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5年以来 ,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与脊髓型颈椎病 38例 ,在护理的密切配合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8~ 76岁。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12例 ,均为不完全性损伤 ,按 Frankel分级 D级 2例 ,C级 7例 ,B级 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 3天 ,最长77天。脊髓型颈椎病 2 6例 ,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4年。皆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术后 2周颈脊髓损伤平均恢复 1级 ,半年后恢复 2级。颈椎病术前 JOA评分平均 8分 ,术后 2…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少见但症状严重的颈椎病,常因压迫或刺激脊髓及伴行血管而出现脊髓神经的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我院自1999 年10 月至2011 年12月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7 例.通过围术期制定详细护理计划、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多节段颈段脊髓受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开门丝线悬吊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5例(丝线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带线锚钉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7例(锚钉固定组),采用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者33例(钛板固定组)。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JOA评分、最窄椎管面积、颈椎活动度、颈椎曲率指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8.4±18.6)min,(79.8±21.3)min,(86.1±25.9)min,F=13.560,P=0.000;(346.3±85.7)m L,(364.1±83.2)m L,(436.2±89.4)m L,F=14.317,P=0.000;(53.3±4.8)d,(52.4±3.7)d,(32.4±4.5)d,F=19.492,P=0.000]。钛板固定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大于其余2组(P=0.000,P=0.000;P=0.000,P=0.000),住院时间比其余2组短(P=0.000,P=0.000);丝线固定组和锚钉固定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26,P=0.824,P=0.536)。2JOA评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JOA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7.5±3.6)分,(12.7±3.3)分,(13.2±3.7)分;(8.3±3.7)分,(12.8±3.8)分,(12.4±3.3)分;(7.6±2.5)分,(13.2±2.7)分,(14.5±2.6)分;F=56.672,P=0.000]。3组患者JOA评分的组间差异总体上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5.718,P=0.000);术前和术后1周时3组患者JO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15,P=0.692;F=1.047,P=0.739);术后2年时,钛板固定组评分高于其余2组(P=0.002,P=0.000),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0.372,P=1.041)。3最窄椎管面积。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最窄椎管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微型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颈部疾病患者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43~81岁,中位数64岁。脊髓型颈椎病21例,颈椎管狭窄症12例,其中发育性狭窄5例、退变性狭窄7例。合并颈椎黄韧带骨化5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病程6~58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术中均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制定的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标准(17分法)评价脊髓神经功能,并计算其改善率。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采用曾岩等制定的标准评定颈部轴性症状。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C7,固定节段均为C3、C5及C7。33例患者中4例失访,其余2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中位数22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未出现椎管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现象。JOA评分术前(7.3±1.3)分、术后2周(15.2±1.4)分,改善率为(81.4±1.2)%。术后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应用激素及脱水药物等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出现脑脊液漏,经俯卧位局部加压包扎7~10 d后缓解;3例出现严重颈部轴性症状,经对症治疗后2例于术后6个月症状消失、1例于术后1年症状消失。颈部轴性症状评定,术后3个月优23例、良3例、可2例、差1例,术后6个月优28例、可1例。结论:采用微型钛板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症是中老人的常见病,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C4~C6节段最多见。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症37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9例,均采取后路单开门手术,其中32例采用微型钛板固定术(微型钛板组),27例采用传统丝线悬吊法作为对照组(丝线悬吊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C_5神经麻痹情况、轴性症状发生情况,并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17分法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随访过程中,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及椎板开门角度。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微型钛板组与丝线悬吊组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均出现C_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后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但微型钛板组的C_5神经麻痹及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丝线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术前及术后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颈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组的颈椎Cobb角大于丝线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两组的开门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微型钛板组的开门角度大于丝线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椎管成形术中能够充分减压,解除脊髓压迫,且操作简单,稳定性强,患者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轴性症状、再关门等并发症的出现,是一种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Cobb角、颈椎曲度,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脊髓神经损伤症状复发率、优良率。结果: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17%,总复发率为4.17%,治疗的优良率为95.83%。经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术前相比,患者VAS评分均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Cobb角、颈椎曲度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年与术后6个月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相比,患者VAS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颈椎后路单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1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分组,对照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56例给予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脊髓功能改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57%低于对照组5.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各有优缺点,治疗颈椎管狭窄患者效果显著,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及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的经典术式,虽然疗效较好,但术后容易出现C_5神经根麻痹及轴性症状(axial symptom,AS)等并发症,其中以AS最为常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从保留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手术、颈椎微创手术及改良内固定技术3个方面,对预防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AS的改良术式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病,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30例颈椎病手术患者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判定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详细的护理计划,重点加强术中体位和耐受力训练,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该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0例患者随访中经JOA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80%以上。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颈椎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A组,17例)和手术加中药组(B组,15例)。两组均行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B组术后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2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 两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有利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丽  梅伟  杨勇 《中医正骨》2003,15(11):38-38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颈后路减压术式 ,远期疗效稳定 ,自 1995~ 2 0 0 1年 ,我们应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12 5例 ,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5例 ,男 81例 ,女 4 4例。年龄 4 8~72岁 ,平均 5 7.1岁。均符合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1〕。其中伴有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OPLL) 2 8例 ,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DCS) 35例 ,病程 2个月~ 10年 ,平均 18个月。1.2 症状和体征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较为复杂。本组表现为 :①单一或多个肢体麻木 ,不规则感觉障碍 10 5例 ;②手部…  相似文献   

13.
后路颈椎椎管扩大成形术通过扩大椎管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不过多破坏颈椎稳定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2003年3月至2007年9月,笔者采用后路侧块悬吊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愈瘫胶囊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A组(手术+口服愈瘫胶囊)和B组(手术+口服甲钴胺分散片)。经过13~25个月的随访,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6个月、术后1年进行颈椎JOA评分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1d,两组JOA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变(P0.05);术后6个月,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A组患者JOA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有效率93.18%,B组有效率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瘫胶囊对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永兴  王磊  董钊  辛雪栋 《中医正骨》2011,23(12):73-73
随着颈椎外科手术的普及,颈椎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应给予高度重视。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2例颈椎后路单开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外血肿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7岁。四肢无力、活动受限2个月。查体:四肢感觉减退,四肢肌力3级,双侧霍夫曼征、巴  相似文献   

16.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主要适用于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压迫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手术能够间接解除神经压迫,并最大限度保留颈椎的稳定性[1].但因术后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较多,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并指导进行康复锻炼,对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21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9岁,中位数57岁。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受压节段均≥3个,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不稳(邻近椎体移位> 3. 5 mm或成角> 11°),3例合并黄韧带骨化、6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8例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颈椎反弓,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条件良好。病程6~24个月,中位数14个月。均经后路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以Centerpiece钛板固定开门侧。分别于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评定患者的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及C_2~C_7 Cobb角,同时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C_3~C_6节段手术9例、C_3~C_7节段手术12例。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中位数18个月。均未出现门轴侧断裂及再关门现象,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1例出现C_5神经根麻痹症状,1例出现颈部轴性症状,给予康复锻炼等对症治疗,至术后6个月时症状基本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的颈肩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5. 6±1. 6)分,(3. 1±1. 1)分,t=3. 150,P=0. 000],JOA评分明显增加[(7. 6±2. 4)分,(14. 1±1. 6)分,t=4. 320,P=0. 000],C_2~C_7Cobb角明显增大(7. 2°±6. 5°,12. 6°±7. 4°,t=5. 020,P=0. 000)。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不稳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有效改善因脊髓受压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维持颈椎稳定、恢复颈椎正常曲度,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患者29例,男24例,女5例.年龄42 ~ 67岁,中位数54岁.所有患者术前均出现颈部疼痛伴四肢麻木及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尤以上肢严重,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均无其他系统损伤的表现.按脊髓损伤的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7例,C级15例,D级4例.伤后均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明确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未发现骨折或脱位.CT检查示椎管占位均小于50%;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呈连续型9例,分节型14例,混合型6例.MRI检查示相应脊髓受压,T2加权像示脊髓内高信号改变.伤后至手术时间3~12d,中位数6d.术后随访观察椎管扩大效果、并发症发生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90~ 150 min,中位数120 min;手术失血量300 ~ 600 mL,中位数420 mL.切口均愈合良好.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2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X线及CT显示椎管扩大明显,开门的椎板无再关门现象.均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2例,B级2例,C级5例,D级9例,E级11例.结论: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颈髓损伤,能有效扩大椎管,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应用高速磨钻47例为A组,超声骨刀40例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减压节段、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和B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优于术前,但两组间术前、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各出现1例脂肪液化,均未出现硬脊膜撕裂,脊髓及神经损伤、C5神经根麻痹等并发症。结论:超声骨刀和高速磨钻均能安全有效的完成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时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超声骨刀在减轻术者工作强度,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后引流上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颈椎管狭窄症是构成脊髓型颈椎病发生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表现为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四肢功能受限和括约肌功能障碍。我院1992~1997年,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36~72岁,平均52.3岁。病程5天~3年,平均1.3年。有外伤史8例,无明显诱因7例。1.2 临床表现 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大小便障碍12例;胸腰部有束带感10例;呈痉挛步态8例;锁骨以下感觉减退8例;四肢不全瘫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