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文献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明清医家治疗瘿病的用药频次、药物组合、药物关联规则等,挖掘治疗瘿病的核心组合及新方剂。方法:检索《中华医典》,查找明清时期治疗瘿病的相关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瘿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运用规则分析、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录入的方剂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6首明清时期治疗瘿病的方剂,包含中药160味,得到用药频次≥8的中药22味、常用药物组合11组、潜在核心药物组合8组,演化得到新方剂4首。结论:明清医家在治疗瘿病时多运用化痰、理气、散瘀类药物,常配伍清热、健脾燥湿之品,同时注重运用补益类药物以顾护正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治疗小儿病症的用药经验及处方规律,以期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方法:收集孙氏二书中治疗小儿病症的口服方药,建立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Microsoft Excel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频次统计;使用R4.2.0 apriori函数进行关联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0构建核心中药共现网络;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核心中药进行无监督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纳入方剂102首,涉及中药168味,药物使用累计频次达699次,使用频次≥15次的有甘草、大黄、桂心、黄芩、芍药、麻黄、苦杏仁、石膏。药物四气以寒性居多、温性次之;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肝、胃、脾、心经。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芩-大黄(支持度21.57%);常用的角药有大黄、甘草-黄芩(支持度14.71%,置信度71.43%),茯苓、芍药-大黄(支持度8.82%,置信度100.00%)等。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处方有“桂心、紫菀、生姜、半夏、苦杏仁”“...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古代中医治疗痴呆的著作、医案为对象,基于数据挖掘探讨痴呆中医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瀚堂典藏、国学大师等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整理古代名医论治痴呆的方药,使用Excel、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方剂254首,涉及中药315味,频次≥14次的共49味,包括远志等。高频药物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多甘、苦、辛,归经以心、肾经为主,功效以补虚药为首。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1个核心药组,聚类分析获得7个聚类方。结论:痴呆治疗药物配伍上重视标本兼顾,以补虚固本为主,佐以化痰、利湿、安神、开窍、活血化瘀、清热等泻实,注重交通心肾,处方用药根据辨证论治原则,在经典名方和自拟方中间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方法:针对《王仲奇医案·咳嗽》的70张处方,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对其中使用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包含性味、归经、药物类别等;通过SPSS 22.0和IBM SPSS Modeler 14.1对所用中药进行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①根据药物统计学分析,数据库共收录中药133味,用药频数861次,使用频数≥9的药物有杏仁、紫菀、款冬花、紫苏子、百部、枇杷叶等30味,包括止咳平喘药、温化寒痰药、补阳药、利水消肿药、补阴药、清化热痰药等15类药,药味以苦、辛、甘为居多,药性寒温兼具,归经多属肺、胃、肝经;②聚类分析得到桑白皮-葶苈子-射干,远志-鹅管石,半夏-旋覆花,谷芽-白薇-续断,白芍-白术-蒺藜,枇杷叶-川贝母-桑叶-白前,款冬花-百部,虫草-野料豆-甘草,薏苡仁-紫菀-杏仁等9组药物组合;③关联规则发现二项关联有茯苓-蒺藜、茯苓-续断、茯苓-白芍、茯苓-谷芽等21组,三项关联有茯苓-蒺藜-石斛、茯苓-白术-薏苡仁等52组。结论:王氏治疗咳嗽从肺脾肾治痰、从心肝肺治火;外感咳嗽病情轻浅者以轻宣为治,辛平辛凉解风邪散寒邪,甘凉甘寒疏散风热,以润治燥;内伤咳嗽者祛邪气与扶正气相兼为用,化痰的同时固护津液,痰盛者注重健脾调胃以杜生痰之源,咳嗽日久者注重补益肝肾、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现代医家诊疗过敏性鼻炎的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启发.方法:搜集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建库以来至2020年6月30日现代医家诊治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资料,规范证候类型与药物名称,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对其中所载过敏性鼻炎证候类型与方剂药物进行描述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总结治疗该病的常用有效药物及其配伍关系。方法:筛选清代治疗妇科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对其中治疗闭经的内服方剂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闭经方剂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治疗闭经的方剂72首,剂型以汤剂、丸剂居多,药物类型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温、平居多,药味以甘、辛、苦居多,归经以肝、脾和心经药物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并形成6个聚类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新安医家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归纳辨证论治特色,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十四五”教材《中医内科学》不寐病的病证标准,将《临证指南医案》《吴氏医验录全集》《程门雪医案》《杏轩医案》《名医类案》《孙文垣医案》《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八部新安医籍中符合标准的纳入研究范围,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次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对处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网络、系统聚类、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166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22味,累计用药2030频次,高频中药以安神药、补虚药和平肝息风药为主;当最小支持度为10.3%,最小置信度为80.0%,得到二项关联组合46项,当最小支持度为20.6%,最小置信度为90%,得到三项关联组合29项;复杂网络核心处方为茯神、远志、酸枣仁、龙骨、夜交藤、牡蛎、珍珠母、磁石;系统聚类得到石决明、天麻、钩藤、牡丹皮、夏枯草、刺蒺藜等13组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出15个公因子。结论:新安医家认为不寐与心肝脾关系密切,治疗上多以养心安神、...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搜集和整理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总结出其组方用药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为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在查阅了大量清代医家著作的基础上,对治疗虚劳的内服方剂进行采集、整理和编排,运用频数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到内服方剂112首,其四气以温、寒、平三类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三类为主,归经以入肝、肾、脾、肺和胃经的药物为主,功效中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为主,其中补虚药中补气药、补阴药和补血药为主;居前20位的药物依次为:熟地、甘草、麦冬、白芍、茯苓、生地、人参、山药、茯神、酸枣仁、五味子、北沙参、黄芪、阿胶、白术、枸杞子、牛膝、丹皮、橘红、大枣。结论:清代医家治疗虚劳的组方用药规律为:①甘温补中、扶正祛邪;②平调脏腑,共治气血;③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历代治疗心悸丸药方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第2版)、《中华医典》及"中医世家"等专业书籍与平台为蓝本,收集历代古籍中治疗心悸的丸药方,建立表格,通过统一数据清洗,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分析历代治疗心悸丸药方的用药及组方规律。结果:对纳入研究的历代治疗心悸的89首丸药方进行统计挖掘分析,得出历代治疗心悸的药物155味(不含煎汤送服药物),共有1057味次,使用频率超过30%的有15味;通过药物关联共得到不同的用药模式46组,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挖掘历代治疗心悸丸药方的基本方8对及新处方8首。结论:历代治疗心悸的89首丸药方用药相对集中,药性平缓,少有攻伐之品,且无论是丸剂自身相关性分析,还是基于熵聚类的新方分析,都显示治疗心悸以攻补兼施为妙,此亦符合丸剂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龚廷贤医学全书》中龚氏诊治头痛病证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头痛病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龚廷贤医学全书》中龚氏治疗头痛疾病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新安医家治疗咳嗽的组方用药规律特色,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组方依据和思路。方法:从新安医案专著筛选390案咳嗽医案,利用office 2016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SPSS 22.0进行频数、性味归经、用药类别、证型、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药物频数得出益气健脾药、止咳平喘药、补阴润燥药位居前三位,聚类分析可归纳出益气健脾药、养血敛阴药、止咳化痰药、滋阴健脾药、泻肺化痰药等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得出茯苓→白术、甘草→人参、苦杏仁→紫苏子等常用药对及渗水利湿药→止咳化痰药的常用配伍。结论:新安医家论治咳嗽以脾肺为要,擅长从脾论治,多以甘润、甘温、甘凉之味培土生金治其本,止咳平喘、养阴益气治其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近现代医家验案,挖掘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用药规律,并探讨高频药物的配伍应用思路.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 NKI)、万方医学数据库(Wan 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0年4月有关中医药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文献为数据源,进行药味的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燕京中医肿瘤医家秦厚生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病案室名老中医案卷中,筛选秦厚生治疗乳腺癌诊疗医案,采集医案的西医诊断及治疗、中医症状、组方用药信息等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或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数据135条,西医诊断IV期82例,手术治疗97例,涉及药物135味。出现频次前4位的症状分别为憋喘(40次)、疼痛(31次)、上肢水肿(26次)、咳嗽(24次);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沙参(83次)、桔梗(66次)、麦冬(54次);使用频次前3位的药物类别是补虚类(343次)、化痰类(236次)、祛湿通络类(227次);药物归经以肺(65次)、肝(58次)、脾(49次)、胃(42次)、肾(38次);药味以甘(73次)、苦(65次)、辛(49次)为主;药性以温(49次)为主。对所有药物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选出20味药,在对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论秦厚生教授在治疗乳腺癌时以扶正补虚、疏肝解郁、健脾补肾、祛痰化瘀、疏通经络为治则,对放射性肺炎常用药对为沙参、麦冬,针对水肿常用药对为路路通、络石藤、丝瓜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药治疗呃逆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呃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筛选近10年关于中药治疗呃逆的临床文献,对其有效方剂中药进行性味归经分布、频次、常用药对、核心处方组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98篇,合计120个有效中药处方。呃逆用药药性以温、平类常见,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分布主要为脾、胃、肺经。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代赭石、甘草、法半夏、柿蒂、旋覆花等,处方中常用药对为代赭石-旋覆花。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组合为:代赭石、旋覆花、丁香、柿蒂、生姜、陈皮、法半夏、党参、甘草。结论中医治疗呃逆当标本兼顾,降逆止呃与益气补虚之药相互配伍,注重加强脾胃运化之功,巧妙利用宣肺之法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尿浊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方法(频数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253首治疗尿浊的方剂中,共涉及272味中药,使用频率排在前6位的中药为茯苓、龙骨、甘草、牡蛎、人参、黄柏,药物类别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收涩药、清热药为主。对高频药物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共得到8个聚类组合,每类按照中药功效可归纳为:健脾燥湿、温肾利湿、清热利湿、固肾涩精、补肾壮阳、滋肾补阴、宁心安神、益气补血。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常用药对及药组主要是补虚药、收涩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安神药类药物的不同组合,其中桑螵蛸与龙骨是治疗尿浊最常见的药对。结论:尿浊方剂的用药规律以清利湿热、补益脾肾为主。中医治疗尿浊应先辨虚实,初期多为实证,治以清利湿热;久病多虚,宜健脾益气、填补肾精,但要做到清补兼顾。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237例医案中,治法以通络与养营为最常用,药物以当归、秦艽、桑枝、牛膝应用最多,药物间关联分析以当归与牛膝、秦艽与桑枝、秦艽与牛膝的支持度最高,续断对当归的置信度最高。结论:阐释了孟河医家治疗痹证的治法和用药基本规律,为痹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为研究孟河医派开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Citespace V5.5.R2软件,应用可视化方法分析中医药用药规律数据挖掘文献的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源,收集“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分类下的符合标准的中文学术期刊文献,应用Citespace V5.5.R2软件通过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方法对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812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苗明三,最多的机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关键词共现中,除去与主题词相同的关键词,频次排在前十且中介中心性数值≥0.1的是关联规则、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聚类分析、名老中医。突现词40个,选取有意义的聚类10个,总结归纳为4个方面。结论:对中医药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作者之间合作不太密切,机构联系较为紧密。研究内容围绕技术方法、工具、对象、目的等展开。研究热点是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和名老中医,糖尿病、新安医学、叶天士、肺癌是未来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万密斋医学全书》中关于万密斋诊治月经紊乱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月经病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万密斋医学全书》中万密斋治疗月经疾病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SPSSModeler18.0和SPSSStatistics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万密斋医学全书》中关于万密斋诊治月经紊乱的方药进行数据分析,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月经病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万密斋医学全书》中万密斋治疗月经疾病的文献,构建临证方药数据库,运用IBM SPSS Modeler18.0和SPSS Statistics22.0软件对其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功效、性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数据清洗,最终符合条件的方剂共计36首,包含中药61味,用药总频次共计418次。数据结果显示,万密斋治月经病高频常用药物中,当归使用频次最高,川芎和甘草位居其后;药物功效使用频率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药性以温性药使用频率最高,药味则多选用甘、苦、辛味;按药物归经划分,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脾经,其次是肝经和心经。通过关联分析,共得到关联数据20条(7条二项、11条三项、2条四项),核心组合为"当归-川芎-生地黄-甘草"。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得到3类药组,包括"四物汤活血补血组(川芎-甘草-当归-白芍-生地)""补血滋阴药熟地黄+益气健脾药(人参-白术-茯苓)+理气活血药(陈皮-香附-牡丹皮)""清热凉血药(黄芩-黄连-赤芍)"。结论:万密斋辨治月经病证多主张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和心脾,补益精血;善用苦寒之药,清泄肝火;结合补益之品,益气补虚;组方思路多以行气止痛、滋阴补血、益气健脾、理气和中、清热凉血等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鳖甲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和CNKI等数据库中检索出含鳖甲的方剂1 910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含鳖甲的方剂中与鳖甲配伍频率最高的前10位药物依次为甘草、柴胡、当归、茯苓、人参、大黄、白术、木香、黄芪、赤芍。这些药对常以1∶1配伍用于临床,其次为1∶2、1∶3、3∶4。结论:该文通过对鳖甲系列药对的临床应用数据分析,发现鳖甲药对的配伍和主治病症分布规律,能够为临床组方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