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中医证型对应关系。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6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各中医证型患者压敏点分布情况,利用统计软件中的对应分析模块对压敏点与中医证型进行简单对应分析。结果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58例,压敏点多见于棘突及棘间和小关节区;风寒湿痹型44例,压敏点多见于臀上皮神经、梨状肌区;湿热痹阻型9例,压敏点多见于臀中肌;肝肾亏虚型25例,压敏点多见于髂腰韧带。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联系,压敏点可作为中医外治的重要体征。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结合患者指示的痛点,对427例患者棘突区、关节区、横突区、腰骶区与臀区做广泛触诊,寻找压敏点。记录每个患者的压敏点数量、部位以及各个压敏点的阳性率。结果:427例患者中,有297例患者即69.6%的患者可以在下腰部和臀部查找到1~3个压敏点。常见部位依次为小关节区(47.5%)、髂腰韧带(35.4%)、臀上皮神经出口(21.2%)、梨状肌(17.2%)、腰三横突(17.8%)和骶髂关节(17.2%),另外还有臀中肌、棘突或棘突间等。L4~L5与L5~S1突出患者压敏点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压敏点的阳性率与年龄、病程长短均无线性相关趋势(P0.05),压敏点的总数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成正相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压敏点既为腰椎间盘突出后脊柱失稳的机体反应状态表现,又是引起神经根疼痛的致痛源之一,可作为小针刀疗法选择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笔者以牵引、电针、推拿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均经CT扫描确诊,其中,男66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2.5岁;22~30岁8例,31~40岁42~,41~50岁44例,51岁以上18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20年。髓核突出部位:L_(3、4)椎间盘突出5例,L_(4、5)椎间盘突出42例,L_5S_1椎间盘突出24例。多个椎间盘突出41例,其中L_4~S_1突出31例,L_3~L_5突出9例,L_3~S_1突出1例。  相似文献   

4.
作者通过腰3—4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认为本病较低位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在高位腰椎间盘中占大多数,症状范围大,常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膝反射改变及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高,临床诊断以CT为主要手段。症状重而顽固者,以手术治疗为宜。本组共收治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伴L_(4、5)5例,L_5S_18例,伴L_(4、5)、L_5S_18例。优17例,良2例,优良率90%。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用隔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56例,均为2016年1月至11月我科收治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22~50岁,平均32岁;病程1周~2年,平均3个月;L_5/S_1突出29例,L_(4/5)、L_5/S_1突出27例;椎间盘突出偏左侧22例,偏右侧19例,中央型突出15  相似文献   

6.
我室于1988年5月至1990年6月以门诊治疗为主,采用手法加腰椎牵引,治疗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8岁,平均48.6岁;病因:外伤9例,非外伤13例.病程:最短3小时,最长5年,平均5个半月;合并症:L_(?)S_1椎体Ⅰ~Ⅱ°滑脱3例,L_(1~(?))椎体前、后沿不同程度骨质增生11例,同侧梨状肌炎3例,S_1腰化1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随机分两组。对照组60例腰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组60例患者取俯卧位,压敏点缓慢进针,有神经传导感或坐骨神经痛症加重或缓解时,稍退针,缓慢注射神经阻滞液(0.5%利多卡因10m L、曲安奈德10mg、弥可保500ug、生理盐水5m L),1次/周;注射24h后,天和骨通贴膏敷贴患侧棘旁、横突部、髂腰韧带、骶髂关节、梨状肌、臀肌、腘窝部。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血浆SP、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好转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1.70%;对照组治愈30例,好转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AS评分、血浆β-内啡肽、血浆SP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臀部压敏点神经阻滞联合天和骨通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胫神经H反射与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_5S_1)患者MRI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探讨其评估价值。方法:检测57名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_5S_1)患者H反射,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比较,观察其特征性表现;将H反射与患者MRI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7名患者中,未引出H反射16例,H反射异常30例,正常11例,总异常率为80.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反射评分与患者腰椎MRI的分级呈负相关(OR=-0.455,P=0.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OR=-0.356,P=0.003),与JOA评分呈正相关(OR=0.439,P=0.007)。结论:H反射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_5S_1)有一定诊断价值,能够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常残留臀部疼痛症状,虽经术后常规处理但疗效常不理想,康复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快速康复,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于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对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残留臀部疼痛的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观察的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6.3岁;术前病程5 d~24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突出术后,其中L_4/L_5节段12例,L_5/S_1节段15例。  相似文献   

10.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及腰腿痛的主要因素,先天禀赋不足,劳累过度是主要病因。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382例,均为2008至2013年我科门诊患者,男203例、女179例,年龄23~75岁,均有椎间盘突出或(和)膨出,其中L_4/L_5和L_5/S_1突出(左或右)或膨出者142例,L_5/S_1突出或膨出119例,L_4/L_5突出或膨出53例,L_3/L_4突出68例。均经X线和CT检查确诊。部分伴有腰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L_(4~5)和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进行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5岁,平均(40.90±10.17)岁;L_(4~5)突出18例,L_5S_1突出18例,L_(4~5)并L_5S_1突出4例。治疗后记录不良事件,并于治疗后1周,1及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优良率分别为97.5%,92.5%及8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易发生在20~50岁间。发病部位多见于L_(4~5)之间,L_(3~4)及L_5~S_1相对较少见,但本病也可同时发生在2~3个椎间盘上。轻者腰及下肢经常酸痛,久站久坐疼痛加重,重者疼痛难忍,甚至出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2004年8月至2005年2月间以推拿手法为主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19例,效果良好,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均单侧发病。临床特征:一侧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为主,持续发生,少有间歇者,体位改变时疼痛加重;患侧腰肌紧张,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可找到固定压痛点,在髂脊中点直下3~4cm处,多可触到至上而下的痛性条索(为紧张的臀中肌),质硬推之可移,压之胀痛,并向下肢放射;除外其它导致腰臀部疼痛的病症如梨状肌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2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放松手法对患侧腰臀部、大腿肌肉后群及外侧群治疗15分钟,充分放松紧张之肌肉,然后对患侧臀部沿臀上皮神经走行部位以弹拨手法治疗15分钟,在使用弹拨手法时要轻柔一些,如手法过重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加重症状,上述治疗每日1次。3治疗结果经治疗无自觉症状、无压痛即为临床治愈。本组7例症*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010020)**内蒙古体育局医务所(010030)状轻、发病时间2~3个月者治疗2~3次,12例症状较重、发病时间在6个月以上者治疗1周左右全部临床治愈。其中3例半年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拮抗肌"压敏点"推拿为主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拮抗肌"压敏点"推拿治疗)与对照组90例(普通推拿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治愈患者1年后的症状复发率及治疗前后JOA、VAS评分、腰曲值改善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拮抗肌"压敏点"推拿为主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治愈患者1年后的症状复发率、JOA评分、VAS评分、腰曲值改善情况均优于普通推拿治疗,P0.05。结论:拮抗肌"压敏点"推拿为主治疗是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有为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与腰骶部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ALDH患者52例作为ALDH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无症状青少年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及Castellvi分型等。结果:ALDH组的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ALDH患者中,腰骶部移行椎患者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在L_(3~4),L_(4~5)及L_5S_1节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型腰骶部移行椎的L_(4~5)节段多于L_5S_1节段(P0.05),Ⅲb型腰骶部移行椎的L_5S_1节段多于L_(4~5)节段(P0.05),其它型L_(4~5)和L_5S_1节段的AL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H并发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高于正常青少年,其中Ⅰb型腰骶部移行椎易致L_(4~5)节段椎间盘突出,Ⅲb型腰骶部移行椎易致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臀中肌及筋膜损伤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以来,我们运用温针"臀四针"为主治疗臀中肌及筋膜损伤有明显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9~73岁,平均48岁.初次发病12例,病程在1个月以内;反复发病26例,病程数月至10余年.观察均有腰臀部疼痛,并可向下肢放射,但不过(腰椎间盘突出症腿部多有麻木感、常放射疼痛至足趾).在臀部外侧可触及由内上至外下的条索状反应物,臀部外侧有明显压痛(梨状肌损伤时在其投影区有深压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压痛多在腰椎棘突旁),行走活动酸痛胀重,劳作、感受风寒湿邪症状加重.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坐骨神经痛(包括兼症)者.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50岁。2016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疼痛不剧,合并四肢末端皮疹,在当地医院按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中成药对症治疗后疼痛减轻,但未重视四肢皮疹。2个月后患者腰背部疼痛复发,程度加重。外院腰椎MRI示L_1椎体骨髓水肿,下缘许莫氏结节形成,L_(4~5)、L_5S_1椎间盘膨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双支梁按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长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过程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以椎间盘为突为主约占总椎间盘突出症的60%,且多见于L_(4~5)、L_5~S_1。我们对100例椎间盘后突的病人应用双支梁按压法为主,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病人均经CT扫描而确诊,或偏右后突,或偏左后突。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患者CT和MRI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CT诊断患者161例,MRI诊断患者170例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血瘀型:以后...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腰L_4/L_5最多,L_4/S_1次之,多因腰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或损伤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产生腰痛及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1])。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19~63岁,平均(38.82±2.26)岁;病程2天~5年,平均(1.14±1.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