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PROM)并发宫内感染病原特点及胱天蛋白酶-3(Caspase-3)、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cl-2)、凋亡诱导因子(AIF)表达改变研究。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收治的PROM产妇108例作为研究组,根据是否足月分为足月PROM组61例和未足月PROM组47例,另根据其是否合并宫内感染分为感染患者42例和非感染患者66例,并选择同期未发生胎膜早破的正常妊娠产妇50例作为对照,纳入对照组。对合并宫内感染的PROM产妇病原菌进行调查。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产妇胎膜组织中Caspase-3、Bcl-2、AIF表达水平,对足月/未足月、感染/非感染PROM及对照组产妇三指标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42例合并宫内感染的PROM产妇羊水中共检出病原菌58株,其中细菌41株占70.69%,真菌17株占29.31%,以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为主。未足月PROM组Caspase-3、AIF分别为5.53±1.59、3.87±1.15高于足月PROM组及对照组、Bcl-2为4.31±2.07低于足月PROM组及对照组(P均<0.001);足月PROM组Caspase-3、AIF分别为3.01±1.22、1.97±0.64高于对照组、Bcl-2为6.72±2.96低于对照组(P均<0.001);感染患者Caspase-3、AIF为5.47±1.43、3.61±1.20高于非感染患者及对照组、Bcl-2为4.31±2.07低于非感染患者及对照组(P均<0.001);非感染组Caspase-3、AIF分别为3.32±1.28、1.82±0.62高于对照组、Bcl-2为6.37±2.60低于对照组(P均<0.001)。结论胎膜早破并发宫内感染病原菌以B族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假丝酵母为主,患者胎膜组织存在Caspase-3、AIF表达上调、Bcl-2表达下调,其免疫学机制及临床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新生儿感染风险的影响,以改善母婴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将其分为胎膜早破组和无胎膜早破组,每组40例。对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胎膜早破组产妇破膜时间及分娩时间对新生儿感染风险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2例,死亡1例,胎儿窘迫23例,死胎1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67.5%;无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1例,胎儿窘迫4例,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胎膜早破组(P0.05);破膜时间、分娩时间24 h新生儿感染率(66.7%、54.5%)均显著高于≤24 h产妇(28.6%、1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率(33.3%、45.5%)均显著低于≤24 h产妇(71.4%、8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显著提升新生儿感染风险,同时,随着破膜时间及分娩时间的延长,新生儿感染风险增加。因此,临床应有效预防和及时诊断胎膜早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阴道分娩者施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护理干预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初产妇76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施予常规接生技术干预,B组则施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后,B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为(36.1±2.1)min、A组为(53.3±5.1)min,B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低于A组,P 0.05,B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30±0.33)分,A组为(8.00±0.25)分,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A组,P 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阴道分娩者实施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产妇产程时间,提升新生儿Apgar评分,降低窒息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高危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妊娠结局和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该院分娩的120例高危产妇进行研究,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成剖宫产组53例和阴道分娩组6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生产情况、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情况,分析产褥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剖宫产组产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也显著更多,但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早产、产后1 min及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妇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产妇产褥期感染率为8.33%,年龄、妇科炎症、妊娠期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头/产钳吸引、胎膜早破、剖宫产、羊水污染及干预护理是产妇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妊娠期贫血、妇科炎症、胎头/产钳吸引、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污染、剖宫产及干预护理均与产褥期感染有关(P0.05)。结论高危产妇剖宫产能显著减少分娩并发症,而阴道分娩则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产时和产后出血,临床应根据产妇具体情况选择分娩方式,并针对产妇产褥期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生殖道感染患者足月胎膜早破(PROM)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定期产检、分娩的GDM产妇175例,分析产妇妊娠期生殖道感染情况和感染病原菌的病原学特点;根据产妇是否发生PROM分为PROM组46例和非PROM组129例,另选取同期于医院正常分娩的健康产妇105名为对照组,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Nrf2基因启动子-653G/A、-651G/A和-617C/A位点的多态性。结果 57例(32.57%)GDM产妇发生生殖道感染,检出的89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29.21%)。PROM组、非PROM组和对照组的生殖道感染率比较:PROM组>非PROM组>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PROM组<非PROM组<对照组(P<0.05)。PROM组Nrf2基因启动子-617C/A位点的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非PROM组和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妇合并不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产后血清、唾液及乳汁HBV-DNA载量测定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于医院就诊的即将分娩产妇共9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产前检查血清乙肝指标均为阳性,根据不同HBV感染模式将96例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为甲组("大三阳"急性期32例);HBsAg、乙肝e抗体(HBeAb)、HBcAb阳性为乙组("小三阳"恢复期32例);HBsAg、HBcAb阳性为丙组(慢性期32例);分析各组产妇产后血清、唾液及乳汁HBV-DNA载量及相关性。结果甲组产妇血清、乳汁及唾液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0.63%、62.50%、59.38%,高于乙组71.88%、40.63%、34.38%,丙组43.75%、25.00%、18.75%(P0.05);甲组产妇血清、乳汁及唾液中HBV-DNA载量分别为(5127.45±350.80)copies/mL、(4210.20±294.04)copies/mL、(2147.15±224.86)copies/mL,高于乙组和丙组,乙组HBV-DNA载量高于丙组(P0.05);甲组新生儿HBV感染率为81.25%,高于乙组的50.00%和丙组的28.13%,乙组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丙组(χ~2=42.51,P0.001),产妇分娩前HBV-DNA载量与新生儿HBV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产妇分娩前HPV-DNA载量越高,分娩后唾液及乳汁中HPV-DNA载量也越高,两者呈正相关,产前积极开展HBV感染治疗和预防能降低新生儿感染率,减少分娩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医院确诊为足月胎膜早破并成功分娩的132例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选取同期足月正常分娩的130名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孕妇在分娩前、分娩后24h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统计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情况,对比分析正常孕妇与胎膜早破孕妇、围产期感染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之间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胎膜早破组分娩后SCD14(46.34±8.35)ng/ml、PCT(52.36±8.23)pg/ml、CRP(4.78±1.24)mg/ml、IFN-γ(75.24±9.23)pg/ml、IL-10(6.59±1.25)pg/ml显著下降,两组孕妇外周血清SCD14、PCT、CRP、IFN-γ、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外周SCD14(56.35±8.25)ng/ml、PCT(55.32±10.24)pg/ml、CRP(6.01±1.69)mg/ml、IFN-γ(62.21±9.25)pg/ml、新生儿感染率15.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5.26±1.0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OM组感染新生儿外周血SCD14(63.52±9.25)ng/ml、PCT(61.32±1.24)pg/ml、CRP(7.26±1.75)mg/ml、IFN-γ(96.73±11.26)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新生儿,而IL-10(4.03±2.01)pg/ml显著低于未感染新生儿(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患儿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积极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外周血细胞因子在胎膜早破(PROM)、新生儿围产期感染中表达特点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在医院确诊为足月胎膜早破并成功分娩的132例孕妇作为胎膜早破组,选取同期足月正常分娩的130名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孕妇在分娩前、分娩后24h内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抽取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γ(IFN-γ)以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同时统计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情况,对比分析正常孕妇与胎膜早破孕妇、围产期感染新生儿与健康新生儿之间外周血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性。结果胎膜早破组分娩后SCD14(46.34±8.35)ng/ml、PCT(52.36±8.23)pg/ml、CRP(4.78±1.24)mg/ml、IFN-γ(75.24±9.23)pg/ml、IL-10(6.59±1.25)pg/ml显著下降,两组孕妇外周血清SCD14、PCT、CRP、IFN-γ、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新生儿外周SCD14(56.35±8.25)ng/ml、PCT(55.32±10.24)pg/ml、CRP(6.01±1.69)mg/ml、IFN-γ(62.21±9.25)pg/ml、新生儿感染率15.1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0(5.26±1.0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ROM组感染新生儿外周血SCD14(63.52±9.25)ng/ml、PCT(61.32±1.24)pg/ml、CRP(7.26±1.75)mg/ml、IFN-γ(96.73±11.26)pg/ml显著高于未感染新生儿,而IL-10(4.03±2.01)pg/ml显著低于未感染新生儿(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患儿的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积极进行外周血炎性因子表达检测有利于早期预测胎膜早破和新生儿围产期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分娩方式对瘢痕子宫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110例瘢痕子宫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医生评估结果及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按实际分娩结果分组。产前有36例产妇选择阴道试产,其中阴道试产成功28例为A组,阴道试产失败转为急诊剖宫产8例为B组,择期剖宫产74例为C组。比较瘢痕子宫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各项指标。结果 A组、B组孕周和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胎心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birth weight,BW)、产后感染率高于A组(P0.05);A组、C组孕周、BW、胎心异常和产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A组(P0.05);C组产后感染率低于B组(P0.05);A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产程时间均少于B组、C组,C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两次分娩间隔时间是瘢痕子宫孕产妇再次妊娠分娩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产妇中应用阴道试产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产科收治的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产妇38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胎膜早破不伴有新生儿感染的产妇3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胎膜早破至胎儿分娩时间、新生儿感染率,分析影响胎膜早破和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妇<34周、34~36周及≥37周胎膜早破至胎儿分娩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膜炎的发生率(57.89%)明显高于对照组(3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周、34~36周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28.95%、47.37%)均明显高于≥37周(23.68%)(P<0.05);观察组尿道直管、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及无菌操作不合格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孕周、尿道直管、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及无菌操作不合格。结论孕周越小,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危险性就越高,孕周、尿道直管、分娩方式、剖宫产及无菌操作不合格是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影响因素,因此产妇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产检,加强对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因素的预防和控制,以降低胎膜早破伴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阴道分泌物的病原体分布特点及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92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为病例组;88例怀疑有胎膜早破产妇,设为对照组Ⅰ;85例产妇为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Ⅱ。对比三组产妇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布特点、阴道分泌物免疫调节因子水平、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结果病例组病原体分布特点不同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病例组乳杆菌属检出率(46.74%)低于对照组Ⅰ(70.45%)与对照组Ⅱ(83.53%),病例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54.35%)高于对照组Ⅰ(31.82%)与对照组Ⅱ(3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6(IL-6)(518.23±73.49)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12.93±1.57)fmol/mL高于对照组Ⅰ(321.64±75.94)ng/mL、(9.22±1.34)fmol/mL与对照组Ⅱ(257.42±66.35)ng/mL、(8.71±1.08)fmol/mL,病例组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1.57±0.68)ng/mL低于对照组Ⅰ(1.83±0.62)ng/mL与对照组Ⅱ(1.91±0.4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产妇感染率(7.61%)、新生儿感染率(6.52%)高于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足月胎膜早破导致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升高,阴道菌群失调是引起感染增加的主要因素,应积极给予预防处理,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发生胎膜早破,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胎膜早破的防治及改善妊娠结局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住院的胎膜早破(PROM组)和无胎膜早破(无PROM组)孕妇各100例,采集孕妇宫颈分泌物检测解脲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采集阴道分泌物及直肠分泌物检测B族链球菌,同时观察胎膜早破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PROM组中14例B组链球菌、26例UU、23例CT感染,感染率分别为14.00%、26.00%、23.00%,无PROM组中4例B族链球菌、7例UU、6例CT感染,感染率分别为4.00%、7.00%、6.00%,两组孕妇B组链球菌、UU、CT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M组B组链球菌、UU和CT感染孕妇早产、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无感染孕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孕妇,感染可增加胎膜早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术后感染病原菌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 0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组,各1 000例。A组产妇术前30min静滴头孢呋辛,B组于产妇术后30min与术后3d分别静滴头孢呋辛,C组于产妇术后至病房静滴头孢呋辛;采集产妇剖宫产术后感染患者血液、体液和分泌物标本,分离鉴定病原菌,并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时机。结果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术后感染率为3.17%(95/3 000);其中尿路感染35例,切口感染27例,产褥感染18例,宫腔感染15例;B组术后感染率为1.00%(10/1000)低于A组2.70%(27/1000)和C组5.80%(58/1000)(P<0.05),且A组低于C组(P<0.001)。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9株占58.97%,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8株占41.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三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住院时间为(6.52±1.10)d长于A组(4.45±1.21)d、B组(4.51±1.38)d(P<0.001);而A、B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1)。结论剖宫产妇术后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为其主要致病菌,于产妇术后30min与术后3d静滴头孢呋辛效果较好,可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对胎膜早破(PROM)产妇围产期感染的诊断价值,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邢台市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295例PROM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围产期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将产妇和新生儿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对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对两组产妇血清、脐带血清、新生儿血清中sCD14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围产期感染的价值。结果 48例新生儿发生围产期感染,感染率为16.27%。感染组围产期的孕周、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分别为(36.36±3.38)周、(3.16±0.32)kg、(8.51±1.02)分均低于未感染组,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占比为22.92%(11/48)、45.83%(22/48)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产妇血清、脐带血清、新生儿血清中的sCD14水平分别为(55.66±8.06)ng/ml、(63.00±10.18)ng/ml、(59.44±8.49)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产妇血清、脐血清、新生儿血清sCD14水平诊断围产期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RO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脐带血清sCD14水平的AUCROC最高,为0.922,在Cut 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9和0.813。结论在发生围产期感染的PROM产妇和新生儿,可早期观察到母体静脉血、脐带血、新生儿静脉血中sCD14水平的上调,特别是脐带血sCD14水平对于辅助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临床可考虑将其作为辅助指标用于提高感染的早期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后残余羊水指数(AFI)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该院就诊的723例PPROM患者,根据AFI值将患者分为A组(AFI≤40 mm,201例)和B组(AFI40 mm,522例),均给予抗感染、抑制宫缩等处理,观察两组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A组和B组产妇年龄、破膜时孕周及剖宫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破膜至分娩时间为(71.29±12.20)h,明显短于B组(P0.05);A组和B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7.94±1.41)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新生儿窒息、围生期感染、新生儿死亡和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分别为14.93%、30.85%、5.47%和18.91%,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PPROM后AFI≤40 mm时,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等不良情况明显增加,故PPROM后残余羊水量评估是围产期监护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ecreted phospholipase A2,sPLA2)、人β2防御素2(humanβ-defensin-2,HBD-2)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及羊膜腔感染的影响,为PPROM及羊膜腔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12月攀枝花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PPROM孕产妇50例为PPROM组,足月胎膜早破(TPROM)孕产妇50例为TPROM组,同期孕中期正常妊娠孕妇50名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sPLA2、HBD-2水平差异,PROM患者分娩结束后取胎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确定有无羊膜腔感染。结果 PPROM组血清sPLA2、HBD-2水平为(147.88±25.90) ng/ml、(523.57±83.34)ng/L高于对照组(均P0.001),TPROM组血清sPLA2、HBD-2水平为(151.27±25.46) ng/ml、(516.22±80.7)ng/L高于对照组(均P0.001),PPROM组与TPRO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PROM组28例检出羊膜腔感染,感染率为56.00%,TPROM组23例检出羊膜腔感染,感染率为4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PROM组羊膜腔感染患者血清sPLA2、HBD-2水平为(184.21±30.46) ng/ml、(598.44±89.05)ng/L高于无羊膜腔感染患者(均P0.001),TPROM组羊膜腔感染患者血清sPLA2、HBD-2水平为(189.35±30.91) ng/ml、(604.52±87.82)ng/L高于无羊膜腔感染患者(均P0.001)。结论血清sPLA2、HBD-2在TPROM与PPROM时均可出现明显升高,尤其是羊膜腔感染时升高更为明显,但TPROM与PPROM组血清sPLA2、HBD-2无明显差别,因此以上指标可能参与了PROM的发动,并且与羊膜腔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PROM)的关系及其对线粒体凋亡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运城市中心医院分娩伴有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产妇121例为感染组和同期无生殖道感染产妇118名为健康组,比较两组产妇PROM情况和妊娠结局,感染组产妇根据是否发生PROM分为感染PROM组45例和感染非PROM组76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胎膜样本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Bcl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水平,比较分析两组产妇胎膜组织Caspase-3、Bax和Bcl-2水平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胎膜组织Caspase-3、Bax和Bcl-2水平对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并PROM预测价值。结果 感染组产妇PROM、早产、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感染组产妇胎膜组织Caspase-3、Bax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Bcl-2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感染PROM组产妇胎膜组织Caspase-3、Bax水平高于感染非PROM组(P<0.05),B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胎膜早破(PROM)产妇胎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B细胞淋巴瘤基因-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Rab蛋白(Rab7b)表达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8例PROM产妇为PROM组,选择同期于医院分娩的无PROM产妇58名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胎膜组织中IL-18、MMP-2、Bcl-2、Bax、Rab7b蛋白表达,分析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PROM组GBS感染、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PROM组胎膜组织中IL-18、MMP-2、Bax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Bcl-2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PROM组中GBS感染产妇胎膜组织中IL-18、MMP-2、Bax相对表达量均高于GBS未感染产妇,Bcl-2表达量低于GBS未感染产妇(P<0.05)。GBS感染PROM产妇新生儿早产、宫内窘迫、宫内感染发生率高于GBS未感染产妇(P<0.05)。结论 PROM产妇GBS感染率异常上升,GBS感染导致PROM产妇胎膜组织中IL-18、MMP-2、Bcl-2和Bax表达异常,并提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356例孕足月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孕足月胎膜早破(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30日,在该院住院的孕37周以上发生胎膜早破的产妇35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产妇300例为对照组,对其产生的妊娠结局如分娩方式、围产儿死亡、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前细菌性阴道病(BV)、产后感染等进行分析。结果:PROM组正常产197例,占55.34%,剖宫产158例,占44.38%,围产儿死亡率16.85‰,胎儿窘迫10.96%,新生儿重度窒息7.02%,PROM的产前阴道感染率为37.64%,产后感染发生率为16.57%。结论:孕足月胎膜早破的BV感染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率、围产儿病死率升高,应重视孕期健康教育及生殖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分娩结局和对新生儿的影响,了解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开始的时间对分娩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更好地掌握对早产胎膜早破孕妇的治疗。方法选取早产胎膜未破259例为A组及早产胎膜早破198例为B组,观察B组在早产孕妇中的发生率及A组与B组的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观察B组不同由破膜至开始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对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早产胎膜早破占早产孕妇的43.3%,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A组与B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肺损伤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肺炎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孕妇破膜至开始使用抗生素时间≤12h与破膜至开始使用抗生素时间12h的两种情况宫内窘迫率、新生儿感染率、新生儿肺炎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损伤率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是早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更易导致难产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更早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减少宫内窘迫、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肺炎,需要掌握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