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输合配穴法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给予现代康复训练和头针,观察组加用输合配穴法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痉挛指数(CSI)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对比,CSI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C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踝、膝、髋MAS改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合配穴法针刺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改善下肢痉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98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各49例,针康组采取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的方式,针刺穴取阳陵泉、足三里、光明、悬钟、三阴交等,康复训练进行胫前肌力量训练和小腿三头肌训练等;康复组仅采取与针康组相同的康复训练,两组均每周治疗6次,连续治疗6周。对比两组患者胫前肌肌力、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足趾屈改善程度及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的最大积分肌电值(iEMG),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胫前肌肌力、胫前肌iEMG、腓肠肌外侧头iEMG值、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针康组的胫前肌肌力、胫前肌iEMG值、腓肠肌外侧头iEMG值、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组(均P0.05),小腿三头肌肌张力显著低于康复组(P0.05);治疗后,针康组患者足趾屈改善程度优良率为87.76%(43/49),显著高于康复组的69.39%(34/49,P0.05);针康组显效率为48.98%(24/49),显著高于康复组的28.57%(14/49,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穴位联合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西药、头针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加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拮抗肌穴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4天,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MAS)、下肢功能积分(FMA)及日常活动能力指数(Barthel)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50%和7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MAS等级、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MAS等级、FMA积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穴位联合康复训练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可明显缓解患者下肢痉挛,增强下肢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探索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随机将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针刺拮抗肌治疗,分别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oworth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Ashoworth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5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优于传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针刺、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及康复组,每组30例。针刺康复组采用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取穴一致的单纯针刺治疗;康复组采用与针刺康复组相同康复方式的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修订的Ashworth评分(MAS)、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MAS、C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后针刺康复组MAS、CSI、FMA、BI各评分均较针刺组和康复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针刺组和康复组之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康复组、针刺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76.7%(23/30)和73.3%(22/30),针刺康复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均P0.05)。结论:针刺督脉和华佗夹脊穴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在降低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的肌张力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单纯针刺治疗,可更好地提高中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悬吊带康复训练法对痉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与下肢肌张力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及研究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接诊收治的144例痉挛脑瘫患儿为观察对象,基于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方法干预,康复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悬吊带康复训练法对患儿进行干预,2组均干预2个月。应用Fugl-Meyer评分(FMA)评估2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选用改良Ashworth评估表(MAS)测评患儿下肢张力,应用Berg平衡表(BBS)测评患儿平衡能力,比较2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功能、下肢肌张力、平衡能力以及康复疗效。结果 2组患儿康复干预后的M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康复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儿康复干预后BBS评分、FM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康复组患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康复组患儿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带康复训练法用于痉挛脑瘫患儿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明显改善患儿的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阴阳经穴位并取及中风常规取穴(阳经取穴)对中风后遗症期上肢痉挛程度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阳经取穴)针刺法治疗,治疗组予阴阳经并取针刺治疗,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上肢痉挛程度(修订的Ashworth量表)和手功能评分(Fugl-Meyer(FMA))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Ashworth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手功能FM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手功能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阴阳经穴并取针刺能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期上肢痉挛程度和手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针刺腰夹脊结合拮抗肌组穴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卒中后下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在使用脑病科治疗卒中基础药物、护理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针刺腰夹脊结合拮抗肌组穴,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每隔1 d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运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的下肢痉挛评级、临床痉挛指数、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疗程开始前比较都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6%(31/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9%(2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腰夹脊结合拮抗肌组穴与常规针刺均可改善患者偏瘫下肢的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针刺腰夹脊结合拮抗肌组穴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钱月芳 《新中医》2016,48(11):135-13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悬吊康复运动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2组均连续治疗1月。观察治疗前后髂腰肌的肌张力(MAS)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GMFM)及髋关节屈曲角度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月后2组MAS评分、GMFM评分及髋关节屈曲角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悬吊康复训练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髂腰肌痉挛MAS评分和髋关节屈曲角度,同时能提高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60例,均为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Barthel量表(BI)和患侧下肢表面肌电数值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MAS痉挛评级、股四头肌RMS均值、iEMG及膝关节屈曲CO较治疗前下降(P0.05);下肢FMA、BI评分和腘绳肌IEMG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AS、下肢FMA、BI评分、RMS均值、iEMG和膝关节屈曲CO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针康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小儿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治疗组予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情况,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M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GMFM-8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刺康复组(针康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针灸治疗,康复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针康组采用通经解痉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评分法(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MAS分级、FMA评分、F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患者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其中针康组治疗后MAS分级优于康复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针康组FMA评分、FCA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均0.05),并且针刺组FMA评分、FCA评分显著高于康复组(P均0.05)。结论通经解痉针刺法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效果。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结果:两组治疗后下肢肌张力均有明显降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6.67%、对照组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肢功能状况FMA评分治疗后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都均有效,但董氏奇穴结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SCP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天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两组均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治疗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结束时M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但随访0.5、1年时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MAS评分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GMFM评分、WeeFIM评分在治疗结束、随访0.5、1年时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为患者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9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联合组,分别予以温通阴跷脉法治疗、康复治疗、温通阴跷脉法联合康复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针刺组足内翻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足内翻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和康复组下肢运动功能积分分别与联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足内翻的恢复程度均优于针刺组及康复组。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总结近10年来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不同选经取穴法,根据针灸学、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探讨针刺阴经、阳经、阴阳经、拮抗肌与痉挛肌群穴、其它取穴方式缓解肌痉挛的机理,探讨治疗痉挛性瘫痪的最佳选穴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脑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疗法,并给予针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上田法及各项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蜡疗。每日1次,共治疗8星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GMFM-88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88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头穴丛刺配合蜡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明显,有益于促进脑瘫患者的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和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疗程均为12周。2组患儿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测定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测量踝关节活动度。结果2组治疗后腘绳肌、小腿三头肌MAS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5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有利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所有病例均配合常规的康复治疗。同时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作观察指标,观察评定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和脑部血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脑部血流量、粗大运动功能、肌张力及表面肌电图改变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脑动脉收缩期峰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B、C、D、E区及总得分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平均功率频率(MPF)、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较治疗前、对照组升高,肌张力较治疗前、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长留针结合体针半刺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功功能和肌张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