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6):333-335
Eighteen
falciparumn malaria patients with gametocytemia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2
groups,treated respectively with dihydroartemisinin (DATM) tablets at a total dose of 360
mg over 5 days and with oral quinine sulfate (QN) at a total dose of 10 5000 mg over 7
days. Peripheral gametocyte counts were done daily in all patients until its
disappearance.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on D0, D4, D7, D10, D14, D21 and D28 from the
patients to perform infectivity tests to Anopheles diru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ean
clearance times of PFG were 21.8±5.2 days in DATM group and 31.5±8.7 days in QN group
respectively. And in DATM group, the infectivity tests were positive in 6 cases only. In
those 6 positive cases, the numbers of the positive infectivity on D4, D7, D10, D14 and
D21 were 6/6,6/6,2/6,0/6 and 0/6 respectively. While the 4 negative cases on D0 remained
negative infectivity on D4, D7, D10, D14. In QN group, the infectivity tests were positive
in 4 cases too on D0, the numbers of positive cases on D4, D7, D10, D14, D21 and D28 were
8/8,8/8,8/8,8/8,2/8 and 0/8 respectively. These indicate that QN cannot inhibit
P.Falciparum at sexual stage, while DATM has a remarkable inhibitory effect, and may
prevent the immatured PFG that was failure to infect An. dirus on D0 from maturing. 相似文献
2.
4.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诱导HepG2细胞凋亡效应是否涉及其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膜电位(MP)的改变,研究其抗肿瘤的分子机制。方法以HepG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吖啶橙/溴乙啶复合荧光染色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形态学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采用膜敏感性荧光探针Di-4-ANEPPS标记细胞膜电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研究马钱子碱对HepG2细胞膜电位在瞬间反应及不同时段的影响。结果在瞬时反应中马钱子碱(0.5mmol/L)对HepG2细胞的MP影响不明显,在4h和8h后,HepG2细胞的MP没有明显变化,此时细胞已开始出现早期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如核固缩、胞膜皱缩、核碎裂、胞浆空泡化、凋亡小体形成等,12h后MP负值有所下降,但同时细胞膜保持完整,细胞膜通透性和完整性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马钱子碱在体外能通过诱导HepG2细胞凋亡来抑制其增殖,但这种早期诱导作用和细胞膜电位以及通透性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香附醋制前后对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香附醋制对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初步阐明"醋制入肝"理论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生品与醋制品含药血清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正常组、生品组,低、中、高浓度醋制品组含药血清对肝细胞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香附生品及醋制品含药血清均可增加肝细胞膜通透性,且醋制品作用更加明显。结论香附醋制后可增强肝细胞膜的通透性,表明"醋制入肝"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肝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甘草配伍能减轻黄药子对人肝细胞(LO2)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经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后的LO2细胞进行实时动态荧光强度检测。通过比较荧光强度的降低率来考察黄药子及其甘草配伍后含药血清在短时间内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LSCM记录细胞荧光强度变化,在10 min扫描停止时,黄药子各组荧光强度降低率与空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甘草配伍组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黄药子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无差异(P0.05)。结论:黄药子含药血清短时间内即影响肝细胞膜通透性,甘草配伍后可明显减弱损伤作用,黄药子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可能是其对肝细胞膜的直接损伤作用,甘草配伍减毒作用与此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7.
8.
拉曼光谱研究丹参注射液对人红细胞膜作用及机制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活血化瘀传统中药,丹参具有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的显著临床作用,其对红细胞膜直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测量丹参注射液作用前后人红细胞的拉曼光谱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作用后红细胞膜部分谱线对应的基团构象发生微小变化,归属于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反式构象的1 064,1 126cm-1谱线强度明显减弱,归属于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扭曲构象的1 091 cm-1谱线强度明显增强,磷脂链内纵向有序性参数(Strans)明显变小,提示红细胞胞膜在丹参注射液作用下胞膜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的反式构象转变为扭曲构象,增强红细胞膜磷脂流动性,增强细胞膜的流动性,丹参注射液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可为其发挥活血化瘀的中药药理作用的可能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血虚证患者红细胞膜ATPase及四物汤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报道了30例血虚患者的红细胞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低于30例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还发现该酶的活性与患者血虚轻、中、重的不同程度密切相关。30例血虚患者经用四物汤治疗4周后,ATPase活性明显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四物汤补血的机理与引起红细胞膜ATPase活性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介绍中药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中药改善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中药对红细胞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膜磷脂、膜蛋白及抗氧化损伤.结论: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中药可以防治红细胞膜异常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丹参注射液改善老龄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70 ~72周龄Wistar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丹参注射液(按生药量计)高剂量组(4.4 g·kg-1)、低剂量组(1.1 g·kg-1)和模型组.另外10只青龄大鼠作为青龄对照组,ip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以及红细胞膜各组分等指标.结果:与青龄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显著升高(P<0.05),血浆黏度升高极显著(P<0.01);在200 s-1,500 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均降低极显著(P<0.01),1000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注射液组能够显著降低老龄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和血浆黏度(P<0.05),明显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P<0.01);并且能显著增加老龄大鼠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和巯基含量(P<0.05),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1,P<0.01),降低MDA(丙二醛)水平(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是通过增加红细胞膜表面唾液酸含量、影响膜上脂质代谢、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以及改变膜上负电荷荷电量等方面来改善老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马齿苋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O2-)引发的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O2-引发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模型,研究马齿苋总黄酮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O2-能引起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自氧化速率显著增加,膜脂流动性及膜封闭度下降。而红细胞膜经一定量马齿苋总黄酮(60,120,240,480μg·mL-1)预先处理后,膜MDA含量明显减少,自氧化速率明显降低,膜脂流动性和膜封闭度显著增高。结论马齿苋对氧自由基引发的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橙皮苷对羟自由基引发红细胞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建立羟自由基(·OH)引发的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实验模型,研究橙皮苷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引发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并以此为实验模型研究橙皮苷对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OH能引起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膜脂流动性下降以及膜重封闭能力减小。而红细胞膜经一定量橙皮苷预先处理后,膜MDA含量明显减少;膜脂流动性和膜重封闭能力可显著提高。结论:橙皮苷对·OH引起的红细胞膜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下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初步揭示三七总皂苷拮抗铝神经毒性,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机制及靶点。方法采用细胞插入器培养单层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alb/c,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铝暴露24h后,通过跨内皮细胞电阻(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的变化,观察三七总皂苷对铝暴露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三七总皂苷能够提高TEER值,降低HRP透过率。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有效改善铝对血脑屏障功能性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其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疟疾仍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非洲儿童死亡的头号杀手。既往研究表明,青蒿素类药物可选择性杀灭红内期疟原虫,且对环期影响较大。近年来其作用机制研究屡有新的发现,但这些研究中采用的青蒿素类药物的浓度可达体外实验半数抑制浓度的50~80倍。该实验采用恶性疟原虫国际标准株3D7体外培养,观察半数抑制浓度双氢青蒿素处置后,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而探讨双氢青蒿素对3D7红内期生长周期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恶性疟原虫3D7株进行连续同步化3次以上,于末次同步化后6 h给予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半数抑制浓度(10nmol·L~(-1))1次,连续观察3个生长周期(132 h)。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作用后,3D7生长显著抑制(P0.001),环状体生成率显著降低(P0.05),滋养体形态异常且不饱满,裂殖体内裂殖子数量显著减少(P0.05),生长周期迟滞且紊乱。实验表明非杀灭浓度DHA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对3D7的干预效应可能不止作用于环期,而是对疟原虫生长的各个环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膜组分的变化探讨少腹逐瘀汤改善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瘀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寒凝血瘀模型组、少腹逐瘀汤高剂量组、少腹逐瘀汤低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置于0℃~1℃冰水中8~10 min,待全身僵直后取出,连续造模14天。给药组每日给予相应药物1次。第15天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8μl/g(0.8μg/g),共2次,间隔4 h,2次之间将大鼠置于冰水中浸泡5 min,末次造模后禁食不禁水12 h。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红细胞膜组分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寒凝血瘀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FIB和APTT升高,Na+-K+-ATP酶、SOD活力及唾液酸含量降低,膜胆固醇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寒凝血瘀模型组比较,少腹逐瘀汤能够降低全血黏度,升高600 s-1和800 s-1切变率下红细胞变形指数,延长APTT和TT,升高血浆TG含量,并可升高唾液酸含量、Na+-K+-ATP酶及SOD活力,降低膜MDA和血浆FIB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少腹逐瘀汤可改善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血液的高凝状态,在减轻自由基对红细胞攻击程度、抗氧化,以及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9.
红细胞膜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血浆脂质的代谢状况,对解释某些心血管疾病房理机制有参考价值。应用荧光偏振技术对附子汤及其拆方对正常小白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连续给药8天后,与对照组相比,附子汤可以明显提高红细胞膜流动性,原方5味药的配伍效应显著优于其他拆方组。方中附子、人参、白芍的作用较为突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观察了喂饲含10%玉米蜂花粉的饲料对正常成年大鼠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及红细胞膜巯基(-SH)和唾液酸含量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喂养10周后,花粉组大鼠红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分为311.5±35.5和813.8±43.4nmolPi/mg protein·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09.9±23.9和624.9±23.3nmolPi/mgProtein·h);红细胞膜-SH和唾液酸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红细胞膜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玉米蜂花粉对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