化、构建适合中药特点的新药创新与审评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代谢组学技术与中医证候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代谢组学(metabonomics)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生物对外源性物质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应,以及对遗传变异的应答和内源性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它通过对生物体液和组织中随时间改变的代谢物进行检测、确定、定量和分类,将这些代谢信息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生物学事  相似文献   

3.
从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证候代谢组学临床研究和证候代谢组学实验研究3个方面,就痰阻心脉、气阴两虚、血瘀、脾气虚、肾阴(阳)虚、肝阳上亢(阴虚阳亢)、湿热和外寒内饮等证型的代谢组学研究近5年来的进展情况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深入阐明中医证候的内在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中医临床辨治水平和疗效。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医证候分类理论的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是药品属性的3个最基本要素.以往人们似乎更注重药品的有效性,而对其安全性缺乏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医证候实质研究的目的与思路进行历史回顾,重点论述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的情况,提出中医证候与基因、蛋白质、代谢组学研究思路需要审视和思考,在证候研究中必须有创新性,并进一步提升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证候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其整体的功能状态难以用简单的临床化学指标或指标集成来表达,而新涌现的代谢组学无歧视代谢轮廓表达与中医整体观下的证候状态表述相互吻合,将代谢组学理念及技术用于中医证候的研究必将带来中医证候本质方面研究的新突破.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并着重介绍了基于代谢组学的中医证候本质研究,主要包括动物造模的中医证候代谢组学和基于临床的证候代谢组学分析,以推进代谢组学在中医学领域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关于生物体被扰动后(如基因改变和环境变化)其代谢物(内源性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这与中医证候的“时相性”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从多指标、多层面分析中医证候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治疗心律失常中药复方用药规律,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专利数据库2003年4月-2018年1月收录的治疗心律失常中药复方专利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集成的药物频次、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熵聚类等方法,分析中药复方专利的主治证候及配伍规律。结果纳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专利149项,包含药物614味。最常见的主治证候为心血瘀阻证(65次、43.62%);高频药物有麦冬(43次、28.86%)、丹参(42次、28.19%)、炙甘草(37次、24.83%)、党参(34次、22.82%)、黄芪(34次、22.82%)等;常见药对有"麦冬-丹参""炙甘草-党参""麦冬-黄芪"等;常见角药有"炙甘草-麦冬-生地黄""麦冬-丹参-人参""麦冬-桂枝-五味子"等;重要关联规则有"炙甘草、生地黄→麦冬""赤芍、人参→丹参""柏子仁,黄芪→五味子"等;熵层次聚类得到的新处方有"党参、酸枣仁、人参、炙甘草""琥珀、甘松、黄精、赤芍、山茱萸"等。结论研发治疗心律失常的高效新药时,可考虑以心血瘀阻证为主治证候,以麦冬、丹参、炙甘草等为处方核心药物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室性早搏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分型规律,旨在为临床早期干预室性早搏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43家医院就诊的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证候”“舌象观察表”进行中医临床信息采集,借助SPSS Statistics对临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借助SPSS Statistics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经相关专家评判并结合中医证素分析室性早搏的中医证素规律及其证型分布特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69例患者,采集获得19个临床症状及15个舌象信息,其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悸、胸闷、急躁易怒、失眠、口干等症状;最常见的舌色为舌淡(47.23%);最常见的苔色为苔白(73.09%);最常见的苔质为苔腻(45.59%)。对34个因素进行因子分析,获得12个公因子,室性早搏患者最主要证候要素为火(热),其余依次为阳虚、痰、血虚、水饮、血瘀、气虚、阴虚;病位主要为心,其次为脾、肝、肾、肺。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室性早搏的常见证型为痰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瘀阻心脉证、心阳不振证、阴虚火旺证。[结论]室性早搏中医证候要素以火(热)为主,痰火扰心可能是室性早搏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生物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生物分子组织和调控水平是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并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代谢组学这一新近研究方法更近于中医学"司外揣内"的思维方式,更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患者生理状态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变化。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组学"技术。它主要是利用生物体液的核磁共振谱图所提供的生物体内全部小分子代谢物的丰富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和模式识别处理,了解相关生物体在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状况及动态变化,以及它们所揭示的生物学意义,并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生命运动的规律。该文综述了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王伟,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药理学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药理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暨北京市证候与方剂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一、主要学术兼职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西医结合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学位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医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中医证候分类思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着重讨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原理,对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不能真实反应中医疗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阐述证候分类方法、证候分类与疗效的相关性,探索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提出通过对比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证候特征,发现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适应证候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取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方法:对通过临床调查获取的8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127个四诊信息,采用聚类分析对获取的症状组合进行诠释,提取常见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共获取44个症状组合,经初步分析、诠释发现存在肝肾阴虚、肝气郁结、肾阳虚、脾气虚、肾阴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等证候;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肝、肾、脾、心、胆、胃,病性类证候要素主要有阴虚、热(火)、气虚、血瘀、阳虚、血虚、气滞、湿、痰等。结论:通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基于临床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的一些症状组合可为中医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医证候是中医理论的精粹部分,其生物学基础研究是证明中医科学性和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转录组学从分子水平研究证候相关基因转录及转录调控规律以探索证候生物学基础,目前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一定应用。本文对中医证候转录组学研究进行综述,包括转录组学内涵及研究方向、转录组学相关技术、中医证候的转录组差异表达和调控网络分析,并阐述了证候转录组学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证候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知网等数据库近年来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医心系病症证候的文献,对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发现代谢组学相关方法与技术对心系病症证候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代谢组学方法和技术可以为研究中医心系病症及证候提供广阔的研究思路,在中医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优势。  相似文献   

17.
转录组学作为精准医疗的研究热点,在分析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理、挖掘肿瘤生物标志物方面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分析转录组学及相关差异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中的应用,系统阐述了转录组学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转录组学及相关差异蛋白表达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的联系,拓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思路。发现转录组学的研究结果在分子生物学层次和中医理论相互解释,可见基于转录组学的CRC中医证候研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辨证分类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上,但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证候分类主要以经验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和标准,使得中医证候进展一直缓慢,制约着其发展。作为现代一种全新的技术,代谢组学方法能够将证候与特异性的代谢产物结合在一起,从而为中医证候的客观化、标准化提供方法与手段,使中医证候的判识更加具有可信度。文章回顾了代谢组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分类中的研究进展,以推进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深入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中医四诊信息,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对筛选出的31个主要症状进行判定与统计分析。结果经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2.6%。增生不伴非典型(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WA)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气虚为主,证候以肝郁气滞证为主,其次为脾虚痰湿证;增生伴非典型(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AEH)病位证素以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湿、痰、热、气滞为主;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病位证素以脾、肝为主,病性证素以湿、痰、热为主; AEH和EC以脾虚痰湿证和脾虚湿热证为主。结论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病变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其恶变的关键阶段为AEH,发挥中医药优势,延缓、阻断甚至逆转该演变过程是防治子宫内膜病变由良性向恶性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解读脑积水中医证候所蕴涵的生物信息,以寻求脑积水的证候规律。方法:检索从古至今有明确记载了脑积水症状、体征的文献,采用SPSS 17.0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证候要素分布、聚类分析以加深对脑积水证候本质的认识。结果:因子分析提取了21个主因子,得到了11个证候要素,阳虚占19.3%,虚(肾)占17.0%,水(水饮停聚)占16.5%,瘀占12.5%等,聚类分析得出5类结果。结论:脑积水证候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肾虚、脾虚、阳虚、阴虚,标实为水、瘀、痰湿、热(毒)、气机逆乱、内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