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和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消化内镜中心的109条消化内镜,根据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消毒方法,对两组内镜不同部位进行采样。采用目测法结合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内镜的清洗质量,采用倾注培养法检测内镜的染菌量。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洗、消毒合格率。结果试验组共55条内镜,对照组共54条内镜。试验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94.55%,对照组内镜清洗总合格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内镜阀门的清洗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表面、内镜管腔清洗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96.36%,对照组内镜消毒总合格率为85.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镜管腔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6.36%vs 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镜表面、阀门两个部位的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于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如采用传统的手工清洗消毒内镜,则需要严格执行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内镜诊治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人为因素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的监测和比较,探讨人为因素在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中的影响。方法将洗消人员分为3组:未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混合组(既有未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也有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采用现场采样监测法对其3组洗消人员实验性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共计208份标本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208份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23份,阳性率为11.1%;其中未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标本60份,检出阳性标本13份,阳性率为21.7%;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标本60份,检出阳性标本0份,阳性率为0;混合组标本88份,检出阳性标本10份,阳性率为11.4%;对未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和经过系统培训及考核的洗消人员组的试验进行比较,细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为因素直接影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使用多酶预处理后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方法 对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60条随机分为观察组(多酶组)、对照组(水洗组)各80条,在常规清洗和消毒前分别用多酶液、自来水进行预处理,比较两组内镜的清洁度、喷嘴堵塞、消毒合格率和刷洗时间,以评价清洗消毒效果.结果 两组内镜消毒合格率均100.0%,多酶组内镜表面清洁度及喷嘴堵塞评分、刷洗时间等均优于水洗组.结论 多酶用于消化内镜预处理有效提高了内镜清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通过消化内镜有效的清洗消毒,防止因内镜检查引起的医院内交叉感染。方法采用四槽法清洗消毒,做好生物学监测。结果按卫生部标准监测,72件消化内镜外壁消毒合格率为100.0%,内腔消毒合格率为98.6%。结论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可以确保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万金消毒液不同消毒作用时间对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并与明泰科全自动内镜洗消机进行对照,探讨万金消毒液对细菌、HO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消毒的实用性.方法 研究组用含有效氯2 g/L万金消毒液对清洗后的消化内镜作循环冲洗后随机浸泡5 min和10 min,消毒后内镜采样做细菌、Hp培养及RT-PCR检测HBV-DNA、放射免疫法测定HBsAg定量,比较不同消毒作用时间对HB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对照组用明泰科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对HB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对消毒后内镜采样做细菌、Hp培养及HBV-DNA、HBsAg检测.结果 万金消毒液浸泡消毒内镜5、10 min对细菌、Hp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对HBV 5 min内镜检测出HBV-DNA阳性,合格率为93.33%,浸泡消毒10 min合格率为100.00%;对照组明泰科全自动洗消机消毒的内镜均未检出细菌、Hp及HBV,合格率均100.00%;万金医用器械消毒液对HB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浸泡消毒10 min与明泰科全自动洗消机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万金消毒液可作为HBV与Hp感染患者的消化内镜消毒的首选消毒剂之一.  相似文献   

6.
随着内镜的广泛使用,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与保养日趋重要,是预防和控制内镜相关医院感染的关键所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我院消化内镜清洗设备为四川成都老肯内镜清洗设备,为一体半自动化,设有初洗槽、酶槽、次洗槽、消毒槽、终洗槽及内镜与附件整理台.1.2方法 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2004年版)》,初消毒-初洗-酶洗-次清洗-浸泡消毒-末次清洗-干燥的程序进行.(1)初消毒:在检查床侧用75%乙醇纱布擦净镜身黏液,并反复送水送气至少10s后关闭主机电源,防止送水管道堵塞.然后取下内镜并装好防水帽,送入洗消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手工清洗与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化内镜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使用后的消化内镜100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取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对照组给予手工清洗消毒。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 2种清洗方式的总有效率无差异,但全自动清洗消毒机能够有效节约人力、时间等,应当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迈尔集成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消化内镜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样迈尔集成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56件作为研究组,采用手工清洗消毒四槽法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50件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生物学监测.结果研究组内壁消毒合格率为100%,对照组为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壁消毒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迈尔集成内镜洗消中心清洗消毒的应用,提高了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通过内镜引起的感染不断受到关注,国内外已有经内镜检查传播幽门螺杆菌(H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报道,其均与细菌生物膜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消化内镜的清洗质量必须以能彻底去除细菌生物膜为目的,我院使用生物膜清洗剂对内镜进行清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消化内镜技术的普及,对消化道疾病诊治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在内镜的检查治疗中如取活检造成的黏膜损伤,是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尤其是HBV、HCV、TB、沙门菌属及Hp的交叉感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分析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了清洗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11.
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提高,临床应用日趋广泛,许多内镜已从诊断工具演变成重要的治疗工具.但由于消化内镜的材料特殊、结构复杂、清洗消毒难度大、不宜高温消毒;同时由于其价格昂贵、购置数量有限、检查人数与内镜数量不相匹配而不能确保充分的消毒时间.随着侵入性的操作越来越多,也更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中,明确了清洗内镜必须佩戴乳胶手套,目前,拥有内镜的医院均使用一次性乳胶手套,每天浪费量大,同时,在销毁这些手套时又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一次性乳胶手套不能达到100%的完好率,故造成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内镜中心(室)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管理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2015年7月对苏州市不同级别的28所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18所,二级医疗机构10所)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并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被调查的28所医疗机构均设立了单独的内镜清洗消毒室,配置一体化内镜清洗工作站的占89.29%,配置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的占17.86%;配备专用多酶洗液、选择正确消毒剂、每日监测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达标的执行率均为100%。而多酶洗液做到一镜一换的仅占39.29%,清洗消毒人员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占78.57%。现场检测77条消化内镜,合格率为88.31%。结论苏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工作比较规范,但在操作环节上仍存在问题,需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进一步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拆洗与不可拆洗的两种内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方法 选择手术室中度污染的内镜器械300件,按可拆洗、不可拆洗分为两组,每组150件,均按卫生部内镜清洗规范要求清洗.结果 清洗后可拆洗组内镜器械的洁净度和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94.7%和5.3%;清洗后不可拆洗内镜器械的洁净度和隐血试验阳性率分别为49.3%和69.3%;可拆洗组明显优于不可拆洗组(P<0.05).结论 可拆洗内镜器械清洗质量有保证,是医院内镜手术的首选器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评价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60条胃肠镜检查后的内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区组随机化的方法,将内镜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内镜管道刷洗阶段,试验组内镜采用软式内镜管道自动清洗装置刷洗内镜,对照组内镜采用清洗消毒员手工刷洗内镜。比较两组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内镜管道刷洗时间及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内镜总体消毒合格率(98.75%)高于对照组(88.75%,P=0.009),其中试验组胃镜消毒合格率高于对照组(98.33%VS 86.89%,P=0.016),肠镜消毒合格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 90.00%,P=0.299)。试验组内镜管道刷洗时间长于对照组[(158.76±17.46)s VS (117.44±13.59)s,P<0.001]。试验组刷洗前后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差值低于对照组[(0.87±0.80)分VS (2.84±1.08)分,P<0.001],其中刷洗前清洗消毒员躯体疲劳程度得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50)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排风扇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3种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方法 试验分为轴流风柜机械通风(A组)、排风扇机械通风(B组)、自然通风(C组)3组。采集某院两个病区3组通风方式下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静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停止12 h)通风2 h前后,动态环境(清洗消毒工作进行中)工作起始状态0 h以及持续通风1、2、4、6 h的空气,检测空气气溶胶中颗粒物、微生物、戊二醛的含量,比较3种通风方式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气溶胶的效果。结果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在静态环境下,3组通风方式通风2 h后,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B组通风2 h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洗消毒室在工作起始状态0 h时,3组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通风1、2、4、6 h时,总体及任意两组间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A组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A组在动态环境下空气中颗粒物、微生物和戊二醛含量较低且波动范围小,其中颗粒物含量在100万级洁净室规定范围内。B、C组在持续通风1、2、4 h时戊二醛含量均超出最大安全接触限值0.175 mg/m3,其中C组在4~6 h (午休期间)的戊二醛含量仍超出最大安全限值。结论 3种通风方式中,轴流风柜机械通风方式能有效净化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室的气溶胶,建议引入轴流风柜通风方式,以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8.
如何防范因内镜检查而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院开展了较为全面的管理工作,提高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调查山东省不同级别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制定调查方案,对不同级别的17所医院进行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并对使用清洗消毒后的消化内镜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17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基本符合要求,其中3所二级医院未设置独立洗消间,4所医院清洗消毒流程不规范;抽样检测20条电子胃镜、14条电子肠镜清洗消毒效果,三级及二级医院内镜外表面合格率分别为95.0%、71.4%,内镜活检管道道合格率为80.0%、57.1%,送气送水管道合格率75.0%、71.4%;共检出30株病原体,主要来自活检道及送气送水道,分别占33.3%、26.6%;病原体检出首位的为大肠埃希菌,占36.7%。结论山东省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比较规范,仍需进一步加大培训管理力度,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国内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历史及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中国部分省市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历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全国11个省市共278所医疗机构参与调查,其中1986、2005、2015年信息填写完整的医疗机构分别为78、175、278所。清洗人员由医生、护士和工人组成,其中护士和工人两者结合的医疗机构由1986年的2.56%上升至2015年的23.74%。1986年100%的医疗机构使用存储水进行消化内镜的清洗;2005、2015年均使用流动自来水清洗,且2005年有30.29%使用过滤水或纯化水清洗,2015年50.72%的医疗机构使用过滤水,17.63%使用纯化水进行消化内镜的清洗。1986年均未使用清洗酶,2015年已有98.92%的医疗机构使用酶液清洗消化内镜;1986年消化内镜孔道冲洗以简单冲洗为主(94.87%),2015年以强化冲洗(34.53%)和自动化冲洗(53.24%)为主。2005年及之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90%不记录或采用人工记录,2015年采用信息化追溯系统的机构占36.33%。结论国内医疗机构消化内镜清洗人员配备、清洗用水质量、高效消毒剂的选用、监测及记录操作程序等方面较1986、2005年均有很大程度地提高,清洗消毒逐渐规范,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方法趋于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