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采用美国Norland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22例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2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包括Neck、Troch、Ward三角区)骨密度测定,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合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空腹血糖9.89±3.2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4 ±1.43、甘油三脂2.27±1.4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88±0.91 mmol/L较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5.60±1.0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4.62±0.68、甘油三脂1.32±0.8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28±1.06mmol/L显著增高(P<0.05);糖尿病患者Neck、ward三角区、Troch的骨密度分别为0.88±0.21g/cm2、0.63±0.11 g/cm2、0.73±0.08 g/cm2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2±0.06 g/cm2、0.76±0.14g/cm2、0.83±0.09 g/cm2,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骨密度1.06±0.20 g/cm2与正常人1.17±0.14 g/cm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性也高于正常人,早期筛查血糖及骨密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81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正位1~4椎体(L1-4)、左侧髋部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转子内区(Imer)、髋部总体(Total)和华氏三角(ward’s)的骨密度。结果 (1)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L1-4骨密度的改变先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60岁之后又逐渐增高;Neck、Troch、Inter、Total和Ward’s区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特别是Ward’s区骨密度下降显著。(2)病程在各年龄段对骨密度无明显影响。(3)超重组骨密度〉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结论 病程对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无影响,Ward’s区是观察骨密度变化的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根据GNRI值分为降低组(GNRI≤98)和正常组(GNRI>98),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分析GNRI与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 ①与GNRI正常组比较,GNRI降低组股骨颈、全髋BMD更低(P<0.01),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高(P<0.05);②GNRI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1)、与全髋BMD呈正相关(P<0.05);③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GNRI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B= – 0.076,P<0.05)。ROC曲线显示包含GNRI的联合指标对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GNRI与股骨颈、全髋BMD呈正相关,GNRI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烟对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4月一 2010年6 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吸烟组(61例)和不吸烟组(65例),测量骨密度。结 果对于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吸烟组与不吸烟组相比,骨密度明显减低,骨质疏松人数增多,差异有 显著性(P<0.01);在吸烟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吸烟年限(rs =0.481,P<0. 01 )、每日吸烟量(rs = 0. 432,P <0.01)与骨密度减低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吸烟致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 高,且与吸烟年限和每日吸烟量呈显著正相关,及早戒烟是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BMD)的临床特点,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男性T2DM患者116例,其中糖尿病肾病(DN)50例,分为T2DM组和DN组,另设老年男性健康对照组50例,记录年龄、体重指数(BMI)、DM病程,均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检查,并抽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骨代谢、生化等指标的变化,计算稳态胰岛素评估模型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结果 (1)T2DM组、DN组年龄和BMI匹配的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DN组病程长于T2D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T2DM组、DN组的BMD和骨矿含量(BMC)、25-羟基维生素D、睾酮(T)和骨钙素(BGP)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5);DN组较T2DM组更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T2DM组和DN组的甲状旁腺激素(PTH)、B-胶原系列(B-C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P<0.05);然而DN组又高于T2DM组,差异显著(P<0.05);(4)T2DM组、DN组存在胰岛素抵抗(IR),DN组IR尤其显著.HOMA-IR指数与BMD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DM病程及IR程度均与骨质疏松程度牟正相关,改善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IR对预防其OP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28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骨密度参数(T值和Z值),分析骨密度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随着骨密度降低,年龄增加(F=8.928,P0.01)、HBA1c增加(F=7.290,P0.01),炎症因子CRP、TNF-α及IL-6均增高(F分别为6.928、8.301、4.290,均P0.05);BMD与年龄、CRP、TNF-α、IL-6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9、-0.079、-0.090、-0.089,均P0.05),与BMI呈正相关(r=0.088,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显示,年龄为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与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炎症因子在DO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并非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014年在我院进行骨密度检查的444例2型糖尿病男性及208例健康对照组男性。采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男性的腰椎(L1-4)、左侧股骨近端(Neck)、大转子(Torch)、华氏三角(Ward’s)和髋部总体(Htot)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进行测量。糖尿病组患者按每10岁分段,比较各年龄段间BMD的变化。同时将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按每5岁进行分段,比较糖尿病组与同龄对照组BMD的差异。将糖尿病组不同部位的BMD与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肌酐(Cr)、血清钙(Ca)、磷(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糖尿病组组内比较:Neck和Ward’s三角的BMD在不同年龄段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140~44岁年龄段两者在Ward’s三角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45~59岁年龄段两组之间不同部位的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360~64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Torch、Neck及Htot部位的BMD存在差异(P0.05)。465~69岁年龄段两组在L1、L2、L3、L4、Neck、Htot部位的BMD存在统计学差异。60~69岁年龄段糖尿病组各部位的BMD均高于对照组(P0.05)。(3)相关性分析:男性T2DM患者的L1BMD与BMI、肌酐、血钙成正相关,L2、L3 BMD与BMI、肌酐成正相关,L4 BMD与BMI成正相关,Torch、Neck、Ward’s三角、HtotBMD与BMI、总胆固醇、血钙、磷成正相关,与年龄、病程成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男性患者的不同年龄阶段骨密度变化较同龄健康男性不同。其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BMI、年龄、糖尿病病程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50岁以上的糖尿病男性患者应重视骨密度检测,早期筛查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钙调激素及骨密度,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70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60例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的对照者的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骨钙索(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1,25(OH)2D3、25(OH)D3、尿羟脯氨酸(HOP)等,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对照组骨密度显著降低。血BGP、CT、1,25(OH)2D3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TRAP、PTH、尿HO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PTH、CT、1,25(OH)2D3等钙调激素分泌及代谢失常,影响骨代谢,出现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与缓慢,骨吸收过程大于骨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测定52例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同时检测身高,体重,血钙、磷、碱性磷酸酶,24 h尿钙,计算体质指数,并与46例同龄正常健康老年男性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1.5%,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3.8%.两组间体质指数,血钙、磷及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差异,但糖尿病组24 h尿钙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较正常男性明显增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骨密度(BMD)变化与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关系。方法用美 国GE 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60例70岁以上2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T2 DM)患者正位腰椎(L1-L4)骨密度及左侧股骨颈部骨密度,同时检测FPG和HbAlc,并以相同的测量方法 对60例70岁以上血糖正常老年男性作配对为对照组,对二部位BMD值、FPG和HbAlc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 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对照组)腰椎B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而股骨颈部BMD、FPG和HbAlc比较均有显著性差 异(P <0.01)。结论FPG和HbAlc值越高其股骨颈部BMD值越低。患者代谢控制不良会造成骨量丢失加速,易发骨质疏 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初步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6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同时测定前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C肽、餐后2hC肽、果糖胺(FA)、糖化血红蛋白(HBAle)、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结果 65例糖尿病患者各部位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者,但仅腰椎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30例(45%)合并骨质疏松(OP)。OP与非0P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会导致骨矿密度减低,并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清25-( OH) D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88例,根据25-( OH) D水平对其进行分组:25-( OH) D>30ng/mL为维生素D充足组;20ng/mL <25-( OH ) D≤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组;l0 ng/mL <25-( OH) D <20 ng/mL为维生素D缺乏组;25-( OH) D <10ng/m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受试者腰椎L1-4、股骨颈及全髓的骨密度。分析不同水平25-( OH ) D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维生素D充足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的患者例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0例(3. 5%) ,74例(25.7%) ,177例(61.5%) ,27例(9.3%)。不同性别组25-( OH ) D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女性患者的腰椎L1-4、股骨颈、全髋的骨密度均较男性低。pearscm相关分析显示25-( OH) D水平与腰椎L1-4、股骨颈、全髓的骨密度均无相关性(分别为r=0.080 P=0.262;r=0. 139 P=0. 051;r=0.068 P=0. 34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25-( OH) D水平与腰椎L1-4、股骨颈、全髓的骨密度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5例T2DM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腰椎1~4(L1-L4)、股骨颈(femoral neck,FN)及全髋(total hip,TH)部位BMD,按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n=46)及骨量异常组(包括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n=49)。所有患者均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Betatrophin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结果与BMD正常组相比,BMD异常组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显著增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Betatrophin与FN、TH两个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r=-0.238、-0.208,P均0.05)。根据血清Betatrophin水平由低到高分为3组,BMD异常在3组中的发生率逐渐升高(38.7%、53.1%及62.5%)。结论 T2DM骨密度异常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显著升高,提示Betatrophin可能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对该指标进行检测可为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绝经后女性经皮氧分压水平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微循环对糖尿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本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62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评估其腰椎、髋部、右侧股骨颈、Ward's三角区、股骨大转子及转子内骨密度.根据T-Scor...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1-磷酸鞘氨醇(S1P)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骨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获取其血液标本,检测生化指标、S1P和髋部、腰椎骨密度。结果最终选取130名血糖控制较好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参与本研究,年龄为(59.3±8.9)岁,血糖为(8.75±1.5)mmol/L;S1P平均浓度为(6.46±0.78)μmol/L。相关分析表明S1P与腰椎(L1~4)、全髋和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多步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清S1P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与腰椎(L1~4)、全髋和股骨颈BMD密切相关;而血清S1P和β-CTX是各部位BM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磷酸鞘氨醇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女性骨密度和β-CTX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初发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50例初发T2DM患者,通过问诊及查体获取其一般临床资料,采集其空腹血,检测其临床检验指标、骨代谢指标以及血浆PEDF水平,利用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根据骨密度是否降低分为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比较两组人群一般临床资料、临床检验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血浆PEDF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PEDF水平与腰1~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密度的相关性,利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线性回归研究腰1~4、股骨颈以及全髋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初发T2DM患者骨量减少组较骨量正常组血浆PEDF水平更低,血浆PEDF水平与腰1~4、股骨颈、全髋骨密度正相关,血浆PEDF是初发T2DM患者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EDF可能作为初发T2DM患者骨密度变化的重要分子发挥作用,其有望成为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新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异常情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T2DM患者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选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无DR组和DR组,比较2组间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吸烟/饮酒史、BMD、骨代谢指标及骨量异常患病情况。结果总纳入T2DM患者616例,无DR组452例,DR组164例。与无DR组相比,DR组糖尿病病程较长,腰椎L1~L4、股骨及股骨颈BMD、T值、Z值均偏低,血Ca、24 h尿Ca、25(OH) D3偏低及血P、β-CTX偏高。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骨量异常患病率偏高(59.8%vs 50.2%,OR=1.48; 95%CI:0.99~2.22)。结论 T2DM患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骨形成及骨吸收指标表达均升高,骨转换率加速,PTH升高,破骨细胞活性增强,BMD下降,骨量异常患病率偏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骨密度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9例男性60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及148例健康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行L2-4、Wards区、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测量,并测定糖尿病患空腹、餐后血糖,空腹、餐后胰岛素,空腹C肽、24小时尿白蛋白等。结果:①男性糖尿病患L4骨密度较健康显降低,其余部位无显差别。女性糖尿病患L2-4、Wards、股骨颈、大转子均较健康显降低。②多元分析显示:男女性糖尿病患骨密度改变与C肽正相关、与尿白蛋白负相关,男性糖尿病患骨密度改变与病程负相关,女性糖尿病患骨密度改变还与绝经年龄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存在骨密度降低,女性患更为显。2型糖尿病患胰岛功能减退及尿白蛋白增加对骨密度降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血尿酸(uric acid,UA)、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 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钙(Ca~(2+))、血磷(P)、血镁(Mg~(2+))、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β-胶原特殊系列(β-car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ype I procollagen N-terminal proeptide,PINP)、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钙素(osteocalcin,OC)、25(OH) D等指标,同时测定其腰椎L1-L4骨密度。比较不同尿酸水平、不同骨密度水平各指标的差异性,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一步明确尿酸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T值较低尿酸组T值高(男性:-0. 26±0. 52 vs-2. 01±0. 40,女性:-0. 29±0. 67 vs-2. 38±0. 37,P0. 05);骨量正常组UA水平较骨质疏松组高(男性:353. 57±91. 07 vs 289. 49±72. 81,女性:372. 41±113. 26 vs 293. 50±53. 84,P0. 05);尿酸与骨密度呈正相关(男性:r=0. 283,女性:r=0. 211,P0. 05);尿酸与25(OH)D、PTH、OC呈正相关,与其他骨代谢指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在控制影响骨密度多个变量后,尿酸仍与腰椎骨密度存在正相关;男性Youden指数最大对应的血尿酸水平为345μmol/L,女性为315μmol/L。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正常偏高的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