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及非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其预防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ICU及非ICU留置中央静脉导管(CVC)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统一CRBSI诊断标准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监测患者4 175例,累计中央静脉置管日共38 984d,发生CRBSI 125例次,CRBSI感染率为3.21‰;共分离出病原菌13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56.49%,革兰阳性菌37株占28.24%,真菌20株占15.27%;主要的病原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75.0%、23.5%、30.8%、33.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呋喃妥因的敏感率均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均10.0%,热带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耐药率为50.0%和25.0%。结论监测ICU以及非ICU的CRBSI发生以及病原学变化,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提供早期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永久和临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13年12月使用半永久和临时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143例,取导管远端处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设备及试剂确定病原菌性质,以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3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菌118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91株占77.12%,革兰阴性菌检出27株占22.88%;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8.67%和93.33%,而对庆大霉素以及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仅为5.33%和24.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均为95.65%,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敏感率较低,均<15.00%。结论采用半永久或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应尽早取血液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而在结果报告之前,可以经验性的给予万古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者是亚胺培南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抗感染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系统评价肿瘤患者使用抗感染导管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文、英文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者使用抗感染导管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显示抗感染导管能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P0.001),1个RCT显示涂抗菌药物的导管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P=0.01),5个RCT显示涂消毒剂的导管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P=0.02)。结论由于纳入研究少,均存在方法学上的不足,没有足够证据认为抗感染导管能够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发生CRBSI。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相关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和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014年徐州市23家医院ICU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L)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生CRBSI的流行病学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36例CL置管的患者,总CL使用率为43.27%,CRBSI千日感染率为2.05‰。CRBSI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插管者、置管地点、置管部位和导管腔数等因素之间均存在相关性(P<0.05)。CRBSI患者血培养中共检出2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6株(44.44%),革兰阴性菌125株(47.89%),真菌20株(7.66%),检出耐药菌株为52株(19.92%)。结论 ICU的CRBSI感染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且耐药菌株检出率的增高,应根据CRBSI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向CRBSI的"零容忍"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30例/组.观察组予以集束化护理,而对照组仅开展常规护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感染率更低,组间比较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于预防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提升患者置管的安全性及患者干预满意率。方法 将2020年1月—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的重症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置管患者干预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导管留置的时间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1,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与住院天数分别为(11.29±2.00)d和(15.65±2.02)d,短于对照组的(15.42±2.12)d和(18.34±2.0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后,可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预防效果较好,可保证患者置管安全,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提升置管患者干预满...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集束化管理方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方法将ICU 791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1阶段2009年6-11月371例,4105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0年1-6月420例,4824个导管日为集束化组,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束化组CRBSI发生22例,发生率4.56‰,对照组发生34例,发生率8.28‰,两组比较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血液透析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探讨行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行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乙醇封管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数据库从2007年1月至2017年7月的相关文献,纳入乙醇封管用于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研究,2443例患者。结果显示,乙醇封管组CRB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7,95%CI(0.39,0.83),P=0.003],而两组在导管出口部位感染、不良反应、血栓和导管功能不良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乙醇封管能够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受所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尚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ICU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s)的特点和病原菌分布及其抗感染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通过病例资料的收集调研,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ICU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252例,符合CRBSIs诊断的有42例,感染率为16.67%。共分离出5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57.63%,革兰阳性菌22株占37.29%,真菌3株占5.08%。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三代以下头孢菌素、部分喹诺酮类、四环素类、部分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个别可达10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三代以下头孢菌素普遍耐药;真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等均较敏感。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导管留置时间和静脉营养使用是CRBS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ICU中长期置管、肠外营养的高龄患者易发生CRBSIs,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且存在严重的耐药现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规范化操作、运用抗感染导管等是预防CRBSIs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加强监控.[方法]前瞻性调查215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或怀疑感染时拔管进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尖端细菌培养215例,59例检有病原菌,检出率为27.44%.从59例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61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3株(37.7%),革兰阴性杆菌23株(37.7%),真菌15株(24.6%).位于前5位的细菌是表皮葡萄球菌(13.1%)、克柔假丝酵母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9.8%)、铜绿假单胞菌(6.6%)、不动杆菌(6.6%).[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克柔假丝酵母菌,均为表皮常见菌,因此,加强置管部位皮肤消毒、保持置管部位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s)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CRBSIs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1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原菌及污染菌分离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结果 137例患者中80例为CRBSIs确诊病例,共分离出9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43株(46.7%),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1株(33.7%),革兰阴性杆菌31株(33.7%),假丝酵母菌属18株(19.6%);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5.0%.结论 CNS是CRBSIs的最常见病原菌,假丝酵母菌属在CRBSIs的病原菌中占相当比例,常见分离细菌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医院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病原学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9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 24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入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4.49%;患者年龄<12岁或>65岁、导管留置时间≥15 d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抗感染涂层管应用是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101例感染患者共检出13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克洛、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性高,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性低,耐药基因检测检出CTX-M突变、TEM突变、SHV突变菌株;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红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呋喃妥因耐药性低,耐药基因检出mecA突变、aac(6′)/aph(2′′)突变菌株。结论 医院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耐药性较高,临床注意高危人群管理,已感染的患者根据病原菌情况选择药物,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施目标性干预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在预防手术患者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8月586例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置管和管理,干预组以降低CRBSI发病率为目标,制定统一的目标性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管理;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性监测,分析比较两组的CRBSI发病率和留置导管日感染率。结果对照组CRBSI例次感染率为6.1%,留置导管日感染率为10.6‰,干预组CRBSI例次感染率为1.4%,留置导管日感染率为1.6‰,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性干预控制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患者术后CRBSI发病率和留置导管日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为临床降低CRBSI发生率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6月ICU收治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63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例病原菌构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分别为11.90d和10.84d;对照组置管部位中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分别有8、61例和11例,观察组分别有10、67例和6例;两组患者在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和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护理可降低ICU CRBSI的发生率,应加强ICU集束化护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效果,为临床中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0例留置血液透析导管的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通过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患者感染8例,感染率为4.0%,观察组患者感染1例,感染率为0.5%,观察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2,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留置血液透析导管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集束化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有效地降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整个操作简单、针对性强,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使用导管的患者进行干预,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明贴进行使用,观察组采用康惠尔透明贴使用,观察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不具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2.5%,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10.0%;两组感染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惠尔透明贴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相关感染的情况,同时减少患者出现红肿、瘙痒等不适,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和中心导管血流感染日感染发病率,为控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以2013年由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颁布的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定义为诊断标准,对41所医院的55个重症监护病房于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31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监测,并完善各监测对象的基本资料、置管与感染信息,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者4 256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共51 159d,发生感染133例,日感染率为2.60‰,日感染率最低的是心内与儿科ICU,均无感染病例;日感染率最低的地区是贵州省0.69‰,最高的为综合ICU与广东省,分别为2.81‰与14.22‰;中心静脉导管平均使用率为44.12%;使用率最低的科室与地区为儿科ICU及山东省,分别为5.91%及26.77%,最高的为外科ICU及贵州省,分别为63.21%及90.75%。结论 中心导管血流感染平均日感染率较国内外数据均稍高,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操作培训,另外也要重视置管后的维护,最大限度地保证临床患者置管护理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老年患者因其生理、心理的特点更容易遭受疾病的困扰。住院期间,由于治疗需要常需行血管内置管,由此引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部分,而老年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通过导管置入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材料等的选择,对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提高相关护理工作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本研究主要介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现状、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感染发生的相关护理工作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