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术前泌尿系腹部平片、泌尿系彩超、肾输尿管膀胱CT平扫明确为输尿管结石,所有患者对症治疗,随访观察1周,患者如结石未自行排出,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或逆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结果:2例患者输尿管结石自行排出;3例患者行ESWL,1例碎石后结石成功排出;5例行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8例患者结石治疗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尿流改道后输尿管结石的处理包括短期随访观察、ESWL及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治疗。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尿流改道患者输尿管结石的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尿流改道术后尿路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例既往因膀胱癌接受尿流改道的尿路结石患者(肾结石6例,输尿管结石5例,储尿囊结石9例),接受个性化的治疗:其中经皮肾取石术8例,经皮肾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3例,储尿囊流出道入路手术5例,经皮膀胱穿刺人路手术3例,开放取石1例.结果 手术时间60~130min,平均104min;术后结石清除率90%(18/20);术后发热4例(20%o),其中l例经皮肾镜技术(PCNL)术后液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结论 针对尿流改道术后的尿路结石患者,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清除尿路结石.  相似文献   

3.
尿流改道术后由于反复的自家导尿、感染、残余尿和肠黏液的分泌沉积等因素可能导致储尿囊的结石形成,代谢变化也可诱发部分患者继发上尿路结石。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尿路解剖结构的改变,给继发结石的处理带来一定困难。随着腔内碎石技术的不断完善,大部分结石患者可以通过微创手段得到很好的治疗。2005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尿流改道术后膀胱结石6例,采用微创经皮膀胱穿刺和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后患者长期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05年1月~2012年5月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UD)患者156例,其中原位新膀胱术组56例,回肠膀胱术组68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32例,中位随访时间89(60~130)个月。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术后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泌尿系结石、术后肾积水、术后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等指标。结果:156例患者中,平均eGFR从(90.4±19.4)ml·min~(-1)·1.73m~(-2)下降至(71.2±19.4)ml·min~(-1)·1.73m~(-2),发生肾功能损害比例为41.7%,其中原位新膀胱术组25例,回肠膀胱术组27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组13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是术后肾功能损害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而年龄、尿流改道术式并非其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后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术后更容易发生肾功能损害。应特别注意对潜在高危患者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保护患者的术后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根治性膀胱切除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全膀胱切除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行尿流改道.尿流改道的主要形式有回肠通道术(bricker ileal conduit)、间歇性导尿可控性膀胱术(kock or indiana pouch)及原位新膀胱术(studer or sigmoid neobladder),尿流改道也应用于难治性的下尿路梗阻、尿瘘或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小儿泌尿系结石有其特殊性,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和开放性手术。但各种方法都有其并发症且治疗中的并发症可能影响小儿泌尿系统的生长发育。本文就小儿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可经腹腔镜行多种类型的尿流改道术:回肠通道术、可控膀胱术、原位新膀胱等。腹腔镜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常采用两种方式,腹腔镜辅助及全腹腔镜下完成。本文着重就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后原位新膀胱技术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已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常用的术式为肠道尿流改道术。但该术式复杂、涉及器官多、创伤大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术前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患者手术质量及术后生活质量。自1887年BARDENHEUER首次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以来,随着术式的不断完善,患者术前准备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本文将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肠管尿流改道术术前准备的变化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泌尿外科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泌尿系结石采用腔镜手术治疗,这些手术方式包括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切开取石术等。腔镜手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特点是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但与此同时,腔镜手术也存在着出血、感染、损伤等并发症。尿源性脓毒血症是泌尿系结石腔镜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现就其发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复发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上尿路复发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尿石成分进行分析,对血、尿理化指标及代谢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术后复发结石成分中,与原发结石成分相同者34例;与原发结石成分不同者8例,其中1例为尿流改道术后(草酸钙结石变为尿酸结石),1例为ESWL术后(草酸钙结石变为尿酸结石),3例为开放取石术后(草酸钙结石变为感染结石及尿酸结石),2例为输尿管碎石取石术后(尿酸结石变为感染结石)。在血、尿理化检测中,糖尿病8例,尿路感染7例,肥胖6例,甲状旁腺机能亢进3例。结论:根据复发性尿路结石的临床特点及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治疗肾多发结石的效果。方法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治疗的66例肾多发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组和联合组(采用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及术后降钙素原值。结果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PCNL组血红蛋白下降值和术后降钙素原值明显高于联合组(P均0.01)。结论 对于肾盂结石并扩张积水的肾多发结石患者,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膀胱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相当,但安全性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SWL)、输尿管镜取石术(URS)、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腹腔镜取石术及开放手术。随着SWL和腔镜碎石技术的普及,泌尿外科医师及患者在结石治疗时面临多种选择,甚至遇到两难处境。本文解读2013版更新后EAU指南,希望对规范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在各种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病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7年10月采用顺行输尿管软镜治疗的15例改道术后发生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病例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1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气胸、严重出血、输尿管穿孔、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46±15) min;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4.2±1.5) d。术后第2天复查KUB均未见明显结石残留,双J管位置均正常。术后第4周复查泌尿系CT均未见明显结石残留与复发。结论:顺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可作为尿流改道患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处理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顺行输尿管软镜在复杂上尿路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应用顺行输尿管软镜诊治上尿路疾病23例,其中联合经皮肾镜诊治复杂性肾结石17例(1例伴上盏憩室结石),膀胱癌尿流改道后梗阻性疾病3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输尿管软镜明确结石移位2例,诊断性质不明输尿管病变1例。结果 17例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下联合输尿管软镜镜检、碎石,结石清除率100%,术后4周复查KUB无结石残留,无术后并发症。3例输尿管肠段吻合口狭窄,狭窄环内切开扩张、输尿管结石碎石1例,术后6周软膀胱镜下经回肠代膀胱拔除双J管,拔管后3个月随访患侧肾积水无加重。2例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开取石术中结石移位,输尿管软镜镜检明确结石移行入肾盂,改开放手术治疗。1例尿道损伤闭锁膀胱长期造瘘术后,输尿管软镜下活检明确输尿管癌。结论顺行输尿管软镜诊断和治疗上尿路疾病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方法,在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的联合诊治、尿流改道后并发症的治疗及输尿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是安全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内窥镜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11年5月期间对11例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的患者采用摄像监视系统、灌洗泵、不同内窥镜及碎石系统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进行碎石及取石,其中3例阑尾输出道患者采用F8/9.8Wolf输尿管硬镜或输尿管软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19.5Wolf尿道膀胱镜进入贮尿囊内行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碎石;4例回肠输出道患者采用F21Wolf肾镜进入贮尿囊内行EMS超声碎石。结果:11例患者经输出道将贮尿囊内结石全部取出,并发症出现少,对输出道的抗尿失禁作用影响少。结论:对全膀胱切除异位可控膀胱术后合并贮尿囊结石,可采用不同的碎石系统和不同的内窥镜经输出道进入贮尿囊内进行碎石,其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openradicalcystectomy,0RC)及原位尿流改道已成为主要的手术方式。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拓展,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1aparoscopicradicalcystectomy,LRC)、原位尿流改道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由于手术的步骤较多、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该手术是否能成为常规的手术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的发生原因与对应措施.方法:对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患者105例随访14~94个月,平均43.5个月,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贮尿囊结石发生率6.7%(7/105),6例手术治愈,其中2例行经皮穿刺膀胱镜下气压导弹道碎石,4例行贮尿囊切开取石,术后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膀胱术后贮尿囊结石的发生多与症状性泌尿系感染相关,规律、充分的贮尿囊冲洗及定时清洁导尿对于预防贮尿囊结石有重要作用;选择性地采取经皮穿刺膀胱镜下碎石术或贮尿囊切开取石术,均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腺癌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4例,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脐尿管腺癌7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2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5年生存率18%(3/16)。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宜采用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提高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脓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筛选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21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0例;采集有无术中结石滑脱及术后感染性休克等资料,定期随访尿常规、泌尿系彩超、患肾功能、输尿管狭窄等.结果 41例患者均康复满意;腹腔镜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稍长于输尿管镜组(P<0.05);腹腔镜组结石滑脱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示,尿白细胞、肾皮质厚度、患肾功能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是相对安全有效地治疗脓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是对输尿管镜技术的有效补充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后不留置双J管与尿管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对64例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的临床资料,患者被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放置双J管);观察组32例(不放置双J管与尿管).结果 放置双J管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无管化组;无管化组术后患者腰痛、血尿、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低于放置双J管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输尿管无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简单输尿管下段结石,可不必常规留置双J管与尿管,创伤轻,痛苦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