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及预防控制感染措施的可操作性.方法 目标性监测骨科清洁手术住院患者19 988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逐项填写统一表格,按照卫生部SSI监测中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19 98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0.49%;92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阳性菌7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36%;革兰阴性菌33株,以假单胞菌属为主,占9.43%;真菌3株;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术后感染时间、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有明显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蒋晓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27-928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1年4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17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切口感染组与无切口感染患者,可能影响切口感染因素的差异.结果 发生切口感染50例,感染率2.8%,感染组年龄(55.7±15.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4.8±1.1、营养不良占34.0%、开放性骨折占74.0%、手术时间(11.6±4.2)h、卧床时间(14.3±3.1)d,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非感染组年龄(43.5±13.9)岁、BMI 23.1±0.9、营养不良占20.6%、开放性骨折占35.3%、手术时间(2.2±0.7)h、卧床时间(10.2±3.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针对危险因素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同期医院感染报表.结果共有骨科手术患者5429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166例,感染率为3.06%,其中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为2.67%、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感染率为1.83%、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为4.12%、截肢术后感染率为19.20%、囊肿摘除术后感染率为2.27%、其他骨科手术后感染率为3.21%;2007-2011年度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3%、3.79%、3.15%、2.58%、2.0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患者年龄、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急诊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切口类型、术前住院时间是影响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医院骨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仍然要根据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以期进一步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接受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回顾性分析,以此探讨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及患者的主要护理方法。结果:在所选的90例患者中,共有2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后感染,根据相关研究,主要病原菌、患者年龄、患者合并病症、手术时间、接台手术等都是引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避免感染发生。结论: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相关因素以及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随机选择500例于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骨科无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500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中共8例患者出现手术切12感染,占全部患者的1.6%,是否接台手术以及是否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等因素为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切12感染主要相关因素。结论对手术切121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全面掌握并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54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3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41例骨科患者中有24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43%;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年龄≥60与<60岁(2.46%与0.97%)、ASA分级Ⅰ~Ⅱ与Ⅲ(0.98%与6.87%)、血红蛋白水平≥110 g/L与<110 g/L(0.43%与10.12%)及住院时间≤7d与>7 d(0.75%与6.43%)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2h与<2h(1.22%与4.55%)、手术部位颈肩上肢与腰胯部及以下(1.20%与3.10%)、手术类型择期与急诊手术(0.81%与4.14%)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因素中,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0.66%与0.81%)和围术期用药(1.01%与7.35%)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沈兰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42-343,393
目的 研究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以降低或避免骨科手术后切口的感染.方法 选择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640例骨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无切口感染组各方面特征,分析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68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0.6%;其中营养不良、开放性骨折、侵入性操作感染率感染组分别为29.4%、44.1%、32.3%,非感染组分别为9.9%、42.3%、15.0%,感染组年龄、卧床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51.1±14.8)岁、(15.1±2.7)d、(3.42±0.61)d,非感染组分别为(38.6±13.1)岁、(10.2±1.9)d、(2.20士0.59)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避免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科学护理预防措施;方法:感染相关因素按照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年龄、卧床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分析;结果:在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患者年龄和卧床时间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骨外科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加强科学的预防性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控制感染源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国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323-325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84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47例患者中发生腹部切口感染81例,切口感染率4.39%;≥60岁年龄组的59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9%,明显高于<60岁和<3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3.62%和3.39%(P<0.05);手术时间>2 h患者有62例感染,感染率为5.36%,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2h患者的感染率2.75%(P<0.0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49例感染,感染率为5.63%,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8%(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例数为40例,感染率为6.53%,明显高于Ⅱ、Ⅰ类切口的3.95%和2.22%(P<0.01);夏季患者的感染率为6.64%,高于其他3个季节的感染率3.82%、3.63%和3.10% (P<0.0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控制其发生率,应当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82例行骨科手术且发生医院感染的骨折患者,对比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基础疾病等因素在骨折患者医院感染中的相关性,并比较手术室净化度、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及是否使用抗菌缝线对术后感染的影响。结果年龄、手术持续时间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较小,而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手术室净化度2级以下、失血量>800ml及普通丝线是造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与闭合性骨折、无基础疾病、手术室净化2级以上、<800ml失血量及抗菌缝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的净化级别、控制失血量、采用抗菌缝线是减少骨科医院感染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国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5538-5539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5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登记,以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其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85例肝胆手术开腹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32例,占19.3%;对其中13项与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其中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抗菌药物种类:手术切口分类及聚维酮碘冲洗切口与否和手术分组均对手术切口感染有影响,对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9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分组、聚维酮碘冲洗切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较密切.结论 在进行肝胆外科手术过程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易发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以降低感染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285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如手术类型、手术地点、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参与人员、术前用药、麻醉方式等进行汇总和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从单因素中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85例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9%,前3位感染因素依次为手术室参观人员>3人、Ⅲ类切口感染、无菌操作不到位,感染率分别为41.9%、35.5%、32.8%;影响外科切口感染相关单因素有非层流手术室、参观人员多(>3人)、手术时间长(>4h)、手术结台、Ⅲ类切口类型、外来手术器械、无菌操作不规范、术中隔离不严格、术中未应用抗菌药物、皮肤消毒不严格、患者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空气菌落多(≥500CFU/m3)、医疗废物未处理(P<0.05),其中非层流室、接台手术、手卫生消毒、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在手术室中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降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07-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中手术切口类型以及感染危险因素与感染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比较分析医院2007-2009年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从手术切口类型、患者诊断、入院方式、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等方面,对比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42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Ⅰ~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6%、0.85%、21.26%;发生感染患者中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2个手术部位的患者构成比高,分别占66.90%、69.72%、88.03%,感染后平均住院日增加。结论患者受伤程度、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等直接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3):2687-2688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200例骨科手术患者,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共58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2.6%;革兰阴性菌51株占87.9%,革兰阳性菌7株占12.1%;分布最多的前3种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2.7%、鲍氏不动杆菌占22.4%和大肠埃希菌占15.5%;手术切口Ⅰ类感染12例占1.0%,Ⅱ类21例占2.9%,Ⅲ类25例占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6.55,P<0.05),手术时间<2 h感染5例占0.8%,2~4 h感染27例占1.8%,>4 h感染26例占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且与切口类型和手术时间有关,应加强手术切口感染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进行病原菌分析及临床防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防治的目的。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3年3月急诊外科收治骨科手术的1 100例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症状,并对术后切口的分泌物进行常规培养和细菌学分析。结果 1 100例手术患者中有29例出现了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64%;共分离出病原菌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86.21%,革兰阳性菌4株占13.79%,排名前3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4.48%、20.69%、13.7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分别出现6、11、12例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98%、3.03%、9.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长<120、120240、>240min分别出现2、14、13例感染,感染率分别为0.65%、1.96%、1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防治,一方面要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做好针对性的应对准备;另一方面应有效控制手术时间、对重点切口类型加以重点的关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